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实、新”文风的楷模
——邓小平文风论析
2011-04-12鄢明定
鄢明定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湖南娄底 417000)
“短、实、新”文风的楷模
——邓小平文风论析
鄢明定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湖南娄底 417000)
习近平同志明确要求党内尤其中高级领导干部应当努力树立“短、实、新”的优良文风。邓小平同志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不仅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同时也为我们树立了一个这种优良文风的楷模。他的文风简洁明快、朴实管用、新鲜活泼。其独特文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有:求真务实的作风、坚定的群众观念以及独特的人生经历。认真探讨邓小平同志独特文风的特点及其成因,对于我们树立习近平同志所倡导的优良文风具有重要而现实的指导意义。
习近平;邓小平;文风
2010年5月,在中央党校2010年春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上,习近平同志发表了题为《努力克服不良文风积极倡导优良文风》的讲话。①讲话针对当前党内尤其是中高级领导干部的文风问题,严肃批评了长、空、假的问题,明确要求树立“短、实、新”的优良文风。邓小平同志作为我们党和国家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作为我们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以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他的讲话和文章同样表现出鲜明的个性和风格。认真探讨其独特文风的特点及其成因,对于我们树立习近平同志所倡导的优良文风具有重要而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邓小平文风的主要特点
(一)简洁明快
邓小平同志文风的简洁明快,主要表现在篇幅短小、开头简明、语言简练等几个方面。
首先是篇幅短小。古人云:“简为文章之尽境”。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讲短话,写短文,这是邓小平同志的一贯作风。他的讲话和文章,从不搞首尾“戴帽穿靴”、中间旁征博引,也很少有大一二三四、小1234之类的多层论述。他总是采用最直截了当的方式阐述事理,多用简洁明快的论断性语言,论述集中有力,语言简洁明快。纵观他出版的三部文选,大多数篇章都属于“千字文”。收入第三卷的119篇文章中,70余篇都在千字左右,约占60%。他许多精辟深刻的思想理论,就通过这些“千字文”得到清晰有效的表达。《“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方法》、《社会主义必须摆脱贫穷》、《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重要篇章,都属于千字左右的短文,却都闪耀着他深刻独到的理论光辉。
其次是开头简明。邓小平同志一生襟怀坦荡、光明磊落、立场坚定,表现在语言上便是直截了当。他的讲话和文章,大多开门见山、单刀直入、一语中的,从不拐弯抹角、拖泥带水。如“这次中央全会的主要议题是整党。”①“怎么样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是个大问题。”③“这次扩大会议,主要是讨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以及一些有关问题。”④“我想谈一谈顾全大局问题,这个大局就是我们国家建设的大局。”⑤“我的中心意思是,中央要有权威。”⑥“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⑦“今天主要是商量我退休的时间和方式。”⑧)这样的开头都是提纲挈领,不枝不蔓,一下便切入正题,让人准确而轻松地把握住作者的主旨。
再次是语言简练。邓小平同志的讲话行文讲究概括,言简意赅,因为他认为“语句简短一点好记”。⑨比如说到我们党的领导尤其是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⑩面对当时教育领域的拨乱反正他说:“教育方面有好多问题,归根到底是要出人才、出成果”;⑪谈到由于林彪一伙的破坏而当时军队建设存在的问题,他概括为“肿、散、骄、奢、惰”五个字;⑫对于香港回归的主权问题,他斩钉截铁、掷地有声地表示:“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⑬面对我国与前苏联曾经不和谐的关系,他与其领导人会见时开门见山地说道:“我们这次会见的目的是八个字:结束过去,开辟未来”);⑭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他用三个短句提出我国的对策:“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⑮关于我国的对外政策,他用两句话概括:“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中国永远属于第三世界”等等。⑯
(一)朴实管用
