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式网站—— 高校图书馆网站的新模式
2011-05-12林煌
林 煌
(福建工程学院图书馆 福建 福州 350108)
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发展与互联网的普及,人们通过网络检索信息已经成为一种习惯。高校图书馆网站是高校师生通过互联网认识图书馆和利用图书馆的门户。图书馆网站拥有丰富的电子文献和学术资源,师生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访问图书馆网站获取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但是,网络的普及并没有提高师生对图书馆网站的利用。相反,利用图书馆网站进行信息搜索的用户越来越少。OCLC(Online Computer Library Center,联机计算机图书馆中心) 的2006年全球报告《College Students' Perceptions of Libraries and Information Resources》中曾指出,有84 %的学生使用搜索引擎进行信息搜索,仅有2 %的学生会选择图书馆的网站进行信息搜索[1]。众所周知,搜索引擎在搜集资源时没有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资源缺乏专业性和可靠性。但是在搜索过程中搜索引擎(如谷歌、百度)可提供给人们更大的选择权利、更快的检索速度,这些优点吸引越来越多的用户使用。他们使用先进的技术,积极地融入到信息海洋中,获取与他们生活相关的一切知识。相比而言,虽然图书馆网站拥有可靠的学术资源,但用户利用网站资源的兴趣正在逐渐减小,图书馆的传统服务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图书馆必须提升服务以适应这种不断变化的需求。因此,创新、建设好图书馆网站,吸引和教育用户积极、正确地使用图书馆资源,是图书馆网站所面临的巨大挑战。笔者从分析现有网站情况入手,根据Web 2.0技术所带来的启发,结合个人的工作经验对图书馆网站的建设提出新的构想。
1 高校图书馆网站的现状
1.1 高校图书馆网站现状分析
目前高校图书馆网站虽然质量参差不齐,但是内容和风格却千篇一律。下页表1是中国高校图书馆网站评价组对我国“211”高校图书馆网站的评介。
根据表1中的评分,笔者认为各高校网站的综合水平并不高,总体上处于中低水平。网站建设仍有许多方面有待改进。
(1) 现有的高校图书馆网站提供的内容,一般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表1 第一批15所“211”高校图书馆网站总分与一级指标得分[2]
● 图书馆公告或者图书馆的业务信息
● 各种类型的数据库资源
● 馆藏书目检索服务/数据库检索服务
● 用户指南
● 图书馆服务介绍
(2)现有高校图书馆网站主页的构建,主要依据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如:
● 图书馆标语
● 馆藏的书目检索
● 数据库的分类与检索
● 图书馆相关信息的公告
● 图书馆服务、图书馆指南
● 相关链接(与图书馆工作有往来的机构、团体等的网络链接)
1.2 新技术在高校图书馆网站中的应用
Web2.0技术在图书馆网站中的应用与发展,增强了图书馆网站服务的能力,其中RSS是图书馆网站应用Web2.0工具中较为普遍的一种。图书馆网站应用RSS技术提供的服务模式主要有:(1)利用RSS进行信息推送服务,包括新闻或公告信息推送、新书通报推送、商业数据库信息推送、最新期刊目次服务推送、专题信息推送和用户信息推送等。(2)利用RSS进行信息聚合,应用比较广泛的是学科信息聚合。例如,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开发了一个基于RSS的科技新闻聚合服务系统,为情报科技人员提供定点、定时地跟踪相关Web网站最新信息的服务。除了RSS外,Wiki、Blog等工具也都出现在了图书馆网站中[3]。
据调查,笔者认为现有的图书馆网站主要是根据图书馆的功能与所提供的服务构建的,网站建设遵循“一种设计——服务——所有用户”的模式。各图书馆网站在内容或是设计上都存在着极大的相似性,不能满足用户个性化的信息需求。图书馆网站提供着丰富且专业的资源,但用户必须通过多层次的搜索和不同的检索途径才可能获取。信息检索过程的复杂、繁琐和枯燥无法引起用户使用图书馆网站进行信息检索的兴趣。虽然Web2.0技术在图书馆网站中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网站的服务能力,但是由于资源总量的不断增长和用户信息需求的差异化,现有的图书馆网站仍面对着巨大的困难。
2 高校图书馆网站所面对的问题
根据笔者经验,用户在使用图书馆网站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主要有两类:(1)电子资源多,用户辨认、选择数据库困难。目前图书馆订购的电子资源种数和总量都在不断增加, 由于每个数据库又有着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用户很难仅通过数据库名称辨认数据库。例如,许多图书馆网站仅将数据库名称或者名称缩写列在主页上, 像EBSCO、UMI、PQDD 等数据库名称的缩写, 许多用户无法从这些名称缩写中判断该数据库所涵盖的学科,只能通过逐个点击进入才能了解其内容,给用户带来了不便, 也影响了电子资源的使用。(2)用户对电子资源的了解程度有限。例如,用户需要某项数据,但是图书馆资源庞大且分布复杂,用户无法全面地找出其所需信息处在图书馆网站的什么位置。用户若想找到有效的信息,只有对每个数据库进行逐一检索,但是检索结果仍受到检索范围不完整或检索方式不正确等因素的影响而出现遗漏,即使向图书馆员提问,也无法快速、详细地获取答案。
