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市清洁型小流域治理试点工作分析
2011-04-14聂国威
聂国威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是传统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发展和完善。它以水土流失治理为核心,统筹考虑生态修复、面源污染控制和人居环境改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部署的重大创新,是水土保持工作提升地位的重大举措,符合时代的潮流。
按照水利部有关清洁型小流域建设的思路,2007年,阳泉市依托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首先在郊区的枣园小流域、平定县的西回小流域进行了清洁型小流域建设的试点工作。
1 小流域选点及现状
1.1 小流域选点
阳泉市位于山西省中部东侧的太行山区,下辖盂县、平定县、城区、矿区、郊区计5个县(区),总面积4452km2,总人口130万人。本区域以土石山区为主,西部为砂岩土石山区,东部为石灰岩土石山区,总的地势为西高东低,海拔高度在350~1800m之间,多年平均降水量550mm。西部的桃河上游和东部的娘子关泉是目前两大重要饮水水源地,从控制面源污染、保护城市饮用水水源出发,结合东西两大类型区特点和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项目区规划,在西部的桃河上游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区内选择了郊区的枣园小流域,在东部的固企河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区内选择了平定县西回小流域,同时开展清洁型小流域建设的试点工作。
1.2 小流域现状
枣园小流域地处桃河上游保安沟,距阳泉市区22km,总面积7.52km2。流域内有4个自然村、658人,人口密度87.5人/km2,人均耕地面积0.1hm2。流域水土流失面积6.3km2,占总面积的84%。治理前,该流域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治理程度低,科技含量低,建设标准不高,与清洁型小流域建设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二是注重传统水土保持设施,缺乏对水源保护区有针对性的水土保持措施和手段。
西回小流域地处平定县东部的东回镇,距县城30km。现有1个行政村,流域面积13.26km2,耕地面积445hm2,总人口3006人,人口密度为266.7人/km2,人均占有土地0.44hm2,人均耕地面积0.08hm2。水土流失面积11km2,占总面积的83%。治理前,该流域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村内环境差。由于西回村地处偏远山区,地形复杂,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统一规划,污水、垃圾得不到及时处理,严重污染村内环境。二是由于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农田中残留的有害物质随雨水进入河道或下渗进入地下水,直接造成面源污染。三是由于西回小流域地处娘子关泉域上游主要水源补给区,治理前的水土保持工作缺乏对面源污染有针对性的措施和手段。
2 清洁型小流域规划
坚持“群众呼声为第一信息、项目区需求为第一条件、群众满意度为第一标准、实现四大效益为第一追求”的总体思路,以“水质清洁、生态优美、条件改善、生产发展”为目标,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为着力点,以小流域内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的有效保护、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为重点,以改善人居环境和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人与自然和谐,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为关键,在采用传统水土保持措施的同时,根据类型区特点,通过采取生态修复、河道综合整治、生态农业建设、文明生态村建设、新农村建设等措施,进一步构筑“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减少面源污染,保护和优化水环境,初步建成“泥不下山,水不乱流”的较完整的生态清洁型小流域,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规划期为2007—2009年3年。
枣园小流域规划建设规模为: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93hm2,其中营造乔木林266hm2,栽植经济林26hm2;建设小型水保工程30处;实施生态修复工程1.34hm2;疏浚河道2km,河道清淤2km,加高加固堤坊2km;村镇景观整治工程10处7170m2,道路硬化12km,村庄绿化3000m2;推广绿色无公害农业基地6hm2;其他面源污染整治工程5处1000m2。项目估算总投资985万元。
平定县西回小流域规划建设规模为: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8km2,其中:整修梯田30hm2,营造水保林180hm2,经济林60hm2;修建水土保持工程36处,实施封禁治理210hm2;建设无公害农作物200hm2,推广沼气池100个,秸杆汽化炉100个;街道改造1000m,硬化通路25km,新增绿化面积9000m2;修建垃圾池10个。
