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别借开两会向部委要钱

2011-05-02

民生周刊 2011年12期
关键词:部委参政议政贪官

□ 曹 林

别借开两会向部委要钱

□ 曹 林

两会期间按惯例,不仅中央领导分别到各代表团参会,国务院各部部长,都要下团参加审议,听取代表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这成为各代表团表达地方利益诉求的最好时机。每逢部长下团,各团都会认真准备,派出身份适合的代表,在大会上发言,表达全团心声,为地方发展寻求中央的资金和政策支持。

不少媒体都报道,每年的两会成为地方向部委要钱的最好机会。比如,一份以某市财政局局长为牵头人的全团集体签名的建议,就是在解决居民饮用水上向财政部要钱。某省人社厅厅长在审议政府报告时,就借解决居民医保问题向中央财政要补贴。

各地代表团竞相借两会向部门要钱,有人认为这种自私的行为不正当,有违代议民主制度初衷,人大代表是来参政议政和监督政府的,不能乘机要钱。我倒认为,要钱并没有问题,问题是怎么要,以什么方式要。

不错,地方代表团借与中央和部委领导见面的机会要钱,这纯粹属于地方利益。然而,地方利益并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利益,它在人大议政中并没有必要遮遮掩掩,而可以很光明正大地表达出来。开两会,既是参政议政的一种形式,是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方式,从另一种层面上来说,也是为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的群众谋福利的平台,是为民代言的场所。全国人大代表,来自各地各行各业。人民选出代表,委托他们去代自己参政议政,那么,进京开会的人大代表,他们身上本就背负着本选区民众的期待,要代表他们把利益表达出来。最现实的利益,无非就是要钱了,尽可能多地为本地向中央争取到更多的财政和政策。

都向部委哭穷,议政氛围就会大大弱化。所谓吃人嘴软拿人手短,把部委当成要钱对象,而不是监督对象,担心监督会成为形同虚设。

所以,来自地方的人大代表借开会向部委要钱,合情合理。不过不能乱要,而要以人大代表应有的方式去要,而不能像媒体所批评的“跑部钱进”那样要,把进京开两会当成“跑部钱进”的机会。

人大代表向部委要钱,应该理直气壮地要,而无须像下级部门向上级部门要钱那样惶恐。地方政府向掌握着财政和项目审批权的部门要钱,是很难要的。有例为证:2008年全国两会时,广东清远市委书记陈用志曾痛陈到国家部委办事之艰难:“和市长一起去跑发电厂的审批,去到某个部门,那里的人告诉我,现在拿张凳子给你坐已是中央政治局委员的待遇了,因为天津的书记来也是站在那里的,而他给我们凳子坐已很不错了。”

以人大代表的身份向部委要钱,与以官员的身份去要是不一样的。地方官员与部委有上下级关系,而人大代表则不一样,面对的不是上级,而是受选区纳税人的委托向政府要求“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虽然他们有地方官员的身份,可在代议的场景下,他们首要的身份是人大代表,法律赋予了他们向财政要钱的权利。就像温总理所言:你是人民代表,有要求我的权利。

另一方面,人大代表向部委要钱,应该光明正大地要,无须偷偷摸摸在私底下要。怎么光明正大地要呢?就是在代议制的制度框架中公开透明地要,比如,可以通过议案的形式要,可以在审议预算时要,可以在大会发言时要。人大代表审计政府预算,争取本地能从中央预算蛋糕中多切一块,这是最正当的要钱途径。不能私底下偷偷要,那既会滋长腐败,也对其他地方不公。

我注意到,不少代表团利用会下的时间,想方设法拜见国务院各部委大员,要钱要政策。这种要钱方式,与媒体一直痛批的“跑部钱进”毫无差异,不过是借着开两会的名义罢了。这样的要钱代表团,其功能与“驻京办”并无差别。

另一方面,我认为地方也应尽可能少地在两会上向部委要钱,因为这会弱化两会监督政府的氛围。人大代表参政议政,主要的任务是监督政府,给政府部门提意见,在社会问题上质询部委。审议政府报告时,势必影响审议效率,如果把精力放在要钱上,还怎么监督,还怎么敢监督和批评部委?都向部委哭穷,议政氛围就会大大弱化。所谓吃人嘴软拿人手短,把部委当成要钱对象,而不是监督对象,担心监督会成为形同虚设。

瘦肉精“归来”说明了什么?

餐桌再告急!尽管谁都不愿相信,但“瘦肉精”仍自顾自“强势归来”,以一种令人大跌眼镜的高调方式。

问题猪肉背后有着一个不畏法律风险的利益链条,养殖者、生产者、监管者都位于这个利益链条之上,消费者权利不彰,法律法规形同虚设,潜规则横行于世,企业罔顾社会责任和职业道德自在情理之中。

“健美猪”这一事件无疑告诉我们,我们需要的不是相关部门铿锵有力的口号,也不是印在包装上一个又一个的安全名目,而是切切实实的食品安全,而要保证食品安全的实现,更需要对监管者的监督。

图 / 沈海涛

为何立志当“贪官”?

从这些孩子的口中,我们多少能读出点童言无忌的味道。可是,转念一想,被视为祖国花朵的孩子有这样的想法又非常可怕。现在的问题不仅是思想道德层面的问题,舆论氛围也难脱其咎。

贪官落马后,我们的媒体在跟踪报道时,往往不是在报道贪官的违法犯罪行为对社会造成了多么大的危害,给人们带来了多么巨大的损失,而是在争相渲染他们的生活有多么“奢华”。由于正确的是非观还没有形成,贪官们的奢华生活于是就在一些孩子的心目中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原来当贪官并不是那样可怕,而是一件非常令人向往的事情。

图 / 沈海涛

猜你喜欢

部委参政议政贪官
中央部委为2018年工作“划重点”==PDF为图片
关于大数据时代民主党派提高参政议政能力的思考
2016贪官墙
民告官,这些部委缘何败诉
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精英模式研究
特赦,对贪官说不!
十四部委启动全国节能宣传周
4部委发文规范轻型车排放标准
最美贪官
贪官转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