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字知识在词语教学中的四个“聚焦点”

2011-04-29梁夏英

小学教学研究 2011年12期
关键词:聚焦点桑娜伯牙

梁夏英

词语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基础、最根本的内容,让学生有效地理解课文中的词语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中国的文字最初都是以象形来表意的,因形表义是其主要特点,字形与字义间有着密切关系,只要通过分析字形就能理解字义。然而,审视当前的词语教学,教师只是简单地让学生根据上下文理解意思,而忽略了运用汉字本身形象化的特点,造成学生对词语的理解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教师有必要在教学中寻找聚焦点,引入汉字知识,这样不仅能抓住根本,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本义和文中义,提高词语教学效率,还能深化阅读。本人根据教学实践,谈谈具体做法。

一、聚焦文眼,渗透汉字知识

一篇课文里往往有最富有表现力、最能帮助读者理解整个作品的主题或重要词句,即文章的“文眼”。如果能紧扣文眼渗透汉字知识,并努力拓展,势必对启迪学生感悟知识的灵性起到神奇的作用。

例如,在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一文的最后,周瑜说了一句话:“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其中,“神机妙算”这个词就是文章的“文眼”,为此,我巧妙渗透汉字知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我先问学生草船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接着问:“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为了帮助他们理解这个词的意思,我重点出示了“神”和“妙”的古体字,告诉他们“神”字右边的“申”在古体字中是天空中闪电的形状,古人认为闪电变幻莫测,威力无穷,所以称之为神。古人认为少女给人一种美好的印象,因此,“妙”的本义就是“美好”的意思。当学生听得津津有味的时候,我相机问他们:“‘神和‘妙在这里指什么?”经过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很快明白了这两个字在文中分别是“惊人”和“巧妙”的意思。最后,我以“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这个问题来组织学生对文本进行研读。这样的安排,将学生吸引到“词语”这方神奇的领域,在观察、交流、互动中,词语的生命力如小树拔节逐渐强大起来,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聚焦难点,挖掘汉字知识

课文中有些词语的意思比较难理解,虽然文中有注释,但学生理解得不够透彻。教师在这个时候深入地去挖掘该词的根源,就能够化难为易,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我在教学《桂林山水》一文中“危峰兀立”时,先将它分解为“危、峰、兀、立”四个词素。“峰”和“立”这两个字的含义不难理解,“危”和“兀”这两个字理解起来就有一定的困难。于是,我把它们分别拆解成若干个字符,引导学生了解各字符的音和义;然后再讲它们的合成新义,从而让学生比较轻松地掌握了它们的意思,让学生知其所以然。我先出示“危”的小篆字体危,让学生猜一猜上面部件的形状像什么。学生很快猜出像趴着的人。我再出示中间的“厂”,告诉他们“厂”在古代指的是山崖所伸出的部分,下面可居住人。“危”的下面像腿的骨节形状。从字形来看,它的意思是人站在山崖上,表示很高,很陡。我再出示“兀”的甲骨文兀,并让学生说一说“一”字的下方像什么。同样,学生很快猜出像人的形状。我趁热打铁,告诉学生,人头上一横,表示又高又平。“兀”的本义就是指高耸突出的样子。从孩子们脸上那兴奋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完全被汉字的造字艺术吸引了。在“分解词素”的基础上,我再让学生对这个词语的四个字的意思进行“拼凑组合”,即把“危、峰、兀、立”四个词素的意思拼凑组合起来,其词义即是高高的山峰直直地耸立着。接下来,我再请学生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和语言环境,理解这个词语的具体意思。如“危峰兀立”在文中的语境是“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在这里,“危峰兀立”的词义就是特指桂林的山很险,高高的山峰直直地耸立着。最后,我让学生换词进行比较,从而品味和感悟出作者遣词造句的得体和精妙。如上句如果不用“危峰兀立”来表达,而改换成“山峰耸立”,“高高的山峰直直地耸立着”,这样的表述意思虽然都一样,但用“危峰兀立”不仅显得简洁,而且书面语的味道更浓些。