因此,笔者认为检索步骤复杂、繁琐,检索效率低,检索过程缺乏乐趣是图书馆网站不能吸引用户的重要原因,也是未来的图书馆网站建设过程中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3 对高校图书馆网站的新构想
目前,普通院校的师生对图书馆网站的使用率不高。例如,从对云南大理学院的调查得知,33%的用户仅仅只是知道图书馆网站但没用过, 46%的用户知道并利用过, 仅有9%的用户经常使用, 值得深思的是仍有12%的用户根本不知道图书馆网站的存在[4]。图书馆网站利用率低,不仅使用户获取专业知识的渠道减少,同时也造成了馆藏资源的浪费。因此,如何开发、引导用户利用图书馆网站,是图书馆网站建设的重点。
随着Web2.0技术在图书馆领域的应用推广,Lib2.0时代也已经到来。笔者认为可以利用互联网和Web2.0技术构建全新的图书馆网站,扩大、加深图书馆与用户的交流,培养用户对图书馆资源的兴趣,提高用户对图书馆的认知度和使用率,提升检索效率,促进图书馆信息资源更加高效地流通。笔者设想可以从3个方面构建新的图书馆网站。
3.1 改变图书馆网站主页风格,建立简洁、活泼的网站主页。
图书馆网站的主页代表着图书馆的外表形象,也决定着用户对图书馆的第一印象。传统的图书馆网站主页根据图书馆的服务与内容进行设计,提供图书馆拥有的功能、资源和服务等信息。通过浏览主页,用户便可以了解图书馆网站的全部资源。笔者认为,图书馆主页这种简单、全面展示自己的方法不能引起用户的兴趣。因为,网站资源不断膨胀,集中展示所有资源,容易使人产生枯燥、复杂、繁琐的感觉。因此,图书馆有必要对网站进行包装和宣传。笔者认为,可以在图书馆主页提供用户使用率高的数据库链接来取代提供完整电子资源。同时增加一些新功能来吸引用户,如新书排行、最受欢迎图书排行等(如图1)。
3.2 创建交流圈,使信息的获取充满乐趣。
检索过程枯燥、乏味是图书馆网站不能吸引用户的重要因素。那么,如何提高用户的兴趣呢?笔者认为,提高用户对事物兴趣的最有效方法,就是让他们参与其中。因此,构建交流平台使用户参与到信息的交流中,使他们不再是单纯的信息使用者,同时也是信息的制造者和传播者。对于图书馆网站,它不再是单一的信息提供者,而是由网站提供平台,使图书馆与用户融合在一起,共同创造信息、使用信息。
对于交流平台的构建,可以根据学院系部或者学科进行细分,每个小的交流圈由专门的学科馆员和热心用户共同负责,经常性地发布一些关于学科的新闻、学术报告、好书评论等信息,吸引同学参与讨论。笔者认为,与用户交流可以加深用户对馆藏资源的认识,有利于用户在检索信息时快速地获取所需资源。在进行信息交流的过程中,通过用户之间的联系可以产生一个范围更大的交流圈,吸引更多的用户参与,有效提升馆藏资源的使用率。
3.3 提供个性化服务,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未来的图书馆网站不但要拥有丰富的资源,同时还必须提供高效、便捷的检索途径,用户获取信息的速度与效率决定了用户是否会喜欢图书馆网站。传统的图书馆网站,其服务模式大多是“一种设计——服务——所有用户”,即图书馆网站只对用户提供一种界面或检索途径,用户无法通过页面设置或者选择数据范围等方式构建适合自己的检索方式。同时,图书馆的资源增长和用户需求差异化的增加将使得用户获取信息的效率降低。因此,可以利用新技术丰富图书馆网站功能,提高网站对个人用户提供服务的能力。
图书馆网站可以构建根据用户喜好选择设置的用户界面,用户通过主页,登入到“我的图书馆”。在这里,用户可以使用图书馆网站中的传统功能,如个人借阅情况查询、书目查询、电子资源检索等。同时,个人图书馆利用Web2.0技术,增加用户对信息的定制功能,为用户提供选择资源和检索途径的权利。通过设置的特定检索范围或者使用喜欢的检索工具,用户可以有效提高信息检索的效率。同时用户在布置和使用个人图书馆的过程中,加深了对馆藏资源的认识,产生了对图书馆的热爱(如图2)。
图书馆网站传统的服务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不同用户对信息的不同需求。枯燥、乏味的检索方式无法引起用户的兴趣。笔者构想通过改变主页内容,建立图书馆新形象;利用交流平台改变信息交流的方式,培养用户兴趣,开发、吸引新用户参与;应用Web2.0技术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未来的图书馆网站,不再仅是一个提供信息资源的数据库,将是用户进行学术交流、培养兴趣爱好的好去处。
[1]OCLC Online Computer Library Center. College Students'Perceptions of Libraries and Information Resources——A Report to the OCLC Membership [EB/OL].[2010-06-10].http://www.oclc.org/reports/pdfs/studentperceptions.pdf.
[2]南开大学中国高校图书馆网站评价研究组.我国“211”高校图书馆网站评价[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9(3):45-53.
[3]图书馆2.0工作室.图书馆2.0:升级你的服务[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74-79.
[4]赵志宏.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利用状况调查[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9(10):29-32.
[5]Shu Liu .Engaging Users: The Future of Academic Library Web Sites[J]. College & Research Libraries, 2008(1): 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