求真务实是邓小平同志一贯的思想品格和工作作风,他也因此而被国内外舆论称为“务实派”、“实干家”,他自己也曾自豪地对外国友人宣称:“我是实事求是派。”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多做实事,少说空话。”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很朴实的道理”。⑰这既是他对马克思主义的独特认识,也是他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一种独特追求。文如其人,他的务实精神同样体现在他的文风上。他特别反对说空话、套话、假话,反对本本主义、形式主义。一些看似深奥、重大的问题,他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经过自己的深入钻研思考,再结合我国具体国情,然后用朴实通俗的话语深入浅出地表达出来。他许多重要而影响深远的思想观点,即使没进过学校大门的家庭主妇也不难听懂记牢。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评价的:“他文风朴实,不讲空话,在简明扼要的论述中,总是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⑱比如他说:“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致富不是罪过”;⑲“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⑳“不管天下发生什么事,只要人民吃饱肚子,一切就好办了”。㉑正是他这样一些大实话,掀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大幕,开创了神州大地勤劳致富光荣的时代风尚。谈到干部的选拔他说:“要找一些不怕打倒的人进领导班子”;谈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时他说:“多搞一点电,多搞一点铁路、公路、航运,能办很多事情”;关于我们国家和社会的稳定,他坚定地表示:“稳定压倒一切”,“中国不能再折腾,不能再动荡”,“中国自己要稳住阵脚,否则,人家就要打我们的主意”,(319)“要维护我们独立自主、不信邪、不怕鬼的形象”。
他的语言还具有极强的针对性,敢于直面问题要害,往往一针见血,而决不遮遮掩掩、闪烁其词。在中英曾经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中,面对英国首相撤切尔夫人企图“以主权换治权”的咄咄逼人攻势,他义正辞严、掷地有声地指出:“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的余地”。“89政治风波”之后,面对一些西方国家纷纷扰扰的所谓“经济制裁”声,他又严正指出:“中国永远不会接受别人干涉内政。”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他也曾向全世界严正宣告:“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做他们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我国利益的苦果。”
(三)新鲜活泼
邓小平同志历来注重实践,不惟书,不惟上,倡导要敢于讲老祖宗没有讲过的话,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他的讲话和文章从不人云亦云,不拿腔拿调打官腔,也很少引经据典,而是坚持自己的独立见解,表现出新鲜活泼的鲜明个性。比如谈到我们改革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他形容说:“我们可能比关公还要过更多的‘关’,斩更多的‘将’”。谈到对香港的政策和内地的开放,他形象地说道:“现在有一个香港,我们在内地还要造几个‘香港’”。谈到机构改革他比喻道:“庙只有那么大,菩萨只能那么多”,“每个庙的菩萨也太多,很有文章可作的,不要以为没有好多油水”。讲到老干部选拨、培养接班人的责任他诙谐地说道:“这件事做好了,我们才有资格去见马克思,去见毛主席,去见周总理”。针对教育领域曾经存在的问题,他尖锐地指出:“一点外语知识、数理化知识也没有,还攀什么高峰?中锋也不行,低锋还有问题”。针对“四人帮”曾经将知识分子贬为所谓“臭老九”以及改善知识分子待遇的问题,他深刻而幽默地说道:“‘老九’并不坏,《智取威虎山》里的‘老九’杨子荣是好人嘛!”“要把‘文化大革命’时的‘老九’提到第一”。此外如:他形容改革开放的胆量和步伐“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将法律法规的制定比喻为“成套设备”;将一些人不顾实际而照搬照抄上级文件的做法比喻为“当收发室”;将我们曾经的保守封闭形容为“满脑袋框框”;把触及领导的问题比喻为“摸老虎屁股”;将对台湾实施“一国两制”形容为“不是我吃掉你,也不是你吃掉我”等等。他语言中的许多词汇,就是生动形象的普通群众口头语,如:“家当”、“交账”、“交班”、“扯皮”、“拆台”、“顶事”、“翘尾巴”、“瞎折腾”、“打屁股”、“硬着头皮”、“看风使舵”、“万灵应药”、“摸老虎屁股”、“摸着石头过河”、“占着茅坑不拉屎”等等。这些充满四川大巴山区浓郁乡土色彩和生活气息的民俗口语词,既具有很强的表现力,也让人读着备感亲切。
二、邓小平独特文风的主要成因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个人独特文章风格、语言风格的形成,自有其形成的独特原因。探究邓小平同志独特文风的形成,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个因素:
