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探高校学生思想教育的途径

2011-04-13崔小娜

关键词:校园文化思想大学生

崔小娜

(海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部,海南海口 571100)

浅探高校学生思想教育的途径

崔小娜

(海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部,海南海口 571100)

思想教育工作应以学生为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对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的途径进行了探究,提出了“三位一体”的思想教育模式,从利用现代网络平台、校园文化、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四方面进行了较详细的阐述。

大学生;思想教育;途径

思想教育活动是我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途径。科学发展观要求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国内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中国社会情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多样化,这无疑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大量新情况、面临新问题,带来新挑战。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如何在新形势下改进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内容、方法和途径,构建和谐社会是值得高等学校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教育理念

思想教育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教育者通过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受教育者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学生为本是高等学校开展思想教育工作的基本出发点,树立学生为主体意识,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意发掘学生的智慧潜能,不断提升学生的政治素质。教育工作者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保护学生的求知欲。高等学校要形成一支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以身作则,严以律己、齐抓共管的思想教育工作队伍,就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首先塑造好自己的灵魂,通过自己的言行去感化学生,使大学生心悦诚服的接纳、理解并自觉转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从而构筑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成为学生学习与生活中的良师益友。

二 开展思想教育工作的途径

(一)“三位一体”思想教育模式

学校应与社会、家庭结合,努力营造“三位一体”思想教育模式,形成合力。一个人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学校、社会与家庭三方面的影响,要利用这三方面的特点,协调互补,确保思想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学校思想教育要贴近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实际,及时发现学生的思想、心理问题。一般来讲,大学生有比较独立的见解,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生活、学习中善于引导与教育学生正确的生活观、消费观与学习观,形成良好文明的生活习惯,提高自理自立的能力,自主自觉地来驾驭生活。根据不同的学生群体,灵活采取多样化教育方法,注重层次性,增强教育针对性。如对于心理弱势学生,用爱打开学生的心灵之门,热心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扩大心理弱势群体人际交往范围,增强他们的集体观念和团队意识,让在活动锻炼中展示自己的才能、特长;也可以设立心理咨询信箱,开办热线电话,组织心理测试,开展交流,举办讲座等多种方式。学校在利用各种方式和渠道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也可以结合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增强学生主体意识,进行有效的人生观、价值观、成才观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积极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自励、自省等自我教育的方式把自我的感受、体验内化为做人的道理,转化为对真善美追求的内在动力,以适应社会的深刻变化。在高等学校,特别要注意发挥学生党团和学生会组织的作用,通过其组织各种文化大赛,书画展、歌咏等比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和提高素质。可以通过学生宿舍楼等场所开展思想教育,把思想教育融入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要有效的整合社会资源,深入社会实际,发挥社会教育功能的积极作用。虽然学校是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但学校不是与社会隔绝的,而是与社会紧密联系,互相影响的。因此,高校进行大学生思想教育,要着眼于社会,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相结合。学校应充分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和实习教育实践,鼓励学生下基层,到乡镇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调研。通过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增强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学会用联系和全面的观点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用片面的、消极的、主观的观点去看待问题。这样既了解和深入社会,也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择业观和价值观。要鼓励学生毕业后回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以实际行动去回报社会、服务社会。学校也可以通过邀请社会成功人士走进校园,与大学生沟通与交流,激发大学生立志成才与报效祖国的信心和决心。

家庭教育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是毋庸质疑的。特别是高校的政治铺导员要注意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及时进行沟通与交流,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在校表现情况,通过家庭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发挥家庭教育对大学生的独特作用。

(二)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校园文化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学生群体文化,是一个学校的精神、校风与学风的综合体现。学校是育人的主要阵地,担负着培育一代“四有”新人的历史重任,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很多不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负面文化,给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带来新的课题。校园文化具有寓教于文、寓教于乐的育人功能,可以丰富大学生的知识,陶冶情操,提高人文素质与人文精神,这与思想教育的目标相一致。校园文化的隐性教育因素,特别是其生动活泼的组织形式,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深层渗透作用和教育作用,学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应特别重视校园文化这一育人功能和教育平台。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1]良好的校园文化,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美丽的校园风光,布局合理的校园建筑,美观科学的教室布置,文明健康的文化教育设施等都能给予学生以巨大的精神力量,使学生受到感染和薰陶,触景生情,因美生爱,激发学生热爱学校,进而热爱祖国的高尚品德。学生在幽静的环境中学习,感到心旷神怡,可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丰富多彩、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可以对各种消极腐败思想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学校团委、学生会、社团等各种组织可以结合传统节日和纪念日,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搭建和谐的交流平台,让学生在这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培养学生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通过身边或本校的先进事迹或先进人物,用榜样的力量去教育学生,让学生去体会和感知,以激发他们培养和提高自身思想觉悟的自觉性,增强思想教育工作的可信度和亲和力。同时高校应注重图书馆和学生宿舍文化的教育功能,建设高雅的宿舍文化,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多的精神食粮。

