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生创新素质结构及培养
2011-04-12郝文亭张雅玲
郝文亭 张雅玲
(海南师范大学,海南海口 571158)
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生创新素质结构及培养
郝文亭 张雅玲
(海南师范大学,海南海口 571158)
体育创新人才是指具有创新意识,具备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体育工作者和体育教师。本文从知识经济时代对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生培养的要求出发,进一步分析了现阶段影响体育创新人才培养的诸要素,探讨和分析了体育人文社会学创新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结构,提出了体育创新人才的培养途径。
创新;人才;素质结构;培养途径
一、研究目的
创新素质,是指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创造出某种新颖的、独特的、有社会价值成果的基本品质或素养。这种成果可以是一个新思想、新概念、新方法,也可以是一项新工艺、新技术、新作品。因此,加速构建创造型体育教师群体乃是当前深化教育改革的关键之举,创新教育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应2l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的大背景下提出来的。体育创新人才是指具有创新意识,具备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体育工作者和体育教师。本文着重研究作为体育工作者和体育教师的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生应该具备的素质结构,开展有针对性的创新能力培养。
二、创新思维是体育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
创新是人们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根据特定的目的和需要,运用已知一切信息和科学的思维推理,形成能推动人类社会文明和进步、有价值的、与众不同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这里的产品泛指:一项专利、一本专著、一项教学成果或新的管理方法等,是创新人才综合能力的反映。创新意识是创新思维的动力,受当时社会环境的制约。创新思维充分利用已有知识,运用科学的逻辑推理和丰富的想象力,推断出产品构图(科学预见),是体育创新人才综合能力中最关键的因素,决定着创新能否实现的重要环节,起着体现创新能力的桥梁作用。否则,创新成为无目的莽撞。制约创新思维主要因素:专业基础知识是否雄厚,对已有知识能否有效地激活,各知识重新组合能力高低。因此,培养体育创新人才的关键是培养创新思维。
三、创新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结构
(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创新人才最基本素质之一,是创新意识形成的源泉与动力。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是三个相互独立又相互区别的范畴,其中,发展是变化的高级形式。只有正确的人生观指导,才能有为人类文明与进步作贡献的远大理想,有为推动科学技术发展而艰苦奋斗的高尚精神和进行创造发明、技术革新的强烈愿望。只有用先进的思想武装头脑,才能够敢于怀疑,大胆探索,才能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产生新颖独特的见解。
(二)趋于合理的知识库是体育创新人才的内在源泉,是创新思维的基础。知识是创新的基础和前提,创新不能离开知识凭空进行,没有正确的理论指导,就难以形成全面合理的思维分析,产生完备的创新思路。合理的知识库应存储主要元素;较深厚的专业基础知识,学科发展的动态;广泛的邻近学科知识,知识重组能力;科学务实,敢于探索、大胆实践能力。
(三)获取、处理信息能力是体育创新人才的充电器。随着多媒体、网络技术迅速发展,一方面必须把握知识跳动的脉搏,主动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另一方面必须掌握并能灵活运用获取和处理大量信息的工具。
(四)良好的意志品质和集体协同能力是体育创新人才成功的催化剂。爱迪生说:“发明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科学上许多一举成功的壮举,其背后都有着长期艰苦的劳动、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毅力。同时应具备团结协同能力,尊重与众不同的标新立异的疑问,尊重与众不同的观念、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对于激活知识、激发创新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四、创新人才的培养途径
(一)创新思维形成机制
在体育创新人才综合能力的三个方面中,创新思维是体育创新人才应具备的最关键的因素,寻求体育创新人才培养途径,关键是培养创新思维,而创新思维是多种思维的综合表现。
1.大量发散思维参与。创新思维中既有发散思维,又有聚合思维,它是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统一。创新思维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优质的发散思维上。国外对创新思维的测量,主要集中在对发散思维的测量上,并着重测量发散思维的三个品质指标:流畅性---在短时间内思维发散的数量;变通性---思维在发散方向上所表现出的变化和灵活;独特性---思维发散的新颖性、独特的程度。优质的发散思维就是要有较好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其中,变通性和独特性尤为重要。
