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场生物安全体系的建立
2011-04-14福建省福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文│陈 震(福建省福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
随着我国养兔业的发展,特别是集约化、规模化养兔场的大量兴起,兔的传染病、寄生虫病等疾病大量发生,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甚至导致全场兔群的覆灭,给饲养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建立具有良好生物安全水平的生产体系就显得极为重要。本文从兔场养殖环境控制、兔群的控制、疫病的控制等方面讨论了生物安全理论在养兔生产中的应用。
一、兔场养殖环境控制
1.科学选址。兔场应建筑在地势高燥、交通方便、面积宽阔、背风向阳、水源和电力充足、利于排污和进行污水净化、较为偏僻易于设防的区域。应远离主干公路、居民区500米以上,距离其他动物养殖场、屠宰加工场、交易市场2千米以上,这样有利于避免外界病原的传入,使养兔场有一个安全的环境。
2.合理布局。具有一定规模的兔场要分区布局,一般分成生产区、管理区、生活区、辅助区四大块。生产区是兔场的核心部分,其排列方向应面对该地区的长年风向。生产区内部应按核心群种兔舍→繁殖兔舍→育成兔舍→幼兔舍的顺序排列。管理区是办公和接待来往人员的地方,通常由办公室、接待室、陈列室和培训教室组成。其位置应尽可能靠近大门口,使对外交流更加方便,也减少对生产区的直接干扰。生活区主要包括职工宿舍、食堂等生活设施,其位置可以与生产区平行,靠近管理区,但必须在生产区的上风。辅助区分两个小区,一区包括饲料仓库、饲料加工车间、干草库、水电房等;一区包括兽医诊断室、病兔隔离室、死兔化尸池等。由于饲料加工有粉尘污染,兽医诊断室、病兔隔离室经常接触病原体,因此,辅助区必须设在生产区、管理区和生活区的下风,以保证整个兔场的安全。各个功能区之间的间距大于50米,各栋兔舍间隔要在6米以上并用防疫隔离或围墙隔开。
3.兔舍内外环境的控制。
(1)场区环境和兔舍内部环境的消毒。兔场场区内部要保持环境清洁卫生,合理绿化,场内道路要硬化,场内主干道宽5~6米,支干道宽2~3米,净污道分离,运兔车和饲料车走净道,粪车和死兔走污道。道路两旁有排水沟;沟底硬化,不积水,排水方向从清洁区流向污染区,每月对场区道路、水泥地面、排水沟等区域,用3%~5%NaOH溶液进行4~5次的喷洒消毒。平时应做好场区环境卫生工作,经常使用高压水清洗,场区每周消毒1~2次。兔舍要经常清扫,要保证光照充足、空气清新、温度适宜,每天消毒。料槽、水槽和其他用具要定期清洗,保持清洁,每月消毒1~2次。
(2)人员和兔群消毒。消毒是综合性防疫措施之一,其目的在于切断疫病的传播途径,防止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因此,要定期对兔舍、场地及环境、兔笼、用具进行消毒,定期对兔群进行喷雾消毒。对出入兔场的人员、车辆应进行严格的消毒,消毒池内要定期投放消毒药。医疗器械在使用前要进行彻底消毒。
在兔场大门口必须设立两个消毒池,车辆进入场内时必须经过大消毒池(消毒池的长度为进出车辆车轮2个周长以上),并且用机动消毒法对车身进行彻底消毒后方可进入。兔场生产正常时,每隔7~10天,选择高效低毒、杀菌力强、刺激小的消毒剂,在彻底清除粪便、剩余饲料等污物后,用清水洗刷干净,待干燥后,对兔群进行带兔喷雾消毒1次。免疫接种前后3天停止消毒,发生疫病时可采取紧急消毒措施。
