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赴巴基斯坦医学救援的实践与体会

2011-04-13许锋宋敏张侃陈良乾

实用医药杂志 2011年12期
关键词:救援队物资救援

许锋,宋敏,张侃,陈良乾

赴巴基斯坦医学救援的实践与体会

许锋,宋敏,张侃,陈良乾

医学救援;卫勤保障

2010-07下旬,巴基斯坦发生了80年来最为严重的洪涝灾害,当地人民生命、财产损失严重。笔者所在医院奉命赴巴基斯坦执行医学救援任务。本文从前期准备、医疗救治、卫生防疫等方面总结组织实施中经验做法,为跨国医学救援提供借鉴。

1 组织实施

1.1 注重一专多能,组建精干高效的救援队伍接受任务后,医院迅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了解灾情信息、分析研判形势任务,确定了“政治素质过硬、身体健康、有援外或抗震救灾经验,业务素质全面”人员选派原则。在指挥人员的组成上,选派曾多次参加苏丹维和、抗震救灾等大项行动,有国际维和、抗震救灾等重大任务经验的干部[1]。在医疗队员的组成上,以巴基斯坦的当地病情疫情特点为依据,注重选择门急诊经验丰富的全科医生,重点加强妇产科、小儿科、皮肤科、消化科的医师配备;考虑到巴基斯坦的宗教信仰和民俗风情,专门选派了20名妇产科、小儿科、皮肤科等专业的女性医护人员。在后勤保障人员的组成上,注重选派一专多能的人员,如水电工1人可担负供水、发电、焊接、维修等多项工作。医疗救援队在国内准备期间,详细的制定了各类预案,明确了各岗位的职责,并组织了专业技能、英语听说、外交礼仪和外事纪律等课目的强化训练,以适应跨国救援的素质要求。

1.2 立足自我保障,携行充足的保障物资由于救援地区安全形势复杂,高温酷暑,语言不通,当地物资短缺,采购困难。救援队确定了医疗、生活等各类物资立足自我保障的原则,通过调用储备、应急采购、渠道请领等途径,第一时间备齐了各项物资[2]。并积极与驻巴大使馆武官处联系,反复论证需求进行物资调整,大到车辆、设备,小到钢管、蚊虫驱避剂等生活保障物资,确保装备物资带全、带足[3]。最终确定救援车辆3台,后勤及卫生装备200余台(件),药品、耗材、试剂1000余箱,疫苗20 000人份,以及食品、风扇等生活保障物资,总价值达1 588万元,基本满足了救援队执行任务期间的各项需求。物资装载时,将物资按重要性区分为一、二、三类,装载优先度由高到低,分别用红、黄、蓝色标签标识;同时,精确测量物资重量、体积,在标签上标注物资类别,并自制2 m×1 m大木箱,使物资装载更加合理高效。

1.3 创新救治模式,提高诊治效率为简化就医流程,缩短就医时间,救援队创造性的实施了“四式”救治模式。即医疗布局开放式,采取候诊、接诊、药房等功能区开放式露天紧密布局,最大限度的方便患者流动、方便转诊会诊;患者服务接力式,根据语言不通的实际,从分诊候诊、问诊体检、陪送检验三个环节,实施接力式全程导医服务,既方便了患者,又缩短了患者通过时间;检查检验快捷式,挑选经验丰富的医师技师,采用先进仪器设备,缩短检查时间,同步写出检查报告,使各项检查结果立等可取;药房三站式,即医师手边小药箱、现场流动小药房、后方大药库,打破常规模式,变患者取药为队员送药,使单个患者通过时间缩短40%。

2 体会

2.1 建立与完善国际灾害医学救援机制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灾害救援必然越来越频繁,在世界国际灾害救援行动中占据的地位必然越来越重,因此对国际灾害救援行动从组织指挥、外事协调、经费来源、运力保障、力量抽组、物资编配、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各方面进行系统研究,建立完善的标准规范,使之制度化、规范化和体系化,形成一整套机制,建立军地一体化救援模式,越来越迫切,越来越重要[4]。

