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贵州省从江县钨矿矿床地质成矿特征及找矿潜力
2011-05-09潘政达何金坪
潘政达 何金坪
(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一〇五地质大队,贵州 贵阳550018)
1 区域地质背景
从江污牙钨矿矿床位于从江县城南南东平距约16Km,摩天岭穹状背斜北部近核心部位,高武断层之上盘,摩天岭花岗岩体之外接触带。含矿围岩为四堡群与下江群甲路组不整合面之间所形成的层间破碎经热液蚀变形成的电气石、黑云母蚀变带,为钨、锡等多金属矿的迁移、富集创造了条件。
2 矿床地质特征
2.1 地层
矿床内出露的岩层由老到新分述如下:
四堡群仅出露上部河村组,缺失下部尧等组。河村组(Pt2h):灰、灰黄至灰绿色变质石英砂岩与绢云母绿泥石石英千枚岩不等厚互层,具清晰的条带状构造和复理式韵律。底部与花岗岩接触带上多具角岩化,岩石较坚硬,砂岩与千枚岩接触处多为沿千枚理方向分布的石英细脉和石英透镜体充填。岩石中见少量电气石和黑云母分布,局部见到微揉纹。顶部千枚岩含绿泥石石英砾石,砾石呈半滚园状,砾径(长轴方向)0.3~3cm,具压扁拉长现象,长轴方向近于平行千枚理。下江群仅出露甲路组,依据岩性组合特征可分为两段。
甲路组第一段(Pt3j1):浅灰绿至灰色绢云母绿泥石石英千枚岩、绿泥石绢云母石英千枚岩及绿泥石石英千枚岩,夹少量变质石英粉砂岩。本层近底部为具强电气石化和黑云母化蚀变的灰、灰绿、深灰色绿泥石绢云母石英千枚岩,是区内白钨矿的主要含矿层位。
甲路组第二段(Pt3j2):区内甲路组第二段仅出露下部,岩性为浅灰至灰绿色钙质千枚岩、绿泥石绢云母石英千枚岩及绢云母石英千枚岩。间夹变质石英砂岩透镜体,自下而上,绢云母含量递增。底部以薄层钙质千枚岩出露为标志与下伏第一段分界。厚度>40m。
2.2 构造
污牙钨矿矿床位于摩天岭穹状背斜北倾伏端,区域性高武断层的北西盘。矿区内褶皱不发育,仅在变质岩中见到一些层间小褶皱,地层总体走向北西-南东向,倾向20-50°,总体为30°,倾角15-35°,总体为25°。区内断裂构造不发育,仅有区域性大断层-高武断层从矿区南东角通过。高武断层在区内延伸1.5km后两端出图,走向为北东-南西向,倾向北西,倾角55°。区内因受浮土和森林植被覆盖,断层带特征地表不易见到。由于受到高武断层的影响,附近地层产状变为东倾,倾角在30°左右。
2.3 矿(化)体、矿石特征
含矿带(矿化带)产于上述不整合面之间的层间破碎蚀变带中,倾向35°,倾角20-35°,为一大透镜体,污牙部分地表断续长1500m,厚度45-108m,沿倾斜延深钻孔控制大于300m。矿体产于含矿带中,有两种类型:
2.3.1 蚀变岩型白钨矿、锡石矿体:基本沿蚀变岩展布,矿体呈透镜状,产状与含矿带一致,见有分枝复合现象,有5个矿体:Ⅰ、Ⅱ号矿体和在矿区东、西部边缘施工的地表工程中见到的俩个小矿体,仅为单个工程控制,品位低、规模小;Ⅲ号矿体:呈似层状产于"hst"中部,距Ⅱ号矿体底板15~30m,倾向北,倾角20~25°。东西走向长约460m,倾向延伸140~240m,平均宽约150m;Ⅳ号矿体:呈似层状产于"hym"下部,距Ⅲ号矿体底板15~40m,倾向北,倾角15~30°。东西走向长约960m,倾向延伸50~220m,平均宽约200m;Ⅴ号矿体:呈似层状产于"hym"底部,距Ⅳ号矿体底板约10~40m,倾向北,倾角25~30°。东西走向长约760m,倾向延伸50~290m,平均宽约150m。矿石矿物主要是白钨矿,少量锡石,伴生有少至微磁铁矿、毒砂、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雄黄、辰砂等。白钨矿他形粒状,粒径一般较细(小于2mm)但分布均匀。矿石具浸染状、团块状、角砾状构造,以他形至半自形粒状构造为主,压碎结构次之。