(3)废弃物及污物的处理。兔粪及产仔箱垫料应经过堆肥发酵后,方可作为肥料,不得作为其他动物的饲料。兔舍污水处理可根据情况采取物理、化学或生物学方法进行净化。病兔应隔离饲养,由兽医进行诊断,传染病致死的兔尸或因病扑杀的死兔应进行无害化处理。厕所设置化粪池,避免粪水直接进入环境。
二、兔群的控制
1.坚持自繁自养,注意引种安全。兔场达到一定规模之后,不要轻易从外面引种。应坚持自繁自养,逐渐淘汰病兔和带菌、带虫兔,从本场选择健康的良种公兔和母兔作种,组建核心群、扩繁群进行自繁自养,培育健康兔群(注意避免近亲繁殖)。这样既能有效地组织生产和改善兔群质量,又能防止引进新兔时可能带来疫病。
2.饮水、饲料和药物饲料添加剂。由于大多数疾病都是通过消化道感染的,并且饲料和饮水极易受到病原的污染,污染后还极易通过器械、人员、动物等因素扩散,造成疾病蔓延。因此,对饲料和饮水及药物饲料添加剂的质量进行监测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兔场要建立药物饲料添加剂采购和使用档案,接受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的定期检查和抽样检验,兔场要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兽药和药物饲料添加剂使用休药期的规定。
3.实行全进全出制。所谓全进全出,就是将所有的兔同时移进、移出一栋(间)兔舍。空兔舍经彻底冲洗,消毒净化,适当空关后再转进下一批兔。它相对于连续式生产,能避免兔群与兔群,兔群与设备之间的交互感染,有助于控制兔疫病,缩短出栏时间,提高饲料报酬。
三、疫病的控制
1.预防接种。对于一些烈性传染病,如兔瘟、魏氏梭菌病、波氏杆菌病等,最有效的方法是使用疫苗等各种生物制剂提前预防接种。对兔群按照正确的免疫程序进行预防接种,使兔体产生坚强的免疫力,既能达到预防传染病的目的,又能提高兔群对相应疫病的特异性抵抗力,是构建养兔业生物安全体系的重要措施之一。
2.疫情监测。疫情监测在兔场生产中极为重要,它能够监测兔群健康状况,及时发现疫情并采取有效的控制和扑灭措施,减少兔场的经济损失。因此,对危害较大的疫病,根据本场情况定期进行监测。
3.定期驱虫和灭鼠、灭蝇。根据不同寄生虫的流行特点,制定周密的驱虫计划,选择理想的驱虫药物,适时地按计划给兔群驱虫是十分必要的。一般春秋两季应进行2次全群普遍驱虫,选择丙硫咪唑驱除绦虫、绦虫蚴虫及吸虫,在驱虫过程中要注意粪便的清理,以防兔群重复感染。
4.药物预防。除进行疫苗接种外,由于一些疫病目前尚无理想疫苗,只能定期药物预防,如球虫病、疥癣病、肠炎等,根据其发生规律,在疫病流行季节之前或流行初期,将安全有效的药物加入饲料,饮水或添加剂中,进行群体预防或治疗,可收到明显的效果。有条件的,还可以做药敏试验,随时选择有高度敏感性的药物用于防治。
5.发生疫情应采取的措施。当发现疑似传染病时,必须对发病个体及时隔离,尽快确诊并报告疫情;确诊为传染病时,应首先划定疫区和疫点,按照“早、快、严、小”的原则进行封锁;病兔隔离,假定健康兔紧急预防接种,全场进行彻底消毒;将死兔的污染物、粪便、垫草及残留饲料运往指定的地点销毁或深埋;兔场停止一切销售活动,直至解除封锁。
生物安全体系在兔场应用,可以减少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昆虫、啮齿类动物、野生鸟类等致病因子和带有兔病病原的人群进入兔场,有效避免疫病在场与场、户与户之间的传播,使兔体健康生长,充分发挥其生产性能,生产出量多质优的兔产品,最大限度地减少养兔场户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