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护理人员共情能力调查分析

2011-05-09张春舫周金娜王博玉袁爱军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1年10期
关键词:护师共情维度

张春舫,张 燕,周金娜,王博玉,袁爱军

(1.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护理部,河北保定 071000;2.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手术室,河北保定 071000;3.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河北保定 071000;4.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儿科,河北保定 071000;5.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教学办公室,河北保定 071000)

·临床护理研究·

临床护理人员共情能力调查分析

张春舫1,张 燕2,周金娜3,王博玉4,袁爱军5

(1.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护理部,河北保定 071000;2.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手术室,河北保定 071000;3.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河北保定 071000;4.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儿科,河北保定 071000;5.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教学办公室,河北保定 071000)

护士;共情能力;数据收集

以便于更好的改进临床护理管理,以提升护理工作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取保定市4所大型综合性医院从事护理工作1年及以上的正式在职注册护士350例作为研究对象。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分2部分。第一部分为研究对象的个人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职称、婚姻状况、工作时间(护龄)、初始学历及是否为独生子女情况。第二部分为研究对象的共情能力现状,采用山西医科大学王巧红、杨辉编制的临床护理人员共情能力测评量表[1],调查临床护理人员共情能力的水平,该量表共3个维度,28个条目,分别是,①护士对患者心理的认知,主要包括护士预测患者的直觉体验,识别患者的思想、行为和动机及推断患者的情绪和反应3个方面,15个条目;②护士对患者情感的体验,主要是护士分享患者情绪的能力,是护士对患者状态的瞬间的情绪识别,能唤起护士重视患者的利益和理解患者的需求,5个条目;③护士对患者的行为帮助,即护士在对患者认知和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做出了反应,提供了言语或行为上的帮助,有8个条目。

1.2.2 资料收集方法:本研究采取问卷调查。由统一培训过的调查员直接把问卷发给研究对象自行填写,统一指导语,对理解有困难的条目给予解释,问卷完成后现场交回,调查者逐一查看,对填写不全或空、漏项的,现场予以纠正。

1.3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不同情况间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一般情况: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50份,回收350份,有效问卷350份,有效率100%。调查对象中,男性54例,女性296例,年龄21~50岁,其中21~30岁195例(55.7%),31~40岁108例(30.9%),41~50岁47例(13.4%);婚姻状况,已婚230例(65.7%),未婚120例(34.3%);独生子女180例(51.4%);护龄,≤5年120例(34.3%),5~10年130例(37.1%),≥10年100例(28.6%);初始学历,中专50例(14.3%),大专90例(25.7%),本科及以上210例(60.0%);职称,护士34例(9.7%),护师119例(34.0%),主管护师154例(44.0%),副主任护师43例(12.3%)。

在所调查的临床护理人员中,女性、已婚、独生子女占50%以上,大专、本科学历及以上的人员占85.7%,中级及以上职称的人员占56.3%。

2.2 共情评分情况:临床护理人员共情能力总得分(85.00±6.32)分,各维度得分均在中点以上,属中等水平。这说明,本研究中的调查对象总体上认同共情能力是临床护理人员的基本素质之一,对患者心理变化的认知、情感状况的体验及适时、相应的行为帮助是临床护理工作实践的需要。见表1。

表1 临床护士共情能力评分情况(n=350,分)

2.3 影响临床护理人员共情能力的因素

2.3.1 是否为独生子女护士共情能力评分情况: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护士在共情能力各纬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非独生子女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能及时感知并体验到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能真正从患者角度考虑问题,适时提供有效地行为和语言上的帮助。见表2。

表2 是否为独生子女护士共情能力各维度评分比较(n=350,±s,分)

表2 是否为独生子女护士共情能力各维度评分比较(n=350,±s,分)

独生子女例数心理认知情感体验行为帮助总分是180 18±15.37 6±7.39 21±9.13 78±3.95非170 48±12.56 17±6.78 35±8.69 89±6.32 t 20.042 14.521 14.698 19.396 P<0.01<0.01<0.01<0.01

2.3.2 不同初始学历护士共情能力评分情况:通过对不同学历护士两两对比发现,大专与中专、本科与中专、本科与大专的护理人员在共情能力三个维度上,对患者心理状态感知和情感体验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提供的相应行为与语言帮助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高学历护士能从内心真正感觉患者的心理情感变化而给予及时有效的行为、语言帮助,低学历护士则只是按医院护理规定及护理职业要求给予相应护理。见表3。

2.3.3 不同职称护士共情能力评分情况:不同职称护士共情能力各维度得分不同,护师、主管护师、副主任护师及以上职称人员与护士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护师与主管护师、主管护师与副主任护师及以上、护师与副主任护师及以上职称护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3 不同初始学历护士共情能力各维度评分比较(n=350,±s,分)

表3 不同初始学历护士共情能力各维度评分比较(n=350,±s,分)

初始学历例数心理认知情感体验行为帮助总分中专50 28±16.23 8±8.59 29±6.87 72±5.24大专90 47±15.36 16±7.93 31±8.36 86±7.58本科及以上210 58±13.87 24±8.47 33±9.58 95±6.47 F 4.417 3.896 1.453 3.921 P <0.05<0.05>0.05<0.05

表4 不同职称护士共情能力各维度评分比较(n=350,±s,分)

