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分析

2011-05-16曲比支铁

中国卫生产业 2011年2期
关键词:胃液胃脘流性

曲比支铁

(美姑县人民医院中医科 四川 美姑 616450)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由于从胆囊排入十二指肠的胆汁和其它肠液混合,通过幽门,逆流至胃,刺激胃粘膜,从而产生的炎症性病变。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因主要为胃大部切除胃空肠吻合术后,以及幽门功能失常和慢性胆道疾病等,胆汁反流性胃炎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单纯西医治疗往往效果不明显[1]。近年来,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60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间来我院就诊的胆汁反流性胃炎病人120例,入选病人符合内科学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病人的诊断并排除心脑血管病特别严重病例、精神性疾病、消化道的肿瘤、胃残缺、十二指肠或胃溃疡的患者,中医辨证依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排除。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中男26例,女34例,年龄(37±11.25)岁;病程30d~18个月,平均(6.6±12.52)个月;有44例的浅表性胃炎与16例的萎缩性胃炎。对照组中男25例,女35例,年龄(38土11.05)岁;病程28d~20个月,平均(5.5±12.58)个月;有40例的浅表性胃炎与20例的萎缩性胃炎、对该组病人的性别、年龄、原发病及病程等进行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国产洛赛克胶囊20mg,1d2次,早晚空腹服;吗丁啉片10mg,1d3次,餐前30min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理气健脾和胃降逆治疗。方药:柴胡10g、白芍20g、枳壳12g、甘草6g、玄胡15g、佛手10g、川楝子10g、旋复花12g、香附12g、木香10g、陈皮10g。半夏10g、黄芩10g。每日1剂,水煎250mL取汁,分2次温服。加减:脾虚加党参、白术,胆胃郁热加温胆汤,中焦虚寒加桂枝、吴茱萸,气阴两虚者加麦冬、五味子,气滞血瘀者加蒲黄、五灵脂。观察治疗前后胃脘疼痛、腹胀、暖气、胃脘烧灼感、胃脘部压痛等主要症状,按其发作程度及持续时间分0、1、2、34个等级并记分[1]。30d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复查胃镜。2组病人治疗期间戒烟酒,禁食生冷、辛辣、油腻、坚硬等食物。

1.3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无临床症状,内镜检查没有反流现象,粘膜正常或大致正常;显效:无临床症状,内镜检查没有反流现象,胃粘膜病变有所好转;有效:症状有一定改善,内镜检查胆汁反流趋少,胃粘膜病变有所好转;无效:症状无改善,内镜检查可见胆汁反流出现,胃粘膜病变无好转。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2组疗效比较

2.2 2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改善比较,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改善比较()

表2 2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改善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胃脘痛 腹痛 嗳气 烧灼感 吞酸口苦观察组 60 治疗前 2.15±7.72 2.05±0.66 1.24±0.77 1.02±0.16 1.02±0.25治疗后 1.28±0.89 1.29±0.87 1.26±0.85 0.48±0.28 0.52±0.31对照组 60 治疗前 2.11±0.69 2.02±0.70 1.25±0.76 1.06±0.14 1.03±0.22治疗后 1.68±0.72 1.32±0.65 0.68±0.57 0.82±0.31 0.67±0.35

3 讨论

胆汁反流性胃炎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反流性胃炎就是因胆汁或胃液反流到胃或食道里而造成的胃黏膜或食道粘膜损伤,大多数病人主诉中上腹持续性烧灼痛,餐后疼痛加重,服硷性药物后不能缓解,或反见增剧。少数病人可表现为胸骨后痛,或胃部不消化感觉,胆汁性呕吐是其特征性表现,由于胃排空障碍,呕吐多在晚间或半夜时发生,呕吐物中可伴有食物,偶有少量血液。因为害怕进食后症状加重,病人减少食量,可发生贫血、消瘦、营养不良以及腹泻等表现[2]。本病除可致食管狭窄出血、溃疡等并发症外,反流的胃液尚可侵蚀咽部声带和气管而引起慢性咽炎、慢性声带炎和气管炎。临床上称之De1ahunty综合征胃液反流和吸入呼吸道尚可致吸入性肺炎[3]。有调查表明,患慢性胆囊炎、胆石症的病人胃检查结果80%合并胆汁反流性胃炎、胆囊切除术后出现消化道症状者,检查结果40%合并胆汁反流性胃炎,在无胃部手术史的胃炎病人中,因幽门功能不全而致胆汁反流的1.5%。

