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校良性学术环境的建立

2011-04-12

衡水学院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学术活动行政化学术期刊

常 彦

(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教科所,甘肃 定西 743000)

论高校良性学术环境的建立

常 彦

(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教科所,甘肃 定西 743000)

和谐学术环境是产生学术成果的土壤,没有和谐的学术环境就很难有创新性的学术成果。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的学术成果垃圾化、学术活动失范化现象,主要是由学术活动行政化所致。建立独立于行政的学术机构,完善学术评价机制和技术,创建良性学术环境,是高校学术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高校;学术环境;行政化;学术机构;学术评价

科学研究是高校的基本职能之一,而科研成果的取得,必须要有良好的学术环境作为基础,这是众所皆知的简单道理。但是,我国高校学术环境却不利于科学研究有序、健康发展,直接影响科学研究活动。所以,完善和建立良好的学术环境,是各高校目前必须正视和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高校学术环境现状

近年来,我国很多高校的学术环境不尽人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高校学术事业的发展。如果我们把这种环境作简单归纳,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术成果垃圾化

学术活动的直接目标就是创造学术成果。学术成果有多种体现方式,我们可以把它概括为3个大的方面:一是能够直接转化为生产力或产品的成果,如发明、创造等;二是能直接或间接改进工作效率的成果,如方法、措施等;三是具有先进思想的理论成果,如观点、学说等。第一种成果具有直接性,是一种显性成果,看得见摸得着;第二种成果具有直接和间接的二重性,有些是显性的,能够直接表现或观察,有些是隐性的,不易直接观察或暂时难以观察;第三种成果具有间接性,是一种隐性成果,难以直接观察。就学术成果本身来说,没有高低之分,不论哪一种成果,对社会、人类发展都可能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第一种成果由于具有直接性和显性特点,其是否具有价值一般一目了然,这种成果大多要直接运用于实践,是否具有价值也能及时得到检验。所以其成果具有真实性,不易造假,不易重复、抄袭。第二种成果、特别是第三种成果,由于具有隐性特点,也很难立刻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往往易重复、易抄袭。一般情况,学术成果大多以论文形式公布或发表,论文是学术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在实际考评中,也是以论文数量及其发表论文的期刊水准为依据,因此,第二种和第三种学术成果之论文,假、大、空现象比较普遍。就近年来的现实看,高校学术论文造假、抄袭现象十分严重,有些达到令人发指的程度。从数量上看,很多高校学术论文无限膨胀,一年可以翻番,但从质量上看,大多为重复性、抄袭性论文,还有一些属价值不大的“低水平”论文,学术论文大多属“垃圾”,学术成果“垃圾化”现象已经成为路人皆知的现实。“近年来,我国科研论文发表数量突飞猛进。最新的媒体数据显示,我国科技人员发表的期刊论文数量,已经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然而据统计,这些科研论文的平均引用率排在世界100名开外。真正极好的论文,在中国还是凤毛麟角”[1]。

近年来,发生在我国高校学术界的两件事件可以作为其学术成果“垃圾化”的典型代表:一是浙江大学“论文造假事件”,人员涉及院士、教授等多人,论文发表期刊级别高,在高校学术界影响比较大。二是井冈山大学“论文造假事件”,其两位讲师仅用两三年时间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 70篇论文,而其论文的制造,主要手段是“伪造及篡改数据”,属于典型的低级造假。但就是这么低级的手段,在我国高校屡屡皆是,造成资源浪费、资金浪费,同时导致严重的学术腐败现象。

(二)学术活动行政化

学术活动有其自身的特点,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学术活动学术化。所谓学术活动学术化,就是按学术的特点、程序、规则运作学术活动。但是,由于受我国长期以来计划经济以及行政管理之传统的影响,我国高校学术活动基本上都是行政化运作,比如高校学术委员会。我国《高等教育法》第四十二条规定:“高等学校设立学术委员会,审议学科、专业的设置,教学、科学研究计划方案,评定教学、科学研究成果等有关学术事项。”由于学术委员会在高校具有以上重要的权利,所以,学术委员会委员人选在高校具有较大的吸引力。而《高等教育法》或其他教育法规都没有对学术委员会委员人选作明确规定,各高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便由自己确定,虽然确定委员的具体办法、条件等等都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不少学校的学术委员会委员基本上由学校从校级到中层各部门领导所组成,把学术委员会实质上变成了“领导委员会”。学术委员会,顾名思义就是由学术造诣高、学风端正、坚持原则并对本校学术发展做出重要贡献、教学科研卓有成就的专家、教授或相应职称人员组成的团体,主要任务是审议和评定学校学术事项,其特点是学术的权威性,形式是独立于党政领导机构,其目的是显示学术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如果学术委员会还是由大大小小的各级领导组成,这与校务委员会或行政委员会或党务委员会有什么区别?学术委员会还有存在的意义吗?学术委员会能达到和发挥学术独立和学术权威的目的吗?然而,就我国高校的现实来看,大多高校的学术委员会基本都由大大小小的领导组成,学校学术活动实质上被行政化。而学术活动行政化,必然将学术引向行政,其结果是高校学术活动失范,由行政决定学术,而不是学术决定学术,学术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基本丧失。

