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省会城市国际化水平比较研究

2011-05-09张可云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1年4期
关键词:国际化因子

张可云,项 目

(中国人民大学区域与经济研究所,北京100872)

0 引言

在当前世界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区域间交流越来越频繁的形势下,城市国际化已是不可逆转的潮流[1]。城市国际化不仅是一个结果更是一个与国际城市逐步接轨的过程,是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更多地参与国际交流进而与世界融为一体的过程[2]。对于一个发展中的城市而言,这一过程的目标不一定是非要成为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是在于通过各种形式,在适当的领域参与到世界经济发展的洪流中,通过与其他城市的物质、文化与信息等方面的交流,实现城市发展利益的最大化[3]。

城市国际化最初是由苏格兰城市规划师格迪斯于1915年提出的,英国地理学家霍尔在1966年对国际化城市这一概念给出了经典解释:专指对世界或大多数国家有着经济、政治、文化影响的国际大都市。在此基础上,美国学者弗雷德曼[4]1986年提出“世界城市假说”,并用以下6项指标来衡量城市的国际化水平:(1)主要的金融中心。(2)跨国公司及国际性机构组织总部所在地。(3)第三产业的高度增长。(4)高端制造业中心。(5)世界交通的重要枢纽,尤指深水大港与国际航空港。(6)城市人口达到一定标准,通常为500万人。萨森[5]分别于1991—1994年从企业区位选择的角度来研究城市的国际化水平。萨森认为一个城市的国际化水平表现在该城市的经济控制力,产品和市场的创新性上。当前西方学者对城市国际化的研究集中在国际城市区域以及城市网络方面。国内学者对城市国际化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对国际化指标体系结构的研究,一类是对具体某个城市的国际化水平研究。李立勋[6]于1994年提出:城市国际化是指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与国际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联系与融合,成为国际发展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并根据专家打分法设计了一套指标体系;孙革[7]在1996年指出了城市国际化是一个大的趋势,且并不只是表现在经济发展上,而是各方面齐头并进,全面地发展;姚蓉[8]于2000年认为:城市国际化是指城市在人、财、物、信息及整体文化等方面进行跨国界的相互往来与交流活动不断增加,城市的辐射力、吸引力影响到国外的过程以及国际性城市的形成过程;薛德升[9]于2006年对广东省内部分地级城市国际化水平做了比较研究。综合国内学者观点可得如下结论:(1)城市国际化具有普遍性。每个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国际化的问题,只是程度有所不同。(2)城市国际化具有动态性。城市国际化强调的不是最终的结果,关键是在参与这一动态过程中使得当地城市的国际化水平得到提高[10]。

目前,国内的城市国际化水平比较研究中,普遍存在以下几个倾向:(1)多是国内与国外城市比较,而国内城市间跨行政区的横向比较不多。(2)在各项指标的权重确定方面,大多采取专家打分,缺乏数据计量。(3)在分析方法方面,只是得出综合得分排名,并未在各细分层面分析;政策建议部分没结合城市的具体发展阶段,有的放矢。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在下文提出相应思路对策。(1)对全国所有省会城市及直辖市(港澳台西藏除外)的国际化水平进行了分因素得分排名研究和综合得分排名研究,并做了对应分析。(2)对于指标权重,我们通过因子分析法将得出的特征根对整个矩阵的贡献率作为该指标占整个指标体系的权重。(3)根据各城市国际化最终得分情况把结果分为3个层次(世界城市,国际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分别提出应对策略。

1 城市国际化排名计算及比较分析

根据上述国际化城市的特征以及目前国内外类似研究,我们提出评价指标体系应包括12个指标[11]:国内生产总值X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X2,国内生产总值增速X3,固定资产投资X4,外商直接投资 X5,金融贷款额X6,三产占GDP比重X7,职工平均工资X8,交通运输量X9,互联网用户数X10,进出口贸易额X11,科研机构数X12。对照这12个指标,并查询中研网、2008年度中国地级以上城市数据以及国家统计局局网站资料,可得到各城市的原始数据,据此数据进行计算得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表1)。

表1 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Tab.1 The rotated factor loading matrix

