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药并用治疗线粒体肌病2例

2011-04-13朱仙芬李平

上海针灸杂志 2011年3期
关键词:肌病李平督脉

朱仙芬,李平



针药并用治疗线粒体肌病2例

朱仙芬1,李平2

(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2.天津市南开医院,天津 300100)

针刺;针药并用;线粒体肌病

线粒体肌病表现为骨骼肌的易疲劳性,多发生在活动后,休息可缓解,部分患者除肌无力外,还可伴有慢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并发脂质代谢障碍或糖原代谢异常。本病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线粒体肌病是指由于线粒体基因的缺陷而导致的能量供应障碍;继发性线粒体肌病是指各种原因如中毒、缺血、感染等原因使线粒体功能障碍而引起的疾病。目前西医治疗本病尚不理想,中医治疗临床报道不多,笔者随诊期间有幸见到导师李平教授治疗线粒体肌病2例,现报道如下。

患者,女,35岁。7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目畏光畏风,遇风流泪,视物成双,就诊于附近医院眼科,未见明显改善,后症状加重,双眼睑下垂,食欲不振伴腹泻,四肢乏力感,活动后明显,又就诊于北京医院,查新斯的明试验阴性,肌电图提示肌源性改变并伴传导束损害,肌肉活检提示线粒体改变。考虑诊断为线粒体肌病。予三磷酸腺苷、肌苷、辅酶Q10、维生素B12等治疗,症状缓解不明显。为防止病变进一步发展故求诊于导师李平教授。出诊时见患者精神疲惫,四肢乏力感明显,活动后加重,手足发凉,睡眠差,大便稀薄。双侧上睑下垂明显,双眼球居中稍突出,内收外展差,伴视力减退和轻微复视,四肢肌营养稍差,伴肌肉酸痛感,无萎缩、肌跳,肌张力、肌力正常,余颅神经、感觉系统、反射系统、共济运动、植物神经无阳性发现。舌淡苔白,右关脉弱,双尺脉沉细。此外,患者的妹妹也有相似症状,发病时间较晚,眼睑下垂情况较轻,眼球活动尚可,余症状、体征、舌苔、脉象皆相似。西医诊断为线粒体肌病,中医诊断为痿证,证属脾肾两虚。

针刺取风池、完骨、天柱、百会、印堂、水沟、大椎、颈夹脊、神门、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太溪、关元、气海、尺泽、曲池、头临泣、阳白、攒竹、太阳、四神聪穴。患者先取坐位,常规消毒,取0.30 mm×40 mm毫针,运用单手震颤进针法,先取风池、完骨、天柱、颈夹脊、大椎,均用提插手法使患者得气后,施行高频率(>180转/min)、小幅度(<90°)捻转手法1 min,使患者产生酸、麻、胀或触电样感觉,并使感觉沿颈部上下放散至头部和肩背部;百会、四神聪穴用捻转飞针法,同样施行高频率、小幅度的捻转手法1 min,使针感扩散至后头部;大椎穴不留针,令患者仰卧;印堂穴用提捏进针法,针尖朝向鼻倾斜角度平刺,并以患者自觉头重鼻酸为得气,得气后施手法同上;水沟穴操作时,针尖朝向鼻中隔方向斜刺0.3~0.5寸,用雀啄法,以患者流泪为度;阳白、攒竹、太阳等眼周穴也要求小幅度、高频率的捻转手法;关元、气海两穴用提插手法使其得气。余穴用常规针刺方法。留针30 min,期间行针1次。腹胀时加中脘、天枢。辅以中药,组成为熟地30 g,山茱萸20 g,山药40 g,鹿角霜20 g,狗脊20 g,川断20 g,杜仲15 g,炙黄芪30 g,当归15 g,陈皮12 g,茯苓20 g,桑寄生30 g,酸枣仁30 g,夜交藤30 g,合欢皮20 g,鸡内金15 g。腹胀时,加砂仁10 g;有外感症状加防风、连翘各10 g;咳嗽咳痰时加紫苑、杏仁各10 g。14 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皆诉四肢乏力感明显减轻,眼睑下垂和睡眠情况较前改善,手足稍温,脉象亦较前有力,尤以妹妹症状缓解为显。目前继续服用中药,针刺治疗改为1星期3次。治疗近半年,病情稳定。

