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纪念空间的等级性与伙伴关系★
2011-04-14高巍赵玫
高巍 赵玫
城市纪念空间主要指具有纪念功能或行为的建筑、场地或区域。城市纪念空间可以是具有纪念功能的建筑与其所支配的城市空间所形成的整体,也可以是具有纪念性质的一块场地、一条街巷。
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纪念空间是一种重要类型和组成部分。以古都北京为例,北京城市纪念空间不仅数量众多,遍布城市各处,而且许多具有重要影响,如人民英雄纪念碑、李大钊故居、中山堂、梁启超墓、文天祥祠、徐悲鸿纪念馆、五四大街等。根据目前已经出版的众多专著、文献记载以及相关的网络等媒介资料统计,当前北京明确可考的城市纪念空间总计超过1 350处。这些纪念空间有的是在城市历史演化的过程中逐步获得了纪念性,有的是为了特定的纪念目的新建或改建而成。
由于城市纪念空间是获得城市与社会认同从而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纪念场所,因此往往反映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尤其是统治阶层的思想意志,呈现出不同强度的政治性,这种政治性的强弱不同反映在空间上,使城市纪念空间表现出鲜明的等级性。同时,纪念行为自身的规律又使纪念空间具有一定程度的聚集趋势,表现出一定的伙伴关系。城市纪念空间的这种等级性与伙伴关系在古都北京体现得尤为显著。
1 等级性
由于北京作为国家首都的政治身份,使得等级性成为城市纪念空间的一种突出特征。自元代以后,北京城市纪念空间就以其重要影响力与代表性而全国知名。北京城市纪念空间的等级性主要表现为众多在全国具有统治力的国族纪念场所以及众多纪念空间的代表性地位。
1.1 国族纪念
北京许多纪念空间是属于国族性质的纪念场所,这些国族纪念空间或在国内独一无二,或在全国同类纪念空间中处于最高等级,不仅具有全国范围内的认同性与影响力,而且在国家与民族的集体记忆中处于核心地位,是全国人民与中华民族心中的神圣场所。
北京国族纪念空间的兴建从建都起至今未有间断:孔庙、太庙、历代帝王庙作为中华民族共同祖先的纪念场所,是元明清三代国内最具影响也是等级最高的纪念空间,初步确立了北京城市纪念空间在全国范围内的核心地位;建国后,以人民英雄纪念碑和毛主席纪念堂为中心的天安门广场的建成,成为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北京的城市象征;20世纪80年代,北京建成抗日战争胜利纪念馆;2000年,北京建成了新千年中华民族纪念的中华世纪坛。一系列国族纪念空间通过国家主导、全民参与的方式,营造出表达国族精神、强化国族身份、创造集体记忆的物质实体和视觉形象。作为民族国家中纪念空间的顶级形态,北京的国族纪念空间是中国乃至世界范围的驰名作品,也成为不同时期国家政权合法性来源的城市物体实体的代表(见表1)。
1.2 代表地位
从历史上看,北京纪念空间中有很多场所同统治阶层之间曾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国内具有代表性地位。
北京历史上不少纪念建筑都带有“敕建”字样,说明兴建之初的政治背景。如元代北京建城之初就兴建孔庙作为皇室宗庙,明代以后又在城内大量敕建关帝庙,与孔庙共同构成“文武二圣”的纪念场所。很多忠烈祠堂也是由中央敕建,如明成化二年(1466)宪宗皇帝特诏兴建于谦祠,清光绪年间为战死沙场的武将僧格林沁立专祠等。在西山地段的众多皇室陵墓,也是北京城市纪念空间的国族中心性的代表。
表1 北京城市主要国族纪念空间
今天,北京很多纪念空间仍然具有国族性甚至世界性的重要地位,不少被作为中国的标志和对外的窗口,成为接待国内外纪念与参观游人的重要场所。
2 伙伴关系
北京城市中的许多纪念空间往往还相互联系结合,构成纪念功能上的伙伴关系。这种伙伴关系有的是主动生成的产物,有的是在共同纪念目的下的无意识结果。这种伙伴关系主要表现为相似纪念主题的聚集关系和相同纪念主题的重复关系两种。
2.1 相似聚集
这是具有相似纪念内容与主题的纪念空间在城市中聚集分布的一种现象。通过这种聚集形成的伙伴关系,各个纪念空间凝结为具有多重层次结构的有机整体,无论是空间整体还是伙伴空间个体的纪念功能、城市地位与影响力都得到显著的增强。