有关高校学术活动行政化对高校学术活动的侵权和对学术人员的伤害事件比比皆是,这里我们举一个典型事例。据 2009年 7月 8日《中国青年报》报道,我国某“985工程”高校历史学院历史系一副教授在网上公开质疑前任系主任博士文凭及博士论文,称其为“自封博士伪教授”。如果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其事件与个人“恩怨”有关。59岁的该副教授说,自己必须赶在退休之前,对前任系主任进行“报复性申诉”。该副教授直言:“我举报不是为了当打假英雄,而是为了报7年来的血海深仇。”他认为,前任系主任在担任系主任期间,在处理篡改考卷案、年终业绩考核等事情时,“不顾学校领导说情”,对自己“栽赃陷害”,“做了一些丧尽天良的事”。可以看出,该副教授愤怒到了何种程度,以至于公开扬言“报复”,可以说“血海深仇”把他逼到了发疯的地步。他于2009年6月26日在某网站公开举报前任系主任后,于 6月 28日在网上发表了现任系副主任“疯狂伪造系列学术著作献疑”一文,公开举报同事、现任副主任。并说,还有三四篇文章没发,就是说,有可能还有三四人将被举报。被举报事件是否属实我们暂且不论,单从该副教授的言行可以看出,作为一名普通教师,他和上司的“恩怨”实在太深,他确实是被“一些丧尽天良的事”逼到了绝路。即将退休的人,“前途”无望,退休前进行“报复性申诉”就成了他解决“恩怨”不得不有的选择。其实,该副教授之所以有如此猛烈的报复行为,大家都很清楚,是上司对他压制太过分了。年终业绩考核“上司”说了算,因此“教授”无望,只能以“副教授”终结自己一生的事业。虽然此时依然有更上的上司——副校长要行使有利于该副教授的“权利”:要求该副教授撤文,答应尽量让他该年评上教授。但闹到这一步,吃尽了“官僚作风”苦头的该副教授,决不会相信“官僚作风”在这个时候给自己“甜头”。

在有些高校,上司对你不满意,你就晋升不了职称。相反,你答应上司的要求,上司就可以让你晋升职称。就是说,教师职称晋升几乎由“上司”说了算。在很多高校,教师被大大小小的上司玩弄、当猴耍,教师成权利的奴隶、官僚的牺牲品。很多教师不得不低头、忍让或巴结、谄媚,有些被逼急或实在咽不下这口“恶气”的教师,只好“发疯”。该副教授就属于这一类。

一些高校行政化导致的官僚作风,不但阻碍了高校健康发展,而且对一些教师造成了心理伤害。教师们要么忍气吞声,要么巴结谄媚,失去正常心态,却敢怒不敢言,造成严重的心理障碍。该副教授的“报复性申诉”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其心理压力,也取得了一定成效,如副校长答应让他该年尽量评上教授、现任系副主任申报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资格被取消、前任系主任已放弃由三级教授晋升二级教授。但即将退休的该副教授,其心理创伤恐怕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愈合的,或许成一辈子的心病。我们担心的是,在这些高校,还有多少即将“发疯”或其心理即将崩溃的教师呢!

