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控制病媒生物 降低传染病发生概率
——病媒生物控制标准专业委员会巡礼

2011-05-04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1年1期
关键词:病媒生物标准

在病媒生物控制标准专业委员会的工作成果中,有一项十分特殊,因为这项工作结束了一个历史。

《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管理规定》就是这项工作的主要成果。病媒生物控制标准专业委员会秘书处受卫生部疾控局(全国爱卫办)委托,组织病媒生物专业相关专家起草,由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和卫生部联合下发,2010年1月1日起已经正式施行。

该规定中有两条明文指出,“医院、宾馆、机场、港口、火车站、汽车站、交通工具等人员集中的场所和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建筑工地、农副产品市场、废品收购站、垃圾转运站、垃圾处理场、粮库等易招致或者孳生病媒生物的场所,要指定人员负责病媒生物的预防控制工作,并设置病媒生物防范和消杀设施;城镇建设规划要包括治理蚊蝇孳生地等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工作,建筑物管线、市政管井和下水道系统要设有防范病媒生物侵害的设施。”

《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管理规定》的制定,结束了我国病媒生物控制工作缺乏国家层面法律依据的历史。

当然,除了这项特殊成果,在生活中,也经常看到病媒生物控制标准专业委员会的身影。

为了保障奥运会病媒生物控制工作,他们受卫生部疾控局(全国爱卫会)的委托,承办了三期迎奥运病媒生物防制培训;为了防止汶川地震灾区媒介生物性传染病的暴发流行,他们协助全国爱卫办组织专家对灾区病媒生物控制方法和技术要求进行论证,以确保震后病媒生物控制用药科学有效;他们还协助全国爱卫办制定病媒生物控制工作“十一五”规划,组织专家编写《病媒生物防制指南》一书,全力为业务主管司局提供技术支撑和技术服务;在前段时间被媒体热议的“蜱虫事件”中,委员们的详细解说对普及公众蜱虫知识也功不可没。

在这期的巡礼专栏中,我们将带着读者走近病媒生物控制标准专业委员会。

而要更好的了解它,就要从各种虫子说起。

北京市宾馆蟑螂侵害率已达100%

病媒生物(如鼠、蚊、蝇、蟑螂、蚂蚁、跳蚤、虱子、蜱、螨等)是一类危害人体健康,影响环境和人们生活的有害生物。

第三,构建“三多”营养培训模式,即由神经内科、膳食营养科、康复科组建多学科师资团队进行相关专业的培训;还因人而异,不同层次医护人员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两年多来,培训在面授、微信、病例讨论等途径中进行得井井有条。”刘延锦总结。

我国现有鼠类180种,蚊类约350种,蝇类1386种,室内蟑螂19种,蚤类520多种,螨类534种,蜱类110种。目前传病的啮齿类动物有79种之多,涉及鼠疫、肾综合症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鼠型斑疹伤寒等24种疾病。在20世纪末,鼠疫、出血热、疟疾、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等媒介生物传染病在我国及世界范围内呈现死灰复燃、扩大流行的趋势,一些新发虫媒传染病也不断被发现,现已成为影响我国人民生命安全的重大健康问题,成为我国卫生防病工作的重中之重。

病媒标准审定

鼠源性疾病和虫媒病多为传染性疾病,能给社会稳定带来重大影响,控制不当,不仅会给居住城市的群众生命造成威胁,严重影响城市的经济发展,而且极易成为社会动荡的诱因,是城市健康安全的重大隐患。

1996年发生在印度的鼠疫,2001年东南亚登革热的流行,2002年我国广东大范围的登革热流行以及美国各城市遭受的炭疽生物恐怖袭击等等。病媒生物作为许多病菌的媒介或载体,具有易于制作、传播和扩散烈性传染病的特点,特别是一些生物制剂是虫媒病原体,往往能造成大范围影响。

从我国目前的现状看,城市中常见鼠种——褐家鼠和小家鼠已成为出血热的主要带毒鼠,登革热的主要媒介蚊种——白纹伊蚊正日益成为我国许多城市的常见种,蚤、蜱、螨等病媒生物对城市健康安全的潜在威胁亦不容忽视。

病媒生物除了带来疾病的传播外,其危害还表现在骚扰人们的正常生活。如蚊子等吸血性害虫对人的叮咬吸血,蟑螂、蚂蚁等在人们居住环境中大量孽生繁殖,栖息于家用电器,橱柜等各类场所,影响了群众的健康生活质量,给人们生活带来了许多困扰和不便。

以北京市的蟑螂危害为例,近十年来,北京市蟑螂的侵害日益严重,其扩散发展的势头非常迅猛,已由最初仅侵害宾馆、餐饮店、食品加工等特殊行业而蔓延至机关、学校等一般单位和居民家庭。

调查显示,北京市特殊行业蟑螂的侵害率高达87%,其中宾馆侵害率为100%,医院侵害率为88%,中小餐馆侵害率为72%,而居民家庭的侵害率也高达70%。蟑螂的危害已成为困扰首都群众健康生活,受到社会广为关注的热点问题。

