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孝军:找准市场再种金银花

2011-05-14

现代营销·经营版 2011年9期
关键词:哥俩荒山兄弟俩

1999年,李孝军高考落榜,不顾父母劝告,他回村当起了农民。不久,在亲戚的介绍下,李孝军揽到一些小工程,开始创业之路。经过5年的打拼,手里有了10多万元的存款。

然而,小小的成就并未让李孝军沾沾自喜。2004年,他瞄向养殖业,但是,2005年上半年,全球性的禽流感暴发,李孝军白白损失上万元投资和一年的心血。他吸取先前失败教训,开起了投资少、风险小的照相馆,准备过渡一下。

在这期间,他又对树形金银花种植产生浓厚兴趣,并用了几年时间,访遍全国各地,到处考察金银花种植项目,对金银花性价比作了一番换算。而且,他还专程打电话到贵州百灵集团询问金银花收购价格,在网上联系王老吉集团,对金银花的市场前景作了更为细致的调查。这两家公司对金银花的需求量分别达上百吨以上,而且价格非常可观,尤其是H1N1在全世界蔓延之时,金银花收购价更是一路飙升到420元/公斤。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李孝军决定孤注一掷,丢下手里生意红火的摄影室,承包荒山去种花!

李孝军把要承包荒山种金银花的想法一提出,立即遭到全家人的反对,理由只有一个:投资全依靠自身力量,县里又没有这方面的政策扶持,万一失败怎么办。李孝军好说歹说,才把家人说通。

手里只有20多万元,李孝军拉上堂弟李孝才入股,合出40多万元创业,经过考察,兄弟俩选中了金山村水库边上的一片荒山作基地。有了地,哥俩又在另一边的航龙村建起了苗圃,从重庆拉来几大车金银花穗条,一口气育了12万株苗。重新培育出来的金银花易种植、易采摘,结花整齐,药用价值高。

然而,要把上千亩的荒山荒坡改成梯地,谈何容易。首先要在十来个串连的荒山下辟出路来,再开辟梯带,还要在短时间内挖出3万多个坑,并且要及时按窝施肥,其艰苦程度可想而知。从未扛过锄头的李孝军,什么都要重新学起。开工第一天,哥俩天不亮就起床,扛起锄头带领20多个工人在山上刨了两天,寒风刺骨,手都磨出了泡,脚板被尖锐的石头硌得生疼。

这还不算,更大的困难接踵而来:持续旱灾,土地变得生硬;高额开垦费,令资金周转困难。兄弟俩四处找亲戚筹钱,还向银行借贷。在最困难的时候,镇里送来5000元抗旱资金,这是哥俩山上创业以来收到的唯一一笔帮扶资金。

半年后,原本杂草丛生的荒山硬是全部栽上金银花,通过兄弟俩精心照料,成活率达95%以上。经过几场春雨的沐浴,金银花更加茁壮成长,满山葱茏,形势喜人。金银花三年后进入丰产期,每亩可产1000-1500公斤,亩产值可达8000元至12000元。

手抚自己辛勤栽培的金银花,李孝军坚定地说:“以前总觉得荒山秃岭没出路。现在,我要用事实来证明,山上一样会长出金子。”

(责编:张思思)

猜你喜欢

哥俩荒山兄弟俩
把荒山打造成4A景区
哥俩好面包店
米和厘米兄弟俩
荒山植树造林新技术应用研究
不能见面
不识货的笨熊哥俩
小猴栽树
小哥俩的吸管
喝聪明水
群英会战城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