通过上述“分解词素—理解本义—结合语境—理解文中义—比较感悟—品味精妙”步骤的学习,使学生从形体结构和造字方法这两方面掌握难点词语的形、义关系,从而达到既掌握词语的字形,又理解它的意思的效果。

三、聚焦关键,根植汉字知识

一篇优秀的文章,总有一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关键的词语。在正确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教师要善于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根植汉字知识,让每个学生积极地投身到教学过程之中,这对学生充分理解课文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例如,《伯牙绝弦》的关键词语是“知音”,在教学时,如果只是让学生了解课后资料袋里的注释,那对“知音”这个词的理解就显得比较肤浅,浮在面上了。因此,本人大胆尝试,先让学生整体感知伯牙和子期的关系是“知音”,接着,引导学生明白“知”由“口”和“矢”组成,“矢”就是箭,因形求义,“知”指的是说话人口中说出的话像射箭,快而流利,而听的人也能够完全准确地理解。所以,“知”是“了解”、“熟悉”的意思。知音就是指真正了解自己的人。接着,让学生从古文的字里行间寻找“知音”,由伯牙与子期的偶遇入手,让学生明白了伯牙遇知音的欣喜、愉悦、兴奋、激动,体会了他们之间心与心的交流,心与心的融通,感受了心有灵犀一点通的舒畅淋漓。然后,创设情境,让学生想象在伯牙没遇到知音时的失落之情以及痛失知音的痛苦。这样的安排,使学生真正解读了“知音”的深层意思:伯牙与子期的“知心”,更深刻地解读了伯牙在子期死后摔琴之举的合情合理,使词语教学充满了浓浓的语文味,洋溢着悠悠的汉字情。

四、聚焦细微处,催化汉字知识

课文中有些藏在细微处的词,常常也能对文本的学习起到重要的作用。教学中,我们可以从这些细微的词入手,渗透科学的汉字知识,创设与众不同的语文课堂。

例如,在教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穷人》一课时,桑娜与渔夫的对话部分,有两处“沉默”,我就紧紧扣住这个细微的容易被人忽略的词“沉默”进行教学,引导学生理解这两处“沉默”的不同含义,体会人物的高尚品质。我先出示“沉”和“默”这两个字的甲骨文字形沉默,引导学生观察“沉”字的中间是牛,周围是水,表示把牛沉到水中,它的本义是没入水中;而“默”字则表示狗不吭声,突然窜出追人。这两个字合起来引申为一言不发的意思。接着,我顺势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这两处沉默,进行体会。第一次是桑娜与渔夫同时沉默。我问学生:“桑娜第一次为什么沉默?当时她心里会想些什么?渔夫为什么会沉默?他心里又想些什么呢?”学生们畅所欲言,最后达成共识:面对刚刚从死亡线上挣扎回来的丈夫,桑娜不知道如何告诉丈夫收养孤儿的事,所以选择了沉默;而渔夫还沉浸在与海浪搏斗的恐怖中,心里尚存余悸,看到桑娜沉默了,所以也选择了沉默。第二次是桑娜把西蒙死去的消息告诉了丈夫,她在等待丈夫的决定,所以又沉默了。学生抓住两次“沉默”,联系前后文展开合理的想象,进一步体会桑娜善良的内心世界。

扣住这些不经意间挖掘出来的词语,引领学生用心去体会,你会发现,这些词语不仅是有温度的,而且还是有跃动的情感的。桑娜宁可自己受苦也要收留西蒙的两个遗孤的美丽心灵,就在这被“忽略”的细微处得以体现。

综上所述,在词语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寻找所教词语与汉字知识之间的聚焦点,依形了解其本义、引申义、文中义,以此提高词语教学的效率,并达到深化阅读的效果。这样的要求和训练,能让学生真正地走进汉字美妙的构字情境里,能够使学生真正地感悟到祖国汉字深厚的文化内涵,从而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

猜你喜欢

聚焦点桑娜伯牙
穷人
伯牙鼓琴
知 音
《穷人》梗概
高山流水
关爱聚焦点
关爱聚焦点
关爱聚焦点
关爱聚焦点
续写《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