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基础》教学改革浅议
2011-04-12刘丽敏
刘丽敏
(辽宁工程职业学院机械系机械基础教研室,辽宁 铁岭 112400)
《机械设计基础》是机械类专业的技术基础课,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工程力学、传动原理、常见机构、轴承零件、标准件等内容。作为一门基础理论课程,概念繁多、理论抽象,对于刚接触专业知识的职业学院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而且是一门有一定理论分析且实践性较强的机械类综合课。其任务是使学生获得从事与机械专业技术有关工作所必须具有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并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1 现状分析
现有的《机械设计基础》教材内容涉及到工程力学、金属工艺学、金属材料学、机械原理、机械零件等多方面内容,由于相关课程开设的先后顺序很难完全平衡,所以本课程的教学有些难度,而且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学习兴趣不浓。
由于种种原因,我院《机械设计基础》教学设施、实验、实习器材不充分,很多实验根本不能做,只依靠教师那些老套的教学方法,根本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改革和创新
(1)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大胆对教材内容进行改革,引导学生对机械专业的学习兴趣。我院高职现在采用的《机械设计基础》教材所涉及的课程内容,有的课程未开设、有的内容还与已开设或同时开设的课程明显重复,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在教材内容上,做出合理的选择和整合,不能照本宣科。原则是:够用、实用为准则。例如:第一章直接介绍机械、机器、机构等相关概念,对初学者来说有些生硬,很容易使学生在一开始就失去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教师应根据自己的生活和实践经验,由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机器和机构引入相关概念,提高课堂生动性,调动学习积极性。再比如本教材公差配合部分与同时开设的《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完全重复,可以删掉。
(2)创新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一门课程的关键和动力,有了学习兴趣就会积极地、愉悦地进行学习。在教学时要采用多种手段和教法。比如,教育专家提出的激励教学法、情景式教学法等等,来培养学生对机械专业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 改进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
专业课实践性较强,这就对专业课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即要有足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理论水平、又要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传统的板书、模型、挂图等手段不够灵活,这就要求教师逐渐完善自己的教法,采用更多的现代的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多媒体课件可以将多种零部件、机构外形、内部结构、零件间相互运动关系更直接、更真实地展现给学生,使学生能够通过立体的、动态的画面,轻松理解教师的教学意图,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对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也有很大的帮助。
(2)自制教具、辅助教学。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并非对传统模式的全盘否定,而是要找到传统方法和现代手段的最佳结合点,这样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例如,在学习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性质时,通常大多教师会利用几种基本机构(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双摇杆机构)的教学模型结合板书进行讲解,但模型是不能变化的,因此学生无法理解各机构之间的转换。若利用软件模拟机构中曲柄、机架、摇杆的转化过程,则弥补了原有教具的不足。但完全摒弃这些模型,学生又会对多媒体展示的结果产生怀疑,因此自制教具与课件结合,生动、形象地演示了不同构件做为机架而形成的三种类型的四杆机构,并能同时表现出杆长条件,整个教学过程逼真、直观、有说服力,很容易理解和掌握。
(3)多利用生活、生产实例以提高教学效果。这样能加深印象、提高说服力,如讲四杆机构时,以缝纫机脚踏板机构为例,说明哪一部分是曲柄、哪一部分是摇杆、谁为原动件等问题。再如汽车窗雨刷,由风扇摆头机构等实例机构与机构简图对应讲解,确定机构中各构件的名称、作用,这样能吸引学生,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4 实现“双师型”改革
“双师”教学是当今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所谓“双师”即重理论又重实践,机械类专业技师(或工程师)若有丰富的机械专业知识及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能力,定会受到学生们的青睐,对你所讲授的课程更容易产生兴趣,所以专业教师下厂实习或在厂从事一段时间的工作以后再到教学岗位,参与工厂的生产装配、产品研发、工装设计等过程,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才会了解自己所教学科知识的常用性和实用性。所以提倡学校要定期安排专业课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到工厂学习和实践,有助于提高学院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总之,职业学院的专业课教师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生活、生产实践经验,利用现代教学方法和独特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动手和观察实验过程中来感受、理解专业知识,通过《机械设计基础》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机械专业各门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之间密切的联带关系,使学生意识到专业课、专业基础课学习的重要性,同时要注意对学生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的培养,真正为社会输送高技能、高素质的技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