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巨结肠症患儿术后营养支持的护理观察
2011-05-09谭淑卓孙艳艳
谭淑卓,孙艳艳
(1.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产科,河北石家庄 050000;2.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儿外科,河北石家庄 050000)
先天性巨结肠症患儿术后营养支持的护理观察
谭淑卓1,孙艳艳2
(1.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产科,河北石家庄 050000;2.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儿外科,河北石家庄 050000)
目的提高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手术治疗的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加快患儿康复进程。方法根据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将先天性巨结肠症行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患儿60例,随机分成A、B 2组,每组30例,A组术后采用单纯肠外营养治疗,B组术后采用肠内肠外联合营养治疗,分别对2组发生腹泻例数、平均营养费用、切口愈合情况、平均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A、B 2组无1例切口裂开。B组腹泻例数及平均营养费用明显少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平均住院时间少于A组(P<0.05)。结论肠内肠外联合营养治疗组比单纯肠外营养治疗组术后患儿并发症少,营养费用少,住院时间短,效果良好。
Hirschsprung病;肠道营养;护理
先天性巨结肠症又称肠管无神经节细胞症(congenita1megeco1on)。此病多见于新生儿期发病,表现为胎便排出延迟、腹胀、呕吐等,手术是最好的治疗方法[1]。本文探讨术后联合营养,以提高患儿手术治疗的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加快患儿康复进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3月—2011年3月在我院住院的先天性巨结肠症进行腹部手术患儿60例,其中男性47例,女性13例;年龄10个月~14岁。根据入院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分成A、B 2组,每组30例。
1.2 肠外营养液:根据患儿年龄、疾病、体质量、营养状况的不同,给予不同的氮热之比的配方(N:热)=1∶150~200kca1·kg-1·d-1,脂肪乳供热量40%~50%,糖供热量为50%~60%,主要物质为中长链脂肪乳、葡萄糖、小儿复方氨基酸、水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多种微量元素、电解质等,主要由江苏省无锡市华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以全合一营养液的方式,经周围静脉输注。
1.3 肠内营养:雀巢公司生产的小百肽根据患儿年龄、体质量不同配制成不同浓度肠内营养液,温度为37℃,排气后口服,开始为5~20m L/次,1次/1~2h,5~8次/d。
1.4 营养支持法:2组患儿分别给予等氮、等热量的营养支持,热量45~60kca1·kg-1·d-1,氮量0.2~0.3g·kg-1·d-1。A组,术后7d给予常规外周静脉营养支持,肠功能恢复后逐渐行流食、半流食直至普食。不强调肠内营养。B组,术后48h内采用肠外营养治疗,在肠道功能恢复后即开始进行肠内营养,能量分配为,术后第3天,供给肠外营养2/3量,肠内营养1/3量;术后第4天,供给肠外营养1/3量,肠内营养2/3量,术后第5天,停用肠外营养,肠内营养达总量。肠内营养遵循的原则是浓度由低到高,容量由少到多,少量多餐,符合喂养规律的要求。
1.5 观察项目:①胃肠道并发症,患儿腹胀、腹泻等情况,腹泻记分标准,成形便记1分,半固体便3分,液体样便记5分,每日总分=大便次数×记分,总分≥12分即可认为存在腹泻。②切口愈合情况,平均住院时间及营养费用。③生化监测,每天定时监测微量血糖,输糖速度为4~6mg·kg-1·min-1,在输液过程中血糖不低于2.2mmo1/L,以免发生低血糖;不超过7mmo1/L,以免发生高血糖和高渗性脱水。血糖不稳定时,我们通过调整输糖的速度和浓度来维持血糖的稳定,同时每日监测电解质、肝功能、尿素氮、肌酐等。严格控制输入速度,输注速度过慢时完不成当日输入量,达不到当日热量的要求(包括电解质),影响次日液量的输入。本组患儿未发生酸碱中毒、电解质紊乱。
1.6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B组发生腹泻例数与住院时营养费用均少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组无1例切口裂开。B组平均住院时间15d少于A组1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患儿发生腹泻与平均营养费用比较(n=30)
3 讨 论
先天性巨结肠症是由于直肠或结肠远端缺乏神经节细胞而引起的功能性肠梗阻,由于新生儿期病变肠段表现不典型,新生儿期行根治术难于确定切除范围,术中病理在确定病变范围时虽有帮助,但因全结肠型及节段性肠无神经节细胞症的存在使得手术无法达到预期效果,临床上一般经过1年回流灌肠后,再行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效果较好。
营养状况不仅关系到患儿手术的疗效和康复,也关系到患儿的生长发育。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大部分存在营养不良,手术的创伤和胃肠功能障碍,也增加了患儿营养不良的风险,而恰当合理的营养支持治疗能为患儿提供各种需要的营养素,保证热卡和蛋白质的供应,维持血糖、电解质和身体内环境的稳定,使患儿对手术的耐受力增强,提高手术的成功率,避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从而促进患儿康复。
长期肠外营养缺乏食物对肠道的刺激,抑制肠道激素的分泌,导致肠黏膜萎缩,肠道细菌移位,胆囊收缩功能障碍的诸多问题[2]。肠内营养更符合喂养规律,具有维持胃肠道功能和结构完整,改善营养物质利用,使用简单、安全、廉价、方便等优点。所以只要胃肠道有功能就利用它。肠内肠外联合营养支持,在术后初期以肠外营养为主,肛门排气以后给予肠内肠外联合营养,最后过渡到完全肠内营养。即保证了热量的充分供给,又为组织修复创造了条件。
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虽然进入人体途径不同,但是所起的作用相同,既提供人体代谢所需的营养物质,消除或减少了机体蛋白质及脂肪的消耗,重建和恢复机体的无脂细胞群,又提高了免疫力。本研究通过2组对照观察,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术后应用肠内和肠外联合营养支持可减少患儿术后体质量丢失,减少内环境紊乱和术后合并症,提高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手术的成功率,促进切口愈合,促进患儿的康复进程,缩短患儿住院时间,并使患儿得到正常的生长发育。
[1]崔琦.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腹腔镜辅助下改良Soave手术的配合[J].护理学杂志,2010,25(12):42-43.
[2]来秀芬,郭荣芹,郑丽萍.小儿腹腔镜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的护理[J].腹腔镜外科杂志,2009,14(3):217-220.
(本文编辑:赵丽洁)
R574.62
B
1007-3205(2011)10-1194-02
2011-07-31;
2011-09-05
谭淑卓(1963-),女,河北唐县人,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副主任护师,从事产科疾病护理研究。
10.3969/j.issn.1007-3205.2011.1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