(三)学术期刊商业化

一般来说,学术成果大都要在学术期刊发表,反过来,学术成果在学术期刊发表就具有“著作权”。所以,学术期刊是展现学术成果的平台。理应说,学术期刊的最高目标是刊发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学术成果,为学术事业的繁荣昌盛服务,具有公平性、公正性和客观性。但是,由于我国大多数学术期刊实施收费制度,其目标和方向就发生了变化,有些期刊把目标偏向于收费,公平、公正和客观性自然就减弱。甚至有些期刊不管论文质量水平,只要交钱就刊发。近几年,收取版面费从而盈利这几乎成了绝大多数期刊的最高目标。其版面费从百元到千元不等,相当一部分期刊还办成了半月刊甚至旬刊,一版一论文,一期100多页,一月能赚多少钱诸位掐指一算就明白。这类期刊一般都是电子投稿,只要你投稿,当天就可回复采用,只是要求作者以最快的速度将数目不少的版面费汇寄编辑部。另外,由于利益诱惑,非法期刊也应运而生,而且非常猖獗。据2011年4月1日《新京报》报道,海南省查处一起特大非法期刊案,个人7年非法创办 20余种刊物,只上过中学的员工竟组成编委会“审核”论文来稿,约2万名投稿者交纳版面费超过1 000万元。另据2009年12月17日《长江日报》报道,2007年我国买卖论文“产业”规模约为 1.8~5.4亿元。由于大多数学术期刊实施收费、商业化运作,学术期刊的服务目标必然商业化,学术成果“垃圾化”就成必然。目前,除极少数期刊还坚持学术原则之外,更多期刊被商业化。相关部门正在推行的期刊社改革,是将期刊社企业化,推向市场,允许收费。既然成为“企业”,对期刊社来说,不得不收费,不得不商业化运作,摆在他们面前的就是“鱼和熊掌”的选择难题,为了生存,选择“收费发文”就成了必然。

二、不良学术环境成因

(一)高校行政化导致学术机构名存实亡

学术和行政之间的矛盾是高校长期以来存在的主要矛盾之一。如前所述,高校行政化削弱了学术地位,学术机构事实上还是行政机构,或者没有学术权力,名存实亡,这是形成高校学术活动失范及其不良学术环境的主要原因。

(二)双肩挑行政人员垄断学术资源

某些高校由于行政权力在高校占据主导地位,校内学术事项几乎都由行政部门决策,双肩挑行政人员就有机会和可能占据更多的学术资源。从学术机会、资助资金到学术成果评价,几乎都偏向于双肩挑行政人员,没有职位和权力的教授们,很难得到应有的学术资源。

(三)教授缺少话语权

教授作为高校的核心教师,在一些高校没有做主人的资格,没有话语权。这样就至少造成两种不良后果,一是教授们失去对学校的关心,其学术活动只是为了自身发展(比如评聘职称),对学校和他人的学术活动不闻不问。二是教授们的无语反而更强化了非学术权力和非学术人员的话语权,高校学术失去核心元素。

(四)学术评价机制缺乏科学有效性

之所以现行高校学术评价遭到多方指责,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粗放型评价机制导致垃圾成果也成为成果,低水平成果和高水平成果同样可以成为评价教师、晋升职称的条件,也就是大多数学者所指责的只看数量不看质量。虽然多数高校都有以期刊级别为标准的学术成果评价制度,但对一些教师,特别是高水平知名教师,往往在高级别期刊出现人际关系式的学术论文,这些学术成果虽然其真实水平并不怎么样,但由于刊发在学校认可的期刊上,自然地被学校认可。目前,高校学术成果评价基本都以本校或省人事主管部门颁布的所谓权威期刊为标准,而此制度显然有漏洞,导致学术成果评价缺乏有效性。

三、良性学术环境的建立

(一)建立独立于行政的高校学术机构

高校要建立良好的学术环境,其前提性基础就是减弱甚至取消高校行政化。当然取消高校行政化并不象有些人想象的那么简单,它必然要经历一个痛苦和漫长的过程。但是,从小处着手,一件一件地逐步改革,这是取消高校行政化、建立良性学术环境的基本路径。所以,建立独立的、有别于领导机构的学术委员会,这是高校建立良好学术环境的首要任务。

据2010年11月17日《北京青年报》报道,首都师范大学于 2010年年底成立新的学术委员会,该校特聘教授、教科院首席专家、博导劳凯声教授任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委员也都由普通教授、博导担任。该校规定,校级领导不担任学术委员会委员职务,学校职能部门及院(系)正职领导原则上不担任委员职务,其委员主要由专家、学者担任。这一改革无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对高校学术委员会独立、权威、非行政性地审议和评定学术事项创造了基础。但愿这一改革能够春风般地化解高校学术这块还处于“结冰期”的田地,让学术象朵朵鲜花般地盛开,给高校学术的机会、学术的生机、学术的灿烂、学术的权威。

高校学术机构的建立以及学术权力的拥有和独立生存,是高校良性学术环境形成的必备条件。所以,高校良性学术环境的构建,首先就要建立有别于行政的学术机构,并能独立地行驶学术权力。