2.大量形象思维参与。创新也是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统一。人们往往会认为创新既然是人类高级的思维过程,一定是依靠抽象思维进行的,从而忽略了形象思维在创新思维中的作用。形象思维在创新思维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作为思维的一种类型,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之间不存在发展水平上的高低问题,而且,由于创新思维成果是前所未有的。德国著名化学家凯库勒在研究有机化学碳氢化合物苯分子结构时,运用抽象思维进行逻辑推理,久思不得其解,最后通过想象解决了其中的奥秘。
3.掺杂有直觉成分。在创新思维中还带有直觉出现。它常表现为一种猜测、预感、设想,但因其产生之初,尚缺乏可靠的论证,容易被人们当作妄想、臆断而加以否定,直觉在创新思维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直觉作为创新思维中的一个重要思维活动具有3个特点:一是从整体上把握对象,而不拘泥于细微末节;二是对问题实质的一种洞察,而不停留在问题的表面现象;三是一种跳跃式思维,而不按部就班地展开思维过程。直觉是个体在掌握牢固的专业基础知识,具备丰富的生活经验,并积极从事实践活动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领悟。
4.掺杂灵感成分。创造思维的“闪光点”往往得益于灵感,这是创新思维又一典型特点。它常给人一种豁然开朗、妙思突发的体验,使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顿释。灵感出现的契机是:个体在紧张思维后处于精神放松、悠闲的时候。阿基米德在沐浴的时候,想到物体的浮力原理,华莱士因发疟疾卧床时,想到进化论中自然选择观点,都充分说明,一张一弛是捕捉灵感之道。
(二)现阶段影响创新思维因素分析
1.传统观念。传统观念涉及到社会各领域,不同观念影响下,对创新思维的形成既起到催化作用,也可能起到扼杀、压抑作用。一方面人才的选择上,用人单位仅以学历层次、在校成绩来衡量择优,很少去考查其潜在能力、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在人才的使用上,以是否好用、听话来衡量,又由于世俗观念的影响亦造成心理上的障碍,生怕做错事被人视为无知,因而怕想、怕说、怕做,导致“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求进取的工作态度。
2.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教学模式集中体现了一定时期教学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是一个相对的动态概念,它是适应一定历史阶段、社会生活对人才培养需要而产生的,思维培养只强调聚合思维,理解、消化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理解和消化教师讲授的内容成为教学的最高目的。体育教师大量地进行知识的灌输,学生机械的获取知识,掌握体育技术和技能,其结果导致学生盲目崇拜书本和教师,创新思维赖以孕育生长的主要土壤—发散思维被禁锢。
(三)创新思维的培养应把握的环节
1.更新传统教学观念是创新思维形成的基础。通过上述分析,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以及与其相对应的教学模式,其优点有利于学科知识的传授与学习,对前人知识与经验的掌握;其弊端则容易造成学生对书本、教师的迷信,不敢提出半点怀疑,不易产生新的理论、新的成果。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是创新思维形成的瓶颈,培养出符合知识经济社会的创新人才,必须冲破传统体育教学观念的束缚,更新体育教学模式,使学生不再机械地获取知识。教学媒体不再是体育教师利用和演示教学内容而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这样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既培养学生的聚合思维,又加强其发散思维的培养。
2.注重发散思维的训练。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形成的核心。虽然创新思维是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的统一,但发散思维更集中体现思维活动的创新性特点,没有发散思维就很难产生创新性萌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时时注重对学生发散思维训练。首先,积极引导帮助学生,站在三维空间进行思考,广虑多思。其次,要从提高思维的流畅性入手,以量为先,逐步提高思维独特性。教师可结合具体实例,剖析发明创造,技术革新过程中,其思维发散的具体轨迹,培养学生在问题的解决中,掌握发散思维方法。
3.培养捕捉灵感。灵感在个体运用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起着“画龙点睛”作用。灵感似乎是可望不可及的东西,只要掌握灵感出现的某些规律,就可提高捕捉灵感的概率。首先,对某一创新性问题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通过查阅其相关资料,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设想解决问题的种种方案,是捕捉灵感最基本条件;其次,要有废寝忘食的工作精神,不仅在集中思考时全心投入,而且平时总在思考,是捕捉灵感的又一重要条件;最后,经过长时间穷思竭虑后转入松弛状态,往往能摆脱习惯思维束缚,从而使创新思维“触角”舒展。
4.鼓励大胆猜想。直觉在创新思维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其主要表现形式为猜想。发明创造、技术革新每个环节都要敢于和善于大胆猜想。但大胆猜想并不是凭空捏造,而是建立在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宽厚的知识积累基础上,实践经验愈丰富,知识积累愈宽厚,知识重组能力愈强,大胆猜想也就愈可靠。
5.重视实践能力锻炼。创新的最终实现是要将“创新思维推向市场”、“把理论推向实践”、“将科学技术转变为现实生产力”,创新是否有效决定着实践能力的高低,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创新最终实现的保障,同时,通过实践活动,不断积累已有的知识经验更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形成。
G807
]A
]1003-4145[2011]专辑-0256-02
(责任编辑:宋绪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