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兔业发展存在问题和对策

2011-04-13谢晓红郭志强刘汉中张翔宇

四川畜牧兽医 2011年10期
关键词:兔业兔肉家兔

谢晓红,郭志强 ,刘汉中,雷 岷,张翔宇

(1.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066;2.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四川 成都611731)

近十年来,四川家兔年出栏量稳居全国第一,在全国兔业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占全国的比重呈稳中有升的态势。本文就其中存在的问题谈谈对策。

1 四川兔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1 家兔良繁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 四川兔业由于核心种兔场规模较小,年提供的优良种兔数量有限,而市场需求量巨大,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特别是生产性能优异的配套系覆盖面还较窄。目前,四川省家兔生产还是以简单的二元杂交组合为主,配套系未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这与我省肉兔生产的发展需求不相适应。我省在家兔新品种(配套系)培育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距国家新品种(配套系)审定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有待加大支持力度。

1.2 家兔饲料工业体系还需进一步发展

1.2.1 配制技术。饲料工业是畜牧养殖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饲料成本占养殖成本的70%左右,是影响养殖效益的最重要因素。我省家兔饲料工业走在全国前列,正大、希望等大饲料厂大都有兔饲料品种,也出现了金阳、金字塔等专业兔料厂家,但是由于兔营养与饲料科学起步晚,研究少,科技储备不足,没有自己的饲养标准,也没有准确的兔用原料数据库,大多参考猪的数据库,有些还需要依靠经验,导致兔料配方的精准性较差。

1.2.2 饲料资源。家兔是草食小家畜,配合饲料中须添加30%~40%的粗饲料。在传统庭院散养的条件下,我省青绿饲料资源丰富,不存在饲料资源短缺的问题。时至今日,规模化养殖的兴起,需要大量干草作粗饲料,然而四川的气候条件决定了四川优质干草资源匮乏。优质干草资源匮乏已经成为制约四川兔业发展的重要障碍之一。从外省购进苜蓿干草,价格昂贵,有时质量还难以保证,使得四川兔料价格居高不下,质量还不够稳定,影响了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在优质粗饲料不足的情况下,四川本土的一些非常规饲料资源(稻草、白酒糟等)却没有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这与缺乏非常规饲料资源利用的科学技术不无关系。

1.3 家兔饲养管理技术还需进一步提高 家兔是比较娇气的小动物,与养猪、养鸡和养牛相比,养兔需要更高的饲养管理技术。养兔强调的是小规模的精细化饲养管理。面对当前规模化、标准化养殖的兴起,还没有完善的整套饲养管理技术储备,以至于在四川能繁母兔超过500只的养殖场户,大都规模上去了,但是管理没有跟上,结果造成经营失败。

1.4 家兔疫病防控研究还需进一步加强 疫病多发是困扰我省家兔产业健康发展的主要难题之一。近年来,在我省部分地区发生了危害较大的家兔流行性腹胀病,流行范围广,死亡率高,至今对其病因还无准确定论,也缺乏有效的防治措施。皮肤真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其发病也呈上升趋势,但目前还缺乏高效、使用方便的家兔抗真菌药物,而且,皮肤真菌病发生后不易根除,常反复发生。此外,我省从事兔病研究和推广的科技人员相对较少,特别是基层兔病兽医更是严重缺乏。

1.5 家兔深加工产品还需进一步多样化 目前,我省兔肉贸易还是以初级产品活兔为主,出口国外的兔肉产品很少,只是进行了简单的屠宰加工。以初级产品为主的市场局面,既不利于远距离的交易,也不利于消费市场的扩大。在饮食文化多元化的今天,单一的产品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1.6 家兔标准化养殖还需进一步扶持 目前,我省的家兔养殖主题还是以庭院养殖为主,养殖规模能繁母兔在500只以下的占绝大多数,而同期,山东家兔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已占到40%以上。我省标准化养殖落后,主要有几方面原因:一是大企业参与较少,养殖场户资金缺乏,标准化养殖需要对养殖设施、环境控制设备进行大量投资,我省养殖户能力不足;二是养殖人才缺乏,规模上去了,却找不到合适的管理和养殖人才;三是政府扶持政策少,各级政府普遍重视还不够,尽管近年来,家兔产业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发展形势良好,政府也出台了一些扶持政策,但是力度远不及猪、奶牛等;四是科技储备不足,科学的先进的饲养管理技术是标准化养殖成败的重要保证,我省在这一方面还需要加强技术支撑。

