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滋阴补肾中药为主治疗小儿遗尿症3372例*

2011-04-13杨茯苓西安市儿童医院中西医结合科西安710003

陕西中医 2011年7期
关键词:骶椎遗尿小便

周 莹 杨茯苓 西安市儿童医院中西医结合科(西安 710003)

小儿遗尿症近 10年发病率有所增高。本科从2003年4月至 2010年1月在门诊接诊遗尿症患儿3372例,并对遗尿症患儿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和追踪、随访及中药、推拿治疗。对遗尿症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家族遗传史进行了全面分析。提示儿科医生对其高度重视,提高遗尿症患儿的生活质量,防止心理疾病的发生。

临床资料 3372例患儿均以遗尿为主诉就诊。其中男性 1872例,女性 1500例;年龄 3岁~5岁 939例,5~7岁 1107例,7~14岁 1326例;男:女比例为1.248:1;病程最长 15年,最短半年。地域分布:患儿来自陕西省境内陕北、陕南、关中等地区。来自境外的患儿有河南、甘肃、山西等省。

临床表现 患儿在 5岁以上睡眠中不自觉小便自遗,有睡眠较深,不易唤醒,在梦中排尿,尿后仍呈朦胧状态。轻者数夜一次,重者则每夜多次。症状时轻时重,有的患儿持续到青春期才消失。患儿临床无排尿困难现象,小便常规检查大部分患儿在正常范围。临床上77%以上的患儿有家族遗传倾向,双亲中一方尿床44%的小儿患遗尿症,双亲均有尿床的则 77%的小儿患遗尿症。双胞胎及同胞兄弟姐妹中发病率高。遗尿症患儿合并尿频、尿急泌尿系感染的 506例,占 15%。睡眠深、不易叫醒的 2698例占 80.1%。合并夜间磨牙、口臭、便秘、腹痛的 816例占 24.2%。合并纳差、挑食、出汗多的 1113例占 33%。合并遗大便(无意识遗便)有 32例。学龄儿 80%伴有程度不同的心理障碍,男性患儿有攻击行为和情绪不稳定,大多数患儿表现为记忆力减退、学习成绩不佳,不合群与他人沟通能力欠佳。

实验室检查 拍骶椎正位片,检查是否有隐形脊柱裂。 3372例患儿均做 X线骶椎正位片:其中从第 4腰椎-第 1骶椎有阴性脊椎裂 42例,占 1.21%。第 5腰椎-第 1骶椎有隐性脊椎裂 1022例占 33.08%。第 4腰椎-第 2骶椎有隐性脊椎裂 28例占 0.83%。第 5腰椎-第 2骶椎有隐性脊椎裂 292例,占 8.65%。第 1骶椎-第 2骶椎有隐性脊椎裂 1748例占 51.83%。第 5腰椎-第 3骶椎有隐性脊椎裂 24例占 0.71%。无脊椎裂腰骶拍片正常的患儿有 216例,占 6.4%。②腹部 B超:做膀胱、肾脏、输尿管的检查。是否存在先天畸形。3372例患儿在做膀胱、双肾、输尿管 B超中发现一侧肾缺如的有 17例,5%的患儿合并程度不同的肾积水或一侧输尿管分离。③尿常规检查:是否伴有泌尿系感染。尿常规检查发现隐血阳性合并泌尿系感染的患儿 506例占 15%左右。④脑电图检查:我们对 843例患儿(占25%)做脑电图检查,均在正常范围。

诊断标准 参照《儿科学》中小儿遗尿症的诊断标准。小儿≥5岁睡眠状态下不自主排尿≥2次 /周,持续时间>6个月的小儿即可诊断。根据国际疾病分类定为 5岁后遗尿者为遗尿症。2006年国际小儿尿控协会(International Children's Continence Society)将遗尿症定义为:5岁以上儿童不能从睡眠中醒来而反复发生无意识排尿行为。

治疗方法 中医辨证分型:①肾气不足型:表现为每晚多次尿床,尿清长味不大,平时在天气寒冷时白天小便次数也会增多,面色苍白,缺少光泽,神疲乏力,四肢发凉、怕冷,或下肢无力、膝软,智力较同龄儿童稍差,舌质淡苔白滑、脉细濡等证。本型患儿 528例占15.66%。②肺脾气虚:表现为遗尿,夜尿多、白天尿量多即饮即尿、少气懒言,神疲乏力,面色萎黄,食欲不振,大便不成形,稍动即汗出,舌淡苔薄白、脉细弱等证。本型患儿 948例占 28.11%。③肝经湿热型:主要表现为:夜间遗尿,夜尿次数多,每次尿量不多,但味腥臊,尿色较黄,兼见性情急躁易怒,好动。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差。面赤唇红,口渴多饮水,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玄数等。本型患儿 1696例占 50.29%。④心肾不交型:表现为梦中遗尿,睡眠不安,梦寐难醒,烦躁叫扰,白天多动少静,或手足心发热,形体消瘦,纳差挑食,大便不调,舌尖红有刺苔薄、脉细数。本型患儿200例占 5.93%。

治疗方法 中药治疗:中成药:健脑灵片(国药准字:Z19983046)药物组成:五味子、柏子仁、鹿茸、白芍、酸枣仁、地黄、当归、肉苁蓉、茯苓、川芎、人参、甘草。功效:滋阴补肾,镇静安神。缩泉胶囊(国药准字:Z19991039).药物组成:山药、益智仁、乌药。功效:健脾益气,补肾缩尿。以上中药口服疗程为 3个月。年龄3岁~5岁每天早晚服 2次每次各 3粒,5岁~7岁每天早晚服 2次每次各 4粒,7岁以上每天早晚服 2次每次各 5粒。

