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主神明在心脑临床中应用浅析

2011-04-13王逢春,张桂侠

陕西中医 2011年7期
关键词:心主神明五脏

随着医学实践不断发展,特别是现代生理学与脑科学的发展,关于心与脑谁主神明争论不休,各持己见,以至于指导临床无所适从。笔者谈谈粗浅认识。

1 现代科学的心与脑

1.1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哲学)

建立在人体解剖实验研究基础上的巴布洛夫条件反射理论强调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是条件反射。人的感觉、睡眠、语言及抽象思维是在大脑皮质完成的。对具体事物的感知刺激转变为各种信号是人和动物共有的第一信号系统功能,而将刺激转化为具有抽象意义的词语的第二信号系统是人类所特有的,是在第一信号系统的基础上产生的。感觉、知觉、表象、概念、判断、推理的物质基础是大脑皮质结构及脑神经系统。大脑皮质结构发育越健康,抽象思维的功能越完善。人脑具有意识的机能,意识可以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心脏仅是一个供血器官。

1.2 大脑思维赖心脏供血(生理学)

现代科学研究发现,脑组织的精准思考需要充分的血液供应。人脑组织在加工处理各种信息的过程中,消耗的能量虽然小,但不等于完全不消耗。随着在同一时间内进出大脑信息量越来越多,脑组织越发要求心脏不停地充分的供血,而迫使人们采取坐位、站位并在安静无噪杂时思考问题。在没有其他组织帮助的情况下,(如骨骼肌运动、冠脉扩张等)心脏优先单独完成向脑组织的供血任务,而且是从下向上把 100~ 200mL血量急速送到脑组织,速度是 100~ 150cm/s,每搏如此[1]。这样高速高动力射血足以把搏出的血从手术台喷上手术室的天花板。只要思考进行,这样的负荷丝毫不能减少。心脏在体循环中决定着血液运行状态正常与否。泵血功能正常,则体循环的血压和血流相对稳定,大脑及全身供血充足,脑组织供氧供糖也好,思维也就清晰。脑组织对缺血非常敏感,即使很小的分散能量的动作,也会使脑组织得不到集中供血而思考不清甚至混乱。

1.3 心脏还是内分泌器官[2](生化学)

心脏内分泌功能研究发现,心脏不仅是血循器官,也是一个内分泌器官。心脏可以分泌尿钠肽激素,参与血压、水、电解质平衡调节。在脑内有特异性脑尿钠肽受体存在,分布多数密集于脑室周围,心脏通过分泌脑尿钠肽来调节脑功能,这为心主神明打开了想象空间。

1.4 心脏磁场可以干扰脑磁场

心脏心房心室肌周期性收缩和舒张,伴随着复杂的生物电,产生了心磁场。在这个运动磁场中,由于磁力线的不断复杂的切割,产生了电流,引起器官组织功能发生变化[3]。人体生物磁场的测量结果证明,心脑磁场受地球、太阳磁场的影响,并与知觉精神活动有关,且心磁比脑磁大近百倍。心脏磁场可干扰脑磁场而达到调控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目的。这为中医的“天人相应”观、“心主神明”观提供了有力的证明。

综上所述,现代医学对心与脑谁主神明的认识有一个渐进的过程,至今因认识科技水平局限,大量的未被实验证实的心主神明证据还处在“黑箱”之中。就现有证据看,均有力支持了心脏参与决定了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而现代的实验研究方法、分析法、实证法在认识心与脑谁主神明问题上暴露出了方法论上先天不足。何时能穷尽“黑箱”,分析验证揭示心脑及皮质全部结构进而确定功能,还有很多路要走。

人的心灵系统是超复杂的、超高级系统。心理现象的物质基础是脑神经系统,但思维主体想或不想、想什么、怎么想,如何在心中加工信息,不是由脑神经系的分子、原子、电子来决定的,而是由思维本身来决定的。这里思维之 “体”:脑及神经系统结构与思维之“象”:人的意识、思考、想象、情绪、心境之间的支配关系发生了颠倒,是“象”的自主变化统率了思维之“体”做相应运动。“象”的变化引起了思维之“体”的变化,“象”居主导地位。并没有过分去关注思维之“体”的具体物质形态结构转而重视了对“象”的考察理解。中西医结合先驱者、清代唐宗海说“人身知觉运动,无不本乎心。西医言人心只是顽然一物,不能司知觉运动。其司知觉运动者全在脑髓。究其实,中医的心本来就是‘二主’,唯西医才是顽然一物,唯指形态”[4]。西医的“心”、“脑”更加重视物质形态。

中医独特的生理、病理、防治观,其本质特征是从整体功能和运动变化中把握生命规律和疾病演变。台湾学者陈国镇教授认为,人的生命至少有四个层次,即物质层面、能量层面、信息层面和心灵层面,各自都有相对独立性。而且物质和能量层面受心灵和信息层面的主导。因此生命个体所表现生命现象与其物质构成实体组织之间,既存在一些精确的对应关系,又存在一些不直接对应的关系。单从心脑的实体组织之间寻找“谁主神明”的功能定位,难以得出让人信服的结论。且看中医是如何认识“心主神明”的。

