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方中草药抗真菌研究进展

2011-04-13刘海燕

饲料博览 2011年9期
关键词:真菌病念珠菌中草药

张 平,刘海燕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成都 611130)

近年来,由于各种激素、抗生素和新型免疫抑制剂的临床使用,真菌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但现在临床上多使用的是西药抗真菌药物,这类药物普遍存在着易产生耐药性、疗效一般、对机体毒性大及危害公共安全等问题[1]。目前,学者的研究方向是寻找高效、广谱、低毒的抗真菌新药,特别是从中草药中寻找新型抗真菌药物。中草药具有价格低廉、毒副作用小、来源广、不易出现耐药性等优点,使研发临床实用的抗真菌中草药具备良好前景。从20世纪初开始,我国学者从中草药中寻找抗真菌药物,至今已发现300余种中草药临床表现有抗真菌的效果,同时进行了化学成分及药物机理的研究。

1 体外抗真菌实验

中草药抗真菌的机理较复杂,研究显示,有些中草药单味药并无明显的抗真菌疗效,但中草药复方却表现出显著的临床效果。中草药抑菌实验常应用于中草药的筛选、提取过程的追踪、抑菌谱效价的测定及临床药敏实验等工作中。中草药的体外抑菌实验,目前的实验方法主要有定性的琼脂扩散法、定量测定的稀释法。在试管内中草药抗真菌实验应注意选用不同的培养基及调整培养基的pH;应用平板琼脂扩散法应注意平板中培养基的含量;扩大供检真菌的种类及株数;注意接种量及接种真菌后判断结果的时间等[2]。由于中草药粗提物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成分与药理作用复杂,并且受多种因素影响,应用体外半固体药基法筛选抗真菌中药简便经济,是很便捷的初步筛选方法。宫毓静等观察164种中草药95%乙醇提取物对白色念珠菌、啤酒酵母和威克海姆原藻3种真菌的作用,并对其中抑菌效果明显的中草药中的主要成分进行抗真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22种中草药乙醇提取物对1种或几种真菌显示较强的抑制作用,单体化合物对3种真菌无显著抑制作用,土槿皮、牡丹皮95%乙醇粗提物对3种真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3]。多数研究者认为试管稀释法是一种比较好的中草药抑菌实验方法,但由于大多数中草药制剂往往含有色素和杂质,本身带有颜色,不易用肉眼直接辩明被检测药物抑菌效价,用分光光度计测定结果也不准确,所以要从各实验管中取出一接种环转种琼脂培养基,再经37℃恒温培养24 h后,观察有无细菌生长加以确定其MIC和MBC[4]。杨国晶等实验证实,10%和20%中草药复方苦槿霜抑菌效果相当,显著优于5%复方苦槿霜的抑菌效果(P<0.05),复方苦槿霜的提取配方是白藓皮、川芍、苦参、土槿皮、黄柏、地肤子、儿茶,两种浓度的苦槿霜对皮肤常见致病性真菌(石膏样毛癣菌、红色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同时与达克宁的抑菌效果相当(P>0.05)[5]。林静瑜等报道,癣药膏的提取配方是丁香、蜂房等8味中草药组成,研究表明,浓度>5%对石膏样毛癣菌、红色表皮癣菌、絮状表皮癣菌均有明显的抗菌作用,1%浓度的提取液仅对石膏样毛癣菌有一定的抗菌作用[6]。郭建辉等发现,癣净散(地肤子、土荆皮、白藓皮、苦参、金银花、夏枯草、丁香)对红色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7]。

2 中药复方对真菌感染动物模型的临床治疗效果

在新型抗真菌药物的研发中,一般是先在实验室的试管中实验,对有一定效果的药物再制造动物真菌病的模型进行在体临床实验。但在试管内实验所取得的结果与其在动物实验所取得疗效差别较大,如碘化钾在试管实验中无明显的抗真菌效果,而临床试验中显示其对某些深部真菌病具有临床治疗效果[8]。在实验室试管实验中,十全大补汤对白色念珠菌无抗真菌效果,但能明显延长感染白色念珠菌小鼠的寿命。多年临床证明,在实验室试管中有效的药物进行在体内实验未必有效,相反某些在试管实验中无明显抗真菌作用的药物在动物模型实验则表现出一定的临床治疗效果。因此,动物模型实验是考察中草药对真菌病的疗效及研究其耐药性、毒副性、吸收等情况不可缺少的实验项目。

