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现代建筑中的传统语汇解读

2011-04-14徐凯亮

山西建筑 2011年17期
关键词:符号空间传统

张 佳 徐凯亮

近几年来,欧美建筑师们频繁活动于中国的建筑市场,以新的材料,新的技术,新的理念建造了大量的现代建筑。全球化浪潮愈演愈烈,“来势凶猛的现代建筑与城市硬件正在改变中国人的心态及其生活与工作方式,与此同步的建筑与城市发展也出现一系列危机”[1]。面对着西方建筑文化的冲击,面对着迅急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保存发展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性并参与到怎样将现代建筑和传统相结合的讨论中来,并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探索。笔者收集整理了国内部分注重传统内涵表达的建筑,从符号、材料、空间氛围来分析解读传统建筑元素在中国现代建筑中的应用,希望以此为基础,为传统建筑和现代建筑的结合提供更为广阔的思路。

1 传统符号运用

符号是一种具有代表意义的标识,其价值体现在它代表着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含义,能使人直观地感受到它所想要带来的信息。笔者在分析整理了相关案例之后,将传统符号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

1.1 符号的直接提取

符号的直接提取是一种最为直观与简洁的方式,即直接从传统建筑中复制某一片段或局部,将其重新进行组合,创造出新的表现形式。在由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设计的北京香山饭店中,即大量引用了江南园林建筑中的装饰符号,如园林中的白墙、海棠形空窗,冰裂纹饰的漏窗,以及江南民居中的青砖坡屋顶等。这些符号的运用让人感受到了江南园林建筑的婉约典雅,达到了建筑师试图将西方现代建筑原则与中国传统手法相结合,创造出具有中国气质的建筑空间的目的(见图1)。

1.2 符号的抽象转化

符号的抽象转化是以某一传统符号为母体,以新的形式或者新的材料来对传统符号进行再解释。符号的抽象转化避免了直接使用的局限性,经过一定的凝练,更容易和现代建筑手法相结合,在创造出适合现代人的居住环境的基础上体现出民族特色。深圳的万科第五园即是将传统符号抽象转化并与现代建筑相结合的成功案例。在该项目中,设计者并未直接将符号嫁接到建筑上,而是以现代手法对其进行一定的抽象转化,如在白墙上部镶嵌黑边,象征徽派建筑中的马头墙,或是将园林中的花窗放大,以钢材来替代原有的木质材料,或是用现代材料金属和玻璃来替代传统的青瓦屋面。这些被现代手法简化或被现代材料替换之后的符号,同样能唤起人们对传统的记忆,对万科第五园的整体空间营造起了重要的作用。

2 传统材料运用

传统材料作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因素,蕴含了特定的历史和文化含义,它同当地的气候、地理、人文等因素紧密相连,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征。因其在使用和发展中同某一块地域不可分割,所以“对传统材料的运用有助于表达我们的人文情感,延续我们的历史记忆,更容易使人与建筑、场所之间产生心灵的交流,形成归属感与认同感”[2]。显然,传统材料的使用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其表现手法也开始向更多维的方向发展。笔者将传统材料的现代演绎归纳为如下三个方面。

2.1 传统材料和现代材料相结合

传统材料和现代材料相结合即是对传统材料所表达的涵义进行再挖掘,并通过与现代材料的结合,使其体现出新的活力。传统材料和现代材料在使用和表现上各发挥其长,使建筑既具有厚重的历史感,同时也具有鲜明的现代感。比如由知名设计师登琨艳设计的长沙窑主题餐厅即是将传统材料和现代材料结合的典例(见图2)。

在该方案中,设计师将古窑址中的砖、石、陶片等传统材料同玻璃、钢材结合起来。不加修饰的砖砌墙,充满质感的青石地板,由碎陶片粘贴的装饰墙,处处散发着古朴的气息。而钢和玻璃的运用又使空间极具现代感。传统的砖石,现代的钢和玻璃,二者相互衬托,共同营造了雅致而高贵的气氛[3]。

2.2 传统材料和新的建造方式相结合

传统材料在其发展历史中,似乎已经形成了其固有的建造方式,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传统材料的发展。近年来,国内一些建筑师们以一些小规模的建筑为基础,探究传统材料新的应用方式。他们并不局限于传统,而是从传统中汲取营养,并以此为基础,开拓创新,将传统材料和新的建造方式结合起来,使之有了更丰富的表情。马清运在谈到传统时说“永远不要相信传统留给你的就是最聪明和最应该的,它只给你留下了一个最可能突破的界限而已”。在其“井宇”的建造中,即在砖的砌筑方式上作了小小的改变,使原本普通平淡的砖墙呈现出一种新的肌理,墙面也因此“忽然呈现一种轻快的间色”,使之有了更强的感染力(见图3)。在其父亲住宅“玉山石柴”的建造中,建筑的外立面全由当地河里的石头砌成,这些完全保持自然形态的石头,通过现代建造方式被有序的堆砌起来,用马清运自己的话说就是“用当地的建筑材料、工匠,使用完全反当地的做法”,来建造出“最不当地的建筑”。这座由自然石头砌成的建筑,和环境完美地结合到了一起(见图4)。

