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弱势生的成因及转化方式评说
2011-04-29王其峰
王其峰
体育弱势生的存在不仅影响着自己,还会左右他人,给原本欢快、阳光的体育课增添一些不和谐的氛围。体育新课标确立了“健康第一、快乐至上”的教学理念。教学中,教师针对那些患有生理、心理缺陷的体育弱势生开设合理的运动处方,提升体育弱势生在班级中的地位,让他们重新回到操场上、阳光下、大自然中,与健康学生同一片蓝天、共一个世界。本文分析了小学体育弱势生产生的原因及形成的症状,并给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供读者参考。
一、问题的提出
1.两种现象引发的思考
(1)教学的局外人。走了不少地方,随机学习、观摩了很多体育课,每在教学现场,总能发现有这么一小撮人在场地周围或是教室里来回地走动,一问才知道他们是体育教学的“局外人”,究其原因:有的学生因为生理、体质上的原因不能上体育课,还有的学生因为达不到教师的教学要求,而被教师临时“删减”了下来。现在是如此,不知道这些学生平常的体育课会是怎样?
(2)运动的旁观者。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由于这样或者那样的因素制约,少部分学生短时间内难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不能很好地完成动作,从而招致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嘲讽,长时间的动作失败上升为生理和心理上的失败,学生觉得学习没有新鲜感,更没有快乐所言,导致他们对以后的体育课兴趣不高。一些学生对体育课软抵制,动作练习能躲就躲,能揩就揩,经常以一名旁观者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中,体育课成了少数优生玩耍、快乐的天堂。学校体育是大众化的体育,是让全体学生快乐参与的体育,一时的、个别的现象如不能在短时间内加以解决就会变成长期的、普遍的现象,这应当引起我们的关注和思考。
2.印象中的体育弱势生
体育弱势生是指那些生理素质不占优,心理素质薄弱的学生。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体育弱势生极易忽视自己在练习中的主体地位,把自己看成是课堂的匆匆过客,对练习内容、练习情境、练习氛围漠不关心,“情景哑剧”式地应付本应属于他们的快乐时光。
二、小学体育弱势生的成因
小学体育弱势生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有些是单列存在的,有些却是各种因素在体育教学和日常实践中综合形成的。体育弱势生产生的原因一般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1.教师教学上的急功近利
教师教学上的急功近利是一种教学短视行为,它往往满足了就近,忽视了长远。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自己的讲解、示范、组织练习,而忽视了占教学主体地位的学生的感受。教学方式、方法来源于教师,满足了教师短时间的教学功利心,但是否满足了学生,愉悦了童心,往往被教师所忽视,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对一节、两节、节节雷同的体育课产生厌烦、抵触情绪。从小到大,由低到高,自下而上,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年级的升高,主观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后的体育课上,学生坐着的人数比站着的多、请假的比请战的多得多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2.学生心理上的障碍
体育课的感知氛围来自四面八方,练习条件变化多端,在动态的情况下组织教学较之其他学科上起课来更难;移动教学,教材竞技化程度高,安全系数低,所学内容当堂传授,当堂验收,学生心理压力大;学生在练习中的患得患失给体育弱势生的形成提供了可能。