浅部真菌病和深部真菌病是现在学者们应用广泛的两类动物真菌病模型。皮肤癣病和皮肤念珠菌病模型是浅部真菌病模型的代表,多数学者是利用皮肤癣病模型进行研究。实际研究中多用石膏样毛癣病感染豚鼠制造皮肤癣病动物模型,同时又根据造模方法不同,将其分为皮肤创伤感染法、爪间感染法和穿刺感染法等,前两者是以病灶的病理变化程度和病灶皮肤屑真菌培养的转阴率为依据,后者是以病灶发病过程中直径的变化大小为依据。珠菌病模型、隐球菌病模型和曲菌病模型是深部真菌病模型的代表,实验的标准主要是造模动物的平均存活天数、生存率、靶器官或血液中活菌的数量和靶器官病变情况等。多数研究者认为,在使用浅部真菌病模型研究药物疗效时,爪间感染法和皮肤创伤感染法所致的动物感染程度较重,穿刺感染法所致的动物感染程度相对较轻,如选用爪间感染法和皮肤创伤感染法等研究中草药的临床效果,可考虑用病灶的病理变化程度作为判定的指标,若考虑用感染病灶皮肤屑真菌培养转阴率作为判定的指标,则判断较为困难,但选用动物感染程度相对较轻的穿刺感染法对疗效一般的抗真菌中草药也能表现出一定的阳性结果。实验研究显示,在研究中草药治疗内脏真菌病时多利用动物深部真菌病模型进行,较选用生存率为实验指标,选择用动物的靶器官病变情况、平均存活天数、靶器官或血液中活菌的数量作为判断中草药疗效的指标则更易表现阳性结果。曾勇等报道,消炎抗癣霜的提取配方是蛇床子、冰片、樟脑等中草药组成,消炎抗癣霜对须癣毛癣菌和石膏样小孢子菌感染的豚鼠体癣模型的治疗效果,临床显示在2周后观察到消炎抗癣霜能够提高真菌培养的转阴率,同时能减轻真菌所致豚鼠皮肤病变程度和真菌的镜检检出率[9]。梁君儿等试验证实,使用由丁香、黄连、黄柏、薄荷等7味药制成的香荷药条治疗大白兔白色念珠菌阴道炎,香荷药条能有效抑制白色念珠菌的生长,使大白兔阴道中的白色念珠菌的转阴率与达克宁栓无显著性差异(P>0.05)[10]。

3 复方中草药治疗真菌感染的临床观察

杨国晶等研究复方苦槿液(土槿皮15 g、川芎15 g、苦参15 g、黄柏15 g、白鲜皮15 g、地肤子15 g、儿茶10 g,加水1 200 mL,先以武火煎沸后用文火煎10 min,再用双层纱布过滤后浓缩出药液1 000 mL,即为10%复方苦槿液)治疗皮肤浅部真菌病患者98例,经1~2个疗程后痊愈78例(79.7%),显效14例(14.3%),有效6例(6.0%),无效0,愈显率94%。对照组40例,经1~2个疗程治疗后痊愈20例(50%),显效12例(30.0%),有效 5例(12.5%),无效 3例(7.5%),愈显率80%,两组疗效比较轻卡方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均未出现不良反应,说明复方在临床上对红色毛癣菌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11]。刘庆彤等研究表明,由儿茶、茵陈、冰片、石菖蒲等制成的真菌Ⅰ号、由橘红、茯苓、黄芪、菟丝子、山豆根、百部、炒黄芩等制成的真菌Ⅱ号和由茵陈、白术、太子参、黄苠、炒黄连等制成真菌Ⅲ号合剂的疗效机制在于提高机体自身的免疫力和有抑制真菌生长,3个合剂在治疗肺念珠菌病、念珠菌性口腔炎和念珠菌性肠炎都有肯定的疗效[12]。

