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院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
2011-05-14郭峰
郭峰
摘要:《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作为高职院校学生计算机知识入门课程,教学尤为重要,责任尤为重大。目前,课程中普遍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教学效果并不乐观。笔者作为一名多年来从事本课程教学的教师,就当前高职本课程教学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教学;分组;应用能力
高职教育这一新型高等教育形式,其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经营与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适应国际竞争需要的,适应终身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技术应用的“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我国高职计算机教育起步较晚,缺乏一些教学经验,在许多方面都借鉴了国外高职计算机教育和我国本科计算机教育的经验。
学生通过认真学习,掌握计算机应用的知识,应该说熟练使用计算机不成问题,但是现在却出现了大学生顺利通过了计算机等级考试,却不能熟练使用计算机的问题。笔者以为要想解决这一难题,高职院校教师就要充分掌握计算机技术发展的趋势,研究目前计算机基础课程特点,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1、目前存在问题:
1.1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存在较大差异,使统一授课与因材施教之间相互冲突。
由于大学生在入学时个体存在明显差异,如以往文化基础知识、个人思维能力、家庭计算机环境等诸方面。这些差异导致学生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在进大学之前就接触了计算机,而且各方面操作也很熟练,甚至有些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就通过了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这些学生课程还没开始就基本达到了合格的水平;而有的学生特别是来自山区农村的学生在进大学之前虽然对计算机有过接触,但很不熟练而且遗忘较多。这些学生基本上是计算机能力“零基础”。
两种学生并存在一个班级中,给任课教师授课造成了很大难度。若照顾“零基础”学生授课,则高水平学生对授课内容不闻不问,甚至在课堂上东张西望,窃窃私语,给课堂教学带来负面影响;若照顾高水平学生授课,则"零基础"学生听课时如听天书,理解掌握非常困难。
1.2 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与计算机应用能力真实掌握冲突。
由于现在很多高校都是以学生是否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是否能拿到证书来衡量学生的水平。而等级考试是有题库和配套练习题的,很多学生就把题库中的题目反复做、反复练习来达到通过考试的目的。越来越多的学生使用这种"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方式来通过考试,结果就是越来越多的学生没有真正掌握软件的操作技巧,失去应用软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失去了真正掌握应用能力的良好时机。
1.3 落后的教材与计算机的迅速发展之间存在矛盾。
由于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的需要,课程采用的计算机基础教材里面内容要与等级考试中软件版本匹配,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容易接受。但计算机等级考试所要求的软件版本往往滞后于社会上现行的软件版本。以Microsoft WORD软件为例,等级考试中的WORD软件版本一般为Microsoft office 2003版本,虽然现在office 2007,甚至office2010都已经很流行。但我们授课的时候只能采用比较通用的office2003版本,即便是office2007 ,office2010高版本有很多优秀改进之处,却由于条件所限不能给学生进行讲授。学生在课堂上很难接触到软件的流行版,一些内容将不能在课堂里得到实施,课堂教学跟不上计算机迅速发展的步伐。
2、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2.1教学要结合实际分组练习,实现因材施教。
由于学生开课前水平参差不齐。采用统一进行授课的方式效果较差。因此宜采用分组教学法。开课前,教师利用课余时间,采用调查、谈话、测验的方式掌握学生的实际水平。在此基础上,将学生群体分为三个小组:计算机水平精通组,计算机水平一般组,计算机水平初级组。
在授课的时候,利用教学多媒体软件"凌波多媒体软件"进行学生分组,不同组的学生练习不同的内容。对于精通组的学生,设置一些高级练习内容,如一些计算机高级软件Photoshop,Auto CAD等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高级软件的兴趣。对于一般组和初级组的学生,要采用循序渐进的进度使其练习教材内容。这样一来,精通组的学生操作技能达到了精益求精的地步,一般组的学生操作技能更加熟练化,初级组学生也有忧患意识,更加努力练习以求赶超精通组学生。分组授练习实现了因材施教的目的。
2.2 注重计算机等级能力考核的同时,也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核。
对于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而言.重点应该放在对学生计算机应用技能的培养上。因此应首先让学生努力学生,顺利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达到顺利毕业的条件。其次,并不等于通过了等级考试,本门课就顺利过关。教师授课的时候要在平时多增加一些考核。如每节课都针对不同组的学生布置不同难度的一定数量的练习。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在练习时稳步提高。
2.3 授课及上机练习时同时了解掌握软件高级版本,日常授课时常跟学生教授最新计算机知识。
为了让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在讲授软件的时候应多方面演示。如讲授word软件时,在完成了基本的word 2003软件的讲授后,应向学生演示word2007,word2010,让学生了解新版本软件的优秀之处。同时在上机实验的时候,让学生也练习新版本软件,多体会新版本软件的独到之处与优势,让学生切身体验新旧版本的差异。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在理论教学中,适当穿插一些计算机行业的故事,甚至某一名称来历的掌故等,都能达到很好的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目的。如讲授Microsoft与IBM名词的时候,可以讲授比尔盖茨的创业历程,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毕业后利用所学知识自主创业的积极性。而硬件、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是更新较快,尤其涉及硬件和网络运用时,更多的考虑到学生生活和学习中实际运用的需要,及时为学生补充最新的知识和一些使用技巧。
总而言之,高职教育《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是现代职业教学中的一门非常重要课程,《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师,必须明确教学指导思想,运用科学合理有效的方法,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采用合适的方法解决和完善,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质、信息素养。
参考文献
[1]唐靖 任玉玲,浅谈高 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 教育与职业 第687期
[2]朱红娟 祝振欣 李燕,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年7期
[3]李倩,高职教育计算机教学应把握的几个问题,辽宁高职学报,第12期
[4]王 蓉,高职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探讨,福建电脑,2010年12期
[5]王若贤,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之我见,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1月
[6]曹财耀,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探讨,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