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011-04-13肖锡湘许丽平
肖锡湘 许丽平
(福建工程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理论问题,形成指导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1]。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2-3]
中国共产党人在艰苦卓绝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相继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正是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才取得了最终胜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1.1 开创基业: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937年,毛泽东联系中国革命斗争的实际,相继撰写并发表了《实践论》和《矛盾论》两篇著作,从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上揭示了“左”倾错误的认识根源,批判了党内在对待马克思主义上的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错误,深刻阐述了树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重要性,从而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坚实的哲学基础。1938年,毛泽东在《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对反对本本主义作了系统的阐述,首次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1945年4月,在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毛泽东思想正式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1.2 拨乱反正:邓小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邓小平注重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彻底完成了指导思想和重大是非上的拨乱反正,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创立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不仅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而且对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祖国统一等各个方面都作了精辟的论述,从而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长期困挠人们思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科学水平。
1.3 与时俱进:江泽民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0世纪90年代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与时俱进,适应世界发展变化的新要求,根据中国不断发展的国情,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集中全党智慧,总结实践的新经验,科学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历史课题,形成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即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永葆先进性的政治宣言和执政兴国的指导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又一新的具体理论成果。
1.4 创新发展:胡锦涛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始终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的十六大又作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这是党中央纵观全局,看准21世纪头20年是我国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所作出的历史抉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认真研究和解决中国发展的许多重大问题,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吸收人类文明进步的新成果,提出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等一系列基础性和根本性的问题,赋予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
2 科学发展观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历史地位
关于科学发展观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历史地位,国内学者赵阳(2009)[4]概括为四个方面:
2.1 科学发展观是伴随时代和实践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客观结果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相结合的产物,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性本质和实践性特征,是党中央在明确认识当今世界时代新变化和高度关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与发展的时代主旋律的前提下,紧密结合实践新发展需要,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创造性地提出的,既是马克思中国化进程发展的客观结果,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发展观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思想,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成果,是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
2.2 科学发展观回答了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建设社会主义关于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第一,科学发展观回答了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第二,科学发展观回答了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准则与内涵——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各种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科学发展观认识到,应将社会发展视为由生态发展、经济发展、政治发展和文化发展四大要素构成的系统,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准则。第三,科学发展观回答了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战略和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科学发展观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战略更加具体。科学发展观指出,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3 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的一系列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最新理论成果的主要内容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们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任务并进一步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形成了系统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合乎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本质要求,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继承和创新。在面对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深入的现实对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提出的时代要求和现实需要基础上,科学发展观明确提出了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三大原则,要求我们党严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行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使我们党的主张和各项工作更符合民意,更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更富有成效。总之,科学发展观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生动体现;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生动体现;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生动体现;是加强党的干部作风建设的生动体现,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的要求。
2.4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主导下的理论成果统领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
以科学发展观主导下的理论成果统领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要始终以发展社会生产力为基础。科学发展观内涵丰富,其第一要义是发展。只有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为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不发展经济,社会就没有物质基础,就不可能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社会与经济也就不可能协调发展,人民内部矛盾也就得不到解决。以科学发展观主导下的理论成果统领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要始终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中心,要进一步增强党领导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以科学发展观为主导的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的理论成果,是一个科学的理论整体,在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里缺一不可。科学发展观主导下的一系列战略思想的科学理论体系是时代和现实的结果,仍然需要随着时代和现实的发展不断深入、不断完善,需要在其指导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的实践中不断丰富,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
3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5-6]
3.1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科学发展观明确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又进入到新的历史起点的发展方位,把发展的问题提到体现以人为本,体现社会公平正义,体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以及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明确提出了发展之本、发展方式、发展规律这一系列根本性的问题。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必须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加以发展,从而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3.2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和国家2020年前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七大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事业以及生态诸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这一新的要求呼唤我们深化对发展这一重大问题的认识,迫切需要我们进一步解决好发展观,创新发展理念、完善发展战略、拓宽发展途径。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我们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而长远的指导作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正确应对前进中遇到的各种风险和挑战,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3.3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深化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实践表明,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面对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生的广泛而深刻的变化,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面对我国发展呈现的一系列阶段性特征,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也是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上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可靠保证。因此,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全面提高开放水平,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07-10-15.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赵麟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解读[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8.
[4]赵阳.论科学发展观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历史地位[J].改革与开放,2009(11):33-34.
[5]孙东方,韩华,张丽.科学发展观——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观[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
[6]庞本康.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就[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05(5):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