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时期党内文化建设实践形式的几点思考
2011-04-13吕其镁
吕其镁
(海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海南海口 571158)
关于新时期党内文化建设实践形式的几点思考
吕其镁
(海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海南海口 571158)
党内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未被重视的灰色地带。为适应时代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新要求,应将执政党党内文化和党的文化及社会文化建设区别开来。针对新形势和新任务,建设好党内文化,积极探索新时期党内文化建设的实践形式,是提高党的战斗力,保持党的先进性,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有效动力和全新路径。
党内文化;文化建设;实践形式
长期以来,执政党党内文化是一个未被重视甚至几乎不被提及的灰色地带,常常被党的文化和社会文化大范畴所掩盖或取代。党内文化是党的指导思想、宗旨目标、价值取向、执政理念、纲领章程、思想路线、方针政策、规章制度、自身建设、群众观点、批判和吸收、理论和实践、发展和完善、内化和外显、升华和结晶等思想文化方面软实力的系统集成,是党的灵魂和生命线,是一个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精神屏障。党内文化安全和先进与否,直接渗透并作用于理论创新、思想批判、路线制定、政策落实、价值取舍、知识过滤等内化系统。通俗地说,党内文化是执政党的“神经中枢”,是展现执政党软实力的硬基础。
加强党内文化建设是全面加强执政党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思想建党和文化立党的基础工程,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社会的首要任务。回顾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进程,吸取一些社会主义国家演变的沉痛教训,深刻总结我党历史经验和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经验,着眼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民主政治建设实际,以及党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战略要求,必须认真审视党内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现实问题,针对先进文化底蕴不够、斗争性松懈、批判性淡化、理想性淡漠、纪律性松弛、战斗性减弱、识别力退化、抵制力下降、创新力不足等实践层面的表象特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用心思考,有的放矢,用力作为,有效应对,创新开展党内文化实践形式新探索,全面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和战斗力,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就目前来说,新时期党内文化建设实践形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向:
(一)科学培育选举文化
随着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深入发展,选举手段的运用逐渐成为人们社会政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目前基层一些乡村、社区、企业、学校、医院和科研院所等公用事业单位,党内和行政权力中枢及治理结构产生过程中,经常出现的贿选、诈选等不正之风以及帮派势力、宗法实力、社会黑恶势力相互勾结并兴风作浪,干扰正常选举活动等丑恶现象经常发生的实际情况,应当在正确疏导的基础上,全面地、科学地、大张旗鼓地培育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选举文化。在加强党的领导、实施民主政治教育、正确培养选举意识、科学研究选举理论、制定选举规则、规范选举程序、明确选举对象、划定选举范围、提出选举条件、确认选举人资格、明确选举内容、界定选举形式、规定选举手段、防范选举舞弊、打击选举丑恶现象等方面进行长期的系列化孕育,逐步形成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民主政治建设相配套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选举文化和选举制度,不断丰富党内文化建设内涵。
(二)认真规范考试文化
逢公必考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常态。如何从党内公平走向社会公平,从人民管理走向公民社会,这既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党和政府反腐倡廉的重要内容。就目前情况看,存在问题较多的根本原因在于考试制度不健全,考试文化发育不成熟。一般说来,考试是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考试不仅是政权运作和公民社会政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政党文化和社会文化的当然范畴。就其选拔人才形式来说,考试虽然不是最好的,但却是最普遍和最易被人所接受的。按照公开、公正、公平原则,建设包括党内考试在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考试文化势在必然。以确保考出公平、考出水平、考出真凭为基本原则,系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考试文化体系和制度,丰富党内文化和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统一考试对象、标准、制度、法规、机构、队伍等各类考试要素,逐步将高等学校入学考试、国有企业管理人员招聘考试、国家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和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党内外各级领导干部任职考试(包括一般军队干部录用考试)等各类公职人员录用考试,以及专业技术人员、中介机构从业资格认证考试等社会各类考试纳入统一的法定范畴,在现有教育考试管理机构基础上,整合党内干部管理部门、政府人事管理部门现有力量和部分社会中介机构,统一建立专门管理机构和专业队伍以及社会监督机构,科学管理,规范运行,全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考试文化,积极探索新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形式。
(三)切实端正发展文化
