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化瘀清热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 236例
2011-04-13袁观成何安民陕西省商洛市中医医院商洛726000
袁观成 何安民 陕西省商洛市中医医院(商洛 726000)
病毒性心肌炎是指各种病毒所引起的心肌急性或慢性炎症病变,是内科心血管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该病反复发作,目前西医治疗不甚满意。笔者自2001年 7月至 2010年 7月治疗了病毒性心肌炎 236例,均采用中药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从治疗的病毒性心肌炎 236例,系采用促进心肌代谢药物、激素及抗病毒西药治疗 2周后,其症状仍不能控制的患者。236例中男性 158例,女性78例;年龄在 20~ 59岁,平均年龄 32岁;其中 20~44岁者 210例 (占 89%);病程 1个月至 6年,平均 2年。发病情况:236例患者在发病前 1~3周均有明显的上呼吸道(190例 )或肠道(46例)病毒感染症状,随后均出现心脏方面的症状。临床表现:入院后主要表现:心慌气短,胸闷隐痛,头昏,时有汗出,动则尤甚,失眠多梦,五心烦热,懒言少动,面色无华,时有发热、咽痛、全身酸困等反复感冒现象,舌质淡暗,苔薄白或微黄,脉沉细弱或结代等。体征及各项辅助检查情况:体温升高190例,体温正常 46例,心率增快者 190例,心动过缓者 38例,心率正常者 4例;心尖区第一心音低钝者170例,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者 48例,舒张期杂音者 6例,心包摩擦音者 12例。另外,心律出现早搏者 108例,心脏轻度扩大者 188例,明显扩大者 32例,合并急性心力衰竭者 16例。化验:白细胞升高及血沉增速者85例。心电图:ST-T改变、T波低平者 170例,双相或倒置者 66例;室性早搏 108例,房性早搏 38例,房颤30例,QT间期延长 24例,病理性 Q波 16例。合并肺瘀血者 4例,肺水肿者 4例。
治疗方法 以益气化瘀清热为主,自拟益气化瘀清热汤:生黄芪 50g,贯众 30g,丹参、生山楂、连翘各20g,五味子、延胡索、当归、苦参、麦冬、炙甘草各 10g。水煎服,1d1剂。心烦失眠加(炒)酸枣仁;全身困痛者加羌活、独活;纳呆便溏者加白术;咽痛或发热较其甚者加山豆根、大青叶、金银花等。10d为 1个疗程,疗程间停服 1~3d。最长者连用 6个疗程,短者 2个疗程。
疗效标准 根据临床实践,参考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1]、心脏病诊疗手册[2]、疑难内科学[3]、急诊内科学[4]、中医内科学[5]等文献资料,近期临床治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心脏扩大恢复正常,心电图检查正常;显效:临床主要症状消失,心脏扩大明显缩小,心电图检查大致正常;有效:主要症状基本消失,心脏扩大恢复不明显,心电图检查无明显改变;无效:症状、体症、心电图均无改善。
治疗结果 236例中,治愈 164例(占 69.5%),显效 46例 (占 19.5%),有效 20例(占 8.5%),无效 6例(占 2.5%),总有效率为 97.5%。
体 会 病毒性心肌炎表现以心慌气短为主,伴有胸闷疼痛等症,中医辨证属心悸范畴。9年来我们收治的 236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素体虚弱,或过劳损伤正气,感受外邪袭表,先犯肺卫,肺病及心,耗气伤阴,以致气阴更虚,心气虚则鼓动无力,心血 (阴)虚则心失所养,故见心慌气短等症;心气虚则血行迟缓,瘀血内停,则见舌淡暗等表现,又因正气不足,卫气虚弱,屡见感受外邪而加重病情。自拟益气化瘀清热汤,黄芪、五味子、炙甘草补益心气;连翘、苦参、贯众清热解毒,祛除外邪;麦冬、当归养阴补血;丹参、生山楂、元胡活血化瘀,以助血行。综观全方,补气养阴,以治其本,化瘀清热,以治其标,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祛邪不伤正,扶正不留邪的目的。故该方对病毒性心肌炎(中医之心悸属气虚为主,兼有瘀血、阴虚及反复感邪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1]陈贵廷,杨思澎.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M].第 3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社.1994.373-379.
[2]黄德嘉.心脏病诊疗手册心肌炎[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63-276.
[3]赵永平,赵延恕.疑难内科学心肌炎的诊断与治疗[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116-120.
[4]张文斌.急诊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194-1202.
[5]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126-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