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单7号饲用玉米适宜种植密度及施肥量和方式初探
2011-04-25李志明
李志明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玉米(Zeamays)是甘肃第二大粮食作物和主要饲料作物,常年种植面积50万hm2左右,占粮食总产的30%以上。近几年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实施,以及甘肃省的玉米推广计划,加速了玉米产业的飞跃发展[1]。陇单7号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玉米研究室于2004年以外引自交系K12为母本,自育自交系ly328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活秆成熟、产草量大,适于作青贮饲料。2007-2008年连续2年参加省区试,在所有参试品种中产量均排名第一,2010年3月通过了甘肃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促进该品种大面积推广,在大田生产条件下,研究种植密度和施氮、施磷量及其施肥方式对产量的影响[2-3],以期为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试验设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张掖试验场基地(张掖城南9 km处)进行。该基地海拔1 564 m,年平均气温为7 ℃,年平均降水量为113~312 mm。试验地土壤为灌淤土,土壤肥沃,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15.0~18.6 g/kg 。试验地前茬为玉米,收获后深耕,冬天灌水泡地,春天解冻后浅耕并镇压保墒,播前用70 cm地膜(厚0.008 mm)半膜覆盖,结合铺膜按设计量用施肥机将肥料施入。
1.2研究内容
1.2.1种植密度试验 试验小区长8 m,4行区,宽窄行种植,宽行80 cm,窄行40 cm,3次重复,设40 000、50 000、60 000、70 000、80 000株/hm25个种植密度水平,随机区组排列。施肥量为施纯氮(N)400 kg/hm2和P2O5300 kg/hm2,于播种前施总量的50%,大喇叭口期施50%。于2010年4月23日播种,采用“人工拉尺”用播种枪点播,以精确控制株距。适时间苗、定苗、除草和施肥,分别于5月18日、6月27日、8月5日和8月28日灌水4次。9月28日收获。收获小区中间的2行,每行从距走道的第3株开始收获。40 000株/hm2的处理每行收获连续生长的15株,每小区共收获30株,收获面积为7.506 m2;50 000、60 000、70 000、80 000株/hm2处理每行收获连续生长的20株,每小区共收40株,收获面积分别为7.992、8.064、8.064和8.568 m2。收获时量取样段的长和宽,计数样段内总株数、总穗数,将全部果穗装入网袋中,放入烘干设备中烘干,果穗烘干后混合脱粒,称总粒质量。取3份1 000 g小样,称小样质量,用QCS-3Z水测仪,于10月16日分别测定小样含水量,通过上述数据计算求得籽粒含水量为14%时收获小区籽粒产量,折合为每公顷产量。
1.2.2施氮磷量试验 选择60 000株/hm2的种植密度,在施纯氮400 kg/hm2的基础上,设3个P2O5施肥水平,分别为100、300和500 kg/hm2。分2次施入,用施肥机于播种前施和大喇叭口期各施总量的50%。试验小区长6 m,6行区,宽窄行种植,宽行80 cm,窄行40 cm,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收获小区中间的4行,每行从距走道的第3株开始,连续收获17株,每小区共收获68株,收获面积11.42 m2。指标测定方法同1.2.1。
1.2.3施氮磷方式试验 选择种植密度为60 000株/hm2。在总施纯氮400 kg/hm2和P2O5300 kg/hm2的前提下,设3个施氮磷方式处理:氮磷全部作底肥一次施入;氮磷分2次施入,播种前和大喇叭口期各施总量的50%;氮磷按底肥、8~9叶期和大喇叭口期分3次施入,每次各施总量的1/3。试验小区长6 m,6行区,宽行80 cm,窄行40 cm,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收获小区中间4行,每行从距过道的第3株开始,收获连续生长的17株,每小区共收获68株,收获面积11.42 m2。指标测定方法同1.2.1。
1.3数据分析 应用DPS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种植密度对陇单7号产量的影响 种植密度处理为60 000株/hm2时产量最高,为14 460.05 kg/hm2,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1)。密度为70 000株/hm2时,产量为11 520.91 kg/hm2;密度为50 000株/hm2时,产量为10 836.38 kg/hm2(表1)。张新跃等[4]在四川省洪雅县利用燎原2号玉米所做的最适种植密度研究表明,在密度为78 450株/hm2时干物质产量最高,本研究结果与其结论不同,可能与不同的试验条件有关。王婷等[5]建议在新疆南北疆地区青贮玉米品种的最大密度不宜超过82 500株/hm2,而粮饲兼用型青贮玉米品种的最大密度不宜超过97 500株/hm2。这与该地区生长季节长、夏季光热资源丰富和不同品种有关。黄开健等[6]在广西的研究表明,玉米的最佳种植密度为60 000株/hm2,与本研究结果一致。在种植密度上,应根据不同生态区、不同品种特性,合理密植[7],如郑单958适宜种植密度大,豫玉22号的适宜种植密度小,两者间差异较大。