由于这种或者那种心理因素的存在,体育弱势生在练习中往往会夸大练习内容的量与强度,夸大内容,贬低自己,夸大动作难度,过分地估计困难,大脑中的动作形象成倍增长,变得高不可攀,学生的自信心逐显颓废,二者的反差是小学体育弱势生产生的重要原因,再加上缺少身边同学的鼓励,教师必要的心理辅导,学生的心理负担变得越来越重,越想越觉得放弃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
3.师生缺乏情感上的沟通
在教学中,体育弱势生成为一种教学符号,一种概念性的东西,教师也只是关注优生的成功与否,看重成功,不容失败。在班长、组长的评选或者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都是先向优生看齐,满足极个别优等生的需要。
情感力量的输入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学习动力和无形的精神支撑,然而这种情感力量的输入在体育弱势生的学习领域却少之又少,学生只有在自己的斟酌和揣摩间掌握着很少的知识,重复着大量无用的动作。由于缺乏有效的师生间的情感沟通,体育弱势生会把对动作的感觉转化成一种错觉,把正确的动作错误化。
师生情感上的沟通滞后,使学生要么认识不到自己的不足,或是干脆默认错误,一而再,再而三地把错误动作延续下去。由于得不到教师的点拨、指导和鼓励,最后得到的是教师的批评和同学的嘲讽,在下一次的练习体验中感觉还是做不好,学生觉得只有隐藏自己的错误动作和自卑心理,才能不被同学和老师批评、嘲讽。为了一种目的去糊弄另一种目的,体育教学的根本目的已被学生的这种应付心理所取代,快乐也就无从提及了。以后的课堂,除了观望,观望,还是观望,就这样师生一直观望下去。
4.运动团队上的保帮脱离
由于年龄较小,特别是第一次参与新的练习内容的学习,体育弱势生往往找不到同伴、教师、或者运动团队的保护与帮助,丧失了第一场体验成功的机会。在日后的再次练习中,体育弱势生就会带着初次失败的心理阴影,胆怯、敷衍,不敢依照指定的运动环节去做,所做动作要么停滞不前,要么不计后果,两种极端的练习心理在器械项目上表现得更为明显,如果处置不当,极易导致教学事故的发生。
体育弱势生在小组练习中不仅渴望得到团队的帮助,更重要的是通过帮助使其拥有了一种发自内心,源于团队的力量,他们在做动作时就能轻装上阵,信心百倍了,体育弱势生也会因此完成自己从弱势生到优秀生的角色的转变。
三、小学体育弱势生的转化策略
当学生背起书包,离开父母,走进校园,班级就是他们理想中的家园。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通过长期的观察与细心的研究,发现小学体育弱势生虽然存在生理、心理缺陷,但只要教师合理应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开设简洁明了的运动处方,就能解决部分弱势生的上课问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1.教学语言的感召
学生需要什么样的帮助,教师就应该朝着这样的方向去努力。教学中,学生不仅需要靓丽的教材作铺垫,新颖的教法作引导,更需要教师的呵护和褒奖,语言的追加无疑是最好的鼓励方法。
利用教师教学语言的优势,选用贴近学生实际,与学生相关联的语句进行体育教学,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学中,你可以告诉那些欲动又止,瞻前顾后的学生:健康是自己的前途,身体是学习的资本,是实现其他理想中的基础,同学们只有学好体育,健康身心,心中的理想才有可能实现,才会在其他理想的实践中健健康康,快快乐乐。你也可以开导那些犹豫不决,学习被动的学生:体育是快乐的学科,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你学会体育,掌握多项运动技能,你可以利用这些助人为乐,用自己的所学去帮助他人练习。如果你不想这样做,你也可以通过自己的练习,享受体育运动带来的快乐,自己偷着乐。所有的这些,需要你心理的掌控,行动的配合。你还可以鼓励那些动作失误后自信心明显不足的学生:天才的数量只有是极个别的,我们都是平常人,这其中也有你,你和你周围的同学在教学中是平等的,如果说,哪位同学的动作有了起色,赢得同学们的掌声,那也是他先人一步的表现,你也可以先人一步,这些掌声就都归你了呀!