3 规划实施和效益分析
从2007年开始,两条试点小流域按照规划要求,结合国家重点项目,同步推进“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等三道防线的建设。
3.1 郊区枣园小流域
生态修复和生态治理两条防线采用传统水土保持措施进行实施,共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93hm2,建设小型水保工程30处。疏浚河道2km,河道清淤2km,加高加固堤坊2km。
生态保护防线以控制面源污染为重点,实施两大工程,一是村内绿化硬化工程,完成通村、通户水泥路17km;完成绿化美化工程20000m2;二是种植、养殖园区面源污染控制工程。在蔬菜种植园区采取低度高效农药、农家肥、集中统一供水等措施,生产绿色无公害品牌蔬菜,推广面积40hm2;在养殖园区采取封闭管理措施,目前正在建设500m3集中沼气工程(供300农户生活燃气),可基本处理园区粪便,其废弃物用于种植园区肥料,形成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目前,枣园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度、拦沙率均达到70%以上,流域内在建项目保安煤矿水土保持方案正在实施,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村内废弃物集中堆放、定期清理,村外种植、养殖园区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农药化肥使用达到有关标准。农耕地及果园均采取了水土保持措施,流域内种植业、养殖业发展与水源保护相适应。
3.2 平定县西回小流域
传统水土保持措施: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4.8km2;修建谷坊6座、旱井30眼。
面源污染治理工程:推广沼气池160个,秸杆汽化炉300个;街道改造1000m,硬化户通路25km,新增绿化面积9000m2,修建垃圾池10个,实施无公害农作物面积455hm2。
目前,西回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程度达到80%以上,林草保存面积占宜林宜草面积的80%以上,拦沙率达到70%以上。村内固体废弃物集中堆放,定期清理,村外农耕地及果园90%以上采取水土保持耕作措施,并按照部级无公害杂粮基地建设要求控制面源污染,农药化肥使用达到相关标准,种植业发展与水源保护相适应。
4 试点工作中的主要做法
4.1 紧密结合当地实际,突出治理重点
阳泉市西部的桃河上游是城市重要水源地之一,同时又是城郊特色农业、设施农业的集中区域。治理重点是水源地种养殖园区、工业园区以及乡镇村庄和主要河道水系。东部石灰岩山区是娘子关泉的主要地下水补给区域,而娘子关泉是目前阳泉市主要饮水水源,其治理重点是控制农田和村庄污染。
4.2 紧密结合重点项目,确保资金到位
郊区的枣园小流域、平定县的西回小流域均位于阳泉市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项目区,其传统的水土保持措施均可以并入当地的重点建设项目实施,为清洁型小流域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和资金保障,治理进度明显加快,治理质量显著提高。
4.3 紧密结合当地生态农业,控制面源污染
郊区的枣园小流域在建设种植园区时引进了绿色无公害蔬菜项目,控制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从而减少面源污染;在建设养殖园区时实行封闭管理,利用集中沼气工程处理粪便,废弃物作为肥料回归农田,有效控制了水源地面源污染。平定县西回小流域引进部级无公害杂粮基地建设项目,通过对农田农药和化肥的控制,减少了农田中的有害物质,保护了泉域补给区水资源的安全。
4.4 紧密结合新农村建设,减少水系污染
郊区枣园小流域内的村庄大部分依河而建,生活污水、垃圾是河道水体的主要污染源。清洁型小流域试点建设紧密结合新农村,对村内外环境进行了综合整治,实施了硬化、绿化、美化工程,对垃圾进行了定点存放和处理,对村内河道进行了集中整治,从而减少了污染源,改善了河道水体的水质。
5 清洁型小流域应用展望
清洁型小流域在阳泉市试点实施3年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大范围推广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基础。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正式发布,明确了新时期水利发展的战略地位,第一次将水利提升到了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同时指出,在水土保持和水生态工作中要大力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迎来了清洁型小流域建设的快速发展机遇。
近两年,娘子关水源保护工程作为阳泉市政府重点工程正在实施,2011年桃河综合治理工程也即将启动,将为清洁型小流域建设的大范围推广提供有力的项目支撑和资金保障。
试点的成功、政策的引导加上项目的支撑,必将使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得到有力推广,使阳泉市的水土保持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