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科研档案在提高大学生科技素质中的作用
2011-04-12王霞
王霞
(山东理工大学档案馆,山东淄博255049)
论科研档案在提高大学生科技素质中的作用
王霞
(山东理工大学档案馆,山东淄博255049)
文章分析了高校大学生科技素质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对高校科研档案的教育价值研究,提出利用高校科研档案促进大学生科技素质提高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最后从提升档案服务水平、挖掘档案潜在价值、整合优势教育资源、开发线上服务资源、渗透教学环节等方面总结提炼出了利用高校科研档案促进大学生科技素质提高的实现途径。
高校科研档案;大学生科技素质;档案利用
现代大学已经是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职能的综合体。大学生作为掌握新知识、新技术的主要群体,肩负着未来科技发展的重任,他们科技素质的高低,将决定着民族素质的水平。而在大学中,科学研究的进行和开展离不开科研档案信息,否则将会失去基础和方向,所以高校科研档案信息在大学生科技素质培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高校大学生科技素质教育现状
所谓科技素质,主要是指人们为了在科技事业上取得成就并适应“科教兴国”战略所必须具备的科学知识、科研能力,以及热爱科学、追求科学、甘愿为科学献身的科技品质。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高级专门人才,必须具备现代科学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优秀品质。但由于当今普通高等教育中的种种弊端,使得当代大学生的科技素质教育令人担忧,突出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2][3]
(一)科技素质教育还没有引起高校领导的广泛重视,缺乏机制保障
在绝大多数高校中,有主管学生学习成绩的教务处和主管学生思想政治表现的学生处,却没有主管学生科技技能培养和锻炼的科研处(目前,高校的科研处主要是负责教师科研工作的管理)。此外,培养文理结合、能够综合创新的复合型人才已成为全球教育改革的共识,但在我国,高等学校的素质教育还往往偏重于对人文素质教育的呼吁,并以科学知识教育替代科技素质教育,导致学生形成片面的知识体系。可以说,我国高校总体上缺乏统一的大学生科技素质教育指导、规划和培养机制。
(二)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偏重理论教学,缺乏科技实践
由于我国高校的授课形式还以课堂授课为主,因此课程的开设与选择以理论课居多,考核方式也以笔试为主,缺乏科技实践活动,使得专业教育和科技教育脱节,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诚然,没有相应的专业知识作铺垫,科技素质教育只是空中楼阁;然而,没有科技教育和实践就不能有效拓展学生的思维,不能使学生深化和灵活运用已有知识,不能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长此以往,大学生将会丧失对科技创新的热忱。
(三)高校校园活动中文化氛围浓厚,科研氛围相对薄弱
在高校学生群体中,文化氛围非常浓厚,各校的学生社团、组织五花八门,但科技活动却相对较少,很难找到名副其实的科学研究社团,缺乏科学研究的氛围。高校学生绝大部分在中学时代只是一味地应付高考,很少接触过学术科研活动,甚至有些学生连什么是科研都搞不清楚。在缺乏学术科研氛围的环境中,容易使学生产生远离科研活动甚至抵触科研的态度,严重影响了科技素质的培养。
(四)大学生趋易畏难的现象普遍存在,缺乏科学精神
在大学里,参与科研工作或参加科技竞赛是学生科技素质培养的重要方式和途径,由于这类工作专业性强,且需要付出长期的艰苦努力,因此,往往会出现初期报名踊跃、热情高涨,一段时间后,纷纷打起退堂鼓的现象,真正能潜心做研究的学生并不多,能坚持到底做出成果的就更少了。而且,在面对就业分配时,相当部分的大学生都不愿到科研和生产第一线去,他们怕苦、怕累、怕危险,缺乏为科学事业献身的奋斗精神,也没有建立起讲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科学思想。
二、高校科研档案的教育价值
高校科研档案作为广大师生智慧和创造的物化形式,蕴含丰富的学术内涵,能满足人们科技再创造的特殊需要。在对大学生进行科技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其价值属性表现得非常明显,有着其他科技信息不可比拟的优势特征。[4]
(一)历史性与原始性
高校科研档案作为广大师生科技活动的原始记录,是第一手的历史材料,它最真实、最准确、最完整地反映了学校科技工作的过程、全貌和发展轨迹,并在较大程度上反映出一所学校的学术水平,对大学生了解本专业的科技发展历程和现阶段研究水平具有最直接的参考价值。
(二)权威性与指导性
通过对科研档案的挖掘与开发,可以为广大师生的科研起到论证、参考和启迪作用,在印证已完成科技活动的结果和现象方面也具有不可比拟的权威性,是指导大学生开展科技工作的最佳实践教材。
(三)知识性与见证性
一些重要的基础研究和开发研究成果,往往是经过若干学术团队的不断探索、联合攻关的结果,与其他档案相比学术价值高、知识性强,同时伴有大量的奖章、奖品和证书等荣誉见证,从而可以激发大学生的科技研究激情,对建立正确的科学研究价值观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推动作用。
(四)专有性和公共性
