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一份优 添一分绿——逐步发展中的朔州乳业

2011-04-29冯天娥

大众标准化 2011年9期
关键词:奶站朔州奶源

□ 记者 冯天娥

朔州是乳业大市,如何从乳业大市转变为乳业强市,是摆在朔州市面前的一道难题。

拥有5家大型乳制品生产企业,占全省乳制品生产企业的42%;全省最大的本土乳制品生产企业;伊利、蒙牛等乳业巨头纷纷落户……

水草丰茂,牛羊成群,独特的地域风貌培育出独有的边塞风情,这就是塞外明珠——朔州,山西最大的乳业生产基地。在经历了2008年的乳业大震荡后,在当今乳业发展举步维艰的情况下,朔州乳业以危机为契机,紧抓乳品安全,丝毫不敢懈怠,开辟了一条以“白色产业”为本,发展绿色循环经济的新路子。

得天独厚的“40度黄金纬线”

地理学上有这样一个概念“北纬400线”,它是传统的农耕社会与游牧民族的分界线,也是农业与畜牧业的过渡地带。而北纬390~450更是国际公认的黄金奶源带。朔州正位于这条黄金奶源带上。朔州的山阴县是乳业大县,该县地势平坦,人口稀少,有耕地6万多公顷,农作物以玉米为主(动物的主要饲料之一),另有可利用草地4万多公顷,桑干河在其东南部缓缓流淌,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为了扩大耕地面积和林草种植面积,推动当地畜牧业的发展,西盐池生态园在山阴建立。该生态园位于县城东南部,毗邻大运高速,占地1580公顷,其中可耕地270多公顷,林地7万公顷,荒地172公顷,盐碱地1130公顷,贫瘠而广袤,如何“变废为宝”是西盐池生态园发展的关键一环。2004年开始,山西省国土资源厅陆续投入6000多万元对该园区盐碱地进行改良,目前已成功改良。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2002年,山西古城集团有限公司的子公司——山西古城乳业农牧有限公司入驻生态园。2004年,山西绿草阳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入驻生态园。广阔的土地,丰茂的草地,轰轰烈烈的大型奶牛养殖发展起来,壮大起来。

据统计,目前山阴县的奶牛存栏8万多头,产奶30多万吨,占全市总奶量的2/3,全省的1/4,畜牧业的收入占到农村经济总收入的50%以上,有效推动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古城村为例,这个村可谓是一个奶牛养殖村,全村450多户,奶牛却高达2700多头,户均6头牛,每天源源不断的鲜奶运向奶站,花花的票子流进了村民的腰包。

逐本溯源 两项措施把好奶源关

问君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奶源质量是乳制品行业发展的基础,好的乳制品必须要有好的奶源。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至今让人震惊痛心,究其原因,就是问题奶源的恶果。那么怎样才能控制好奶源,使得这些生鲜奶初产品安全健康呢?

标准引路 奶牛养殖实现“连级跳”

牛奶出在奶牛身上。想要好的奶源,必须从最基础的奶牛养殖抓起。

山阴县的乳业起步较早,但发展较为缓慢,1998年对于山阴县来说是个转折点,这一年,山阴奶牛养殖被确定为全国高产奶牛养殖工作标准化示范国家级项目。为顺利实施这个项目,山阴县成立了专门的农业标准化工作领导组,办公室就设在山阴县质监局,并编制了地方标准《奶牛养殖管理综合规范》。标准对奶牛的养殖、管理有科学详细的规定,如奶牛的饮用水质量、挤奶前后注意的事项、挤奶设备的监控、饲料的卫生安全等都有详细准确的描述,为奶牛的科学养殖提供了统一的规范指导。同时,各乡镇也相应地成立了标准化领导组,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园区建立起来,山阴奶牛养殖迈入标准化的轨道。

经过多年的发展,标准化的春风吹遍了山阴县的每一个角落,全县实现了标准化奶牛养殖,这为优质奶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科技导航 奶站全部纳入监控

生鲜乳收购站是鲜奶购销的关键环节,更是质量的薄弱环节,把好奶源这道关口,必须加强对生鲜乳收购站的日常监管。早在2004年,朔州市就制定了《山阴县生鲜牛奶收购质量技术规范》和《奶站建设技术规范》,以规范奶源。2008年后,奶站的日常收购更加严格、规范。

目前,山阴县建立了一套现代网络系统,对奶站的挤奶、储存、运输等环节进行全过程、全方位24小时全天候监控,这样可以更为全面地掌握生鲜乳收购站的收购情况,对掺杂掺假违法行为起到有效预警和防范,实现奶源监管工作由事后调查到事前预防的转变,为生鲜乳的质量安全上了一道“保险环”。如今,山阴县奶站全部持证收购,现有奶站机械化挤奶率达到90%左右,鲜奶质量大大提高,奶站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迈上新台阶。