表4 不同职称护士共情能力各维度评分比较(n=350,±s,分)

职称例数心理认知情感体验行为帮助总分护士34 26±14.38 7±8.65 25±4.89 78±7.38护师119 48±19.21 17±6.95 32±7.51 89±9.52主管护师154 53±13.87 24±8.47 35±9.58 93±7.46副高及以上43 56±12.68 25±5.98 36±8.37 97±6.28 F 4.417 3.896 2.453 3.764 P <0.05<0.05>0.05<0.05

2.3.4 不同护龄护士共情能力评分情况:通过两两对比发现,工作10年以上、工作5~10年与≤5年护士在共情能力的心理认知、情感体验2个维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行为帮助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随临床工作时间的增长,护龄越高,护士就越能够真正认知患者的心理情感变化,就更倾向于从内心深处给予患者语言和行为上的帮助,而工作时间越短的护士则只限于表层的、按职业及医院要求给予相应的情感护理与行为帮助。见表5。

表5 不同护龄护士共情能力各维度评分比较(n=350,±s,分)

表5 不同护龄护士共情能力各维度评分比较(n=350,±s,分)

护龄(年)5 120 28±16.21 9±8.36 25±7.82 72±5.39 5~10 130 45±14.37 14±6.98 30±8.31 88±6.74≥10 100 56±11.84 23±9.53 33±6.28 90±8.21 F例数心理认知情感体验行为帮助总分≤2.417 2.196 1.453 2.037 P <0.05<0.05>0.05<0.05

3 讨 论

在医疗技术相对发达、高学历人才济济的今天,医院与医院之间的差距并不在一些硬件设施的配备上,而在于软件即医护人员的服务水平。医院服务是一个多因素的系统,而护理人员的共情能力对于医院这种高接触的服务性行业的质量更是有着重要的影响。但在工作实践中,临床护理人员通常不能及时提供较多的共情服务;而且当有意提供共情帮助时,也不注意对患者表示出更多的共情。共情既是一种工作态度,同时也是护士工作的一种能力[2]。

3.1 临床护理人员共情能力现状:本研究显示,临床护理人员总体共情得分(85.00±6.32)分,属中等水平,共情能力三个纬度的平均分均在中点上下。其他研究也同样指出,在帮助性的职业中包括护理职业,共情的水平较低,而这种低共情护理影响着有效护患关系的建立、护患沟通的效果、患者的满意度及护理工作质量,从而直接影响着临床护理的结果。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大多数临床护士只是按要求做共情护理的表面文章;而真正去落实共情护理的人员,又不会适度、恰当地应用共情,不正确或过度的情绪工作也会导致护士自身出现情感失调乃至职业倦怠,从而影响了护士自身健康和共情服务的深入进行,使共情服务和优质护理流于形式。

3.2 临床护理人员共情能力的影响因素:随着医学的迅猛发展及共情研究的深入,大家已经认同共情在护患关系中的重要性,但在临床护理工作实践中,繁琐工作的压力、时间的限制、有限的资源、工作分配的不协调、对共情行为的表达没有评价、激励等因素也极大地限制了临床护士共情能力的运用,而且共情能力也至今尚未成为医疗单位评价护士的标准。本调查结果显示,临床护理人员共情能力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就护士自身而言,个人的初始学历、是否独生子女、不同职称、护龄,都会影响护士的共情能力。护龄长、初始学历高、主管护师以上及非独生子女的护士能真正认知患者的心理情感变化,倾向于从内心深处给予患者语言和行为上的帮助,共情能力较高。共情具有较高的可塑性,既可以逐步培养提高也可能逐渐丧失,因此护理管理者在进行护士继续教育与培训时,应灵活运用各种方式进行职业素质和职业心理教育[3],逐步提高临床护理人员的共情素质和能力,从而增加患者满意度,全面提升护理工作质量。

[1]王巧红,杨辉.临床护理人员共情能力测评工具的研制[J].护理研究:下旬版,2009,23(5):1402-1403,1409.

[2]蔺桂瑞.共情使用中的误区及共情能力的提高[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24(6):409-410.

[3]戚秀荣,侯冬玉,谷晓丽,等.手术室护士职业倦怠与共情能力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1,26(4):56-57.

(本文编辑:赵丽洁)

R472.9

B

1007-3205(2011)10-1119-04护士共情能力是指护士在临床护理实践中,能站在患者的角度,正确地感知自己和患者的情绪,并能准确地识别和评价患者的情感状况,形成有效地护理干预以满足患者的躯体需要和减轻患者心理痛苦的一种情感体验能力。护理人员的共情能力对于医院服务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国内对临床护士共情能力的探讨仍在起步阶段,关于临床护理人员共情能力的测评与培养的研究还没有系统规范的开展。本研究对保定市4所大型综合医院的临床护理人员共情能力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

2011-07-12;

2011-08-29

张春舫(1963-),女,河北保定人,河北大学附属医院主任护师,医学学士,从事临床护理研究。

10.3969/j.issn.1007-3205.2011.10.002

猜你喜欢

护师共情维度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更 正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县域教师培训管理中如何实现共情
幼儿共情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常州同批男女护生对临床男护师带教接受程度的调查
分层次管理对关节外科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分析
光的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