4 中草药活性成分的抗真菌作用

4.1 蛋白质类

天麻对许多植物致病真菌具有较强的体外抑制作用,实验从中草药天麻中分离到的一种具有广谱抗真菌活性的蛋白质。

4.2 萜类

β-2-松油烯、姜黄醇等中草药有效成分具有优良的抗真菌作用与真菌细胞的不同部位作用所呈现出来额不同的生物活性有关[13]。

4.3 生物碱类

生物碱是中草药中重要的有效成分,存在于生物体内的含氮碱性化合物。小檗碱可抑制自色念珠菌等生长和繁殖,紫檀芪、自鲜碱和澳洲茄胺致真菌细胞RNA和DNA的含量发生改变而发挥其抑菌的作用。

4.4 脂肪类化合物

脂肪类化合物主要是长链碳烷和脂肪酸。莪术的干燥根茎含有抑制常见皮肤癣菌和某些深部感染真菌繁殖生长的脂肪类物质,抗菌实验表明,其对曲霉属和青霉属具有抗菌活性,实验证实在茎皮中分离出3种简单的脂肪类化合物。

4.5 其 他

张文娟研究显示,肉桂醛有明显的抗黄曲霉作用,进一步对肉桂醛的抗黄曲霉作用及超微结构的研究中发现,肉桂醛的抗菌机理是通过破坏真菌细胞壁,使药物渗入细胞内,破坏细胞器而起强大的杀菌作用[14]。

5 小结

开发高效低毒的抗真菌药物是我们追求的目标,通过临床治疗真菌病和真菌感染动物模型研究来开展中草药复方的研发,发现临床疗效确切、价格低廉、毒副作用小和公共安全性高的抗真菌中草药复方,为创制新的临床抗真菌药物奠定基础。

[1]肖毅,赵玉铭,白兆震.新一代口服抗真茵药的副作用[J].辽宁医学杂志,1999(1):41-42.

[2]关洪全.抗真菌中草药研究方法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0,6(6):54-55.

[3]宫毓静,安汝国,虞慧,等.164种中药乙醇提取物抗真菌作用研究[J].中草药,2002,33(1):42-47.

[4]胡晓蕙,夏捷,徐倩.中草药体外抑菌实验方法的改进探索研究[C].中国·天津第五届国际中医药学术研讨会暨第九届国际针灸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06.

[5]杨国晶,朱慧明,洪英杰,等.复方苦槿霜抗真菌作用的实验研究[J].激光杂志,2004,5(25):94-95.

[6]林静瑜,洪华炜,倪峰.癣药膏的抗炎抗菌及急性毒性实验[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1,11(1):47-48.

[7]郭建辉,曹毅,陶茂灿.中草药癣净散抗真菌作用的研究[J].中国真菌学杂志,2006,1(3):154-155.

[8]山口英世,宫治诚,西村和子.病原真菌学[M].东京:南山堂,1987.

[9]曾勇,孟宪丽,周邦靖,等.消炎抗癣霜抗真茵实验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8(2):43-53.

[10]梁君儿,黎小斌,何成群.香荷药条治疗白色念珠菌性阴道炎的实验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00,16(12):983-984.

[11]杨国晶,朱慧明,赵莉,等.复方苦槿液治疗皮肤浅部真菌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J].中国中草药杂志,2002,27(2):155-156.

[12]刘庆彤,毕云,刘明,等.真菌Ⅰ、Ⅱ、Ⅲ号合剂治疗念珠菌性口腔炎、肺念珠菌病及念珠苗性肠炎临床与实验研究[J].中医杂志,2001,42(2):98-100.

[13]吴建华,温海,梁小博,等.用流式细胞术研究中草药对白念珠菌的抗菌作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3,2(3):141-144.

[14]张文娟.肉桂醛抗黄曲霉作用及超微结构观察的研究[J].北京医科大学学报,1995,27(5):374.

猜你喜欢

真菌病念珠菌中草药
三味中草药 消炎效果好
97例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临床分析
中草药制剂育肥猪
中草药在缓解夏季猪热应激中的研究应用
念珠菌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甲真菌病激光治疗新进展
信鸽白色念珠菌病的诊治
结缘中草药
鸭鹅常见真菌病的防治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肺真菌病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