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网络科普效能的途径探析

2011-04-19

海峡科学 2011年12期
关键词:科普信息

陈 戈

优化网络科普效能的途径探析

陈 戈

福建科技报社

根据CNNIC第28次《互联网发展状况研究报告》,截至2011年7月,我国网民数量达到4.85亿。网络科普用户占网民总数的比例为30.9%,约为1.4亿人。网络科普用户已具备一定的规模,科普网络化日益成为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的重要措施之一。因此,研究科普在网络中传播的特征,以及如何最大限度发挥网络科普的效能,具有现实的意义。

网络科普效能优化

网络科普指互联网为传播平台,以网民为对象开展科普活动。网络科普主要包括专门的科普网站、科技类报刊杂志网站、科普机构和科研机构网站、门户网站科技频道、科技论坛/BBS、科学博客、百科类网站等形式。

1 网络科普的特征及优势

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网络科普显现出即时性、交互性、包容性、草根性、小众性等新特点。

1.1 即时性,使快速进行应急科普成为可能

网络的即时性特点,缩短了信息传播的周期,拉近了科普受众与传播者之间的距离。特别是3G技术的应用,人们通过手机、便携电脑、IPAD等工具随时随地上网获取科普知识成为可能。因此,科普人员可以用网络传播的这一特点,在应对地质、疾病、气象、食品安全等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保持与公众之间的实时“交流”,及时向公众传播相关科学知识,提供有效的应对方法,有利于稳定公众情绪,保障公众安全,有序开展防灾减灾工作。

1.2 交互性,使公众更容易参与到科普之中

Web2.0技术的应用,使全民参与科普成为可能,Web2.0时代崇尚“自由、互动、共享”的精神,人们不再是简单的科普受众,还是科普的传播者。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发出自己的声音并与他人进行全方位的互动交流,由被动地接收科普知识向主动发布科普知识方向发展,每个人都成为科普链中的一环。

1.3 包容性,使科普资源得到共建共享

由于受制于技术条件,传统媒介在传播知识、信息的过程中,局限于单一形式。如今,网络科普呈现出多媒体、综合化的特征,文字、图形、图像、动画、音频、视频等无所不包,将各种传统媒介形式汇聚于一体,体现出强大的包容性。网络科普借助网络平台,将大容量的科普素材如视频、动画、图层等存储到服务器中,并通过网络互联实现资源共享,公众可以很便捷地读取、下载自己感兴趣的科普资源,使科普资源共建共享成为可能。

1.4 草根性,为网络科普注入新的动能

传统的科普工作主要由官方科普组织或机构完成,而在注重公民参与的网络中,科普工作的责任不仅由官方科普组织承担,一部分也落在诸多非专业但富有经验的草根网络科普工作者身上。已经在多种草根性质的网络科普组织中得以实现[1]。如科学松鼠会在汶川地震后做出的快速反应:地震发生后的三个小时,就发表了一篇原创科学文章,作者瘦驼在文章中的见解第一时间回应了地震后关于震前动物预报的种种谣言。

1.5 小众性,使科普传播趋于个性化

当今时代是一个资讯涌动、信息暴涨的时代,但同时也是传统的大众传播向现代的小众传播转型的时代。科普内容的同质化很难再得到受众的青睐,公众在选择科普时更加趋于理性化、个性化,这种趋势所带来的群体分解、转化,也在情理之中了。以博客、播客、微博等基于Web2.0技术的媒介平台,将传统“点对面”的传播方式,转变为“点对点”的交流与对话,不仅大大提高了传播效率,同时也有助于增强科普受众的满足感和归属感。

2 网络科普存在的缺失

2.1 区域发展不平衡导致网络科普在欠发达地区未能发挥优势,易产生“知沟”现象

CNNIC发布的《中国科普市场现状及网民科普使用行为研究报告》显示,城镇网民对网络科普接受度比农村网民更高,而互联网在城镇中的普及率远高于农村,城镇居民是网络科普的主要用户,其占比达到72.0%。城乡网络发展的极度不平衡,势必带来科学普及的差异化,随着差异的扩大,将导致“知沟”现象的产生。“知沟”理论认为,信息社会中存在两种人,一种是信息富有阶层,一种是信息贫困阶层。由于经济贫困者在利用最新传播技术等方面处于明显劣势,随着时间推移,他们与富有者之间的信息格差必然越来越大,而信息格差必然会变成知识格差。知识格差最初表现为学龄前教育程度的差异,进而表现为在校学习成绩的差异和高等教育升学率上的差异,最终会表现为职业、收入和社会地位上的差异。

2.2 科普网站原创内容少,科普信息匮乏

目前,我国的科普网站普遍访问人数少,网站浏览率低,在CNNIC的历次网站调查排名中,从未有科普网站进入前100名,这与科普网站信息内容极度匮乏、表现形式单一、制作水平参差不齐不无关系。多数科普网站的内容来源于传统媒体,缺乏针对互联网特点的再次创造开发。科普网站中,原创作品的比例与转载信息的比例严重失调。如果不注重网络科普个性的发展,一味去转载,网络科普将逐渐失去其应有的活力。