控制病媒生物目前是最有效手段

控制病媒生物是目前防制媒介生物性疾病暴发流行的最有效手段,需要相应的技术标准予以指导和规范。由于鼠传疾病和虫媒病多为影响公众健康和社会安全稳定的急性传染病,除少数可应用有效疫苗控制外,大部分仍主要依赖于对病媒生物的控制来切断疾病的传播途径,降低其发病率。因此,采取有效的防制措施将病媒生物控制在不足危害的水平,是目前控制媒介生物性疾病暴发流行的最有效手段。如果缺乏相应的控制标准与防制规范,不仅会直接影响到媒介生物性疾病的防控效果,而且还会因防制方法与用药不当危害人体健康、污染人类居住环境,不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建国以来,我国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在降低传染病发生,保护人民身体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对病媒生物控制工作一直缺乏相应的管理法规和配套的技术标准与规范,无法适应新世纪卫生防病工作对病媒生物控制的要求。

卫生部病媒生物控制标准专业委员会就在这个时候应运而生。它于2006年11月23日在北京成立,标委会秘书处的挂靠单位为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要负责病媒生物控制专业相关标准的计划、审查和宣贯工作。

其中,病媒生物控制产品(包括效果评价方法、安全性评价方法、安全使用方法等标准)、重要环境和重点行业病媒生物控制技术、病媒生物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病媒生物密度监测、病媒生物抗药性检测、病媒生物防制服务机构资质评定与服务质量评价等卫生标准也都在标委会的职责之内。

作为首家承担卫生部标委会秘书处工作的省级卫生机构,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十分重视,将标委会作为服务全国病媒生物控制标准化工作的一个平台,同时也作为促进北京疾控中心病媒生物专业发展的一个载体。

2008年,第六届卫生部卫生标准委员会成立,其中病媒生物控制标准专业委员会由18位委员组成,主任委员为孙贤理主任医师。

标准制定工作结束一项历史

病媒生物控制标准专业委员会在成立初期就依托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重要技术标准研究”课题“我国重要病媒生物控制技术标准研究”的研究成果,组织专家进一步完善了病媒生物控制标准体系,该体系首次建立了由病媒生物控制过程要素、病媒生物种类和标准类型所构成的三维框架结构,对我国病媒生物控制标准进行了全面规划,基本涵盖了病媒生物控制领域的各个方面,为今后我国病媒生物控制标准的制、修订计划的制定提供了一个可靠的技术依据。

病媒生物控制标准专业委员会自成立以来,与业务主管司局卫生部疾病控制局(全国爱卫会)建立了良好的工作互动模式,为业务主管司局提供技术支撑和技术服务。特别是在技术咨询、规划编制、法规制定、教材编写以及技术培训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秘书处受卫生部疾控局(全国爱卫办)的委托,组织病媒生物专业相关专家起草了《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管理规定》,目前已由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和卫生部联合下发,并已于2010年1月1日开始施行。该规定的制定结束了我国病媒生物控制工作缺乏国家层面法律依据的历史。

控制病媒传播

目前病媒生物控制标准专业委员会已发布10项国家标准,上报国家标准18项,正在报批的国家标准37项,在研的国家标准4项。

病媒生物控制标准专业委员会发布的标准主要为两个方面,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系列标准和病媒生物抗药性检测方法系列标准。包括:《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 蚊虫》(GB/T 23797-2009)、《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 蝇类》(GB/T 23796-2009)、《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 鼠类》(GB/T 23798-2009)、《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 蜚蠊》(GB/T 23795-2009)、《蚊虫抗药性检测方法 生物测定法》(GB/T 26347-2010)、《蚊虫抗药性检测方法 不敏感乙酰胆碱酯酶法》(GB/T 26348-2010)、《蝇类抗药性检测方法家蝇生物测定法》(GB/T 26350-2010)、《蝇类抗药性检测方法 家蝇不敏感乙酰胆碱酯酶法》(GB/T 26349-2010)、《蜚蠊抗药性检测方法德国小蠊生物测定法》(GB/T 26351-2010)、《蜚蠊抗药性检测方法 德国小蠊不敏感乙酰胆碱酯酶法》(GB/T 26352-2010)。

进入2011年,病媒生物控制标准专业委员会拟将有害生物防制行业(PCO)及大型活动病媒生物控制相关标准的研制作为今年病媒生物控制标准研制的重点领域。

有害生物防制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发展迅速,近年来,我国有害生物防制机构在控制病媒生物密度、预防媒介生物性传染病等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奥运会、国庆六十周年等大型活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2009年卫生部和全国爱卫办颁布的《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管理规定》也对PCO行业的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

但目前我国针对PCO行业病媒生物控制相关标准的研制工作相对滞后,与国外PCO行业病媒生物控制的技术要求差距明显。为此,病媒生物控制标委会拟将有害生物防制行业病媒生物控制相关标准的研制作为今年病媒生物控制标准研制的重点领域。

在大型活动病媒生物控制标准方面,随着社会发展,在我国举办的各类大型活动日益增多。大型活动中由于人群聚集,媒介生物性传染病传播的风险增加,大型活动中病媒生物密度过高也会影响一个国家或一个城市的声誉和形象,目前大型活动中病媒生物控制工作已成为大型活动成功举办的关键环节之一。由于大型活动涉及范围大,病媒生物控制工作相对集中,制定针对大型活动的病媒生物控制技术标准及用药操作规程,可以规范大型活动中病媒生物监测和控制活动。因此,病媒生物控制标委会拟将大型活动病媒生物控制的技术标准和规范的研制也作为今年病媒生物控制标准研制的重点领域。

猜你喜欢

病媒生物标准
生物多样性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评价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病媒生物的监测能力
第12话 完美生物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口岸入侵病媒生物特征及防控策略
一家之言:新标准将解决快递业“成长中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