(一)求真务实的作风
邓小平同志既是我党恢复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积极倡导者,又是这一思想路线的忠实践行者。他毕生注重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即使“文革”期间被下放到江西新建县拖拉机厂,年已60多岁的他,仍然坚持阅读马列原著。但他又不唯书、不迷信、不盲从,从不照搬照抄、不寻章摘句、不简单套用,而是创造性地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原则,经过自己的理解消化之后,再用他朴实通俗而独具个性的“邓氏语言”表达出来。他敢想、敢做、敢担当,根据我党我国新的实践,不断作出新的论断,提出新的观点。因为他始终“相信毛主席讲的实事求是”,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很朴实的东西,很朴实的道理”,“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是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他谆谆告诫人们“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强调“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他要求领导干部要“学会用自己的话来写文章”,“开会、讲话都要解决问题。”思想上,他率先冲破“左”的禁锢,旗帜鲜明地指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经济上,他大胆提出“杀出一条血路”,创办经济特区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祖国统一问题上,他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对外关系上,他高屋建瓴地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的著名论断。他既实事求是地指出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及时纠正“以阶级斗争为纲”等错误理论,分析其产生错误的原因,又充分肯定毛泽东的功绩和坚定不移地坚持毛泽东思想,坚持将毛泽东晚年的错误理论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严格区别开来,并创造性地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面对“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左”的错误,他坚持实事求是原则,积极主张给曾经受到错误处理的广大干部甄别平反。他襟怀坦荡,真诚直率,从不隐瞒观点。“文化大革命”开始不久,曾有大学生询问他什么是“文化大革命”,询问其含义和目的。他坦诚地回答说自己也不太理解,也说不清楚。他从不争功诿过,既勇于承担责任,也坦然承认自己的缺点错误。他明确反对突出个人,正确对待个人与党和人民、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他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大家希望我当总书记、国家主席,我都拒绝了。”他多次说,农村搞家庭承包,乡镇企业异军突起,这些发明权是农民的。对于党的十三大报告他说:“许多内容并不是我提出来的。”“不能把九年来的成绩都写到我个人的账上。”
(二)坚定的群众观念
邓小平同志始终坚持认为:“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如果哪个党组织严重脱离群众而不能坚决改正,那就丧失了力量的源泉,就一定要失败,就会被人民抛弃。”他明确要求:“全党同志,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经常记住这一点,经常用这个标准检查自己的一切言行。”他虽然长期担任我们党和国家的高级领导职务,却始终以普通劳动者自居,平易近人,礼贤下士。他热爱人民,尊重群众,时刻关注人民群众的呼声和愿望。他相信群众,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满腔热情地鼓励和支持从人民群众实践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鼓励人们在实践中大胆试验、闯荡、冒险,并不断总结新经验、创造新办法、探索新路子。他在为英国版《邓小平文集》撰写的序言中曾深情地写道:“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他要求领导同志到基层去,应当“首先到厨房去看看,还要看看厕所,看看洗澡的地方。”他考察居民居住情况时,据说就特别注重看卫生间。因为他认为,老百姓居住的舒适程度,很大程度上可以从卫生间的情况反映出来。
