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水务发展新模式 力书以水定城大文章
2011-04-14哈尔滨市水务局
□ 哈尔滨市水务局
哈尔滨市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湿地资源,蜿蜒千里的松花江穿城而过,“两河、三沟”交相呼应,万顷湿地静卧城中。为了充分利用宝贵的水资源和发挥湿地资源优势,我市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以水兴业、以水富民”和加快建设滨水城市的要求,结合实施 “北跃、南拓、中兴、强县”的城市发展新战略,从哈尔滨市水资源禀赋和“人水和谐”的现代治水理念出发,确立了城市发展建设“以松花江为纲”,在松花江以北打造“北国水城”、在松花江以南打造水生态景观和经济产业带、在松花江沿岸打造“万顷松江湿地、百里生态长廊”,构建了“一江居中、两岸繁荣”的发展新格局。
一、超常规运作,力促宏伟蓝图变为现实
该工程规模之大、占地范围之广、建设周期之长、投入资金之巨、涉及产业之多,在哈尔滨城市建设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我们采取超常规措施,举全市之力,聚万众之心,全面组织启动了滨水工程建设。一是以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为规划基础。把保护开发水资源上升为城市发展重大战略,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在国内首次提出“以水定城”的理念,即以河流为主干定城市建设格局,以水资源承载力定产业整体布局,以水生态环境塑造城市滨水景观,编制完成了哈尔滨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规划,并将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和“十二五”规划之中,确保滨水城市建设持续推进。二是主要领导亲自抓项目落实。市委主要领导多次召开党政联席会议,亲自部署推动工作。市政府专门成立了市长挂帅的领导小组,5位副市级领导担任副组长,20个政府所属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从各委办局抽调精兵强将,汇聚一百余人集中办公,推行部门代办制和超时默许制。市、区有效联动,部门积极对接,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仅用三个月时间就完成了原本需要一年办结的审批件,保证了工作快速推进。三是建立目标考核督办机制。市委、市政府将滨水项目全部列为市级重点工程,推行工作包保责任制,同时纳入领导干部岗位目标年度考核之中,实行专项考核、全程督办,并由水务部门评价认定,落实了工作责任,形成了工作合力。
二、抓重点突破,切实加快工程建设步伐
为保证宏伟蓝图能够尽快变成现实,我们紧紧抓住建设资金、占地等环节,集中精力,重点突破,确保工程建设有序高效推进。一是实施市场化运作解决建设资金。组建了市水务投资公司,将市属优良水利资产注入公司,并由市财政拨付近10亿元资本金,使公司注册资本从1亿元增加至129亿元,成为哈尔滨市注册资本最多的公司之一。水务投资公司承担了80%的建设任务,通过市场化运作已融资102亿元,为项目建设提供了强有力资金支持。二是全力以赴收储土地。市政府设立了水务投资公司土地储备分中心,集中资金加快推进工程占地和效益地块收储,在收储方式上采取能征用即征用、能流转则流转的灵活方式和补偿征地、单独选址并用的办法,降低了收储难度,提高了收储效率。2010年,北国水城项目共征地20.1平方公里,有效地保证了工程建设和建设资金筹措需要。三是多点启动全面推进工程建设。按照“统筹兼顾、总体平衡”原则,我们对具备条件的工程区段优先安排资金开工建设,使早建设的区域早受益,极大地调动了项目所在地的积极性。2010年滨水工程开标上百个,北国水城项目实现开挖渠道11.8公里,完成投资34.96亿元;百里生态长廊项目建设完成了示范工程金河湾湿地植物园,完成了对狗岛、阳明滩、大套子约20平方公里城区主要滩岛的防洪清障和退耕还湿。“三沟一河”综合整治工程完成了沿线水面护坡、堤岸垃圾清理。清除垃圾12万吨,敷设截污管线43.9公里,建成污水处理厂4座,使沿岸卫生环境得到明显改观。
三、全方位保障,确保规划可持续实施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难,管理更难。为解决这一难题,我们加强了保障机制建设。一是积极完善配套法规。市政府将《哈尔滨市水生态监测管理条例》列为立法计划,进一步强化城市水系生态保护管理,确保水生态安全。二是组建了专门管理机构。成立了江北水系管理调度中心,对水生态系统实施一体化管理,解决城市防洪和跨区调水等问题,保证工程建成设施能够发挥作用。三是建立稳定的运行管理保障机制。市政府研究制定了从工程项目受益区域的房地产开发项目中提取专项基金的办法,落实了建成后的河网水系维护和运营资金,确保水系管理、维护良性运行。
站在哈尔滨城市发展新起点上,我们坚信,有省水利厅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我们一定能够以更大的力度、更快的速度和更高的质量把哈尔滨建设成为一个生机盎然、富有北国特色的现代化生态型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