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旋提手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曲度改变的疗效分析*

2011-05-16李远栋张君涛金哲峰朱立国

天津中医药 2011年4期
关键词:曲度根型生理

刘 鹏,李远栋,张君涛,金哲峰,朱立国

(1.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 300193;2.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北京 100102)

旋提手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曲度改变的疗效分析*

刘 鹏1,李远栋1,张君涛1,金哲峰1,朱立国2

(1.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 300193;2.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北京 100102)

[目的]评价旋提手法与牵引疗法在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曲度的有效性。[方法]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40例,对照组40例,分别给予旋提手法及牵引疗法,并于治疗前后测量颈椎X光片颈椎曲度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均与自身治疗前颈椎曲度比较,P值均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与对照组均能改善患者的颈椎曲度;两组间治疗前后颈椎曲度差值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试验组患者颈椎曲度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旋提手法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曲度疗效优于牵引疗法。

旋提手法;神经根型颈椎病;颈椎曲度;疗效分析

神经根型颈椎病(CSR)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疾病,是由于颈椎间盘和周围结构逐渐发生退行性变、骨质增生、或颈椎生理曲线改变后刺激或压迫颈神经引起的一组综合症状。主要症状为根性疼痛,表现为剧烈的颈部疼痛并伴活动受限,疼痛向肩、臂及手指放射,同时可有上肢无力及手指麻木,疼痛严重时患者甚至无法入睡,任何体位均无法缓解,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本研究受试者均为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伤科门诊患者。

1 临床资料

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80例,应用电话或网络由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央随机分配系统获取并记录申请序号和研究组别,中央随机分为试验组40例,男13例,女27例,年龄45~60岁,平均52.45岁;对照组为40例,男12例,女28例,年龄45~65岁,平均50.13岁。病程均为1 d~3 a,平均3.6个月。两组间性别、年龄、病程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病例选择标准

2.1 诊断标准[1]1)颈痛伴上肢放射痛。2)受压神经根皮肤节段分布区感觉减弱,腱反射异常,肌萎缩,肌力减退。3)臂丛神经牵拉试验或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4)颈椎X线可见椎体增生,钩椎关节增生明显,椎间隙椎间孔变小。5)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或核磁共振成像(MRI)可见椎体后赘生物及神经根管变窄。

2.2 纳入标准 1)综合上述诊断标准。2)年龄45岁~65岁。3)病程小于(或等于)5 a。4)如果已经接受保守治疗,经过5 d以上的洗脱期。5)签署知情同意书。

3 治疗方法

3.1 试验组 旋提手法[2]患者端坐位,颈部自然放松,医者采用按法、揉法、衮扌法等手法放松颈部软组织,5~10min;让患者的头部水平旋转至极限角度,最大屈曲,达到有固定感;医生以肘部托患者下颌,轻轻向上牵引3~5秒;嘱其放松肌肉,肘部用短力快速向上提拉,操作成功可以听到一声或多声弹响;应用提、拿等手法再次将颈肩部肌肉放松。

3.2 对照组 颈椎牵引[3]患者取坐位,带枕颌布兜牵引,头部向前微屈,约前倾10~15°,并以患者感觉舒适且能减轻症状为准;牵引质量从3 kg开始,按0.5 kg标准逐渐增加质量,最大质量不超过6 kg;每次牵引20min。

3.3 治疗方案 试验组治疗2周,隔天1次,共7次。对照组连续治疗2周,每天1次,共14次。症状消失可以停止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颈椎曲度测量并记录。

4 疗效观察

4.1 颈椎曲度(治疗前后拍颈椎正侧位X光片)采用ImageJ图像处理软件测量治疗前后在颈椎侧位X光片上颈椎曲度的改变.测量方法是测量前弯顶点椎体的后缘至枢椎齿状突尖端缘与第7颈椎椎体后下缘连线的距离,测量结果精确到0.01mm。

4.3 统计方法 统计分析采用SPSS11.5统计分析软件进行计算。

5 结果

两组治疗后均与自身治疗前颈椎曲度比较,经统计学分析,P值均小于0.05,有显著性差异,可以认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均能改善患者的颈椎曲度;两组间治疗后颈椎曲度差值比较,经秩和检验,P<0.01,有显著性差异,表明治疗后试验组颈椎曲度改善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自身颈椎曲度及差值比较(±s)Tab.1 Cervicalcurvatureand difference improved in both groupsbeforeand after treatmen(t±s) 度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自身颈椎曲度及差值比较(±s)Tab.1 Cervicalcurvatureand difference improved in both groupsbeforeand after treatmen(t±s) 度

注:试验组、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P<0.01。

差值 P试验组 0.878±0.364 8 1.038±0.459 3* 0.160±0.341 6○ 0.006对照组 0.709±0.391 5 0.829±0.414 9* 0.120±0.303 7○ 0.022组 别 治疗前(±s) 治疗后(±s)

6 讨论

6.1 颈椎侧位的X线解剖与序列弧线和应力线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变是颈椎病早期的征象和客观指征,而且生理曲度的改变发生在骨刺形成之前[4]。颈椎侧位片观察,脊柱椎管的前缘,寰椎后弓的前缘上延于枕骨大孔后缘,下延于椎管的后缘,由齿状突前、后缘及寰椎后弓前缘向下顺延的3条线均为自然前凸的弧线,即颈椎侧位的序列弧线。根据脊柱载荷的人体倒三角形的力学结构特点,头颈部的各种负荷集中于下颈段,在一般情况下以C4~6所受的压应力最大[5]。测量颈椎生理曲度改变必须摄取标准的侧位片,应采用严格的标准的中立位摄片,否则,可能造成颈椎生理屈度异常的假阳性征象。标准颈椎侧位片上,正常颈椎生理前凸,前凸弧线的弧弦距为(12±5)mm。生理曲度改变主要包括变直或后突畸形,有时见侧弯和S形改变[6]。摄取颈椎标准侧位即立位或坐位时,颈椎前屈后仰的程度以听鼻线平行于水平面为准。