相似聚集的最典型代表是天安门广场周边由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太庙、中山公园共同形成的城市纪念空间群体。它们彼此之间的空间形态与纪念主题不尽相同,但同作为国族纪念空间又具有很多相似性。这种相似性促使它们相互聚集,形成了北京城市纪念空间的顶级形态,它们共同围合的天安门广场与长安街交接的区域也成为城市的核心。
相似聚集的其他个案还有永定河畔的卢沟桥遗址、宛平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纪念雕塑园等共同形成的以卢沟桥事变为主题的纪念空间聚集群体,五四大街与周边的新文化运动纪念馆、纪念墙、五四广场、五四纪念碑共同形成的以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为主题的纪念空间聚集群体,长辛店以“二七”革命与工人大罢工为主题的纪念空间聚集群体、宣武区的名伶故居聚集群体等。这些纪念群体都成为北京城市中最重要的纪念功能空间和区域,群体中的每个伙伴个体都因为作为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具有重要意义,每一个体的功能增强同时也是对伙伴功能的提升,单个伙伴空间所具有的纪念功能和承载的历史信息是孤立的、断裂的,依靠伙伴关系聚集起来使空间赋予了崭新的、完整的历史信息,纪念功能的增强远远大于空间的简单叠加。
2.2 相同重复
在北京城市空间中,还有很多具有相同纪念主题与空间类型的纪念空间,它们虽然分布在城市不同位置,但由于相同的纪念内容与空间形态,带给人们一种重复的空间体验。这种相同重复的伙伴关系,正是这一类城市纪念空间提升空间影响力、增强纪念功能的手段。
例如三·一八烈士纪念碑,北京共有七处。从每一处单独的纪念碑个体来看,空间规模与城市影响力都不大,但是相同的主题与形态使它们通过伙伴关系共同形成有机的整体,相互之间既是重复又是互补,通过反复重复的空间体验与刺激,增强了人们对于空间个体的认识,使三·一八烈士纪念碑成为北京仅次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纪念碑空间。同时纪念碑个体通过伙伴关系讲述了一个更加完整的历史事件,加强了人们对三·一八惨案的历史记忆。
类似的相同重复还经常在名人故居中发现。北京城中有很多名人保留有两三处以上的故居,例如鲁迅在北京就有过四处故居,老舍有两处故居,毛主席故居有三处。这些故居分布在城市各处,但都具有相互促进的伙伴关系,通过相互重复加强城市影响力,互相促进补充,共同讲述着一个完整的故事。
3 结语
等级性使城市纪念空间在纵向结构上呈现出一定的层次性,划分出具有不同影响力与认知度的纪念空间场所,而伙伴关系是城市纪念空间在横向层次上的一种聚集与联合,是纪念空间扩大自身影响力的需要,组成伙伴关系的纪念空间之间往往受到等级制约,呈现出等级相似性。当然,作为城市集体记忆与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城市纪念空间的形成归根结底是社会认同与社会选择的结果,等级性与伙伴关系的形成也来源于此。它们一种体现出社会对不同纪念主题的重视程度,一种反映出人们对相似主题的持续关注,深层次上是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不同层面在城市空间投影后的不同反应。
[1] 高 巍,朱文一.北京的爱国纪念街巷[J].建筑创作,2008 (4):152-155.
[2] 高 巍,朱文一.北京的名人祠庙[J].建筑创作,2008(2): 157-162.
[3] 高 巍,朱文一.纪念馆园在北京[J].北京规划建设,2008 (1):109-113.
[4] 高 巍,朱文一.北京名人墓[J].建筑创作,2007(10):198-203.
[5] 高 巍,朱文一.名人故居与北京城[J].建筑创作,2007 (8):166-171.
[6] 高 巍,朱文一.纪念空间在北京[J].北京规划建设,2007 (6):160-163.
猜你喜欢
——近代中国国族构建的模式与效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