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火鸡组织滴虫感染病例的诊治

2011-04-13缪锦国

兽医导刊 2011年10期
关键词:火鸡肠腔盲肠

缪锦国

(江苏省滨海县陈涛镇多种经营服务中心,江苏盐城 224562)

(一)发病情况滨海县陈涛镇一徐姓农户于2011年2月13日从盱眙县购入50只雏火鸡。3月20日发现已养至7周龄的火鸡过半有精神沉郁、厌食、下痢等症状,遂给予红霉素和抗球虫药,但均未见疗效,3月22日有2只火鸡发生死亡,于是邀请笔者前往诊治。

(二)临床症状病火鸡体温升高,食欲减退或废绝,饮欲增强,体重迅速减轻。外观病鸡精神不振,羽毛松乱,闭目缩脖,翅膀下垂,行走不稳,不愿活动,常呆立一隅。有的病鸡腹部膨大,触诊腹部可摸到硬固的盲肠。病鸡排粘液下痢便,初期水样泡沫腹泻,粪便中有砖红色粘液丝,随后转为黄色或褐色稀便,病重者完全血便。

(三)剖检病变剖检病火鸡,肉眼可见的病变主要集中在肝脏和盲肠。肝脏肿大,表面有弥漫性不规则圆形凹陷的坏死病灶,其颜色呈灰白色或黄褐色,直径大小约 1~2 cm,纵切可见病灶深入肝实质中。盲肠外观肿大变硬,切开可见肠壁增厚出血,黏膜层严重坏死,有些部位的病灶已深入盲肠肌层及浆膜层,形成溃疡病灶,肠腔内充满微黄色干酪样物质。

(四)实验室检验

1.取病火鸡的新鲜盲肠黏膜刮取物,用40℃温生理盐水制成悬滴标本,立即放到显微镜下检查,可以看到一端有短的鞭毛、呈钟摆式来回运动的虫体。

2.以无菌操作方式取病火鸡的肝脏,分别接种到血琼脂和麦康凯琼脂平板,置 37℃培养24 h,细菌分离结果为阴性。

综上所述,结合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和实验室检验结果,诊断为火鸡组织滴虫病。

(五)防治措施

1.日常管理。一般情况下,应激畜禽对疾病更加敏感,所以减少应激(如提供充足的营养均衡饲料、干净的自由饮用水、合适的饲养密度)有助于增强火鸡免疫力,从而降低其对组织滴虫病的易感性。同时,要勤于观察,及时发现并隔离感染病鸡,切断直接传染源;定期铲去运动场地的表土,换垫新土,以减少接触感染粪便的机会。

2.疾病控制。①鸡舍及场地彻底清扫,将粪便及垫料运出堆积发酵。饲养用具洗刷后和鸡舍内外环境一起用大毒杀消毒液(癸甲溴铵溶液)1:150倍稀释后消毒,1周消毒3次。②将滴虫厌氧康(5%地美硝唑预混剂)和仙林(10%阿莫西林可溶性粉 )各1瓶(均为100 g/瓶)与100 kg饲料混匀后投喂,连用5 d。同时,每天用白头翁20 g、苦参12 g、秦皮10 g、黄连10 g、白芍15 g、乌梅20 g、金银花12 g、甘草15 g、郁金15 g,煮水供火鸡饮用,连续给药5 d。对严重的不食病例,每只每次口服甲硝唑片剂(0.2 g/片)四分之一片,每天早晚各1次,连喂3 d。

经过上述处置,病情很快得到控制,除1只病重死亡外,其余全部恢复正常。

(六)诊疗体会

1.临床上,本病需与球虫病和沙氏杆菌病做鉴别诊断。球虫病虽然也会造成盲肠病变,但是以出血及黏膜坏死为主,病鸡会排血便,粪便镜检可见球虫卵囊,而且球虫病不会有肝脏菊花状坏死且中间凹陷的病灶。沙氏杆菌病虽然也会有肝脏坏死病灶及盲肠内干酪样物,但是肝脏病灶较细小且盲肠不会有明显肿胀及变厚。

2.本病如继发大肠杆菌、梭状杆菌等二次细菌感染会引致大批死亡。因此,在处理该病例时,笔者在饲料中添加了阿莫西林,用以控制可能发生的继发感染。

3.由于异刺线虫在传播组织滴虫中起重要作用,因此驱除体内的异刺线虫是预防本病的重要措施,故应定期驱除火鸡体内的异刺线虫,可用左旋咪唑每千克体重40 mg,一次拌料投喂。

4.此例火鸡是家庭式开放饲养,日常卫生管理不良,可能因食入携带有异刺线虫的蚯蚓而发生本病。笔者在剖检时曾详细检查盲肠中是否有异刺线虫,但未发现有异刺线虫虫体,推测其原因可能是盲肠严重坏死使盲肠肿大,肠腔受压迫,肠腔内的环境不适合异刺线虫生活而造成虫体死亡或离去。对此,笔者认为火鸡养殖应选择干燥疏松的砂质场地,同时避免使粪便污染饲料和饮水,饲养期间还要定期使用疫苗防疫及药物预防。

猜你喜欢

火鸡肠腔盲肠
鸡盲肠肝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和防治措施
影像学在克罗恩病并发肠腔狭窄诊断及随访中的价值
火鸡感谢卡
火鸡
卖火鸡
肠腔隔绝技术在肠空气瘘的应用
采用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分析断奶幼兔盲肠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
回盲口狭窄致犬肠梗阻1例
改制加压输液器注水法在电子结肠镜检查中的应用
对临床直检诊断盲肠秘结及其形成的几点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