发展文化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性文化,简单地说,就是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模式和方式上的指导文化。认真总结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教训,明晰中国现代化发展路径,切实端正执政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积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文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文化的指导思想是科学发展,基本指针是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和经济社会与自然及人的全面发展,基本目标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根本任务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基本指针是不断端正发展文化的指导思想,着力培育绿色文化、低碳文化、和谐文化。
(四)大力倡导廉政文化
廉政文化是一种政治伦理,基本要求是廉洁从政。中国古代的“官箴”是“清、慎、勤”,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毛泽东认为,对于共产党人来说,为人民服务与为政清廉这两者是一致的:“只有坚持廉洁政治,才能真正坚持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1]在党内积极倡导和大力建设廉政文化是人民群众的根本期待,是中国共产党长期积累的成功经验和看家本领,是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必然要求。认真研究新时期执政党廉政建设文化的规律和特点,持续不断地在党内开展以廉洁从政为主要内容的反腐倡廉教育、以崇尚廉洁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价值取向教育,努力形成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社会公仆意识和从政伦理。在党员和干部队伍中要始终坚持以廉政文化育人,进一步强化党内和社会监督,坚持不懈地在党的建设中形成浓厚廉政文化氛围。
(五)全面推行问责文化
在坚持开展廉政文化教育的基础上,必须同步建设问责文化。问责文化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必然要求,其主要内容体现在问政、问责、问计等方面。完善党内问责制,就是要切实解决监督党的建设是否到位,党的领导是否正确,执政决策是否科学,干部提拔任用是否合理等重大问题;严格施政问责制,就是要认真履行国家各级权力机构中党组织及其个人的法定职责与行为,切实提高人大议政、政协参政、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督政和重要人事任免及重大事项例会表决的权重和质量;严肃重大决策问计制度,就是要进一步强化调查研究和科学决策的重要作用,实施重大决策社会公开征询制度和政府议事机构票决制度。对于失误和延误并造成重大损失者,严肃追究党内、行政、法律和经济及社会责任。
(六)严肃对待批判文化
批判和斗争是文化发展的当然属性,是文化保持阶级性、先进性、战斗性的必然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我们党要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拿起批判的武器,在思想文化领域褒扬真善美的同时,要敢于并善于揭露假丑恶。毫无疑问,这些年来,我们党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思想文化领域的思想批判,致使一些不健康的思想文化和理论开始泛滥,严重危害了党内思想文化建设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在思想文化领域贯彻“双百方针”并不是无原则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和谐社会并不是没有阶级性的,和谐必须在斗争中体现,在批判中发展。历史经验和现实斗争实践表明,对于一个有着8000万党员,带领13亿人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无产阶级执政党来说,丢掉了批判的武器,必然丧失党的先进性和战斗性,进而丧失执政的文化基础和社会基础。由此可见,严肃看待并毫不放松地搞好党内批判文化建设,是执政党能否始终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必须回答的政治实践问题。
(七)正确疏导网络文化
网络文化的出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文化创新的当然手段,是时代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生事物,有着无限的创新空间。欢迎还是反对,正视还是回避,主动适应还是被动跟进,积极建设还是消极应对,这是马克思主义者必须回答的现实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大张旗鼓地建设网络文化,要积极当好网络文化建设的先行者,决不能做广大群众和网络文化建设的尾巴。要采取积极措施,支持、扶持、利用、发展党内网络文化,使其成为执政党建设的思想宣传理论阵地和党员陶冶情操的精神家园及社会主义文化创新的时代窗孔。
(八)持久深耕基层文化
党内文化建设的深厚伟力在于社会文化建设的蓬勃发展和大众化。积极建设乡村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和军营文化,是党内文化建设时代条件下的“外化”,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础工程,是党内文化建设实践的重中之重。文化现代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级形态,是执政党建设的内功,应高度重视,务必做到虚功实做,要象抓经济工作那样持续抓好党内基层文化大建设、大投入、大创新、大发展。
(九)系统建设公信文化
发扬民主,广泛参与,扩大基层党员和社会居民的知情权、选举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切实做到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村务公开、校务公开和其他公用事业单位办事公开、社会公务活动公开、公务人员资信公开、社情民意公开;切实做到选举不走过场,尊重党员、尊重人权、尊重民主、尊重法制、尊重社会公共资源。建章立制,规范运作,扎扎实实地搞好党和政府的诚信建设,切实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诚实守信、取信于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服务。
(十)有效利用传统文化
