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示范高职院校特色定位与发展经验研究(下篇)*
2011-04-13课题组
课 题 组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研究所, 浙江 湖州 313000)
四、课程建设的特色与经验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要创建特色,必须做到:(1)课程要体现职业性,按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结构体系和教学内容。(2)课程要体现高等性,课程理论深度要以应用理论、新技术、新工艺为标准,要结合工作项目整合理论知识,按工作体系的逻辑关系设计理论教学内容。(3)课程要体现实践性,要把实践作为职业教育课程的逻辑核心,并渗透到课程的各个环节。[1](P164)实践性的关键是让学生明确做什么,如何做,做的成果是什么。围绕工作任务设计可以让学生做的项目是课程改革的关键。基于上述三点,一些学校借鉴国外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经验,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形成了高职教育的课程特色。
1. CBE课程的借鉴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借鉴加拿大CBE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全面开展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以应职应岗能力为终点的“能力本位”课程及课程体系建设。学院与浙江物产集团联合进行课程开发,集团提出具体的行业标准和岗位要求,学院根据要求制定课程标准和改革方案。课程改革关注知识、能力、素质的关系,针对性、应用性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系,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的关系,知识、技术系统性与就业岗位工作任务整体性的关系,实施全面改革。经过多年实践,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的102门课程制定了能力标准,多门课程被评为省级以上精品课程。
2. 递推法的课程设计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从职业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入手,分解和提炼职业工作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要素;根据知识、能力、素质要素整合、重构课程模块;依据工作任务和能力培养的递进关系,结合行业当前的技术发展水平,决定课程内容的深度与广度。在教学方法上,通过理论教学案例化、实训课程项目化、实践教学企业化,形成了递推法的课程体系。
3.工作任务导向的课程体系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以商贸类职业岗位(群)的工作任务为引领,鼓励教师利用企业挂职开展职业岗位工作的调研,搜集、整理企业信息,整合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实践项目,建立工作项目库,再把每个项目分解成若干个单元“工作任务”,由此形成了工作任务导向的课程体系。课程以完成项目为目标,让学生制定项目解决方案。通过学生学习和操作实践,教师指导、点评和总结,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学会了在“完成任务”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勇于开拓、积极进取的“浙商精神”,实现了“从学校到工作”的良好过渡。
4. “一条主线、三大板块”的课程特色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构建以职业能力为主线,以“思想道德与企业文化+核心课程与职业技能标准+创业课程与创业实践”为板块的课程体系,开发《企业文化案例精选》、《校园文化读本》、《地方名人文化》等校本课程,开发课程标准与职业技能标准相衔接的核心课程,开发《大学生创业》课程和创业实践教学平台,培养“文厚、技湛、商慧”的高素质技能人才。2008年以来,全校专业教师通过岗位工作任务调查和职业能力分析,以工作任务为导向,重构课程体系,重新进行课程设计,以说课形式展示教学特色,有效提升了教师职业教育教学水平,同时也推动了课程与教材建设。到2010年,湖职院已获得国家精品课程4门、省级精品课程21门,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和省级重点教材30部,其文秘专业核心课程标准成为教育部指导性课程标准。
五、实训基地建设的特色与经验
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要体现实践教学改革的需要,要服务于教学组织结构的变革,服务于课程学习内容和方式的转变,要从职业性、整体性、开放性、先进性等方面全面提升建设水平。[2](P290)长期以来,高职院校不断探索实训基地建设的合作机制、服务功能、运作方式等,形成了具有浙江特色的基地建设经验。
1.服务产业园区,三方联动共建实训基地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创新政、企、校三方联动的“共建、共管、共享”的基地建设体制与机制,与宁海县人民政府和中国宁海模具城产业园合作建立“产学研”基地。基地建有实训大楼、教学工厂、综合楼等设施,可容纳1 500人的教学、实训、培训。基地以联合体办学形式合作:(1)承担模具、数控等专业的教学、技能训练;(2)为模具城及周边地区的企业、社会提供模具、数控、外语等方面的技术培训和社区服务;(3)辐射模具城企业,承担学生的顶岗实习和就业;(4)与企业、高校合作,建立模具技术研究所、宁波国际模具产业开发中心、宁波模具检测中心、宁海县模具信息中心等技术服务平台,面向企业开展技术服务。基地的建设拉近了与企业人才培养、员工培训、产品开发的距离。
2.服务社会,政企校共建公共实训基地 绍兴市人民政府与杭州钢铁集团公司联合投资1.2亿元,在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绍兴市公共实训基地”。基地的建立使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成为浙江省第一所与政府合办公共实训基地的院校。其中,基地的数控技术实训中心和机电技术实训中心成为国家示范性数控实训基地和浙江省机电类专业重点实训基地。学院充分发挥基地的人才培养功能,推行“教、学、做、工”的融合,提升高技能人才的技术水平,每年为社会提供技能培训、职业资格鉴定达6 000人次,促进了学校师生技能水平和基地运行效率的提高。2008年,该校师生代表浙江省参加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分别获得教师组数控车、数控加工和学生组数控铣3个第一名,实现全国数控技能大赛的“四连冠”。