辨证加减 睡中遗尿,尿频而量多,少气懒言、神疲乏力、面色萎黄、食欲不振、大便不成形,舌质淡,脉缓细属脾肾阳虚型:加脾俞、肺俞、三阴交、百会、小天心。五心烦热、烦躁易怒、形体消瘦,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不佳,口唇红而干、舌质红、苔黄、脉弦数。属肝经湿热型:加肝经腧穴、小天心、清天河水、退六腑、百会、倒捏脊。大便干燥加摩腹 2min。睡中遗尿,尿量多,尿色清,睡眠深不易叫醒,面色淡白,形寒肢冷、纳差挑食、舌质淡、苔白,脉沉迟无力属肾气不足型:加心经(腧穴)肾经(腧穴)小肠穴、百会、捏脊。梦中遗尿,白天多动少静,夜寐不宁,记忆力差,五心烦热,形体消瘦,舌红苔少,脉沉细而数。属心肾不交型:加心经(腧穴 ),肾经 (腧穴)人中穴,百会,捏脊(从长强穴至大椎穴 )捏 10遍。以上手法治疗:每天推拿一次,每次30min,连续治疗 10d,可以休息 3~5d,疗程 3个月。

疗效标准 有效:经治疗患儿夜间小便能够自控,夜尿明显减少,其他伴随症状明显消失。无效:经治疗患儿遗尿症状时轻时重,夜间小便不能自控,其他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

治疗结果 3372例患儿经以上推拿加中药治疗夜间能够小便自控,夜尿明显减少,其他伴随症状明显消失的患儿 3015例,约占 90%。患儿遗尿症状时轻时重,其他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有 357例,占 10%左右。

讨 论 中医对遗尿症历代医家论述颇多。《灵枢、九针论》中指出“膀胱不约为遗溺”。《针灸甲乙经》云:“虚则遗溺”。《诸病源候论》也云:“遗尿者,此由膀胱有冷,不能约于水故也”。《幼幼集成◦小便不利证治》说:“小便自出而不禁者,谓之遗尿,睡中自出者,谓之尿床。此皆肾与膀胱虚寒也”。《金匮翼》论述了遗尿的病机认为“脾肺气虚,不能约束水道而病不禁者”。《症治汇补》则认为:“遗尿又挟热者,因膀胱火热妄动,永不得宁,故不禁而频来”。《灵枢◦经脉》云:“是肝所生者……遗溺、闭窿”。以上论述生动的描述了遗尿症的病因和病机,遗尿主要与肾和膀胱虚寒不能固摄有关,此外也与肺脾肝等脏腑功能失常有关。西医认为:遗尿症的发生与下列因素有关:①大脑皮层、脑干、脊髓初级排尿中枢与支配膀胱、尿道的阴神经、腹神经、盆神经、骶神经发育延迟,传导通路障碍,控制功能障碍。②膀胱功能发育延迟。③尿道关闭不全。④睡眠觉醒功能障碍。⑤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⑥家族遗传。⑦精神、心理行为异常。我们临床调研中发现很多 3岁以下的小儿已经能自己控制小便,所以 3~5岁的患儿有 239例。学龄儿 80%伴有程度不同的心理障碍,男性患儿有攻击行为和情绪不稳定,大多数患儿表现为记忆力减退、学习成绩不良,不合群与他人沟通能力欠佳。由于地域种族的不同,遗尿症发病率也有区别。家庭经济条件及父母的文化素质的不同,遗尿症的发病情况也不同。又因遗尿症给儿童造成生理、心理、精神上的严重危害,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及心理发育,因此遗尿症是儿童生长发育时期的重要疾病,应该引起家长和儿科医生的关注。祖国医学的观点与现代医学理论是一致的。我们采取推拿疗法治疗小儿遗尿,是通过经络穴位的推、拿、按、揉、掐、摩等手法,根据临床辨证分型进行选穴、配穴,起到益肾固精止遗的作用。配合中药口服治疗遗尿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缩短了病程,减少了儿童心理疾病的发生,提高了儿童的生活质量。通过以上治疗,使遗尿症患儿对战胜疾病增加了信心,减少了青少年心理疾病的发生,解除了家长的后顾之忧。我们对 3372例患儿进行了跟踪随访,有 20%的患儿在治愈后的 1~2年里有复发,我们发现复发患儿与生长发育有密切的关系,身高发育快的患儿易复发,但是复发患儿的治疗疗程较第一次治疗时间短,仅仅口服中药就能缓解。随着小儿的生长发育,临床症状越来越轻。

[1]徐荣谦.中医儿科学 [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4.192-197.

[2]马 俊,金星明.遗尿症治疗新进展[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4,12(3):247-249.

[3]薛辛东,杜立中.儿科学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69-371.

[4]汪受传.中医儿科学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998-1005.

[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86.

猜你喜欢

骶椎遗尿小便
CT 图像和重组技术在骶椎临床影像解剖学研究中的应用
从温、补、清三法论治小儿遗尿
SPECT/CT 骨显像骶椎“H”征及其变异对衰竭骨折的诊断价值
为什么人紧张的时候就想小便呢?等
大便便和小便便
骶椎神经鞘瘤MRI征象与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幼儿园中的遗尿风波
中医哈萨克医结合治疗小儿遗尿56例
找棵树
益气健脾补肾法治疗小儿遗尿3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