从表1可以看出:第一公因子在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交通运输以及互联网用户指标上载荷很高,即第一公因子主要体现了当地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硬性指标。据此我们可以把第一公因子命名为经济基础因子。而三产占GDP比重、进出口贸易额、外商直接投资额以及科研机构数和金融资本则在第二公因子上载荷相对较大。这3个指标着重体现了该城市外贸依存度以及文化服务业在该地的发达程度,即主要反映了该城市与其他城市尤其是国外城市之间的物质信息交流,因此,我们可以将第二公因子命名为对外联系因子。第三公因子主要体现了GDP的增速、人均GDP以及职工平均工资,GDP的增速以及人均GDP表明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势头,人均GDP及职工平均工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的物质生活质量。这3个指标综合在一起就可以反映出了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潜力,因此,我们将第三公因子命名为发展潜力因子。

这3个因子的性质及其贡献率顺序较好地体现了其所代表的指标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影响及地位,也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即在城市国际化过程中,经济发展是基础,对外联系是根本,发展潜力是关键。最后我们根据原始指标得分系数矩阵得到3个公因子及综合得分的表达式,计算结果分别见表2~表5。

从表2可以看出上海,北京、天津、广州4个城市的经济基础得分远超过了其他省会城市。说明这几个城市“硬件”设施相对完善,下一步可以从提升“软实力”入手,加强城市品牌建设。表3显示的是各个城市在对外联系因子上的得分排名情况。在这个维度上,从第9位的合肥到第25位的沈阳城市得分差距不大,说明这其中的城市国际化水平大致在一个层面,这些城市的大多数是所在行政区域国际化水平最高的地方,可以致力于发展成为区域中心城市。GDP的增速、人均GDP以及职工平均工资着重体现了一个城市的发展后劲和潜力。表4显示,中西部城市由于历史地理的原因在GDP的增速上与东中部地区有一定差距,导致了其在发展潜力上排名靠后。表5显示的为所有省会城市以及直辖市在2008年的国际化水平最终得分排名情况,从结果上来看,东中部城市基本都在前半集团,而西部地区则普遍得分偏低,这与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基本吻合。

表2 经济基础得分及排名Tab.2 The scoring & ranking of economic foundation

表3 对外联系得分及排名Tab.3 The scoring & ranking of outside contact

表4 发展潜力得分及排名Tab.4 The scoring & ranking of development potential

表5 综合得分及排名Tab.5 The final scoring & ranking

2 结论及对策建议

对综合排名结果我们采取类间距离法将上述30个城市按得分高低分为三类:第一类:目标成为世界城市——上海、北京、广州。第二类:目标成为国际城市——天津、沈阳、杭州、南京、济南、合肥、重庆、武汉、成都、长沙、福州、呼和浩特、长春、太原、哈尔滨、南昌、西安、南宁、郑州、石家庄以及昆明。第三类:目标成为区域中心城市——银川、乌鲁木齐、兰州、贵阳、海口、西宁。下面将针对这三类城市分别提出发展策略。

目前,上海、北京、广州3个城市已初步具备了世界城市的基础条件,未来重点在于提升其软实力。而提升城市软实力最为关键的是扩大其影响力,因此,对于上述3个城市而言最为迫切的是加强城市品牌建设。具体来说要从政府的服务、城市的文化、居民的素质、社会的和谐等非物质要素方面着力。在这3个城市中,上海是首位的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拥有中国最大的工业基地及外贸港口,而且随着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国家对上海支持力度的增大,又为上海迈向世界城市增添了筹码。经济外向度作为城市国际化的重要指标,不单指对外资的利用,同时对海外的投资并购也是重要方面。上海市政府应积极引导推进本地优秀企业寻找海外合适项目合作,使上海首先在经济发展上符合国际城市的定位。此外,应抓住世博契机,让世界加深对上海的认识,应该说上海最有可能率先建成世界城市。对于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已将建设世界城市作为未来目标,并将在北京市“十二五”规划中分解落实。北京作为首善之区在建设世界城市过程中,除了要兼顾世界城市的一般性要求外,更要注重社会的和谐建设,关心弱势群体。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为北京建设世界城市提供了很好的起点和平台。目前,北京虽然没有证券交易市场,但是可以大力打造新兴的碳交易市场。世界城市须在某一方面具有世界领导的地位。如巴黎的世界旅游城市地位,伦敦的世界金融中心地位,而北京悠久且兼容并蓄的文化底蕴将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广州作为广东以及珠三角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信息中心和交通枢纽,是跨国公司和大型企业总部首选之地。广州应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借鉴香港经验,建立国际化生活圈,加快中央商务区建设,实现总部经济多元化,积极创造条件吸引各种国际会议来穗,吸引世界各国高端人才在穗开创事业,加快城市国际化步伐。