(三)充分利用网络平台

21世纪是网络化和数字化时代,网络已渗透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大学生获取各种信息、教育资源和乐于运用、参与、表达的重要渠道和平台。正确而丰富的网络资源有利于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毫无疑问,网络已成为新时期高校思想教育的有效载体,对大学生思想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它不仅拓宽了教育内容,激发教育者不断创新的精神,也增强了学生的认同感。因此,充分利用网络教育平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网络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人们的价值取向也随着各自的条件、信念与选择的不同,呈现出多样化、多向化、多维化、多层化、立体化的情状。”[2]因此,教育者要转变教育观念,与时俱进,利用网络教育平台,开拓思想教育的新渠道,利用网络优势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教育,增强思想教育的实效性。例如,学校利用网络,在校园网上公布就业形势、校园活动信息、时事新闻、先进典型等,让学生能够随时浏览,访问和留言,或查阅和学习。校园BBS等交流平台,可用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了解学生更为真实的思想动态。学校开展各种校园文化活动,精心策划后可以在网上公布,如网页制作竞赛,网络道德和法制观念、社会热点问题讨论等等。由于网络的时效性强、覆盖面广和影响力大等特点,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应善于利用网络的正面效能,积极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思想教育资源,是高校思想教育面临的新课题。

(四)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社会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化和全球化经济的发展,学校周围社会环境中各种现象必然会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影响学生。现代化进程是由诸种因素所推动的整体性变迁,在我国社会转型加剧的时期,思想教育的重要性迫切地凸显出来。合理的利用社会政治、文化、经济环境中的积极因素,增强民族凝聚力和集体主义意识,建立一种多层次的社会和谐体系,满足大学生的价值和心理需求非常必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良好的社会氛围也是社会的重要责任。党的十六大以来提出我国文化发展和体制改革的精神无疑为大学生成长的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五)充分利用家庭教育的渠道

家庭是一个人成长成才的摇篮,家庭教育是人才培养系统工程的起点和根基。常言道:“3岁看大,7岁看老”。也就是说,小时候的家庭教育为以后的成长产生重大的影响。教育家爱尔维修说过:“人刚生下来是平等的,仅仅由于家庭环境和教育背景不同,有人可能成为天才,而有人则可能会变成凡夫俗子甚至蠢才,再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方法得当,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3]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多元化价值观、人生观冲击和改变着大学生的观念。家长要不断改变其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的认识水平,教育思想才能与时惧进。但在现实中,家长的教育理念与现代教育思想显得不协调,如有些家长由于长期受封建思想的影响,价值取向偏差,无法形成正确的教育观,从而对子女的教育仅从自身的考虑出发,以自己的经验,价值观和价值取向作为依据,而不是从大学生成长的自然规律,成长的心理、生理特点出发教育,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达不到理想效果。另外,有些家长认为子女已是大学生,无需再进行教育,放任其自由发展,不去了解他们在学校的生活、学习状况,不闻不问。家庭应善于利用学校教育的力量,积极主动地与学校联系。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树立一种民主平等的教育理念,充分认识和尊重子女的个性、需要和愿望,让彼此在家庭活动中充分互动,形成良性的互动的家庭教育氛围,树立正确和健康成长观,与时俱进,才能当好子女的参谋。由于当前的大学生面临着学习与就业压力等各方面的压力,美好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学生缓解压力,促进其良好、健康的发展。

总之,大学生思想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加强和改进当前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途径,只有认清当前高校思想教育的新形势,不断饯行科学发展观,以学生为本,与时惧进,从学校、社会、家庭三个渠道切入,形成育人合力,才能更好地实现思想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1]许庆华.高校校园文化的解读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前沿,2004(9).

[2]贺香玉.和谐社会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探析[J].沧桑,2007(6).

[3]陈鹤琴.家庭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彭立荣.家庭教育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3:29.

A Talk on the Approach to the Ideolog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CUI Xiao-na
(Department of Social Sciences,Hainan Normal University,Haikou571158,China)

Ideological education should be student-oriented and be guided by the Scientific Outlook of Development.By surveying the status quo of ideolog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this paper probes into approaches to ideologic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proposing a“trinity”model for ideological education and expounding on it in terms of the modern network platform,campus culture,social environment and family education.

college students;ideological education;approaches

R197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A

A

1674-5310(2011)-01-0046-04

2011-11-12

崔小娜(1988-),女,海南万宁人,海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部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责任编辑:(责任编辑:毕和平)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思想大学生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