临床上西医治疗可促进胃贲门及近段小肠收缩使胃排空加速,可减轻胃排空障碍患者的症状,也可进而减少胆汁和胰液的分泌缓解返流性胃炎的症状,但是副作用大,长时间的使用给病人的身体其他器官造成伤害,给病人的身心健康带来巨大的痛苦,而且给患者的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4]。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现代医学的病名,其典型临床表现,如胃脘疼痛、痞胀、烧心、口苦、呕吐酸苦、暖气、嘈杂、纳呆、甚至黑便等症状特点,与祖国医学中“胃脘痛”、“痞证”、“吐酸”、“嘈杂”、“呕胆”、“胆瘅”等描述多有类似之处。祖国医学认识到本病的发生与肝胃失和有关,《内经》以胆邪逆胃、胆虚上溢所致胆胃不和、气机不降立论,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中曰:“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灵枢·四时气》中云:“善呕,呕有苦……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胃气逆则呕苦,故日呕胆”。提出了胆胃相悖、升降失常导致胆液上逆于胃的病因病机[5]。认为胆汁反流性胃炎因脾胃失调,脾气当升不升,胃气当降不降,肝不随脾升,胆不随胃降,胆胃不和,胆气上逆而见胆汁反流入胃。本病病位在脾胃,与肝胆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中医中药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治疗根据病情,以中医学的整体观念进行辩证论治,用药灵活,疗效好,有很大优势。方中山药、肉桂、干荷叶等有消除胃[食道]粘膜炎症保护胃[食道]粘膜作用的药物外,更主要的是它含有九子连环草、母猪藤、美洲大蠊虫体提取物、穿山甲等具有较强调控神经肌肉的作用的药物,改善幽门[贲门]括约肌的收缩功能,使幽门功能恢复正常,从而使胆汁[胃液]反流的问题得到根本上的解决[6]。方中所含的枳壳、砂仁、半夏、可减少十二指肠[胃]的逆向蠕动,使十二指肠液和胃液,顺利的向下流动,从而从多方面阻止了胆汁的反流和胃液,同时诸药合用共同起到健脾和胃,温肾助阳,清瘀化腐,调整胃肠功能的作用。

本研究表明,中西药结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具有改善幽门[贲门]括约肌的收缩功能和抑制十二指肠[胃]的逆向蠕动作用,从而改写了反流性食管炎和胆汁反流性胃炎只能缓解症状,不能治愈的历史。

[1]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8,12(5):314~316.

[2]常城,朱尤庆.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35例疗效观察[J].西部医学,200919(7):574.

[3]张庆鹏.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胃炎96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8,24(6):364.

[4]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8,12(5):314~316.

[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8,12(6):127~128.

[6]张安田.碱性返流胃炎的诊断和治疗[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07,18(1):27~30.

猜你喜欢

胃液胃脘流性
烧心——嚼花生调胃液
反流性胃炎的中医治疗效果分析
新生儿胃液PH值检测在胃液细菌培养中的意义
胃脘痛应该怎么贴敷?
藏药佐太在模拟胃液、肠液中的汞溶出差异
吃饭时喝水会不会影响消化?
呼吸科与消化科对胃食管反流性咳嗽认识的异同点
蒙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84例
傣医林艳芳老师临床诊治胃脘痛经验
肃降肺胃法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