6.2 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变与颈椎病的关系 颈椎病是一种退行性变性疾病,其原发变化就是关节软骨环(包括椎间盘、小骨突关节及钩椎关节软骨)的退行性变,而骨关节或软组织的增生肥大是继发的后果。颈椎间盘、小骨突关节及钩椎关节软骨发生退变,甚至坏死、剥脱,失去缓冲外力、减少震荡的生理功能,导致发生颈椎失稳等解剖结构变化,即颈椎生理曲度表现为变直、消失、后凸或椎体间偏移、错位。在颈椎失稳的情况下,颈椎周围的外部支持组织要付出更大的力量以维持颈椎的稳定性,于是出现韧带、肌腱等软组织肥厚、钙化。颈椎生理曲度发生改变,在侧位片上经测量显而易见,但是颈椎关节软骨的退行性变在早期没有明显显示,尚难确定,仅表现为颈椎失稳即生理曲度异常。因此,颈椎生理曲度改变应是颈椎病的一种早期表现,一般被列为颈椎病的诊断依据之一。

6.3 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中医治疗的一大特色,具有方法简单、疗效切实可靠、费用低廉、容易为患者接受等优点,临床上已得到广大医生的认可。具有解除肌肉痉挛、纠正关节错位、松解粘连、解除滑膜嵌顿等作用,本研究所采用的“旋提”手法是来自于孙氏手法的继承与创新,在多年的临床应用中,此手法被分解为患者主动旋转定位和术者提拉复位。此手法强调了患者主动的颈椎旋转,施术者给予一个向上的提拉力,而无旋转力,更容易掌握,并且提高了手法的安全性。手法操作前患者坐位首先让患者主动旋转颈椎到最大幅度,此时患者的颈部自我保护的机制已经建立,然后术者施术,牵引发力瞬间,牵引力经颈、胸、腰、骶而垂直传达到患者臀部,待臀部刚欲离开座位时,提拉手法已结束,易于术者力量掌握。而此牵引力量可作为患者个性化治疗的手法量化指标。且由于患者取端坐位,在牵引力传达至患者臀部时,因患者自身重力,形成了与术者牵引颈椎的对抗力,既为治疗服务,又利于术者控制提拉力量大小。而此对抗力的形成又是其他体位手法所不能及的。因此本体位较其他体位在治疗过程中存在便利及安全性优势,所以旋提手法不容易对患者造成损伤。本研究所有入选的患者均没有不良反应发生。本手法治疗颈椎病的机制可能在于能够伸展关节的韧带和滑囊,松解粘连,分离发炎的关节面及扩大椎间孔,减少压迫面积,调整脊柱的内外平衡。提高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旋提”手法为主的中医综合疗法能够改善颈椎曲度,证实了“筋束骨”理论。也提示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要重视“筋骨并重”的理论。

[1]孙 宇.第2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J].中华外科杂志,1993,30(8):427-430.

[2]朱立国,于 杰,高景华,等.旋转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对疼痛的 VAS 评分临床研究[J].北京中医,2005,24(5):297-298.

[3]杨克勤.脊柱疾患的临床与研究[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3:539.

[4]王成林,董汉彬,王 敏,等.颈椎侧位平片对生理曲度异常分型及早期颈椎病诊断价值研究[J].现代医用影像学,2000,9(5):204-205.

[5]赵定磷.脊柱外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6:13-36.

[6]崔志潭,严加和.X线解剖学[M].第2版.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119.

Clinicaleffectof rotating and liftingmanipulation in im proving cervical curvature of cervical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

LIUPeng,LIYuan-dong,ZHANG Jun-tao,etal
(The FirstAffiliated Hospital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TCM,Tianjin 300193,China)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advantagesof the rotating and liftingmanipulation and traction treatment for improving curvature ofcervical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Methods]Fifty patientsmet theenrolled criteriawith CSRwere selected.Theywere centrally divided into trialgroup(40 patients)and controlgroup(40 cases).Cervical rotating and liftingmanipulation and cervical tractionmethods were given in the treating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respectively.Cervical curvature was tested by X-ray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Results]Aftertreatment,thecervicalcurvaturewasimprovedboth in thetestingand controlgroupscomparedwithbefore treatment(P<0.05).The statisticaldifferencewas significant in cervical curvatur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After treatment the change of cervical curvature in treating group wasbetter than controlgroup.[Conclusion]The effectof rotating and liftingmanipulation for improving the curvature of CRSwassuperior than tractionmethod.

cervical rotatingand liftingmanipulation;cervical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ervical curvature;efficacy analysis

R681.5

A

1672-1519(2011)04-0298-03

国家科技部“十一五”支撑计划。

刘 鹏(1967-),男,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中医骨伤研究工作。

李远栋。

book=300,ebook=510

2011-01-18)

猜你喜欢

曲度根型生理
打破生理“平衡”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旋转血泵生理控制
颈椎不宜太直
妈妈们产后的生理烦恼
颈椎病颈腰椎两曲度与胸椎跷跷板的关联性探讨
站立位与卧位X线摄影对腰椎曲度测量影响的研究
“DIY式”小创新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中的应用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
针药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2例
牵引下前臂旋滚法对纠正颈椎病患者颈椎生理曲度改变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