邓小平同志特有的文风,正充分体现出他对人民的“深情地爱”。他思考问题、处理事情,始终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取向。“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的标准,既是他考虑问题和制定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他讲话撰文的基本准则。他善于从群众中和生活中汲取语言元素和思想元素,从老百姓视角看事物,以老百姓思维想问题,用老百姓语言讲道理。因而他的讲话和文章,常常运用朴实通俗的语言、普通常见的事实、形象贴切的比喻,让道理容易为广大普通群众所理解和接受,并能最终转化为他们的实际行动。在国家大政方针的决策中,他便提出了“解决温饱”、“实现小康”、“三步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发展是硬道理”、“走自己的路”等这样一些普通老百姓听得懂、看得清、乐意做的发展战略和措施。
(三)独特的人生经历
邓小平同志自幼生长在四川农村,农村的状态、农民的心理从小便深深印在了他的内心。四川大巴山区独特的生态环境滋养与民俗文化的熏陶,也养成了他质朴平实、简洁明快的语言特点,让他的讲话和文章常常透射出浓郁的乡土气息。他18岁参加革命,当过秘书,编过报纸,担任过县委书记、省委宣传部长、军队政委,主持过西南地方工作,直至长时期担任党和国家重要领导职务,成为党的第一代重要领导成员和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从革命武装斗争到社会主义建设,从地方到中央,他一生中经历过许多重大历史活动,参与过党和国家的许多重要决策,具有极为丰富的斗争经验和建设经验。
他“三落三起”的独特政治经历,一次次奇迹般地东山再起,在中外历史上都少有。尽管一生坎坷,几经磨难,他却始终保持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心系祖国和人民。西方有媒体也曾因此而称他为“打不倒的东方小个子”。据说他曾诙谐地同别人说,如果给政治上东山再起的人设置奥林匹克奖,他很有资格获得金牌。文革期间,他作为中国第二号“走资派”被打倒。在那段特殊的日子里,他过着一个普通公民甚至连普通公民还不如的生活,使他深切体会到中国老百姓的苦难与心理,他也因此而深深体味到说大话、空话、套话、假话的苦头,深感“假、大、空”对党和国家的危害,从而促使他深入思考中国未来的出路与走向。
正是这种丰富而独特的人生经历,磨砺了他敏锐的政治眼光和深邃的政治洞察力,造就了他高瞻远瞩、举重若轻、不畏艰险、不惧权威、不见风使舵、不随波逐流的独特品格,培养了他冷静思考、直面现实、处变不惊、勤于观察,精于判断、大胆果决、勇于担当的优良作风,使他遇事站得高、看得远、钻得深,大是大非面前尤其立场坚定、态度鲜明,敢于大胆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正如他曾经所说,要作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那一系列重大决策,“没有战略勇气是不行的”。1992年他88岁高龄时,还能密切关注国内外发展动态,壮心不已地再度南巡,并思维敏锐地发出加快、加大改革步伐的呼声,充分表现出他无私无悔、勇立潮头、敢为天下先的非凡胆略。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其《领导者》一书中说:“领导艺术在于使人信服。”讲话与撰文,是领导干部基本而重要的工作方式;优良而特色鲜明的文风,则是树立领导干部良好形象和有效威信的重要因素。一个时代的文风,在很大程度上映射着这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和精神风貌;领导干部的文风,更是时代和社会的价值导向。一个时代的社会实践,必然造就富有时代特色的理论。身处当今时代的马克思主义者,必然需要面对今天活生生的社会现实,不唯书,不唯上,大胆思考和回答我们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古今中外理论发展史上,大凡具有吸引力、影响力和生命力的理论,无一不是源于实践、针对现实而研究和总结出来的。邓小平同志不仅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同时也为我们树立了一个“短、实、新”优良文风的楷模。研究和探讨他独具个性的文风,也是研究邓小平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一条重要而有效的途径。我们应当将邓小平同志的独特文风当作我们党建理论的宝贵精神财富,认真总结,努力学习,发扬光大。在全党大兴讲真话、讲实话、讲短话、讲个性话之风,真正做到“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心”,树立起一代清新朴实的优良文风。
注释:
①习近平:《在中央党校2010年春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求是》,2010年第10期。
②⑤⑥⑦⑧⑩⑬⑭⑮⑯⑰⑲⑳邓小平:《邓小平文选( 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③④⑨⑪⑫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A49
A
1003-4145[2011]专辑-0141-04
2011-11-07
鄢明定,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中文系副教授,主要从事写作学与应用语言学的教学与研究。
(责任编辑:宋绪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