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火鸡组织滴虫病的诊治
2011-04-13许素爱河北省衡水湖良种养殖示范场053000
许素爱 (河北省衡水湖良种养殖示范场 053000)
一例火鸡组织滴虫病的诊治
许素爱 (河北省衡水湖良种养殖示范场 053000)
火鸡组织滴虫病是由组织滴虫属的火鸡组织滴虫寄生于火鸡、鸡、珍珠鸡、孔雀等动物所引起的一种禽类肠道原虫病,又称黑头病。主要特征是盲肠发炎和肝脏有扣状坏死性溃疡病灶,病后期或死亡前头部皮肤呈暗紫色或紫黑色。此病尤以3~12周龄的火鸡最为敏感,各品种年龄段的鸡均有较高的易感性,死亡率高,对养禽业危害极大。
1 典型病例
2010年4月上旬,衡水湖辖区秦田村一火鸡养殖户所饲养的80多只45日龄的火鸡出现采食量少,羽毛松乱,消瘦及腹泻等症状。个别病鸡开始头部皮肤发紫,7d后死亡5只,死亡率6.25%。经过剖检和实验室检验,诊断为火鸡组织滴虫病,治疗7d后,病鸡基本上痊愈,并且没有新的病例出现。
2 临床症状
病火鸡表现精神发呆沉郁,体温升高(41.8~42.4℃),食欲减少,以致食欲废绝,羽毛蓬松,翅下垂,缩头嗜睡,粪便中出现砖红色粘液丝,随后转为硫磺色或褐色粪便,严重时病鸡体重急剧减轻,脱水,整个火鸡冠呈黑色,多在症状出现后1周内死亡。
3 剖检变化
主要病变在盲肠与肝脏,而其他脏器常无明显变化。解剖5只病死鸡,最急性病例2只表现为两侧盲肠仅见有严重的出血性肠炎,肠腔中含有血液,肠壁肥厚硬实,内腔充满了干酪样渗出物形成的肠芯,形如香蕉或如香肠一般。其余3例除有肠道病变外,肝脏发生了病变。主要表现为肝脏体积增大,表面形成圆形或不规则圆形的坏死灶,病灶内可见许多细小的颗粒呈放射状分布,病灶中央组织坏死溶解,周边结缔组织增生。检查脾、肾、腺胃乳头及肌胃角质层下未见明显病变。
4 诊断要点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尤其是幼火鸡肝脏与盲肠的特征性溃疡病变、鸡冠呈紫色或黑色,确诊该病为火鸡组织滴虫病.
5 防治措施
5.1 隔离与卫生管理 立即将病火鸡与健康火鸡隔离,且不能与家养鸡混养。将室内污染的垫料更换,粪便堆积发酵处理,圈舍及活动场地用3%~5%的烧碱溶液彻底喷洒消毒,隔天进行1次。
5.2 定期驱虫 这是预防该病的基本对策,主要驱除组织滴虫的贮藏宿主鸡异刺线虫。可选用左旋咪唑片按25mg/kg体重的剂量,或者丙硫米唑按15~20mg/kg的剂量,给予火鸡,以驱除异刺线虫。
5.3 药物治疗 病火鸡用甲硝达唑按0.025%的比例拌料饲喂,连喂5d后停用2d,再喂5d;对重症火鸡每只病鸡口服甲硝唑50mg即1/4片,2次/d,疗效很好。
经采取上述措施及喂以全价配合饲料、饮水中加入维生素K、维生素C及优质电解多维后,没有新病例出现,火鸡群病情很快得到控制并转愈。
(2010–11–23)
S858.31
B
1007-1733(2011)02-006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