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镜诊断阑尾炎52例临床分析
2011-04-13董占宏陈效才
田 江,姜 涛,董占宏,黄 艳,陈效才
(石河子市人民医院,新疆石河子832000)
2004年10月~2010年3月,我院对52例结肠镜检查诊断为急、慢性阑尾炎患者,其与术前B超检查及术后病理检查的符合率分别为61.5%、84.6%。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52例患者中,男29例、女23例,年龄21~65(38.7±7.2)岁,病程3 d~6 a。临床表现为间断性右下腹痛21例,脐周疼痛13例,右中上腹疼痛3例,腹泻11例,便秘5例,间歇性低热5例,弥漫性腹痛、不完全性肠梗阻各1例。B超检查见阑尾肿大、周围液性暗区2例(提示为急性阑尾炎,但其临床症状不典型),右下腹异常包块5例,阑尾僵硬、阑尾壁层次欠清、周围粘连24例(提示为慢性阑尾炎),其余无明显异常。初诊为阑尾炎26例,慢性肠炎8例,肠道肿瘤、慢性附件炎各4例,溃疡性结肠炎3例,肠结核2例,克罗恩病2例,结核性腹膜炎2例,泌尿系结石1例。
检查方法:采用Olympus EC-V70型电子全结肠镜,检查前6~8 h,患者口服25%甘露醇250 ml+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饮水适量;其中1例因考虑为不完全性肠梗阻行0.9%氯化钠注射液灌肠。肠道准备良好后,循腔进镜至回盲部,观察阑尾开口及结肠病变,并取病理活检。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①结肠镜表现:本组结肠镜表现为阑尾开口周围黏膜充血、水肿、呈颗粒状,伴有散在糜烂、黄白色脓苔及渗出物35例(67.3%),其中2例阑尾开口处可见少量脓性分泌物流出(结肠镜诊断及术后证实为急性阑尾炎);阑尾开口变形、充血、水肿隆起,突向肠腔内,开口为脐样凹陷12例(23.0%);阑尾开口处呈球形隆起,触之质软,注气或改变体位后包块不消失(考虑为肠腔外包块压迫所致),沿腹壁外按压有压痛5例(9.6%)。取每例患者阑尾开口处黏膜组织1~3块行病理活检,均见不同程度的中性粒细胞浸润。②手术及术后病理诊断:本组44例行剖腹手术及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急性阑尾炎2例,慢性阑尾炎42例(阑尾包块4例);另8例拒绝手术行保守治疗,症状消失后出院。③结肠镜与B超检查诊断阑尾炎的符合率:本组术前B超检查诊断为阑尾炎26例,术后证实诊断16例,符合率为61.5%;术前结肠镜检查诊断为阑尾炎52例,术后证实诊断44例,符合率为84.6%。结肠镜检查诊断阑尾炎的确诊率明显高于B超检查(P<0.01)。
讨论:阑尾炎是临床常见病,急性阑尾炎症状、体征典型患者结合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一般不难诊断。慢性阑尾炎由于缺乏特异性,患者常无典型的症状、体征,加之其有时表述病史不清、医院检查手段有限,故易误诊或漏诊。本组患者行结肠镜检查前,根据临床症状及B超等检查初诊为阑尾炎26例(50.0%),误诊为其他疾病26例(50.0%)。近年来,高频超声仪广泛用于阑尾炎的诊断,它能清晰地显示阑尾的位置、结构,阑尾壁的层次、周围组织包裹及其腹腔肿大淋巴结;但对肠管积气、阑尾周围肠管粘连、阑尾异位及肥胖患者等易造成漏、误诊。张波等报道,B超诊断慢性阑尾炎的准确率为68.4%;本组为50.0%(26/52),且结肠镜检查诊断阑尾炎的确诊率明显高于B超检查。李杰莲等报道,高频B超诊断急性阑尾炎的准确率为87.5%,阑尾及其周围炎症越重、病变范围越广,其声像图特征越明显;本组2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B超诊断与结肠镜诊断一致,提示B超诊断急性阑尾炎的准确率较高。
随着结肠镜的临床应用,其检查对诊断阑尾炎提供了必要的信息,根据阑尾炎开口变形、隆起、不规则及周围黏膜充血、水肿、糜烂、脓性分泌物等镜下表现,结合患者的病理学检查及临床表现,一般可准确诊断阑尾炎。本组44例阑尾炎(其中2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术后及病理检查与结肠镜检查结果相符,8例经保守治疗症状消失,说明结肠镜结合病理活检是诊断慢性阑尾炎的有效方法,其准确性优于B超;如术前联合行B超及结肠镜检查,其诊断阑尾炎的准确率会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