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建本科院校基层教学单位师资队伍建设探析

2011-04-12王孝威王滨芳冯滨鲁

关键词:教研室师资队伍新建

王孝威,王滨芳,冯滨鲁

(1.潍坊学院教务处,山东潍坊261061;2.潍坊学院校长办公室,山东潍坊261061)

一、新建本科院校教研室的基本功能

目前,新建本科院校[1]的基层教学单位大都以教研室的形式设置,其依据主要缘于学科、专业或课程建设,是教师从事教学、科研和自身培养提高的主要组织。 《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要点》对高等学校教研室进行了专门的定义:教研室(学科组)是按学科、专业或课程设置的教学研究组织。[2]如: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的制定与执行,教材的编写、选择与使用,教学进度的设定、落实和检查,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讲评,考核方式的确定及考试命题与成绩评定等主要落实在教研室层面上。从目前学校的实际运行情况看,其主要任务包括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以及进行教研、科研课题研究,还承担了院系进行的各种教学常规检查等工作。同时,在实际工作中新建本科院校为规范教学、科研等工作的行为,人为强化了教研室的行政协调作用,教研室主任以行政级别的形式聘任,教研室充当了较多的行政作用。因此,综观作为新建本科院校教学基层组织的教研室,其基本功能是教学、科研和行政协调。

一般情况下,教研室是由若干教师组成的群体,有其共同的任务和建设目标,师资队伍建设在教研室建设中是重要的内容。教研室师资队伍的质量、工作效率、运作机制的好坏,团队力量发挥的充分与否,直接影响到教研室基本职能的发挥,同时也就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和教学改革的深化。

二、新建本科院校教研室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教研室设置的问题

新建本科院校教研室设置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新建本科教研室一般沿用了传统大学中教研室的设置原则,教研室一般分为基础教研室和专业教研室。[3]这两类教研室的主要问题是:专业教研室科研任务较多,有科研经费,教研室工作容易开展,基础教研室则教学任务较重,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参与科研,教师容易忙于事务性工作,缺少了与社会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这些问题导致许多教师不愿从事基础教学工作,积极性不高,这种状况对于新建本科院中青年教师的成长和发展的副面作用比较明显。

在部分教学院系中,存在因人或因课程进行教研室设置,出现教研室设置过窄、过细、过多等现象,不利于教师团队作用的发挥,不利于人力资源的合理使用,优秀团队建设予盾比较突出,同时对学科建设、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及教师综合能力的提高均有不利影晌。由于缺乏教师间的学术交流平台,教师的知识结构就会逐渐变得不能满足教学发展的需要,对教学质量的提高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教研室主任聘任和行政化问题

教研室主任职能的发挥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教学工作、科研工作和教学改革等任务的贯彻落实,教研室的每一位教师是教学科研质量的主要承担者。由于新建本科院校办学时间短,缺乏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致使部分教研室主任学历、职称层次较低,教学经验和管理经验缺乏,难以引导和组织教研室教学科研活动。有的新建本科院校由于教研室设置过窄,在教研室成员中遴选出素质高的教研室主任比较困难,导致教研室主任素质不高。另外一个主要问题是教研室的行政化问题。从本质上来说,高等学校的管理也就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教师的积极性,让他们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事务,而不是削弱或抑制他们的这种积极精神。[4]而目前的教研室基本上属于行政上的基层组织,主任一般是被学校组织部门聘任的科级干部,这一政策主要缺点在于使教研室主任这一岗位失去了学术骨干的作用,行政化色彩较浓,使教研室研究的职能大大弱化,对课程研究和课堂教学效果、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研究基本上处于边缘化,影响到教研室的整体水平的提高和工作效率的发挥。