2.2 加强适应恶劣条件的模块化、便携式专业装备研发、引进和列装从这次救援行动看,部分精密仪器设备在高温条件下无法稳定持续运行,如野战快速检测系统的稳定性,细菌培养箱在外界环境温度明显高于培养温度时无法保持恒温,以及部分商用快速检测试剂和耗材适应温度范围较窄等。特别是高温、高湿、高寒、干旱等极端恶劣条件下配套装备、试剂、耗材,拓展其野外实战条件下的机动性、适用性、功效性。

2.3 加强灾害救援教育培训及综合演练以军队国家级应急处置力量建设为契机,加强应急救援力量实战条件下的常态化训演练机制,从总部层面建立综合教学训练基地,加强人员培训、合成演练,加强资源共享与合作交流[5],提高境内外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水平。

[1]樊毫军,侯世科,李向晖.中国国际救援队赴海地医疗救援工作体会[J].武警医学,2010,21(4):357-358.

[2]杨国斌,易学明.从海地救援谈医院的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0,17(7):626-627.

[3]吴学杰,郑静晨,彭碧波,等.阿尔及利亚、伊朗地震灾区的紧急医疗救援体会[J].武警医学,2006,16(6):471-472.

[4]辛阔林,徐昕明,张雨龙,等.灾难医学救援保障模式研究[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8,15(10):921-923.

[5]沙德四,陈国良,刘晓荣,等.军队灾害医学救援模式SWOT分析[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0,17(7):689-690.

[2011-04-22收稿,2011-05-29修回]

R129

B

250031山东济南,济南军区总医院医务部(许锋,陈良乾);250022山东济南,济南军区医学信息情报研究中心(宋敏,张侃)

1.4 加强协调联动,提升救治能力鉴于患者流量不均,时有突然增大的情况,救援队整合全队力量,将指挥组人员编入候诊、分诊服务保障,将后勤和警卫人员编入陪送检查服务保障,部分防疫人员编入临床检验和翻译保障;随着救援工作成效逐渐显现,救治重点由灾后应急救治转为常见病、地方病、多发病诊治,救援队及时对医护人员进行调整,增强了皮肤、呼吸、消化等专业的医护力量,实现救治能力的最大化。利用后方资源,克服疑难杂症。对个别病情复杂、野战条件下难以处置的患者,救援队本着对灾民健康高度负责的精神,利用远程医学会诊系统邀请全军知名专家进行联合会诊,明确了诊断和治疗方案。

1.5 开展四个介入,抓好营区卫生防疫在医疗救治和生活保障过程中,积极实施卫生防疫四个介入,做好营区内卫生防病工作,即疾病监测介入门急诊环节,通过现场采集资料、座谈讨论等途径,加强疾病监测;病原监测介入检验环节,主动实施霍乱、疟疾等10种传染病病原监测,累计检测2090次,形成了灾区主要传染病原监测报告;消杀工作介入医源性感染控制环节,建立病房消毒制度和医务人员防护制度,妥善处置医疗废弃物,消除交叉感染风险;水质监测与饮食卫生监测介入后勤保障环节,认真开展水源清理、沉淀和消毒工作,并定期进行水质检测,坚持做好餐具消毒督导,提高炊事人员卫生防病意识,确保队员饮水、饮食安全。为减少消化道传播疾病,救援队在组织专家对媒介生物进行种群密度鉴定调查的基础上,对当地5个灾民安置点实施消杀作业,累计消杀面积达159万平方米,并及时进行了作业后的媒介监测,使蚊蝇密度下降2/3以上,传染性疾病得到有效控制。

[本文编辑:张建东]

猜你喜欢

救援队物资救援
紧急救援
青岛炼化救援队:鱼水情深 共抗时艰
3D打印大救援
福建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 招之即战
被偷的救援物资
电力企业物资管理模式探讨
救援物资
救援行动
PKPM物资管理系统应用实践
紧急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