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加艾灸治疗失眠症50例
2011-04-13张永兵
张永兵
(重庆市梁平县中医院,重庆405200)
近年来,我们采用针刺加艾灸治疗失眠症50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50例中,男15例,女35例;年龄最大65岁,最小17岁;病程最长20年,最短1个月。
诊断标准根据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编制的《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2-R)[1]。①几乎以睡眠障碍为唯一症状,其他症状均继发于失眠,包括入睡困难、睡眠不深、多梦、早醒、醒后不易再入睡、醒后不适、疲乏或白天困倦;②睡眠障碍每周至少发生3次,并持续1个月以上;③失眠引起显著的苦恼或一部分精神障碍症状,活动效率下降或妨碍社会功能;④无躯体疾病或精神疾病。
2 治疗方法
针刺:主穴取神门、内关、三阴交、太阳、四神聪。心脾两虚加公孙,心肾不交加照海、太溪,肝火上扰加风池、行间,胃腑不和加足三里。穴位常规消毒,用1.5~2寸一次性毫针刺入,得气后行补法或平补平泻法,间隔5min行针1次,留针30min,每天1次,10次为一疗程,间隔2~3日后继续下一疗程。
艾灸:于每晚睡前用艾条悬灸百会、涌泉穴10~15min,肝火上扰者不灸百会。
3 疗效标准
按1993年国家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临床痊愈:睡眠时间恢复正常或夜间睡眠时间在6h以上,睡眠深沉,醒后精神充沛。显效:睡眠明显好转,睡眠时间增加3h以上,睡眠深度增加。有效:睡眠时间较前增加不足3h。无效:失眠无明显改善或反加重。
4 治疗结果
治愈38例(76%),好转 10例(20%),无效2例(4%),总有效率96%。
5 典型病例
曹某,男,35岁。倦怠,烦躁,精神恍惚,每天只能睡1~2h,有时通宵不能入睡,伴头昏重、耳若蝉鸣、夜深加重,历时2月余。服镇静剂可好转,停药后复发。辨证为心脾两虚兼肝旺。取太阳、内关、神门、三阴交、公孙、四神聪针刺,针用补法。睡前灸涌泉15min,治疗1个疗程后,能睡3h左右。再治疗1个疗程,能睡5h,但睡中易醒。再治疗1个疗程后睡眠基本恢复正常,其他症状消失。
6 体会
《灵枢·口问》云:“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景岳全书·不寐》谓:“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失眠病机为阳不交阴,气血失衡,神失所主[3]。《灵枢·根结》说:“用针之要,在于知调阴与阳,调阳与阴,精气乃光,合形于气,使神内藏。”治当调和阴阳、调畅气血,使神有所藏,眠自安宁。
太阳、四神聪穴[4]为经外奇穴,既可调整头部经气的运行、健脑安神,又安神定志,有改善大脑功能失调状态,益脑安眠作用。神门为心经原穴,能宁心安神。内关为心包经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可开胸解郁、舒心调神。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可调畅肝、脾、肾三经气机。三穴合用,共达健脾养心、补肾宁心、柔肝调神之效[5,6]。百会为督脉穴,《针灸大成》谓:“思虑劳伤心脾,灸百会”,灸百会有补气养血、宁心安神之功。涌泉为足少阴肾经井穴,可引火归元,使阴阳交通、水火相济,从而起到交通心肾、安神宁志作用[7]。针灸并用,调畅气机、养心安神,故失眠得治。
[1]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94 -98.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02 -106.
[3]白妍,金春玉,东贵荣.神门穴为主针刺治疗失眠症56 例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4,20(4):41 -42.
[4]于俊丽,张香芝.针灸四神聪治疗失眠症疗效观察[J].医药论坛杂志,2008,29(21):114 -115.
[5]丁维超.针刺神门、三阴交穴为主治疗失眠84例[J].吉林中医药,2006,26(10):46.
[6]王晓玲,王富春,林雪.镇静安神法组穴针刺治疗失眠32 例观察[J].吉林中医药,2004,24(6):37.
[7]任建军.艾灸涌泉穴治疗失眠症38例[J].中国针灸,2000,20(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