(三)结构不合理问题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新建本科院校基层教学单位的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问题依然存在。从年龄结构上来看,新建本科院校各教研室中青年教师比重过大,师资队伍发展动力严重不足。很多新建本科院校的教研室师资队伍在年龄结构上呈现“马鞍型”的分布状况,过分年轻化与老化现象并存,师资队伍缺少承上启下的连接带,中坚力量不足。[5]有的教研室甚至存在一定的断层现象。40~55岁、专业思想牢固、教学经验丰富、年富力强的中年教师比例偏低。从职称结构上看,具有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增加不快甚至有所下降。从学术水平上看,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不足,骨干教师队伍薄弱。从知识结构上看,一些教师知识陈旧、观念落后、知识结构单一,缺乏创新思维和能力。从生师比上看,部分教研室生师比远高于国家规定的标准,致使有的教师教学任务繁重,难以安排时间进行培训、进修和提高,对教学质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6]而有的教研室则因为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存在多位教师同上一门课的“吃不饱”的现象。多数新建本科院校的教研室因为师资力量的不足,导致难以建成真正的团队教研室,教研室虽然是教师参与教研活动最直接的组织,但普遍存在的现象是:教师单枪匹马、独来独往、自我钻研,缺乏专业间的教学互动,教师在教研室活动找不到自己的归属感。

三、对新建本科院校教研室师资队伍建设的建议

(一)做好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加强教研室师资队伍建设是新建本科院校建立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基础

为此,作为基层教学单位的教研室首先应根据学校的发展定位、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结合本专业的优势、特色与发展需要,科学设计本教研室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要提出规划期内教研室师资队伍在年龄、职称、学历、知识结构等方面的具体指标规定。要测算出本教研室在规划期内的教师的离退休人数,拟定出分年度教师的补充数量与调整数量;要按照对教师思想政治与业务素质的要求,对硕士与博士的数量以及学科带头人的选拔培养、学科梯队建设等重要方面提出具体的指标要求;然后,按照师资队伍规划,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和引进人才。在引进人才时,教研室要严格把关,不做人情交易,确保将具有真才实学和“为人师表”的人才充实到教师队伍中,同时还要合理配置教师资源。

(二)加强教研室主任选拔机制的创新

教研室[7]职能要回归教学研究的本位,教研室主任岗位设置要体现学术化、短期化和民主推荐化。增强学术化是进一步增强教研室主任的素质、能力和水平的基础,形成教学研究、科学研究的核心,激发教研室的研究职能。短期化要体现教研室教研职能的可持续性,形成常态化的变动,随着教研室研究内容的变化,教研室主任进行变化,在教研室内实现学科带头人或骨干与教研室负责人的一致统一,要对教研室主任进行有针对性地、有计划地定期培训,注重实效,建设符合学习型组织的教研室,强化教研室主任的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公正意识、奉献意识,使教研室主任成为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积极参与者,成为教学管理的内行和专家。要去掉或很大程地弱化教研室主任的行政色彩,充分调动教师教学科研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

1.加强教研室制度建设,建立教研室工作长效机制。新建本科院校要推动教学基层单位建设,应具有完善的教研室管理制度,首先要确立教研室设置的目的、建设目标和工作思路,充分认识教研室在学校整个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要避免教研室设置的随意性,更不能因人事关系进行教研室设置;要制定教研室主任任免制度,从选拨的程序、工作职责、权力和义务规范教研主任工作职权,确保教研室主任岗位活力和持续的动力;要制定青年教师成长规划,要求他门从听课、助课、学评、受评等环节制定自己的发展规划,通过传帮带制度的落实,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制定教研室学术活动计划,开展有利于激发教研室活力,调动每个教师潜能的发挥。能让大家拓展智力,开阔视野,实现信息共享;教研室集体备课制度是发挥教研室集体作用,做好传帮带,加快青年教师成长的另一有效的方式,要创造条件鼓励教研室开展集体讨论,发掘集体智慧,形成集体备课的良好氛围,促进教师开展系列的教研教改活动。

2.加强对青年教师的业务培养,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首先,教学科研骨干是教研室的核心力量,青年教师是教研室工作的重点和后备力量,教研室应充分利用骨干教师大力加强对青年教师的业务培训,建立并完善青年教师培养体系,给每个青年教师制订出培养规划,落实措施并进行阶段检查。二是制定进修计划,鼓励教师在职攻读博士或硕士学位,不断提高学历层次;三是鼓励他们参与以了解学科前沿发展动态、拓宽知识面、更新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方法为目的的短期研讨班及讲习班。鼓励参加以培养骨干教师为主的骨干教师进修班。推荐到重点院校或科研院所做国内访问学者和参加高级研讨班;四是通过定期组织青年教师进行教学观摩活动、定期组织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坚持青年教师调研和社会实践制度、坚持青年教师定期学术报告制度、加强青年科研基金的立项管理等方式,不断提高青年教师教学科研水平,使青年教师能够在三至五年时间内过教学关、实习实训指导关、学生工作关和科研起步关。

