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图谱教学在歌唱活动中的运用

2011-04-19陈艳丽

海峡科学 2011年12期
关键词:小老鼠歌唱图谱

陈艳丽



浅谈图谱教学在歌唱活动中的运用

陈艳丽

永泰县城峰中心幼儿园

歌唱活动具有音乐作品的全部特点,是通过旋律、节奏、力度、速度等多种特性组成的,它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自然形式,是音乐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的幼儿园歌唱活动中,教师较多采用的是范唱、带读歌词、分句教唱、幼儿完整演唱等方法进行。在这样一种教学模式下,幼儿的整个学习过程,几乎是一种机械记忆的过程;而且记忆歌词的时间相对较长,记忆过程枯燥,幼儿缺乏学习兴趣,学习过程也十分被动。如何解决好幼儿园歌唱活动这一难点问题,有效地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大限度地提高歌唱活动的教学效率?针对这一问题,我园在歌唱活动中进行了一些图谱教学运用的尝试与研究。

1 利用图谱以图文故事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兴趣

图谱教学在唱歌活动中的运用是一种视觉参与,它更具体、更形象地展现歌曲的结构和内容,是一个寓教于乐的过程。儿童形象思维占优势,如果只靠语言来传递信息,则会给幼儿以单调和枯燥的感觉;图谱的运用使活动变得生动、形象、富有趣味性,充分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猫和老鼠幼儿早已非常熟悉,打电话的经历幼儿也不陌生,歌曲《小老鼠打电话》中有趣、诙谐的故事情节,幼儿既感兴趣又易于理解。教师图文并茂通过绘声绘色地叙述故事,使幼儿轻松愉快地进入角色,为歌唱活动的导入作了很好的铺垫。孩子们在听故事的同时,情不自禁地对歌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的积极性随之高涨。

2 图谱能帮助幼儿理解、熟悉和记忆歌曲内容

幼儿学唱歌曲,理解歌曲的内容是必须的,也只有在理解歌曲的基础上才可能有情感的体验和表现。但是由于幼儿受到年龄、生活经验等方面的限制,幼儿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它主要依赖于事物的具体形象以及对表象的联想进行的,因此根据歌词内容设计一些关键的图谱,能帮助幼儿理解和有序地记忆歌词,使相对枯燥的这一环节变得生动、形象。

图谱既是一种视觉符号也是一种材料,因此设计时应简洁明了。根据相应的年龄和内容的不同,用简单明了的图画形式来呈现,就能起到把音乐材料简单化、形象化的作用,在唱歌活动中能帮助幼儿理解记忆歌词,效果尤为突出。例如在歌唱活动《迷路的小花鸭》中我发现,在采用了故事导入的方法后,幼儿的学唱积极性虽然提高了,学得也比较认真,但真正的学唱部分仍然没有突破传统学唱的程序,仍旧是幼儿一遍又一遍反复的跟唱。根据以上的认识,我结合填充图片的操作方法,重新设计了活动,并在同年龄段的其他班实施。当幼儿在对故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时,我及时告诉幼儿:老师还有一幅画也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然后引导幼儿根据教师所唱的内容逐句填充图片,因为活动中加入了手的操作活动,再加上每贴一张图片就预示着一句新歌词的产生,这样就彻底消除了无目的反复练唱和记忆歌词所带来的枯燥感,使幼儿边玩边唱,轻松主动地学会了歌曲,使歌唱活动显得如此自然和顺理成章。在整个活动中,幼儿情绪高涨,兴致盎然,我也倍感成功的喜悦。

3 灵活运用图谱,突破重难点学习

在歌唱活动中,图谱呈现的时机不同,其发挥的作用效果也不同。应针对不同的素材进行相应的分析,从师幼互动,幼幼互动这两个方面考虑,予以呈现图谱,促进幼儿动脑,发展幼儿的观察和比较能力,让幼儿的思维处于最佳状态,从而积极思考,自觉主动地学习。如在二研《小老鼠打电话》中,教师调整图谱出示的时机,通过在集体交流、完整演唱等环节多次呈现图谱,反复练习中轻松突破幼儿大胆想象,并表现歌曲间奏中小老鼠的音乐形象以及记住猫和小老鼠的对话等重难点。活动中图谱巧妙解决了重难点节奏,帮助幼儿更好地表情达意,掌握基本的音乐素养。当然不是每一个歌唱活动都需要运用图谱,老师要吃透教材,适宜地选择,合理有效地运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作用,激发幼儿自主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幼儿整体素质,若不合理运用它们,对活动的帮助也不会有多大,甚至有可能显得多余与烦琐。

4 图谱能帮助幼儿准确表现歌曲独特的演唱风格

《纲要》指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如在《老鼠画猫》这首歌曲中,有个很特殊的音乐符号,就是上滑音,出示的图谱中小老鼠的尾巴都可以很夸张的往上钩,这样可以清楚地提醒幼儿唱到“小老鼠”时,声音自然往上滑,把这首歌曲滑稽有趣的风格演唱出来。

歌唱活动中,有些歌曲要求对声音作出强弱之分,那么设计图谱时可以用颜色的深浅、线条的粗细等来帮助幼儿准确理解表现歌曲风格。有的歌曲是明快、活泼的,就要求用欢快、跳跃的声音和情绪来表达;有的歌曲是抒情、缓慢的,就要求用轻柔、舒缓的声音来表达;而有时候在同一首歌中,会同时存在着两种不同性质要求的旋律。如:歌曲《郊游》中,前两句“走、走、走走走,我们小手拉小手;走、走、走走走,一同去郊游。”与最后两句就要求用欢快、跳跃的声音来演唱;而中间“白云悠悠,阳光柔柔,青山绿水一片锦绣”则要求用喜悦、抒情的声音来处理。为了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并准确地表现歌曲的演唱风格,教师在出示图谱的同时,可在相应的图谱上用一组小鸟或者轻巧的符号等表示“轻快、跳跃”;用一组柔和的波浪线表示“优美、抒情”,并按节奏的形式出现。根据这些图谱,幼儿能很快地分清哪些需要唱得活泼欢快,哪些需要唱得抒情优美。这样的教学方式很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并与之产生共鸣。

每一部作品都是一个用声音编织起来的艺术品,让我们带着孩子用心灵去聆听,用情感去体验。本着让孩子主动积极愉快地参与活动的原则,继续探索图谱教学在歌唱活动中的运用,让幼儿在探索中发现,在感受中体验,最终促进幼儿音乐感受能力、表现能力、创新能力等多方面的和谐发展。

猜你喜欢

小老鼠歌唱图谱
绘一张成长图谱
追逐小老鼠
为你而歌唱
为你歌唱
是谁把小老鼠压上去了
小老鼠去看海
小老鼠变了
关于《村歌唱晚》的通信
补肾强身片UPLC指纹图谱
歌唱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