(二)完善学术评价和考核制度

在高校教师评价和其学术评价研究中,存在两种相反的观点及其行为,一种是以学术成果为主要评价指标的思想及其现实的评价制度,以教师科研成果的多少和水平评价教师,典型事例就是教师职称评定,科研成果是必备条件并且是主要条件。为此,有学者提出质疑,形成另一种观点,“在当今中国高等学校,由于定位模糊,科研成了体制性、制度化的要求,如对文科教师而言,研究就体现为写文章,对没有具体应用性的工程项目的理工类教师来说也同样体现为写文章,文章不仅要求一年完成多少篇,而且必须发表在所谓的核心刊物上。科研成了中国式评价机制的全部秘密”[2]。这些学者们都反对以论文等科研成果评价教师、特别是将其作为教师职称评定的主要指标。有学者指出:“以成果定职称、以论文数量来认定学术水平的评价方式致使学者的学术人格严重扭曲[3]。”反对以学术成果和论文评价教师、评聘职称的观点越来越得到多数人的认同,其理论倡导已持续相当一段时间。

但是,我们要问,如果不以科研成果为评价教师及晋升职称的主要指标,那以什么为主要指标?有人说以教师的教学水平、甚至有人说以教师的实际能力为主要指标,那教学水平怎样评价?教师的实际能力又怎样评价?

在教育领域,评价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比如高考,就是对中学教学的间接评价,也是对考生的选拔性评价。我国目前实施的高考制度长期以来遭到多方批评,指出以考试成绩单方面地作为选拔指标,不符合“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那么,不以考试成绩作为选拔指标的话,要以什么为指标?有谁能设计一个更为科学、有效的选拔模式?事实上至今没有。有人可能会说,按照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从德、智、体、美等几个方面按权重赋值计分,依几个方面成绩的总和为评价选拔指标。那我们又要问?德怎样评价?是一件一件地记录学生所做的好人好事,还是教师根据学生在校的品德表现打分?如果一件一件地记录学生所做的好人好事而赋值打分,能不能避免本不想做好事而为了成绩做好事的情况,甚至制造假好人好事的情况?如果是教师根据学生在校的品德表现打分,谁能保证教师没有私情,谁能保证教师公平、诚信?就是说,从理论的角度,科学、有效的评价选拔制度可以设计,但这些制度缺乏可操作性,甚至无法操作,如果要按此操作,问题将会比目前的情况更多、更严重。对教师评价亦如此,理论上说,以教师教学水平、教师实际能力为评价指标当然很好,但教师教学水平和实际能力怎样评价,又是一个更难操作的问题。如果以教学水平评价,其指标就不可避免地指向学生,可操作的指标就是成绩,将造成新一轮的“惟成绩教育”“升学教育”。如果以教师实际能力评价,最终还是要引向教学与科研,对科研来说,可操作的指标就是成果。

高校教师的基本职责和高校的基本职能相对应,对教师来说,教学、科研、服务是主要职责,对高校教师的能力评价还要从这几个方面考查。而高校教师教学、科研以及服务能力的体现,从理论上说,可以是以学术成果为代表的学术水平。首先,高校教学不同于中小学教学,高校教学不能像中小学那样其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而要求教师把教材相关内容通过个性化提升传授给学生,包括相关内容的学术发展状况、最新观点,教师的理解以及教师的学术观点等等。这显然要求教师必须通过研究,必须具备一定的学术能力和学术水平,高校教师不能或没有对教学内容相关知识的系统研究,高水平教学无法实现,充其量只能是照本宣科。其次,作为高校教师,必须履行高校所具有的科研职能活动,虽然不是所有高校、所有教师都必须要有重大科研成果,但科研也是一项重要工作,起码对自己的本职工作要有一定的理论认识和提升。第三,社会服务也主要表现为技术支持和贡献,这也离不开研究。所以,不论教学、科研还是社会服务,高校教师高学术水平,是其基本要求,也是其综合能力的主要指标。因此,对高校教师评价包括职称晋升,用科研成果作为指标并没有多大问题,事实上比较科学。之所以有人质疑,其实是操作上的问题,由于操作不规范或缺少技术支持,低水平学术成果甚至假学术成果才得以以次充好,造成不公平、不合理。因此,以学术成果为主要指标评价高校教师仍然需要坚持,只是在操作上要进一步规范、完善,创新其学术评价机制,包括评价技术的创新,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学术成果的评价,在具体措施上,高校可以采取两种办法,一是高校二级管理机构即各学院学术委员会要建立学术水平评价机构,对本学院教师的学术成果能够初步作出评价,将具有一定学术水平并且本学院认可的成果以简报的形式印发教师,相互学习,相互监督。没有通过初步评价的成果可以提出申诉或上诉学校学术委员会审议。二是在学院网页发布包括论文在内的所有学术成果。这样做的好处至少有两点,一是逐步形成质量意识,二是进行学术交流,同时接受公众监督,防止和减少抄袭、造假等学术不端行为。在技术上,高校科研管理部门要建立查新机制,对教师科研成果的创新点采用查新方式确定成果水平,划分成果水平层次。在科研成果评价中,人们反对的就是看数量不看质量,为什么不看质量,是因为成果质量也是一个很难判断的难题。但是,我们不能因为难而不作为,逐步创建评价学术成果的新技术和新机制,以质量为其评价指标,是学术成果评价的发展方向,也是提高学术水平、端正学术行为的有效措施。