3.加强教研室团队[8]建设,为青年教师的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教研室团队的建设对提高青年教师的师德品行、教学质量、科研水平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教师集体不应当是偶然集合起来的,而是要合理地组织起来。”教研室作为一个有机的组织系统,应由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职称、不同学历和不同教学风格的教师组成。只有加强教研室团队建设,才会使教研室内部产生相互参照、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动力,才有利于增强教师之间的凝聚力,挖掘个人和团队的最大潜力,从而促进整个教研室不断地向更高层次发展。教研室应结合自身的特色与优势构建教研室成员的共同的奋斗目标,培养教师团队精神,积极为青年教师创造求实、拼搏、进取、和谐、能够激发人的工作积极性的成长环境。青年教师可以在实现教研室的共同奋斗目标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最大能量,为打造和谐、互动型集体而努力,同时又可以不断地从这一集体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从而感受到教研室是一个温暖而舒适的“共同体”,[9]是一个温馨的“家”,使教研室成为陶冶师德、师风、师艺的小熔炉。以教研室团队组织形式开展教研科研活动,便于青年教师参与到研究中来,以教研室内存在的共性问题为研究对象,共同研究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发挥集体的智慧,在同伴之间的研讨交流中得到启发,产生思维的碰撞,激活思维的潜质,达到共同提高。这样,既有利于激发青年教师的内驱力与原动力,营造宽松的发展氛围,又体现人文关怀,突出教师个性发展,尊重内在需要与个体兴趣,可以体现整个教研室团队的优势互补,实现共同发展与双赢。

4.创新教研室管理体制,充分发挥教师的个性特长在新建本科院校发展过程中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如跨学科的师资配置问题、科研团队的知识结构问题等,这些问题极大影响着高校的教研与科研活动,原来那种以教研室为单位的教学及科研活动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针对目前教研室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在学校范围内探索松散型教研室的运行模式,创新教研室管理的新的运行机制已是很有必要的工作。以潍坊学院为例,他们在学校范围内相继成立了艺术素质教育虚拟教研室、美术基础虚拟教研室、管理学基础虚拟教研室、语音学基础虚拟教研室和信息技术虚拟教研室等5个虚拟教研室。[10]新模式不打乱原来的教研室格局,不影响原有的教学团队和教研室成员,不带有行政职能,由若干教研室中在某一方面较擅长,或为解决某一问题的教师组成虚拟的教研室。这种模式具有明显的优势和特点,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脆弱性和不足之处,在实际工作中应引导组织朝着自身有利的方向发展。

[1]李志宏,杨婧,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与教学评估 [J].中国大学教学,2007(6):82-84.

[2]《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研究与实践》课题组.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研究与实践 [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

[3]周红兵.当前高校教研室功能的发挥[J].杭州应用工程技术学院学报,2001,13(1):52-55.

[4]董泽芳.大学的理念与追求 [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5]丁杰.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青年教师队伍的现状透视及策略 [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3):95-97.

[6]李永生.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压力分析及其对策[J].中国西部科技,2007(6):114-115.

[7]李惠,刘芸,林孝成,陈葵花.教研室职能与运行管理机制的研究 [J].当代经济,2010(17):93-95.

[8]容华,宿程远,韦素玲.对高校教研室团队建设的思考 [J].中国电力教育 (下),2009(12):25-27.

[9]王有升.重建“共同体”——学校教育改革的体制关怀 [J].当代教育科学,2011(14):3-7.

[10]周丽.虚拟教研室在ERP沙盘实训课程中的运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术版),2011,27(7):82-84.

猜你喜欢

教研室师资队伍新建
Spin transport properties in ferromagnet/superconductor junctions on topological insulator
重庆三年新建农村公路6.26×10~4 km
海军军医大学神经生物学教研室
海军军医大学免疫学教研室
关于加强铁路职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医联体模式下全科师资队伍建设探索
万紫蝶、梁新建作品
曹曙东、温新建作品
高职教研室教研活动高效运行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趣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