表1 种植密度对饲用玉米陇单7号产量的影响
2.2施磷量对陇单7号产量的影响 在施纯氮400 kg/hm2的基础上,3个P2O5施肥水平相比较,施P2O5100 kg/hm2处理的单产最低,为11 013.4 kg/hm2,极显著低于其他2个处理(P<0.01);以P2O5300 kg/hm2施肥量处理的单产最高,达12 785.2 kg/hm2;P2O5500 kg/hm2施肥处理单产为12 703.5 kg/hm2,与前者比产量降低81.7 kg/hm2,但二者间差异不显著(P>0.05)(表2)。不同研究者对玉米施磷量的研究结果差别很大,武际等[8]认为90 kg/hm2为最适量;彭正萍等[9]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结果;而李建奇等[10]的研究结果则表明,增施氮磷肥可显著提高玉米单产,但施磷量75 kg/hm2与225 kg/hm2之间的产量没有显著差异。这种现象可能是各地气候、土壤、栽培方式不同而引起的,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表2 施磷量和施氮磷肥方式对饲用玉米陇单7号产量的影响
2.3不同施氮磷方式对陇单7号产量的影响 在施纯氮400 kg/hm2和P2O5300 kg/hm2条件下,分底肥、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3次平均施肥的产量最高,达13 485.8 kg/hm2,作为底肥、大喇叭口期分2次平均施肥方式的产量居中,为13 442.0 kg/hm2;作底肥一次施入的单产最低,为11 261.5 kg/hm2,分3次和2次施肥方式有显著的增产效果,比一次施肥方式分别增产19.75%和19.36%,均达极显著水平。分3次比分2次施肥方式仅增产43.8 kg/hm2,增产0.36%,差异不显著(P<0.05)。这与陈勇等[11]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3 小结
陇单7号在甘肃河西地区的适宜种植密度为60 000株/hm2。施氮磷量为纯氮400 kg/hm2、P2O5300 kg/hm2的施肥处理产量最高。施氮、磷方式以分底肥、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3次平均施肥的产量最高,分2次平均施肥方式的产量次之,但均显著高于作底肥一次施入时的产量。
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氮磷肥合理施用量为施纯氮400 kg/hm2、P2O5300 kg/hm2。可采用两种方式施氮磷:1)最好在播种前、拔节前期和大喇叭口期3次施肥,每次均施总量的1/3;2)也可以在播种前和大喇叭口期按50%∶50%比例两次施入。
[1]刘广才,杨祁峰,李来祥,等.旱地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土壤水分效应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8,26(6):18-28.
[2]徐敏云,李建国,谢帆,等.不同施肥处理对青贮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J].草业学报,2010,19(3):245-250.
[3]赵东海,胡华锋,介晓磊,等.氮磷钾锌肥配施对墨西哥玉米草首次刈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草业科学,2010,27(12):87-91.
[4]张新跃,李元华,张瑞珍,等.“饲用玉米-黑麦草”草地农业系统的研究——不同密度对青贮饲用玉米生产效果的影响[J].草业科学,2006,23(2):54-56.
[5]王婷,王友德,陈树宾,等.青贮玉米密度对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及其演变规律的研究[J].玉米科学,2005,13(1):99-102.
[6]黄开健,杨华铨,谭华,等.秋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最佳密度和施肥量研究[J].玉米科学,2001,9(1):57-59.
[7]郭耿伟,蒋明,尚新刚,等.青贮玉米新品种的产量比较试验[J].草业科学,2006,23(10):57-59.
[8]武际,郭熙盛,王文军,等.磷钾肥配合施用对玉米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J].玉米科学,2006,14(3):147-150.
[9]彭正萍,张家铜,袁硕,等.不同供磷水平对玉米干物质和磷动态积累及分配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9,15(4):793-798.
[10]李建奇,黄高宝,牛俊义.氮磷营养对覆膜春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5,23(5):62-67.
[11]陈勇,罗富成,毛华明,等.施肥水平和不同株高刈割对王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草业科学,2009,26(2):7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