2.人文精神的关怀
新旧知识的衔接,来往教师的容颜,熟陌氛围的对比以及教学内容的搭建,都会对学生的感觉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坚持以人为本,教学中,面对教学整体,要低下身子说话,竖起耳朵来聆听、面带微笑应答、一脸阳光地组织教学。把学生的需要和个性特点放在教学的重要位置,给予优先考虑。
坚持教学情感的多投入,教学中,教师要时时刻刻、方方面面地关心、关注学生,话语中透着亲切、目光里饱含信任、举手投足间都能让学生争相效仿,校教似家教,在这种情感的感召下,体育弱势生自然会以一种主人翁的姿态全身心地投入教学。
小学体育课是一门快乐的课程,微笑是师生互通情感、展现艺术的最好的表达方式,教师不带头笑,学生是笑不出来的,课中,教师要一改不善笑只善要的教学心理,用真诚和微笑去感染学生,最大限度地缩短师生间的情感距离,始终微笑着服务学生是体育教师的基本功。
3.心理习惯的养成
体育弱势生在教学中心理阴影面积越大,运动阻碍就越明显,心理阴影是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享受运动乐趣的最大障碍,产生心理阴影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的学习需要没有得到应有的满足,运动付出没有得到及时的肯定。面对这些,教师应该在教材的编排上投其所好,从最简单的教材编起,让学生在每学期、每学年的教学中都能在老师的言语、学校的成绩单上找到自己的闪光点,久而久之,对于体育课的心态就会慢慢发生变化,自信心就会得到增强。教学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素质与动作难度之间成正比或稍有偏差,通过努力可以完成的情况下,教师应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对学生的学习心理进行调节,如大幅度、小难度、宽标准、低要求、真付出、多回报等。学生会在完成动作的同时,获得意外的快感,自我愉悦心理逐增,唤起学生自我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4.客观环境的引领
由主观想象到客观实际,体育弱势生有着一段艰辛、复杂的心路历程,在这一过程当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开展教学,教学不能大跨度、高难度,急于求成,低年级的教学内容应从下往上,依次推进;高年级的教学内容应从上往下,回顾以往,举一反三。只有这样,才能使体育弱势生少走弯路,在练习中夯实自己,逐步朝着教学预想的方向前进。
提升小学体育弱势生在班级中的地位,使他们与健康学生位置对等。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大致体能分组,搭配量度适中、强度相当的教学内容,提倡量力而行,适可而止。教学中,教师应看重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主观感受,对弱势生可不作强制性的要求,课中追求健康、快乐的教学主题。
弱势也有优势可言,是差生更是潜能生,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能使一部分丧失自信的体育弱势生重新找回自信,增强完成动作的信心。心理上消除了顾虑,动作才会正确、优美、安全。教学中,教师应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帮助体育弱势生上,对那些体质低下,性格孤僻或身患残疾的学生最大限度地保护与帮助,用手拉手、1+1、2+1等结队帮扶的形式,依靠集体的力量,关爱体育弱势生,让他们充分感受到体育大家庭的温暖。
学生从零开始的每一次进步,哪怕付出徒劳无功,教师都应给予鼓励,对性格孤僻,心理弱势的学生应着重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和团队精神;对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让他们参加体育兴趣小组,小强度、低密度、周而复始地提高他们的体能;对身有残疾的学生利用保护器械进行小范围的走跑练习,让他们感受到自身创造的美和运动的乐趣。
5.家、校领域的推动
家庭是产生体育弱势生的温床,小学体育弱势生的产生与家庭的呵护、疼爱有很大关系。大多数家长认为,学习是主业,运动是副业;成绩是主业,身体是副业,从而导致学生学习上得去,身体跟不上,健康状况大打折扣,因此家长在做好家教的同时,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运动时间,因为身体是资本的资本,财富的财富。
从小做起,从我做起,家、校联动,给体育弱势生铺设一条阳光之路,让学生在家、校运动中的每时每刻都能得到家长的鼓励、同学的肯定、教师的赞赏,使体育弱势生在练习中充满信心,快乐参与。
小学体育弱势生到优生的转化是一段曲折、漫长的心路历程,弱势学生的心理会随着时间、空间上的推移、变迁而显得反反复复,失败与成功的心态此起彼伏。教学中,教师不能对他们熟视无睹,也不能用有色的眼光、草率的言行对待,更不能用硬性的体育指标来替代学生的主观感受,而是要抓住学生学习的有利时机,低下身子说话,竖起耳朵来聆听、面带微笑地应答,用童心引领童真,寻找童趣,享受快乐的童年时光。
家庭转变观念,学校创新方法,教师倾注情感,为体育弱势的学生解开一个结、推开一扇窗,让暗室充满阳光,通过教师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使更多的小学体育弱势生走出弱势,进入优势,重新回到操场上、阳光下、大自然中,与其他学生同一片蓝天,共一个世界,在健康、快乐、友好的教学氛围中拥有属于自己的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