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鸡葡萄球菌病诊治
2011-04-13吴宏新吴家富饶汉明
吴宏新,吴家富,饶汉明
(1.广西自治区柳州市畜牧兽医学校,广西 柳州 545003;2.广西自治区容县容州水产畜牧兽医站,广西 容县 537500;3.广西自治区容县石寨镇水产畜牧兽医站,广西 容县 537502)
鸡葡萄球菌病主要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或慢性传染病。患鸡表现出急性败血症变化,其发生关节炎、雏鸡脐炎和皮肤坏死。本病雏鸡和中鸡的病死率高。
1 流行病学及发病情况
发病鸡场鸡舍为砖木结构、瓦顶棚,舍内阴暗潮湿,养殖密度大,空气流通不良,卫生条件差。舍内鸡粪堆积有3~4cm高,一进鸡舍即觉臭味扑鼻、刺眼。鸡舍管理粗放,饲料单一,饲喂的是自配料,经查,自配的饲料及原料均无发霉、变质现象。鸡7 d前开始发病,前后共死亡360多只。鸡发病期间曾投服阿莫西林、复方敌菌净,结果未见防治效果。
2 临床症状
病鸡出现全身症状,其体温升高,精神沉郁,呆立缩颈,翅下垂,食欲减退或废绝,嗜眠。多数病鸡眼睑肿胀,眼结膜红肿,羞明、流泪,患鸡常用头擦羽毛或用爪抓头部,严重的脓性分泌物将眼睑粘连,患鸡单眼或双眼失明,行走无目的。部分鸡只的胸部、翅部、腿部皮下水肿,积聚有数量不等的血样渗出物,其外观呈紫红色或紫黑色,按压有明显的波动感,病部上的羽毛脱落或一摸即脱落。有的病部自然破溃,流出紫红色液体,周围的羽毛被沾污。少部分鸡翅背、腹部、尾部出现大小不等的出血斑。患鸡局部皮肤发炎或坏死,呈暗紫色,无毛。部分鸡鸡冠、肉髯长有鸡痘痘斑。病鸡多在发病2~5 d死亡。
3 剖检变化
患鸡眼结膜肿胀,角膜混浊,呈灰白色,眶下窦肿胀,剖开见大量干酪样渗出物,挤压鼻孔有黄色黏液流出。部分鸡胸部、腹部、皮下出血和炎性水肿。切开皮肤见皮下组织呈弥漫性紫红色,并蓄积有大量粉红色或黄红色胶冻样水肿液。患鸡腿肌有出血斑或条纹状出血。个别鸡的肝脏有数量不等的灰白色坏死灶。患鸡心包积液,脾脏肿大。
4 实验室诊断
4.1 涂片、染色、镜检 无菌取病死鸡的眼分泌物、皮下渗出液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见病菌为阳性菌,其呈圆形或卵圆形,单个、成对或葡萄串状排列。
4.2 分离培养 无菌取水肿液、眼分泌物接种于普通琼脂培养基、血液琼脂平皿,37℃培养24~48h后观察,结果:普通培养基上形成湿润、圆形、稍隆起、边缘整齐、不透明的菌落,菌落直径1~2mm。菌落开始呈灰白色,后为金黄色;血液琼脂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较大,很多菌落周围有很明显的溶血环。取单个菌落涂片、染色、镜检,可见大量葡萄串状排列的球菌。
4.3 生化实验 该菌分解葡萄糖、麦芽糖、蔗糖、甘露醇,发酵产酸,能还原硝酸盐,不产生靛基质,能凝固兔血浆(因产生凝固酶),溶纤维蛋白酶阳性,脱氧核酸酶呈阳性。
4.4 药敏实验 用常规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本菌对丁胺卡那霉素、氟哌酸、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环丙沙星等高度敏感,对新霉素、磺胺嘧啶中度敏感,对阿莫西林、四环素不敏感。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鸡场发生的疫病为葡萄球菌病。
5 防治
5.1 做好鸡舍及周围环境的卫生清洁工作。清除舍内鸡粪,隔离病鸡,及时淘汰病重鸡,死鸡作深埋处理。清除鸡舍周围的杂草、排除鸡舍周围的积水,排水沟用生石灰消毒,改善舍内的通风条件,减少蚊虫孳生。
5.2 加强带鸡消毒,用0.3%过氧乙酸对周围环境及饲养用具进行彻底消毒,每天上下午各消毒一次。
5.3 避免鸡受外伤。检查舍内设施,对尖锐物加以修理或清除。
5.4 停喂自配料,改喂全价料。5.5 发病鸡群用庆大霉素,按每千克体重3000IU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用3d。环丙沙星,每千克饲料加100 mg混饲,同时将2%的鱼肝油加入水中供鸡自饮,连用5d。
6 体会
6.1 葡萄球菌病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该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发病鸡场的地面、网架、空气、水槽、粪便等处均有本菌存在。病菌同时存在于健康鸡的羽毛、皮肤、眼睑、结膜、肠道中,通过溃烂的皮肤和黏膜侵入机体而引起发病,其也可通过直接接触和空气传播。
6.2 该病的诱因是卫生条件恶劣、饲养管理不善。鸡舍阴暗、潮湿,通风不良,饲料单一,缺乏维生素及矿物质给病菌的存活和入侵创造了条件。
6.3 鸡的眼炎和失明症状与鸡舍内的空气污浊、通风不良,蓄积有害气体有关。
6.4 外伤是导致发病的重要原因,未断喙、患鸡痘等都给受伤感染创造了条件。本次发病季节较为炎热,蚊虫较多,且山鸡好斗,有啄肛、啄羽的坏习惯,鸡痘的发生也促使本病的发生。
养殖山鸡要及时断喙,以防鸡群啄肛或啄羽。可在山鸡6~7日龄时进行断喙,为防止出血过多和出现应激反应,可在断喙前3 d在饮水中添加维生素K3。可给鸡戴眼镜,减少打斗及啄肛、啄羽。天气炎热时,要注意做好鸡痘、住白细胞虫病的防治工作。
6.5 正确的诊断和及时的治疗是减少损失的关键。经实验室诊断后,可采用高敏药物进行治疗和预防,以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