2.3 传统材料的创新使用

随着技术的进步,新的材料不断涌现,新材料同传统材料相比较在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和快速施工上都具有一定的优势。面对挑战,若对传统材料的运用还停留在原有的模式上而不加以创新,传统材料的道路将越走越窄。当建筑师们意识到这一点后,即开始探寻传统材料的创新运用方式。

在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的设计中,设计者就创造性地把江南民居中的青瓦用在了建筑的外立面上,“片片鳞瓦,铺陈栉比;重重密檐,错落有致”,既发挥了遮阳的作用,也打破了玻璃和钢材的冰冷感,丰富了建筑外立面。在该方案中,设计者尊崇了瓦本来的“遮风挡雨”的属性,以创新的手法使传统和现代得到了有机的结合。

3 传统空间营造

随着国内建筑理论的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单纯地以符号,材料等具体元素来表达中国现代建筑的传统意象,似乎并不能对中国深厚的建筑文化底蕴进行全面而深刻的诠释,而只有把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空间特征运用到现代建筑中,才能去除表象,更深层次地表达出传统精神,引起人们内心深处的共鸣。中国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独有的审美意识,同西方文化相比,中国传统建筑的审美“重视的不是认识模拟,而是情感感受”,在中国传统空间的处理中“它不重在强烈的刺激或认识,而重在生活情调的感染熏陶”[4],在这样的意识形态下,便形成了以院落式住宅和江南园林为代表的中国传统空间。笔者以这两种空间为例,分析其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及意义。

3.1 院落空间营造

院落式住宅是中国传统住宅形式的一种,其对外封闭,对内开敞,中间院落将分散的建筑有机地结合到了一起,并提供了家庭休闲、交流的私密场所,其内向的形制也间接体现了中国人内敛含蓄的性格特点。由著名建筑大师矶崎新主持设计的位于上海的“九间堂”别墅即是运用这一空间的典型例子(见图5)。设计师抓住了传统院落住宅的空间特征,并依照现代家庭结构,将建筑布局进行了重新分配,打破了一般院落住宅因礼制制约而呈单轴对称的格局,使之更符合现代居住要与环境和谐相容的要求;院落组织也遵从了传统中由公共到私有的过渡,将封闭内向的庭院改为半封闭,在保证私密的基础上使院内视觉空间得到延伸[5],虽然建筑几乎全部采用的是现代材料,但因其紧紧抓住了院落空间的特性,使得整个建筑充满了传统的气息。

3.2 园林空间营造

中国的园林艺术深受儒道“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它在有限的空间内通过运用山、石、水、植物等元素创造出诗情画意的景象,并通过对景象的分隔、导引来形成多层次的空间,再通过设定曲折迴环的游览路线把人的感知“由空间意识转化为时间进程”,让人们在不断的行进过程中得到美的享受。苏州博物馆新馆的设计即延续了中国园林空间的特征(见图6),在平面布局上,它和紧邻的拙政园保持了相似的格局,合院和庭院相互交融,园路、山、石、水、桥等园林要素被一一使用,特别是对框景、对景、障景等造园手法的运用,使整个空间充满了园林的韵味,人行走其中,似乎能感受到儒家“上下与天地同流”的哲学思想[6]。

4 结语

传统和现代相结合,并不是简单地把所有元素堆砌到一起,而是有所取,有所弃,以最恰当的方式使二者得到有机的融合。通过实例分析我们看到,在现代建筑中融入传统的手法和形式已经在向更多元的方向发展,相信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我们会设计建造出更多既具有时代气息又具有传统精神的建筑。也希望通过对符号、材料、空间氛围这三种传统语汇的归纳解读,能为以后传统和现代结合的建筑实践提供更广阔的思路。

[1] 张在元.中国空间思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6-27.

[2] 黄 柯,申晓辉.中国传统建筑材料的现代地域性表现[J].城市建设,2010(22):40-41.

[3] 登琨艳.空间的革命[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98-127.

[4] 李泽厚.美学三书[M].天津:天津社会学院出版社,2003: 45-60.

[5] 朱晓春.传承与创新——现代中式建筑“九间堂”引出国际论题[J].建设科技,2010(19):34-35.

[6] 朱 琳,宋 磊.当代建筑景观设计中的文化传承与创新——解读贝聿铭先生的苏州博物馆新馆设计理念[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0):52-54.

猜你喜欢

符号空间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学符号,比多少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符号的由来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变符号
图的有效符号边控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