新型农民培训三 地探索做法比较
2011-05-16
云南:“农文网培学校”办学模式全国推广
由文化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管理中心组织召开的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经验交流会2011年4月20日至21日在昆明举行,推广云南省农民素质教育网络培训学校工作模式。
云南省农民素质教育网络培训学校简称“农文网培学校”,是以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信息资源库为教材,以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的活动场地为课堂,利用文化站/室的管理人员作为辅导员,通过在文化站/室的“电子阅览室”、“农民培训教室”和“图书室”等设施,采取多媒体、网络与现场教学等方式为广大农民群众进行培训。这是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下一阶段大力推广和推进的重要模式之一。目前,云南省楚雄州“农文网培学校”已被文化部列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示范项目。
2009年5月22日,云南省正式启动“农文网培学校”建设。同日,全国第一个“农文网培学校”在昭通市水富县两碗乡诞生。截至目前,该省已建成855所“农文网培训学校”。按计划,2011年内将覆盖全省所有乡镇,力争2013年覆盖全省所有行政村。
“农文网培学校”主要有四个特点:直接服务于“三农”。通过“文化乐民”服务农村、“文化育民”服务农民、“文化富民”服务农业;全覆盖、开放式、社会化。实现了共享工程建设到哪里学校就开办到哪里,农民需要什么学校就提供什么,农民什么时候需要学校就什么时候开放;为农民免费提供终身文化服务;破解当前基层文化站“不活”难题。通过创新共享工程基层站点的运行方式,整合共享工程和乡镇文化站、农村文化室的资源,提高了文化站服务群众的能力,解决了文化站服务单一和功能萎缩的问题。
甘肃:首次立法促进农民教育培训
甘肃省首部专门为农民教育培训出台的地方性法规——《甘肃省农民教育培训条例》在3月29日——4月1日召开的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上审议通过,将于今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标志着该省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步入了法制化的轨道。
针对目前农民教育培训资金投入不足、渠道单一,教育培训经费利用率低的现状,《条例》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教育培训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逐年增加。同时,《条例》还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个人参与或者通过资助、捐赠等方式支持农民教育培训事业。
《条例》明确,农民自愿参加教育培训,自主选择教育培训机构和培训内容。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强迫农民参加教育培训和技能鉴定。农民教育培训采取定点集中、现场示范、参观考察、进村入户、订单培训、定向培训、顶岗实习等方式进行。专家认为,《条例》具有鲜明的地方立法特征,对于建立健全农民教育培训长效机制和体系、培育合格的新型农民有重要意义。
浙江:泥腿子上“MBA”
2011年开始,浙江省农业厅和浙江农林大学开设农业“MBA”班,专门培养“现代农业经营领军人才”,学费全部由省财政承担。报名条件是:在农业领域经营取得一定成绩,并且是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经过各地农业部门筛选,参加全国成人高考,考试合格后,根据成绩单独招生。浙江首个“农业MBA”班的学员共有69位,分为专科和专升本两个班。在接受为时两年半的学习并通过考核后,他们可以拿到国家承认的大学学历证书。
2月底,“现代农业经营领军人才提升班”在浙江农林大学举行开学典礼,第一学期开设的课程包括: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经济学原理、农业经济学基础、农业统计学概论等7门课程。提升班学员将在两年内分两次,集中学完农业经济管理、现代企业管理等相关课程10余门。
从2004年起,浙江正式启动“千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2004年到2010年7年间,省财政投入农民培训补助资金3.5亿元,带动各级政府投入25亿元,已有1002万农民接受各类培训。
各地农民培训规划政策一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