2 中医的心与脑

2.1 五脏藏神,心为主导

中医学的神志学说,以中国古代哲学心范畴、心论为指导,认为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是通过五脏系统整体调节而完成的。强调五脏皆藏神,但心为主导。魂神意魄志虽为五脏所管,但主统于心。“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总统魂魄,兼赅意志”。心所主的神包括了二层含义:一是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外在表现。含盖了形象、面色、眼神、语言、应答、肢体活动状态等。“人受气而成形,形俱而神生”。二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神是从先天之精气化生而来。《灵柩◦本神》“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两精相聚,胚胎成形之际,神就产生了。出生之后,神依靠后天之精充养并在心的统率下不断发育壮大。“所以任物者谓之心”。任,担任、反映客观事物,是感知觉过程。感知觉产生物质基础是人体的对外接触器官。其次是内脏参与主持。《灵柩脉度》云:“五脏常内于上七窍也,故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香臭也;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也”。五脏不仅主持感官功能,而且是在感觉基础上加工推理而成了知觉。“脾藏营,营舍意”,心脾均有主记忆的功能。岐伯还说“上气不足,下气有余,肠胃实而心肺虚。虚者营卫留与下,久之不能时上,故善忘也”。同时肾之精上于脑,通过心肾交通,使心之神明下通于肾,这样多脏腑配合,在心的统率下完成记忆。故心神是心对人体生命活动和精神思维活动主宰作用的概括,其功能发挥的物质基础是五藏精气血的充分充养。思维的产生主要责之于心,而思维过程则责之于脾肾[5]。所谓“目明心开为志先”就是指五脏经气血充盈,则注意力可高度集中于思考对象,思维方才处于敏捷状态。

2.2 心主神明,脑为之使

中医“将审察于物而心主”《送顺肥瘦》之心是指心的认识与思维作用而非专指心脏的形态结构及衍生功能。古医家用心而统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及一切经络气血而营养全身,已经涵盖了现代医学的脑及神经系统始发知情意等心理活动。脑为心之使也,并非没有认识脑的作用[6]。

《素问脉要精微论》谓“头者精明之府,头倾似深,精神将夺矣。”《灵柩◦海论》谓“脑为髓海,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已指出脑与视、听、触、动、感觉、知觉等精神活动的关系。隋代《太素》谓“头是心神所居”;唐代段成式《酉阳杂◦广知》说“脑神曰觉元”;明代李时珍说“脑为元神之府”;以后清代汪昂、王清任衷中参西后说“灵机记性在脑”;程杏轩《医术》所引《医参》说“脑髓纯者灵,杂者钝,耳目皆由以禀今。古目聪明焉。思则心气上通于囟(脑门),脑髓实则思易得。过思则心火烁脑,头晕、眼花、耳鸣立见,而髓伤矣”。古人造字时思字从囟从心,指思维时心气上通与脑,脑必赖心血的营养而始生思维智慧。

脑为髓海,“头为诸阳之会”。《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头,以成七窍之用。故头为精明之府”。《类经◦疫病类》曰“脑是盛藏肾所生的髓之所,是神的居处,与胃脉、胆……称奇恒之腑”,形似腑而功似脏,藏精气而不泄。脑藏元神却没有主宰元神的功能。总之,脑为元神之居处,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中枢,与五脏六腑关系密切。心为五脏之大主,脑听命于心;神生于五脏而舍五脏,主导于心。

总括古今现有的诸多证据,足以说明中医的“心主神明”观同其他中医理论观点一样,历经千年而不衰。是现代科学已经或正在证实的科学观点,经得起临床反复验证。与西医相比,中医学的“心”包含了与该脏腑有经络气血精液及象联系的多个西医器官功能,是五行之间生理病理上生克制化的相互作用,不是单一器官的物质型态变化。故不能以“脑主神明”取代。事实上,许多脑病根源在心。脑组织在思考问题时主要依靠心脏,最劳累的也是心脏。排除长时间的心源性缺血引起脑缺血外,脑组织本身的思考过程几乎不损伤脑。通常脑坏死之前心脏早已缺血坏死了。 60%以上的脑血管疾病虽然病位在脑组织但根源在心脏。心肌缺血的机会远大于脑缺血的机率;思考和心理问题引发的心脏异常的情况也远大于其它因素引起的心肌缺血情况;脑力劳动的人或体力劳动又精神高度紧张的人更易患冠心病。故对神志病证,应据五脏藏神而心为主导的理论辩证论治。现代生理学和脑科学而言的脑及神经系统疾病,既非直接治脑又非直接治肾,而应“以心藏神”说为主导,从五脏系统进行整体调节[7]。

[1] 程昭寰.论脑的生理特性及功能 [J].黑龙江中医药,1992,(6):6.

[2] 朴顺天.心神理论研究 [M].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J],1994,18(1):28-31.

[3] A.H.克罗默著.王鸿儒译.物理学 [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400.

[4] 唐宗海.中西汇通医经精义◦上卷[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643-688.

[5] 郝宝华,张喜德.心主神志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5,20(4):197-202

[6] 王白玲,李战德.试论脑在脏象中的地位 [J].中国中医急诊,2002,14(1):66-6.

[7] 李德新.中医基础理论讲稿[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2.

猜你喜欢

心主神明五脏
基于“心主血脉”理论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治疗思路
画地为牢
失眠与五脏
五色入五脏一年更健康
“心主血脉”理论浅析和临床意义研究
岭南那些与水相亲的神明
东京神明 花信精神
倘若,这世上有神明
《黄帝内经》的五脏俞穴与消渴相关性探究
“五脏神”学说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