按 线粒体肌病属中医学“痿证”范畴,经络辨证主要属中医督脉虚损。痿证的发生是由于脏腑功能失调,生化乏源,肌肉筋脉失养而弛纵。治疗上以针刺为主,中药为辅。针刺取穴以督脉穴为主,配以任脉、脾经、肾经、心经、心包经等穴。督脉为“阳脉之海”,“总督诸阳”。督脉脉气通过手足三阳经支配四肢的活动。督脉功能正常,则气血调和,四肢筋脉得以濡养,肌肉丰满强健,活动灵活;若督脉脉气失调,阳气不达四肢,阴血郁闭,肌肉筋脉失养,则四肢痿软乏力,畏寒肢冷。此外,督脉络肾,“领肾之精气上行至脑”,又与足阳明之脉交会,可将先天之肾气与后天水谷之气合二为一,有着调节先后天的双重功效。督脉不足则先后天的调节功能也减退。故取百会、印堂、水沟、大椎等督脉穴强督振颓,振奋阳气;风池、完骨、天柱、颈夹脊等督脉旁穴,与督脉交会,取之以共同调节督脉。取任脉之关元、气海意在培补元气,且任督二脉为阳火阴符升降之道,坎水离火交媾之乡,任脉居于腹中线为阴,督脉居于背中线为阳,两者相贯,如日月之合。脾主四肢肌肉,脾气亏虚,则四肢的营养不足,可见倦怠乏力,甚或痿弱不用。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生之本也。先天禀赋不足,则易出现某些遗传病。且元气根于肾,肾中精气能产生元阳,明代张介宾《类经图翼·大宝论》中强调:“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故取三阴交、太溪补益脾肾。取心经、心包经之神门、内关,与督脉之百会、印堂、人中相配,意在共调心神、脑神。正如《灵枢·本神》:“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诸穴相配,共奏良效。

结合舌苔脉象,配合中药以健脾益肾为主,熟地、山茱萸、山药配合,肾肝脾三阴并补,重在滋肾阴;鹿角霜、狗脊、川断、杜仲、桑寄生重在温阳益肾,阴阳互根,元气乃足;黄芪、当归、陈皮、茯苓健脾养血,培补中气;酸枣仁、夜交藤、合欢皮养心安神。李平教授不局限于疾病本身的复杂性,通过中医的望、闻、问、切,强调辨证论治,用针灸及中药治疗,针药并用效果倍益。

线粒体肌病属临床罕见疾病,也是疑难重症,病因与发病机制复杂,临床干预的长期疗效有待继续提高,预后仍较差。导师李平教授运用中医药疗法治疗本病,短期疗效确切,在此做一报道,给同道治疗该病提供思路,希望有借鉴意义。

2010-07-14

R246.1

B

1005-0957(2011)03-0190-02

10.3969/j.issn.1005-0957.2011.03.190

朱仙芬(1984 - ),女,2008级硕士研究生

李平(1962 - ),男,教授,主任医师,主要从事脑系疾病的临床、科研与教学工作

猜你喜欢

肌病李平督脉
春季仔猪白肌病如何防治
龙氏手法结合头颈部督脉电针治疗落枕的临床观察
从督脉论治阿尔茨海默病的理论探讨
猪白肌病的临床症状、剖检变化、诊断及防控
四季的美
第三个小板凳
THE OSCILLATION OF THE POISSON SEMIGROUP ASSOCIATED TO PARABOLIC HERMITE OPERATOR∗
基于热扫描成像系统探讨易筋经“托天桩”对阳虚质督脉红外热成像的影响
羔羊白肌病的诊断与防治
李平艺术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