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与协调发展
2011-05-14奇云
论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与协调发展
奇云
(淮南联合大学安徽淮南232038)
摘〓要:高职院校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的办学定位。文章就高职院校如何根据社会需要、自身的办学条件以及学生需求,准确把握自身角色,找准自身位置,促进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分析与思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高职教育;办学定位;协调发展
中图分类号:C710;G718.5 文献标识码:A
一、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
21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逐步形成多元化、开放式的新格局。与这一形势相适应,直接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技术应用性与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迅速壮大,成为大众化高等教育的一支生力军。高职院校能否健康的发展,离不开科学定位[1-3]。
(一)办学层次的定位
1、全日制学历教育
高职院校通过全日制学历教育,培养取得大专以上文凭和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合格毕业生,这是国家赋予它们的主要办学任务。但应当强调:由于本身属性、特点的限定以及它与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和市场需求之间极为密切的内在联系,高职全日制学历教育应当以进入职业生涯为目的,以就业为导向,其培养方案与培养模式则应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以市场需求为前提,以职业岗位(群)为依据,以技术含量为参数,来设置专业。
2、成人继续教育
高职院校除了学历教育外,还是成人继续教育的主要阵地。成人继续教育是面向社会各类人员的全日制或非全日制教育,包括自学考试高等教育、部分时间的函授教育、远程教育等多种形式。根据我国目前的发展状况和社会需求,对高职院校提出的职业技术培训任务是全方位、多样化的,主要有以下几项:面向毕业生,体现高职教育职业指向的职业资格培训。面向行业、企业在职人员知识更新、技术提升所需要的中、短期技术培训;面向所在地区转岗、下岗再就业人员的技术和职业培训;面向社会人员,由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劳动准入制度所规定的各类职业资格认证或证书培训;面向社会人员、满足其各种学习要求的其它各种非正规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
3、专升本衔接教育
在学校定位准确,不干扰和影响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培养目标大方向的前提下,高职院校可以针对少数(如比例不超过同年级在校生的10%)具有相应基础条件的学生,开展专升本衔接教育。在目前,开办数量有限的专升本衔接教育,有利于高职院校吸引生源,并在层次、水平与质量等方面对高职教育的发展和完善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只要人数比例恰当,在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上坚持高职特色、合理安排,不会影响和干扰高职教育的属性特征和培养目标大方向。
(二)办学功能的定位
学校在区域经济建设中的办学功能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直接为地方输送高级应用型人才;二是承接地方政府、行政职能部门和地方企业的应用性和技改性科研任务,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科研支撑;三是社区综合服务。
高职教育是职业教育,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是针对社会某一岗位或岗位群的,一般不从专业的角度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科研性。由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相同造成社会岗位的不同,所要求的岗位能力要求也不相同。所以在确定高职的培养目标时应该充分考虑学校所在地区的实际需求,确定具有地方特色的培养目标。
社会岗位需求是开设高职专业最重要的一步。如果专业设置不是针对社会的某些岗位,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不可能就业。为了使培养出来的人才能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就业灵活度,培养目标应针对相关岗位形成的岗位群。岗位群中的各个岗位所需要的能力结构有内在的联系。
高职院校开展社区教育服务,可以实现社会参与教育,教育服务于社会。一方面运用强大的社会力量关心、促进学校教育改革;另一方面利用学校的教学条件提高社区内公民的文化水准和道德水准,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还可以在社区管理机构的积极配合和协助下,有效地开展对社区内各类相关人员的职业技术培训,提高社区公民的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
(三)发展目标的定位
扬长避短是高职院校发展定位的必然选择。一所学校现有的教学、科研条件、师资队伍现状、管理模式与水平等并不允许其无限制地扩展学校的发展领域和发展规模,要求学校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避免在办学规模上贪大,在办学层次上攀高,在专业设置上求全。
一是实事求是,量力而行。高职院校在确定发展定位时要正确处理需要和可能,全面考虑学校实力和资源条件进行合理定位。
