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诗歌教学

2011-04-29夏小红

小学教学研究 2011年12期
关键词:意境诗歌文本

夏小红

一、目前小学诗歌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目前,很多老师在进行诗歌教学时,往往就是让学生反复朗读、背诵,教师注释、讲解,有时配以幻灯片、录音进行辅助。虽然学生能够熟练地背诵,但未能真正理解诗情诗境。

具体存在问题分析:

1.肢解文本——教学思路机械陈旧

有的老师在进行诗歌教学时,采用所谓的“问题教学”思路,用一个个繁琐的问题将如诗如画的文本进行肢解,丧失了诗歌教学的审美性。正如王家新教授指出:“诗歌教学普遍缺乏一种语文本位、文学本位意识,过于注重于诗的思想意义,甚至把诗歌课变成了思想教育课。要注重从审美层面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真正把诗歌当做诗歌来教,让教学回归诗歌本身。”机械解读诗歌文本,只能让学生远离诗歌、远离文学、远离语文。

2.望文生义——文本解读肤浅鄙陋

著名学者王尚文先生认为:“文本的空白包括语义、句法、意境等方面的空白,这些空白是老师设计提问引发思考,发现落差达成理解的关键之处。”老师如果忽视诗歌文本中的“空白”,仅依一家之解乃至个人之见教学,就会“误读”甚至“歪解”,就会让文本的解读肤浅鄙陋,造成诗歌教学的“浮光掠影”现象。

3.虚应对话——思维缺席理智引退

目前,以教师为中心的“独白式”教学已很少存在,但普遍呈现一种较为肤浅的“对话式教学”。教师在课堂上连续提问,学生习惯性举手,仓促地回答问题。在满堂问中,尽管学生有机会发言,但教师仍是权威的代言人,按照预先设定的框架,垄断了沟通,哪里谈得上倾听学生的心声,更不用说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体悟诗歌的神韵和优美的语言,进行理性的思考和情感的熏陶。

4.诵读不足——诗歌情感韵味丧失

诵读人之“心”要与文本之“心”共鸣。诗歌诵读注重情理,悟得诗情,晓得诗理,方能入味。朱自清先生在《诵读与诗》一文中指出:“‘读原是‘r绎意蕴的意思,默读只是‘玩索意蕴的工作做得好,只有朗诵才能玩索每一词每一语每一句的意蕴,同时吟味它们的节奏。”“新诗不要唱,不要吟:它的生命在诵读,它得生活在诵读里。”有些教师在诗歌教学中也安排了诵读,但方式单一,仅提示学生“放声地读,旁若无人地读”,自然效果不好。

二、诗歌教学的方法探讨

1.诗歌题材分类

根据诗歌题材的不同,可分为抒情诗、叙事诗、古体诗、科学知识诗等,针对每种题材的诗,教学方法不尽相同。

(1)教学抒情诗必须抓住情感色彩浓厚和意义深刻的语言进行描绘,并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从而理解诗歌中的语言和其丰富的内容与思想感情。教学写景的抒情诗,教师要引导学生先感知鲜明的画面,然后再引导想象,从而把全体学生带入诗的意境之中,从中体会诗味。至于对诗中的未尽之意,教师可引导学生补充说明。

(2)教学叙事诗,教师除了要引导叙述诗的音乐性欣赏外,其分析重点和故事一样。

(3)教学古体诗,教师要帮助学生扫清文字障碍,对于诗歌中所反映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生平,只要与诗歌所写的内容有关系,也应让学生有一个大概了解。对于诗歌的艺术技巧,教学中也应启发学生认真欣赏。

(4)教学科学知识诗,教师除了要注意它的共性外,还要注意科学知识方面的教学。

2.具体方法探讨

(1)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音乐美。由于诗歌语言具有音乐美的特点,特别是我国古代诗词形式整齐、句式固定,读起来很有节奏感。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指导学生根据诗歌的语言特点把握正确的停顿,读出节奏、语调;其次要采用多种朗读方式,如配乐朗诵、教师范读、男女生交叉读、学生自由朗读等。不管采用哪种方式,都要充满感情,读出诗词的韵律和节奏,读出意境来。洪镇涛先生曾说:“读是语文课的第一教学法,抓住了‘读就抓住了语文的要领。”吟诵,是朗读的最高境界,有韵味,有情境。只有把节奏韵律全读出来,才能体会诗歌的音乐之美,感受诗歌优美精湛的语言文字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如在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古诗时,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我们不看诗歌的内容,光是诗歌语言方面在节奏韵味旋律等在阅读时就有无限乐趣!通过阅读,师生共同享受优美语言带来的乐趣。

(2)品词析句,感知诗词诗意美。诗歌教学,贵在引导学生理解诗的精妙之处。因此,教师应该大胆放手,鼓励学生探究,抓住诗中关键的词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判断,从而深刻地理解诗的意旨。例如《泊船瓜洲》这首古诗,语言生动,色彩明丽,其中“春风又绿江南岸”更是“炼”字名句。在理解诗句中,我向学生提出: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词来代替“绿”字。学生在揣摩之后,发言十分踊跃:有的说可用“满”字,因为“满”字说明了春风一下子就吹遍了江南两岸,又衬托出作者想早日回到故乡的心情;有的说“过”字更能表达作者想早日脱离官场,返回故居的愿望……通过对问题的探究、争论,学生逐步达成共识,还是“绿”字用得好,因为“绿”字既有色彩,又把看不见的春风写得活灵活现,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能给人以强烈的动感。通过教师抓住关键词语品析探究,促进了学生对诗句的深层理解。

(3)创境想象感悟诗歌意境美。所谓意境就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和客观事物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艾青说:“诗人最重要的才能就是运用想象。”因为诗歌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构成一幅幅优美的画面的,丰满的意境能给欣赏者提供想象的空间。因此,在小学诗歌教学中要积极创设情境,启发学生想象,从而感悟诗歌的意境之美。

(4)拓展延伸,重建诗歌美。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里尤为重要。”“审美是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它让对象保持它的自由和无限。”诗歌教学中的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也要体现出这样的特点。诗歌只是提供了一个较为模糊的、概括的总体形式框架,学生只有通过主体性的参与,填补图式结构中的空白,把不确定的意象确定下来,才能重建起具体的意象体系。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领会诗意的基础上去说、去写。

例:在学过《宿建德江》后,有位学生就这样写道:夕阳西下,“我”慢慢地划着小船停泊在烟雾迷蒙的沙洲边,阵阵江风夹着丝丝凉意袭来。“我”站在船头不禁泛起思乡的愁绪。放眼远望,空旷的原野没有边际,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还要低。俯身近看,江水清澈,圆圆的明月离我那么近,仿佛日夜思念的亲人就在身旁。可见,通过拓展延伸,让学生进入诗的意境,学生就能用优美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古诗的理解。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诗歌教学将越来越受到各界的重视。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只有不断加强自身的文学素养和古代文学知识的学习,注重诗歌教学方法的研究,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对诗歌教学的要求,才能让这种无价的文化财富真正得以传承,并源远流长。

猜你喜欢

意境诗歌文本
诗歌不除外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诗歌岛·八面来风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