2.3.2 石英脉型白钨矿矿体:亦产于蚀变岩中,可分单脉和复脉2种,脉体变化大,形态复杂,分枝复合、膨缩现象普遍,常呈尖灭再现、侧现,雁行排列,严格受片理、挤压滑动面、小褶曲及节理裂隙控制,特别在几组构造复合交接部位,脉体规模较大,形态也更复杂,但含矿特富。单脉长0.2-3m,厚0.01-0.68m;矿石矿物主要是白钨矿,伴生有少量黄铁矿;脉石矿物主要是石英、少量黑云母、电气石、斜长石等。白钨矿呈他形粒状,粒径大,粒状集合体组成的斑块最大达3cm。矿石主要具浸染状和细脉状,次为斑块状构造;以他形粒状结构、镶嵌和斑状结构为主。
2.4 围岩蚀变
区内钨矿产于"电气石黑云母蚀变岩体"(报告中简称"hym")中。"hym"是一套位于四堡群与下江群不整合面之上甲路组一段下部具有深色蚀变的地质体,其下部颜色较深,多为深灰、灰黑色石英千枚岩,常伴有强烈的层间揉皱,向上变浅直至与围岩一致。其不整合面且产状大致与不整合面一致,西段稍有偏离;顶界与围岩为过渡关系,分布不规则。总体呈近东西向展布,倾向北北东,与千枚理总体产状有20°左右的交角,倾角20~30°。钨矿主矿体主要产在"hym"下部具有强烈层间揉皱的灰、深灰、灰黑色石英千枚岩中,与黑云母化、电气石化蚀变密切相关。主要的蚀变类型有:黑云母化、电气石化、硅化、方解石化等。
黑云母化:黑云母呈细小鳞片状、片状分布,成矿期的黑云母化,黑云母比较密集,在岩石中主要呈浸染状、条纹状、条带状分布;非成矿期的黑云母呈星散状、星点状分布,比较稀疏;电气石化:成矿期的电气石化,电气石呈针状、放射状、纤维状分布,比较密集,颗粒细小,肉眼观察电气石一般0.1~0.5mm,在岩石中主要呈浸染状、条纹状分布;非成矿期的电气石化,电气石颗粒较粗,呈棒状、星散状、星点状分布,比较稀疏;硅化:硅化主要为石英脉,也可分为两种。一种石英脉比较粗大,从1~100cm不等,多数在1~10cm之间,主要呈透镜状、脉状沿千枚理展布,产状与千枚岩一致;另一种石英脉较细小,一般在0.1~1cm,多数切穿千枚理和前一种石英脉。上述两种石英脉在整个矿区的变质岩中均可见到,据目前掌握的资料,看不出它们与矿之间密切关系;方解石化:方解石主要呈细脉状充填于岩石的节理裂隙中,脉厚一般为0.5~2mm,大于2mm者少见,切穿岩石千枚理或石英脉展布,局部出现方解石呈团块状产出。方解石多呈细小的半自形、他形粒状,少数呈细小自形晶产出。方解石脉与石英脉一样,在整个矿区的变质岩中均可见到,与成矿关系不明显,但在见到白钨矿脉附近多数都有方解石细脉分布。
3、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评价
3.1 成矿地质特征
3.1.1 构造控矿。污牙钨矿产于摩天岭背斜北倾伏端偏东部位。雪峰期花岗岩侵位于背斜核部,呈巨大岩基。背斜北倾伏端污牙矿区花岗岩侵位于四堡群及下江群甲路组,岩体与围岩呈突变接触,接触面北倾,倾角20-30°。污牙以西翠里等地花岗岩与围岩接触线不规则,花岗混合岩与围岩渐变过渡。污牙矿区接触面呈东西向,含钨矿的"电气石黑云母蚀变岩体"(hym)受其控制也呈东西向展布。
3.1.2 岩性控矿。甲路组千枚岩是沉积变质岩,沉积原岩是粘土岩,粘土岩各个层段含钙质成份多少不同,富钙的粘土岩是成矿有利层段。热液中的钨酸与容矿岩石中的钙结合生成钨酸钙(白钨矿)。污牙钨矿的似层状形态和多层性都反映了容矿岩石钙质含量高低。
3.2 找矿潜力评价
该区以往工作程度一般,花岗岩外侧白钨矿、锡石异常和不整合面附近黑云母、电气石蚀变带地段,控矿地质条件较好,成矿有利。因此,建议把重点放在翠里至污牙地段,一方面继续对污牙见矿地段施工评价,另外,对未评价的已出露的蚀变岩和石英脉型白钨矿予以评价,借以进一步查清成矿地质条件,发现更多的可供进一步工作的矿化产地。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贵州省区域矿产志.1986年2月22日至26日.
[2]贵州省从江县污牙多金属矿区污牙钨矿普查地质报告.2007年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