2.3 科普资金紧缺,网络建设投入少

我国对科普的投入较少,而用于网络科普的更是微乎其微。民间捐赠少、自筹经费极其艰难是科普网站缺乏创新动能、难以为继的成因。中国公众科技网的葛霆主任认为,要让更多的人了解科学,科普网站无疑是一种很好的工具,可是捉襟见肘的经费限制了网站的发展。

2.4 海量信息真伪难辩,缺乏权威引导

互联网海量信息是优势,也是陷阱。海量信息、零成本信息复制、便捷检索功能,大大提高了传播的速度和广度。同时网络信息范围广、分散无序、不稳定,面对海量信息,一些人会出现“信息迷航”现象[2]。由于缺乏相关信息管理机制,网络科普在内容管理方面缺乏系统性,科普知识缺乏权威性。特别是在汶川大地震、日本海啸引发碘盐抢购风波等突发事件发生后,如果没有权威的声音出来进行科学解读、引导、辟谣,公众面对众多不确切的信息,将无所适从。

3 优化网络科普效能的途径

3.1 加大欠发达地区网络建设力度

近年来,我国科普经费的投入有了大幅度增长,由于各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均衡,科普经费投入的地区差异显著,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科普事业中的“知沟现象”将会产生,作为一项社会性的公益事业,国家在科普投入上,应适当向财政比较紧张的欠发达地区倾斜,加大欠发达地区网络建设力度,缩小城乡之间网络科普的差距,使网络科普服务均等化。

3.2 培养专业化的网络科普创作者

网络科普需要建设一支由专业化人才、兼职人才和志愿者组成的高素质队伍,为网络科普工作的开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培养专业化的科普创作团队,打造一支优秀的科普创作队伍,创作出优秀的科普精品,对网络科普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3]。

3.3 多渠道解决科普经费投入不足问题

科普是一项公益事业,要解决科普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首先要争取政府对网络科普的经费投入力度,《科普法》中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科普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逐步提高科普投入水平,保障科普工作顺利开展。”其次,要尝试摆脱目前科普经费主要依靠国家拨款的单一模式[4],可制定相关政策,支持和鼓励民间资本的进入,积极探索一些新型的运作模式,使科普走向市场,服务于社会,使“计划科普”转变为“市场科普”。

3.4 加大官方科普网站的建设力度,发挥科普的权威性

科普事业只有在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才能形成稳定的发展机制,要发挥网络科普的权威性,首先要重点扶持一些高水平的国家级科普网站,打造科普网站品牌,突显官方媒体的权威性。其次要鼓励各学科带头人、科学家开通个人科普博客、微博,在突发事件出现时,作为信息的“把关人”,在第一时间发出权威声音,对热点问题进行科学解读,消除公众不必要的恐慌情绪。

3.5 网上科普宣传与线下活动相结合

互联网拥有强大的信息集散功能和许多传统媒体所不具有的优势。它以超媒体方式组织信息,跨越时空,双向交互。科普知识竞赛、科普作品征集等线下科普活动可依托互联网平台开展,进一步强化网络科普设施的互动功能,激发公众参与科普的兴趣。

3.6 培养重点人群科普自觉性

要充分体现网络作为科普传播媒介的优越性,培养重点人群的科普自觉性,从传统灌输式的科普教育向公众参与、互动交流的科普教育发展。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制作一些互动效果良好的科普软件,让更多的人真正能感受到从事科学研究的乐趣,在参与中认识科学、了解科学。

3.7 建立科普网络联盟,共建共享科普资源

科普网站之间要改变只重视自我资源开发而轻视相互之间协作共享的局面,各自为政、闭门造车必然导致科普网站大量重复性的开发建设,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所以,建立和完善网络科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是网络科普可持续发展强有力的支撑。要加强各地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通过搭建技术平台,让更多人共享分散于不同权属的科普资源;进一步深化产、学、研合作,促进并实现网络科普联盟,有效协调和利用好现有的科普资源,形成优势互补、信息共享、系统联动的网络机制;应鼓励草根网络科普的发展,集结网民力量使科普网络向更加广阔的领域延伸,全面推动网络科普事业的发展[5]。

总之,网络科普前景广阔,只有充分地利用好、协调好现有的各种科普资源,加大对科普网站的投入,创作出更好的科普作品,发挥网络科普自身的优势,实现科普资源的共建共享,改变各区域网络科普发展的不平衡现状,才能实现网络科普效能的最优化,推进我国科普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1] 周荣庭何登健美管华骥.参与式科普:一种全新的网络科普样式[J].科普研究, 2011(1):11-14.

[2] 苏冰.我国科普网站现状及对策研究[D]. 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

[3] 张璇.对网络科普发展的几点思考[J].攀枝花科技与信息,2003(3):48-50.

[4] 徐桂华.网络科普——新时代科普宣传的沃土[J].城市与减灾,2007(1): 10-12.

[5] 张小林.中国网络科普设施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科普信息
科普达人养成记
订阅信息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展会信息
微科普
微科普
微科普
信息
健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