对于第二类城市而言,在夯实经济实力的同时,也要注意对自身软实力的提升,即两手都要抓。具体来说:(1)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三产所占比重是城市国际化的一个重要指标,国际化水平较高城市中,三产所占比重均超过60%。(2)致力于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整合,实现城市发展合理布局。根据以往国际化城市经验,提前做好空间规划,避免重复建设所带来的资源浪费。(3)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升经济外向度;做好政府服务与体制创新,承接国际产业和资本转移。(4)以城市特色建设为切入点,打造城市品牌。对城市品牌的建设,需要在整体上进行全方位的塑造,学习国外社区模式,把更多的优秀人才和更多的资源尽可能多地吸引到城市中来。一个好的城市品牌既能为公众带来信任和满意,又可以把城市现有价值经营成未来的资产,能为城市带来增值的市场和价值。

第三类城市主要分布在西部及偏远地区,由于区位及历史原因,与前两类城市相比,这些城市经济欠发达,影响力一般,但就所在区域来说,具有成为区域中心城市的潜力。从当前国际化进程来看,此类城市要优先发展经济,尤其注重承接国内外先进产业,实现跳跃发展。(1)坚持技术创新,增强发展后劲。技术创新能力是影响城市国际化的一个关键因素,技术创新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并加快了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及产业价值链的完善。(2)在坚持科技创先的同时,充分利用好国家的宏观政策,改善当地投资环境,利用后发优势,积极承接国内外先进产业,利用同等的技术和生产线与发达地区站在同一个平台上同场竞技。(3)在优先发展经济的同时,做好社会、文化、环境的全面和谐发展,切忌先发展后治理。通过节能降耗、循环经济、环境保护和集约用地,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推动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资源依赖型向科技依托型转变。

[1]Taylor Peter J.Hierarchical Tendencies among World Cities:A Global Research Proposal[J].Cities,1997,14(6):323-332.

[2]Godfrey B J,Zhou Y.Ranking World Cities: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and the Global Urban Hierarchy[J].Urban Geography,1999,20(3):268 -281.

[3]王发明.城市国际化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决策参考,2009,22(3):55 -57.

[4]Friedman J.Where We Stand:A Decade of World City Research[M]//Paul L Knox ,Taylor P J.World Cities in A World-system.U 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5:21-47.

[5]Sassen,Saskia.The Global City:New York,London,Tokyo[M].Princeton:Priceton University Press,2001:55-68.

[6]李立勋.城市国际化与国际城市[J].城市问题,1994,4(1):39 -41.

[7]孙革.我国城市现代化与国际化研究述评[J].北方论众,1996,14(6):9 -11.

[8]姚蓉.西安城市国际化条件评析[J].人文地理,2000,15(1):73-75.

[9]薛德升,孙丽萍,李志刚.广东城市国际化发展的水平与过程研究[J].地理科学,2006,26(5):521-528.

[10]余丹林,魏也华.国际城市、国际城市区域以及国际化城市研究[J].国外城市规划,2003,18(1):47-50.

[11]李国华,刘文俭.衡量城市国际化发展进程的基本指标体系研究[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0,17(3):31-35.

猜你喜欢

国际化因子
聚焦港口国际化
因子von Neumann代数上的非线性ξ-Jordan*-三重可导映射
一些关于无穷多个素因子的问题
3类3-正则图中的1-因子数*
影响因子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我的健康和长寿因子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
人民币国际化回顾与新常态初期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