3.服务“三农”,建设农林实训基地 丽水职业技术学院建成占地170亩的校内生产性教学和科研实训基地。他们坚持“心中有‘三农’,术业有专攻,身上有泥土,农民有口碑”的理念,充分发挥基地功能,培养农林专业学生技能。在技术推广、应用和社会服务中,利用基地开展 “中华名果----云和雪梨高效栽培技术和产业化”等项目研究,改造梨园3万余亩。在基地建设中,与莲都区人民政府、云和县人民政府等签订了新农村建设合作协议,全方位开展新农村服务工作,打造一支服务“三农”的优秀教学团队。2009年,《构建“专业-基地-农户”教学平台,培养创业型新农民》项目获教育部高等教育成果二等奖。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以服务“三农”为宗旨,结合农业专业,建立动物医院、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分中心、动物防疫与检疫实训中心和种质资源苗圃、都市名优花卉繁育中心、花园中心等,保证学生专业技能操作的训练;同时,也承担了动物疫病防治、动物检验检疫、水环境监测、花卉园艺、园林绿化等30多个国家级农业行业特有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
六、学生创业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的特色与经验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秉承“全真环境下的创业教育”理念,2006年,15家由学生创办的具有工商和税务登记执照的企业开业,由此拉开创业教育的序幕。与课堂教学截然不同,学生参加创业实践,一切全都要自己亲力亲为:项目确立前的市场调查、创业项目的确定、撰写商业计划书、向学校递交申请、按照工商、税务管理规定办理注册登记、领取执照,所有的程序全部自己完成。几年来,共有4批69个项目进入创业园,进行创业实践,直接参与学生353人,带动间接参加创业实践的校内外学生3 000多人。创业园实现销售额350多万元,利润110万元,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创业能力。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组专家认为,“这一人才培养创新项目具有创新意义和推广价值。”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湖州职业技术学院等,也通过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平台、创业奖励资金、[3]创办学生创业实体、开设创新创业班等途径,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推进素质教育,是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的根本问题,要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主题。”[4]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积淀着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人文精神。如何培养人文素质、塑造学生人格、养成职业道德,引导学生将“为何而生”的思考与“何以为生”的学习结合起来,已经成为当前高职院校的首要任务。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以诗育人,全面开展以诗教为主题的人文素质教育,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浅深红白宜相间,先后仍须次第栽”,学校诗教活动实施课内课外一体化教育:(1)在《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增加诗词创作内容,并列入考核范围;(2)围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编写“古典诗词与人生道德”、“八荣八耻与中华诗词文化之根”、“和谐社会与中华诗词文化之根”等教学参考资料,融道德教育和诗词教育于一体;(3)开设《诗词欣赏与创作》、《书画》等选修课,拓展学生的欣赏与创作能力;(4)在课外以师生共建的“兴华诗社”为核心,全面开展诗词创作活动;(5)组织开展“爱我中华”诗词吟唱晚会、“诗国青春”诗词楹联灯谜会、“江南毓秀”名家书画笔会、“明德励志”文化讲堂等活动,以古往今来仁人志士高尚的民族气节和人格情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塑造完善人格。“三秋树上和谐果,二月枝头诗教花”,十年来,学生在校内外刊物上公开发表诗词创作作品5 000余首,学生们的优秀作品汇编成《新蘖集》系列出版,教师编写的《中华诗词曲联简明教程》、《校园诗教理论与实践探索集》、《中华诗教与人文素养》、《中华诗教报》、《中华诗教年鉴》、《中华诗教网》等一批成果获得社会良好反响。由此,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形成了“校园文化诗意浓厚,吟诗作词蔚然成风;学生人格全面发展,职业人生和谐进取;立足学校服务社会,民族文化深入人心;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硕果累累广受赞誉”的人文素质教育格局。2007年,《校园诗教,和谐育人》项目获得浙江省高校校院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选特等奖。
参考文献:
[1] 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技术学范式[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2] 吴建设.能力本位高等职业教育研究[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5.
[3] 项盈盈.搭孵化平台 设专项资金----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力促学生创业就业[N].浙江日报,2009-11-24(12).
[4] 周 济.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视频会议上的讲话[EB/OL].www.gov.cn,2006-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