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外孕Ⅱ号加减方配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30例
2011-04-13付亚丽于爱霞河南省西平县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站西平463900
付亚丽 于爱霞 河南省西平县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站(西平 463900)
本院自 2006年5月至2010年4月间,共收治保 守治疗的异位妊娠 30例,采用口服米非司酮配合口服中药宫外孕Ⅱ号[1]加减方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2006年5月至2010年4月,收治自愿接受保守治疗的异位妊娠 30例,年龄 20~45岁,孕龄 35~60d,均符合保守治疗条件,愿要求药物保守治疗者。
治疗方法 口服米非司酮 50mg,每 12h1次,连服3d,用药第 4天复查 B超及β-hCG,自第 7天开始服用宫外孕 II号加减方,宫外孕Ⅱ号加减方组成:丹参、赤芍各 12g,三棱、莪术各 15g,桃仁 10g、蒲公英各 10g,蜈蚣 8g,田三七 6g(研末冲服)。每日一剂煎服,连服 7~14d,总疗程不超过 1个月,月经复潮后再次行盆腔B超或血β-hCG检查,对有生育要求的行输卵管通畅试验。所有保守治疗患者平均住院时间 7~14d,住院期间给予氯化钠 500mL+头孢曲松钠 4.0qd静滴;0.2%甲硝唑液 500m L分二次静滴,注意生命体征、腹痛变化,并进行 B超检查,血β-hCG水平检查。
观察指标 住院时间要求≥7d,密切注意观察生命体征,自觉症状及阴道流血情况,在治疗的第 1、4、7~10d分别查血β-hCG,第 1、7天分别查肝肾功能,每周行 B超检查了解盆腔包块大小,妊娠囊内原始心管搏动及盆腔积液情况。
疗效标准 ①盆腔 B超包块消失,积液消失;②血β-hCG转为正常或持续下降;③临床症状消失,生命体征正常;④月经按时复潮。符合上述 4项指标为治愈,达不到上述指标为治疗失败。
治疗结果 异位妊娠类型 30例患者均为输卵管妊娠,其中 20例为未破型,10例为已破裂 /流产型。30例患者最短疗程 1周,最长 1个月,平均 15±2.5d。所有患者都定期随访复查,结果,治愈 26例,改手术 4例,4例手术患者中 1例为原发不孕患者,曾行异位妊娠保守治疗,此次术中见腹腔内出血约 200mL,子宫及两侧输卵管与盆腔内脏器粘连,一侧输卵管峡部妊娠破裂,因无法吻合而行患侧输卵管切除。另一例为输卵管妊娠流产腹痛发生半月后,盆腔少量积液,尿酶hCG弱阳性,血β-hCG<500u,患者不愿继续保守治疗而行剖腹探查,结果术中见盆腔内不凝血极少,已被吸收机化的大小约 5 mm×5mm之纸样胚胎组织掉落于盆腔,另两例均为 4d后出现轻微下腹痛,B超提示盆腔积液增加,术中清理出腹腔积血 300~500mL。10例已破裂/流产患者中一例陈旧性宫外孕患者,B超提示盆腔包块 65 mm× 60mm,尿酶 hCG弱阳性,βhCG224u,患者强烈要求保守治疗,给予上述方案治疗,1月后复查盆腔包块消失,于半年后患者因再次宫内妊娠而行人流术。
讨 论 根据妊娠生理,8周前的胎盘绒毛发育不成熟,与子宫蜕膜联系尚不牢固,胚胎绒毛易与蜕膜分离,妊娠物多能完全排出且出血不多[2],而在异位妊娠时,由于输卵管黏膜缺乏纤毛,分泌反应不良,受精卵种植在输卵管黏膜皱襞内,由于蜕膜形成不完整,发育中的胚泡常向管腔突出,最终突破包膜而出血,胚泡与管壁分离,形成输卵管妊娠流产或破裂[3]。而米非司酮作为终止早孕药物,其临床疗效已得到充分肯定,米非司酮是新型孕酮拮抗剂,其终止早孕是通过抑制滋养细胞的增殖和促进滋养细胞的死亡来实现的。它与孕激素受体结合,阻断孕酮的作用,引起蜕膜组织变性坏死,黄体溶解,使胚胎坏死而流产,并促使胚胎组织自输卵管壁剥离,可以很好地用于终止早期未破裂、未流产型的异位妊娠。而根据祖国医学理论,异位妊娠属“症瘕”范围,其实质为瘀血证,临床将其分为未破型,已破型,已破型又分为休克型和包块型,宫外孕Ⅱ号方主要用于包块型,方以赤芍,丹参,桃仁,三棱,莪术组成。丹参能提高患者血浆纤维蛋白溶解酶及血浆胶原酶活性,促进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促进腹腔淋巴管对血浆蛋白的吸收,使包块周围机化的瘀血块及胚胎组织变软分离消散,并具有调节组织的修复与再生的作用[4],赤芍,桃仁具有和丹参同样的作用,在方中共为主药,而三棱,莪术具有消症散结的作用,其药理研究具有抗早孕作用[5],而蒲公英,蜈蚣均具有清热解毒促进炎症性包块消散吸收的作用,田三七活血止血而化瘀,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消肿散结,杀胚消症的功效,使死亡之胚胎及绒蜕膜组织吸收,减少创面出血,减轻病灶周围粘连,保持输卵管的结构和功能,从而为减少手术的创伤和痛苦,为恢复生育功能创造条件,因而,米非司酮配伍宫外孕Ⅱ号加减方治疗异位妊娠具有免于手术,痛苦小,创伤小,简单方便等优点。但本组病例不多,应进一步加大样本,观察疗效。
[1]欧阳惠卿.中医妇科学 [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48.
[2]乐 杰.妇产科学 [M].第 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26.
[3]袁智民.中西医结合治疗异位妊娠 55例临床分析[J].实用妇产科学杂志 ,2009,25(3):182.
[4]王筠默.中药药理学 [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79.
[5]王筠默.中药药理学 [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