我们党是一个有着鲜明阶级性和民族性的无产阶级政党。它是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土壤中孕育、建立和发展壮大起来的,代表无产阶级和中华民族利益并为之奋斗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并加以发扬光大是其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极为丰富,其中既有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方面的内容,也有处理人与社会关系方面的内容,还有人的思想政治和自我修养方面的内容。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不仅符合我党自身建设要求,而且为广大党员所熟知,将这些优秀传统和精华批判地吸收到党的建设理论和实践中来,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在党的建设中充实传统文化内容有利于加强党群关系建设,有利于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理论建设、组织建设、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有利于党更好地保持党在社会文化建设上的先进性。
探索党内文化建设新的实践形式是执政党建设的新课题,是新时期党的思想文化建设的新触角。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考虑并给予实践尝试。
首先,应从领导层面给予高度重视并做出战略规划。必须站在执政党长期执政和自身建设高度,把党内文化建设与党的文化建设和社会文化建设区别开来,正确认识强化党内文化建设,打造执政党文化软实力与党性硬品质的必然联系及时代意义,统筹制定带有全局性的党内文化建设规划,并将其纳入党的建设总体规划,从世界文化、社会文化和党内文化建设视角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正确界定党内文化与其他文化的联系,把握新的时代特点,搞好顶层设计,明确建设方向,系统研究建设理论和内容,为新时期执政党建设增添动力元素。
其次,要大胆借鉴历史和国外经验。自觉运用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武装广大党员干部。[2]列宁指出:“只有了解人类创造的一切财富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3]无论是社会主义运动历史还是我党历史,无论是党的领袖还是一般基层组织,都非常重视党内文化建设,只是由于时代的局限而没有给予清晰的界定。因此,搞好新时期党内文化建设,必须从党的建设历史中吸取成熟经验并汲取深刻教训,用于指导新的实践。与此同时,还要根据全球化特点和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实际,注意吸收国外实行政党政治国家,社会文化和执政党文化建设的一些有益经验,创新发展党的执政文化。
最后,要积极抓好建设试点并配套跟进针对性措施。搞好党内文化建设是加强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新探索,不可一哄而起,应统筹考虑,积极探索,先行试点,逐步扩大。应以省级党委为单位,以基层政权建设和社会文化建设内容相结合,分别在条件成熟的不同地区、行业基层组织中进行党内文化建设典型培育,采取组织、思想、文化、资金等综合性措施给予扶助,努力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执政党党内文化建设新路径。
[1]毛译东.毛译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03.
[2]郑昌华.党的建设要体现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J].求是,2001(10):45.
[3]列宁.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85.
Thoughts on the Practice Pattern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Intra-Party Culture in the New Period
LV Qi-mei
(School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Hainan Normal University,Haikou571158,China)
The construction of intra-Party culture is a gray area long neglected.To adapt to new requirements of the times and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democratic politic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efforts should be made to distinguish the construction of intra-Party culture of the ruling Party from that of the Party’s culture and social culture.In view of new situations and tasks,the good construction of intra-Party culture and the active exploration of the practice pattern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intra-Party culture is an effective impetus and a brandnew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Party’s fighting capacity,to maintaining its advanced nature,and to strengthening its overall construction.
intra-Party culture;culture construction;practice patterns
D261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A
A
1674-5310(2011)-01-0001-04
本文系2010年海南省研究生创新课题一般项目“海南基层选举文化培育与实现路径选择”成果,课题号:Hys2010-20。
2011-09-03
吕其镁(1982-),男,吉林通化人,海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2009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责任编辑:胡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