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应激性高血糖患者肠道菌群检测结果分析
2011-04-13姚玉川赵兴彬李文战任俊剑王君生韩国坡
姚玉川,赵兴彬,雷 伟,李文战,王 琰,任俊剑,王君生,韩国坡
创伤后应激反应引起的应激性高血糖,不仅是应激状态的临床表现形式,还是导致病情恶化的因素,如未予以控制,可导致水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等多种并发症,并使机体防御功能降低,并发严重感染,继之出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多脏器功能衰竭,影响创伤患者预后[1,2]。肠道菌群微生态平衡的维持受机体营养情况、免疫机能以及肠道局部物理、化学等环境因素影响。当机体遭受创伤应激时,可能导致肠道菌群失调[3,4]。创伤患者应激性高血糖与肠道菌群紊乱是否存在相关性目前尚无文献报道。为此,笔者通过对继发应激性高血糖的创伤患者进行肠道菌群的测定,初步探讨创伤患者合并应激性高血糖与肠道微生态失衡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01~2009-12创伤后24 h内来笔者所在科就诊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的患者,按CRAMS修正记分法按轻、重度标准分轻度组15例,男8例,女7例;年龄19~50岁,平均33岁。重度组15例,男10例,女5例;年龄16~52岁,平均31.5岁。同样方法将24 h内就诊血糖正常的创伤患者分轻度组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18~49岁,平均29.5岁;重度组15例,男8例,女7例;年龄17~50岁,平均31岁。纳入标准:近期无严重疾病及消化道病史,既往无糖尿病史,餐后4 h以上受伤者,3 d内能获取粪便标本者。对照组:健康志愿者为某部战士15名,均男性,年龄18~20岁,平均18.5岁,查体无异常。
1.2 创伤评分方法 CRAMS修正记分法:循环:毛细血管充盈正常和收缩压≥13.3 kPa(1 kPa=7.5 mmHg)计2分,毛细血管充盈迟缓或收缩压≥13.3 kPa计1分,毛细血管充盈迟缓收缩压≤13.3 kPa计0分;呼吸:正常计2分,费力、浅或呼吸>35次/min计1分,无自主呼吸计0分;胸腹:均无触痛计2分,胸或腹有压痛计1分,连枷胸、板状腹、血腹计0分;运动:正常(能按吩咐动作)计2分,只对疼痛刺激有反应计1分,无反应计0分;言语:正常(对答切题)计2分,语言错乱、语无伦次计1分,发音听不懂或不能发音计0分。5项积分相加,9~10分为轻度,7~8分为重度。
1.3 血糖检测方法 采用强生(中国)有限公司提供的ONE TOUCHR-BASICTM血糖测定仪及血糖试纸 (ONE TOUCH试纸)进行手指血糖测定。测定方法::清洁双手,准备好血糖仪、试纸、采血笔及针,调校仪器,插入试纸,采手指血,将血样本滴入试纸的圆孔上,测出血糖值。
1.4 应激性高血糖诊断标准 接诊后随机测2次以上,空腹血糖≥6.9 mmol/L或随机血糖≥11.1 mmol/L,排除有糖尿病史的患者。
1.5 大便菌群分析方法 将粪便用生理盐水10倍稀释法稀释,选择3个不同稀释度接种于培养平板上,需氧培养或厌氧培养后计数。根据涂片结果和菌落数进行菌群分析。判定标准参照文献[3]。
1.6 统计学方法 用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组间比较用χ2检验。
2 结 果
菌群分析结果显示各组菌群失调发生率:应激性高血糖重度组15例(100%),正常血糖重度组14例(93%),应激性高血糖轻度组6例(40%),正常血糖轻度组5例(33%),对照组2例 (13%),各组与对照组及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 论
创伤患者体内的糖代谢异常及高血糖水平,可显示创伤的严重程度和预后。应激是机体在受到强烈或有害刺激后,出现的以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反应为主的非特异性全身反应。当严重创伤特别是合并有严重颅脑伤时,由于大量蛋白质丢失,机体负氮平衡,下丘脑-肾上腺髓质系统被激活,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和糖皮质激素等增多,胰岛素分泌受抑制,促进糖原分解和糖异生,导致血糖升高即应激性高血糖。应激性高血糖对创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除了导致内环境紊乱、降低机体免疫功能外,高血糖还刺激自由基产生增加,血管内皮细胞过度活化,导致微血管收缩、血流淤滞、组织缺氧和器官功能不全[1,2]。因此,血糖的高低与创伤程度及预后有密切关系,可以将创伤后高血糖视为预后不良的预警指标。
肠道菌群是人体最大和最复杂的微生态系统,是肠黏膜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抵抗病原菌感染具有重要意义。正常情况下,肠道菌群具有特定的定位、定性和定量结构,种群间处于一种有利于机体的动态平衡状态。当机体免疫力低下或长期使用激素、同位素、免疫抑制剂、放化疗或遭受严重创伤时,可能导致肠道微生态失调。肠道微生态失调可使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引发细菌易位,进一步造成局部感染、诱发内毒素休克,引起全身败血症或远端感染,还可诱发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以至多脏器衰竭,对创伤患者的预后造成不良影响[3,4]。
本文通过对应激性高血糖创伤患者进行肠道菌群的测定,与血糖正常的创伤患者、健康志愿者的肠道菌群进行比较,初步探讨了应激性高血糖创伤患者与肠道微生态失衡的关系。本文结果显示,无论创伤轻重程度,创伤各组菌群失调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健康志愿者组,无论血糖正常与否,重度创伤组菌群失调发生率均显著高于轻度创伤组,说明肠道微生态失衡不仅与创伤有关,可能与创伤严重程度也存在一定相关性。因此,笔者认为,应激性高血糖与肠道微生态失衡是影响创伤患者预后的两个独立因素,判断创伤患者严重程度及预后最好同时监测是否存在应激性高血糖与肠道微生态失衡两个方面。
[1]邓素贞.应激性高血糖对危重症预后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0,20(8):38-39.
[2]姚玉川,任俊剑,王 琰,等.创伤后高血糖对预后的影响[J].实用医药杂志,2010,27(9):801-802.
[3]熊德鑫.现代微生态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4:116-141.
[4]刘 平,李宗军,许爱清.胃肠道微生态系统及其功能研究[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0,22(3):277-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