2 促进四川家兔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2.1 加强领导,科学规划,加大产业扶持力度 政府部门制定畜牧业总体规划时,适当向家兔这个小产业倾斜,结合四川兔业发展实际,按照现代畜牧业理念,科学制定“十二五”家兔产业发展规划。在制定畜牧产业扶持政策时,在财政、金融、信贷和税收等方面给予家兔产业企业和养殖户优惠,在良种引进、笼舍建设和疫病防控方面给予适当补贴。在畜禽标准化养殖场示范创建活动中,适当给予倾斜照顾。

2.2 增加科技投入,充分发挥科技对产业的支撑作用 先进的科学技术对家兔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肉兔采用配套系生产已早为发达国家广泛采用,而我省至今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肉兔配套系,“十二五”我省肉兔的育种目标就是通过国家配套系审定。实施标准化养殖,对繁殖技术(人工授精)、饲料配制技术(自由采食饲料)、饲养管理技术、设施设备条件和环境控制技术等综合配套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而我省在规模化、标准化方面的技术储备不足,还不能完全满足产业的发展需要。这对家兔科技人员来说既是严峻的挑战,也是难得的机遇。当然只有科研人员的参与是不够的,公益性的技术研究开发也离不开政府部门对科技研发持续的大力的经费支持,同样也需要企业和养殖户的参与,只有这样科技才能更有效地发挥对产业的支撑和促进作用。

2.3 打造标准化养殖示范场,引领带动产业发展 养殖的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是家兔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标准化养殖需要优良的品种、科学的饲养管理、优良的设施设备和高素质的饲养管理人才。目前,标准化养殖最迫切需要优良的设施设备和高素质的饲养管理人才。要做好这两点,第一要创造条件,引进有实力的大企业进入家兔养殖环节,发挥企业在资金方面的优势,建设一个设施设备一流的标准化养殖场;第二要发挥科研院所在科研人才上的优势,开展扎实有效的人才培养培训工作,为养殖场培养一批高素质的饲养管理人才队伍。打造成功的标准化示范养殖场,使之成为行业发展的标杆,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

2.4 搞好兔产品的精深加工,做大消费市场 要提高兔产品的附加值必须在产品的精深加工方面下足功夫,要做大做强兔产业,必须引导消费,增加消费群体,扩大消费市场。在兔肉的深加工方面,首先要巩固传统兔肉产品消费(鲜兔、熏兔、烤兔、兔肉干等),应用现代工艺对传统中式兔肉产品进行改造,将传统作坊式生产改为工厂化、标准化生产。其次加大对适合休闲、旅游的绿色有机兔肉产品的研究开发,满足消费者多样化、差异化需求,应对市场需要,开展冷链运输、冷链销售和连锁经营,大力发展冷却肉。在兔皮加工方面要走环保、高端和国际化发展之路。在做大消费市场方面,要大力宣传兔肉在美容、益智和保健方面的功效,在满足四川人口味的同时,开发适合全国不同地区口味的兔餐饮食品,把四川的兔肉烹饪技术传播出去,进行适当改良,实现本土化,把四川兔饮食文化发扬光大,增加兔肉的消费群体,做大做强兔产业。

2.5 培育龙头企业,实施品牌战略 兔产业是一个完整的链条,为使产业良性发展,必须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我省拥有哈哥兔业、成都西奥集团等一批兔业加工龙头企业,同时也拥有“哈哥”、“哈妹”等中国驰名商标。但是我省兔企业规模偏小,设施设备落后、市场竞争力较弱的劣势也不容忽视。需要在兔产品加工企业设施设备上进行改造升级,培养和塑造兔产品品牌,实施品牌战略,在提升产品档次和市场竞争力方面花大工夫、下大力气。同时,要引导企业“强强联合”,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打造兔业“航母”,培育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和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壮大四川兔产业。

猜你喜欢

兔业兔肉家兔
荤中之素说兔肉
家兔“三催”增效饲养法
立足产业优势 振兴兔业经济
射阳拓展“强富美高”兔产业
宁远县兔业生产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家兔常见皮肤病的防治
家兔便秘的防治办法
家兔胰岛分离纯化方法的改进
伊拉兔肉脂肪酸组成的GC-MS分析
兔肉冷藏过程中脂肪酸组成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