(三)建立“教授挂帅式”部门管理机制

高校各部门具有实权,一定程度上把握着高校学术资源配置的权力。这些人由于手中有权力,无视教授、无视学术精英,甚至有意为难这些人。在高校,往往能看到教授们巴结部门管理者的现象。高校不良学术环境的形成,与高校部门管理人员的配置有直接关系。因此,根据高校的特殊实际,建立“教授挂帅式”部门管理机制,显得比较重要。所谓“教授挂帅式”部门管理机制,是指高校各管理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由学校知名教授或具有一定责任心、公心的教授担任,同时配备一名专职常务副职负责具体工作的管理机制。在具体工作中,重大事项由作为主要负责人的教授决策,具体工作由作为专职的常务副职执行。这种机制有可能削弱高校内部的行政化行为,引导高校学术性发展。

(四)建立学术期刊评价和退出机制

如果我们要讨论学术问题,就应该同时讨论学术期刊规范管理问题。学术问题与发表学术成果的期刊密切相关,如果学术期刊能把好关口,假冒伪劣以及低水平论文没有市场,高水平论文就会逐渐产生和增多,教师学术水平自然会不断提高。从一定程度上说,假期刊我们不怕,目前各级评审机构和评审委员对真假期刊还有分辨能力。怕就怕所谓合法期刊,合法期刊做不合法的事,这是我们最担心的。

试想,如果学术期刊取消或限制版面费,一年一审查、一年一评价,对一年内刊发低水平论文达到一定比例的期刊停刊,实施退出机制,会有如此泛滥的低水平论文吗?如果所有期刊都有较高专业水平的编审团队实施三审、盲审制,实施问责制,低水平论文会有市场吗?

当然,学术期刊大多不归高校管理,但是,学术期刊与高校学术直接相关,其办刊方向和水平对高校有直接影响,所以,高校有义务对不规范的学术期刊提出抗议和申诉,这既是保护高校本身权益和正常学术活动的需要,也是保护学术期刊的义举。另外,高校内部要建立学术期刊遴选制度,对低水平学术期刊刊发的学术论文不予承认。目前,大学数高校都有这样的制度,但层次较低的高校对绝大多数期刊还是默认的态度,致使这些期刊能以较好的状态低水平生存。因为这些高校的总体学术水平较低,学校为了对外宣传,提升自己的学术地位,在质量上无法一时得到提升的情况下,只好以数量弥补不足,这也是垃圾论文产生的根源。因此,建立较高层次的学术期刊遴选制度,是高校学术高水平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项措施。

[1] 雷宇.让论文飞一会儿:质量重于数量[N].中国青年报,2011-02-10(03).

[2] 许丽玉.高校层次、类型与高校学术期刊生态群落[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2):26-30.

[3] 梁仲明.关于营造大学和谐学术环境的若干思考[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114-118.

On the Building of Good Academic Environment in Universities

CHANG Yan
(Centre of Education Research, Dingxi Normal College, Dingxi, Gansu 743000, China)

Harmonious academic environment gives birth to good achievement. Without harmonious academic environment it is almost impossible to achieve innovative academic results. Nowadays, it is a common phenomenon that most of the academic achievements are almost equal to rubbish and the academic activities lack standards, which is largely due to the bureaucracy of the academic activity. Therefore, it is an important task for universities to build an academic organization independent of the administrative organization, to perfect the evaluation mechanism and technology, and to create good academic environment.

universities; academic environment; bureaucracy; academic organization; academic evaluation

G647

A

1673-2065(2011)06-0106-05

2011-09-26

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GS(2010)GX075)

常 彦(1964-),男,甘肃通渭人,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科所教授.

(责任编校:卫立冬 英文校对:吴秀兰)

猜你喜欢

学术活动行政化学术期刊
学术活动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我校近期重要演出、学术活动剪影(一)
宪法学学术活动
河海大学学术期刊创办百年
高校行政化与去行政化探析
高等学校“去行政化”路径探索
去行政化 必越的关山
“去行政化”破冰试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