二是综合平衡,协调发展。高职院校在确定发展定位时要正确处理在校生规模和教学质量、发展速度和办学效益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规模、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基本条件建设和教学投资协调发展。
三是发挥优势,突出特色。高职院校在确定发展定位时要充分发挥学校的学科(专业)优势,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不断凝炼办学特色。
四是就业导向,服务宗旨。高职院校在确定发展定位时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来确定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思路,确定学校的办学规模、专业布局、服务面向、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的定位。
高职院校由于所在地区(或行业)和办学条件不同,在发展定位上有共性,也有个性。共性是定位于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个性就是各自的办学理念、办学规模、办学特色等有所不同。
二、推进高职院校协调发展的途径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三者都以“协调”为基础,紧密相连,相辅相成。全面发展追求的是横向协调,可持续发展追求的是纵向协调。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一定要树立全局观念,增强协调意识,坚持统筹兼顾、和谐发展[3-4]。
(一)依据"三个阶段",推进持续发展
学校规划按照"做大、做强、做优"三个阶段,拾阶而上,循序渐进。
1、适度做大。根据地方经济建设的要求和学校发展的内在需求,加快把基础做实、把规模做大,增强自身的承接力、生存力、竞争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在办学资源和政府投入有限的情况下,高职院校可通过资源整合,实现做大做强,
2、逐步做强。学校有了一定的基础和规模之后,要强化管理,练好内功,走内涵发展之路,提升办学水平、办学效益和社会地位。依靠综合大学,分享其优势资源,加快高职院校发展。
3、努力做优。学校进入健康、持续发展的正常轨道之后,加快构建专业优势、质量优势、就业优势和管理优势,彰显特色,以特色迎接挑战、以特色求得生存、以特色形成优势。
(二)坚持"四个并重",保持协调发展
学校发展过程中,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统筹兼顾,坚持"四个并重"。
1、坚持内涵与外延并重。学校既要抓学科、专业、师资队伍等内涵建设,夯实基础,强化内功;又要加快推进教学基础、实验实习设施、图书资料等外延建设,优化条件,打造形象。
2、坚持规模与结构并重。既要注重适度扩大办学规模,实现规模效益;又要注重优化专业结构,按需办学,协调发展。
3、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重为1∶1。
4、坚持办学效益与社会效应并重。办学效益是学校建设发展的主要经济支撑点和资金来源渠道,但是,必须统筹兼顾直接的办学效益和长期的社会效应,优化育人环境;前者为学校发展提供财源,后者为学校发展赢得信赖。
(三)坚持"五个统一",实现全面发展
要实现学校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五个统一":
1、坚持盘活内存与集聚吸纳并重,实现外部广泛吸纳和自身加快建设相统一。
2、坚持管理改革过程中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相统一,实现管理与放活、规范与激活的统一。
3、坚持依法治校与亲情管理并重,实现学校、系部和师生三方面目标取向的统一,营造亲情化、和谐、催人奋进的工作环境。
4、统一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学校可承受的程度,有序、有力、有效推进学校稳步发展。
5、协调统一改革进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调动方方面面的办学积极性,凝心聚力,形成整体、持久的办学动力。
(四)正确处理短期发展和中长期发展的关系。
高校定位从时间跨度上讲,一般考虑到十年期限的可以认为是短期定位,十年以上期限的可以认为是中长期定位。中长期定位属于战略定位,更多的是要在教育思想、理念、发展目标、办学特色等方面进行定位。对新建高职院校来说,中长期定位既要纵观学校自身发展历史、现实状况及发展趋势,更要把握整个高等教育系统乃至整个社会发展进步的趋势,尤其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职院校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没有中长期定位,学校发展就会把握不住大的发展目标、发展趋势,容易出现急功近利的倾向和短视行为。短期定位要以中长期定位为指导依据,定位的内涵要更明确、更具体、更细致,可操作性要强。
总之,全面发展不等于没有重点,协调发展不等于平均发展,可持续发展不等于一定要放慢发展速度。全面、协调发展进程中,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分清主次,分清轻重缓急,把握重点,有所侧重,有所为,有所不为。实现“无为”与“有为”的互动是一种高水平的协调,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朱中华.关于新建高职院校办学定位问题的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7,,11(6):12-14
[2]叶春生.高等职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1998:50-69
[3]吴雪萍,董星.从院校分工看我国高职院校的定位与特色 [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5(16)32-35
[4]颜冰.浅析高职教育中的人才培养模式及特征 [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36(8):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