审时度势 “六个一”机制严监管

山阴县畜牧局工作人员正在通过视频监控该县150余个挤奶站的生产情况

在山西雅士利乳业有限公司理化大厅里,专业人员正在做检测

乳品安全至关重要。为加强乳品质量安全监管,提升乳品质量安全水平,全国各地陆续对乳制品生产企业许可证重新审核,2011年4月,山西省质监局公布了重新获得生产许可证的乳制品生产企业,由于对乳制品生产企业的厂房、生产检测设备等硬件和卫生管理等诸多方面的要求大大提升,众多实力较弱的中小企业被拒之门外。如规定生产企业须配有三聚氰胺检测设备,而1套设备则需上百万元,这是中小企业所负担不起的。因此,只有12家乳制品生产企业在重新换发生产许可证名单中,而朔州有5家企业榜上有名。

对于重新获证的企业,朔州市质监局审时度势,因地制宜,制定了“六个一”监管机制。一是落实好一个制度。对乳制品生产企业实行“市局领导包县、县局领导包厂”的质量安全责任制。同时,各县局也明确了各乳品企业的定点包厂监管人员和监管负责领导,做到厂厂有人监管,监管任务到人,监管责任到人。二是实施好一个措施。对乳制品生产企业强化其原料乳和成品的“三级”监督抽检措施。目前,全市共检原料乳和成品380多个批次。三是强化一个检查。对乳制品生产企业按照《乳制品生产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督检查的规定》,强化好落实主体责任监督检查,要求企业共建“六项制度”和“四本台账”,并签订了《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承诺书》和《食品生产企业添加剂安全使用承诺书》。6月10日,朔州市质监局组织5家获证乳制品生产企业在朔州日报上集体向社会公开承诺,接受社会的广泛监督。四是履好一个职责。由于婴幼儿乳粉的安全要求更高,指标要求更严,朔州市质监局对全市也是全省仅有的2家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实施了驻厂监管,确保监管落到实处。五是完善好一个监管。加强对阶段性停产的乳制品生产企业的监管,实行“停产”和“复产”报告制度。六是力争好一个支持。按照“地方政府对本地区乳品质量安全负总责”的原则,加强与各级政府的沟通与配合,赢得政府对质监监管工作的大力支持。同时,深入乳制品生产企业,严格开展以“两查一看一报告”为主要内容的定期巡查,即查现场,查记录,看当地政府是否采取了相关措施,企业和巡查人员分别在《乳制品检查记录表》上签字确认,最后形成巡查报告备案,切实保障乳制品安全。

除了政府的监管,确保乳制品安全更重要的是要落实好企业的主体责任,也就是说企业要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做好进厂原料的把关和产品出厂的检验工作,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这就需要企业必须严格、细致、切实地做好管理,并且在检测设备和人员培训上舍得投资,也需要政府的帮助和支持。朔州市质监局深入企业,帮助企业不断完善检测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在山西雅士利乳业有限公司理化大厅,记者看到专业的大型实验室里摆满了各种先进的检测设备,身穿白大褂的专业人员正在一丝不苟的做检测。据了解,该公司是山西省已经通过审核的12家乳制品企业之一,目前公司已新投资2000多万元用于购买检测设施和产品质量控制设备。

环环紧扣 开发绿色循环产业链

乳业的发展有效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增长,通过循环,形成了一条条绿色产业链。奶牛养殖的普及带动了当地饲料玉米和牧草的种植,村民大量种植玉米和牧草,这就为奶牛的养殖提供了充足的食源,从而可以获得更多的优质生鲜奶。而玉米、玉米秸秆和牧草经奶牛“过腹还田”后,有力地促进了土壤肥力的改善,从而推动粮食及牧草的产量。同时,村民利用动物粪便建立沼池,方便生活之用。据当地百姓介绍,两三头牛的粪便可供6 m3的沼气池运转。目前,山阴县已经发展了4400多个户用沼气池和6个500 m3的大型沼气站。沼气灯、沼气灶、沼气热水器、取暖器走进了村民的家庭,不仅省了钱,也干净卫生了。另外,村民还用沼液、沼渣肥田,种植绿色生态蔬菜。这样就形成粮-牛-奶、畜-沼-菜两大循环产业链。

地肥了,奶多了,村民的腰包鼓了、生活方便了。如今的山阴已经成为全国玉米种植业、奶牛养殖业、乳品加工业的绿色型、生态型、基地型大县。如今的山阴乳业每一步都走得更加踏实、谨慎。用质量说话,以“白色产业”带动绿色经济的发展,朔州奶业正走强。

猜你喜欢

奶站朔州奶源
朔州平鲁区:奏响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
关于规范奶源市场秩序促进奶业健康发展的建议
朔州接地气的畜牧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硬头货”
朝鲜朔州碱性杂岩体蛭石-磷矿床
三聚氰胺事件对奶站及奶农的影响——以内蒙古为例
奶源自有可控是乳业转型提质前提
我国生鲜乳收购站(奶站)监管状况调查报告
朔州新景掠影
乳品企业对奶站的激励偏差与最优激励合约——基于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的分析
四川将建奶业第三方检测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