科研档案在形成的初期具有绝对权威的专用性和排他性,不会无条件地被其他人或组织利用,有的科研档案甚至要采取十分严密的措施保护很多年。这对大学生学会尊重知识产权、保护科技秘密等科技素养的形成具有极强的教育意义。
三、利用高校科研档案对大学生进行科技素质培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高校科研档案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科技创新和学术研究内涵,对正在接受大学教育的大学生来说,存在着极大的潜在教育价值。但目前的现状是:一方面,档案馆工作人员辛辛苦苦地将大量的科研档案进行收集、立卷、归档以后,这些“宝贝”就此安静地躺在密集架上“睡觉”,虽然偶尔被人叫醒活动一下,但基本上处于“长眠”的状态;另一方面,广大学子无法得到系统的、专业的科技素质教育。作为掌握着全校最全面、最权威、最前沿的科技信息的档案馆有必要改革工作思路,创新档案服务模式,为广大高校师生提供良好的科技素质教育环境。
实际上,教育部、国家档案局在2008年发布的《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中就指出:利用档案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发挥档案的教育功能。因此,在建设科技创新型国家的大背景下,充分挖掘科研档案的潜在价值,进行科学规划、合理组织、更新理念、创新服务,并借助先进的网络信息化手段,辅助高校教师培养更多更好的创新型科技专门人才,是完全可行的,也是所有高校档案管理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四、利用高校科研档案促进大学生科技素质提高的实现途径
(一)提升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模式,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出击
长期以来,高校档案部门的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较为单一,主要是通过咨询、查证的方式为本校师生服务,使得高校档案部门往往成为文献资料的保存场所,而非档案资源的利用场所,档案工作人员也似乎成了单纯的“档案保管员”,直接影响了高校档案价值的实现。[5]因此,需要高校档案管理部门和档案工作人员提升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模式,转变服务思想,拓展服务方式和服务领域,变坐等上门的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如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可以增设档案馆馆藏资源、档案利用价值、档案馆特色服务项目介绍等内容,使大学生一入学就感知到档案馆和馆藏资源利用的价值,为后期的服务需求挖掘奠定良好的基础。尤其是对科研档案的多方面介绍,将有力地激发大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转变工作思路,优化工作流程,变隐性价值为显性价值
高校科研档案要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必须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第一,确保科研档案的案卷质量。虽然档案工作人员在内容上无法严格把关,但在归档过程中可以把握形式上的质量,如数据准确性、材料齐全性、书写规范性、案卷条理性、标识完善性和准确性等,使参阅档案的大学生首先从科技工作的流程上和材料整理的完备性上建立基本概念。第二,做好科研档案的阅览、借阅、复制和咨询等工作。目前不少高校只重视科研档案建立,不重视二次开发利用,对在校生开放借阅功能不完善,导致学科前沿的许多宝贵知识不能在学生学习中得到充分利用。其实,高校档案馆完全可以在任课教师担保或成果所有人书面允许的前提下,把可公开的科研档案信息向学生提供借阅与复印等服务,提高科研档案的利用率,同时避免学生走弯路。第三,建立科研档案利用的信息反馈机制。除了对科研档案的查阅进行详细登记外,应主动对科研档案的利用进行效果调查,并按学科门类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参考和借阅。
(三)联合优势资源,拓宽服务领域,变单一模式为联合培养
为了更好地发挥高校科研档案的利用价值,高校档案馆还应该联合图书馆、学生处、科技社团、相关院系等部门,获得相应资源支持,拓宽服务领域,开展多种多样的科技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如组织成立学生科协、科研小组和兴趣小组等,定期开展培训、研讨、制作展等多种形式的科技活动;举办科技竞赛、科技活动月、学生科技报告会和成果展等活动,并对优胜者进行表彰和奖励,激发大学生的科技热情;争取一批热爱科技工作、专业素质高的教师担任科技辅导员;建立大学生科技活动志愿者服务机构,通过鼓励大学生创新实践,提高大学生的科技素质等。
(四)利用网络平台,开发数字资源,变线下服务为线上服务
在建设数字档案馆的基础上,开辟专门的科技信息服务栏目。充分利用网络的共享性和开放性特点,借助多媒体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在不违背保密协议的前提下,对科研档案信息进行深层次开发,把信息资源从档案原件的外壳中解放出来,转换成新的载体形式,并利用网络平台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广泛、便捷的线上服务。不仅能进一步扩大科研档案信息的共享面,使广大利用者在同一时间、不同地点共享相同的科研档案信息,实现科研档案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还能极大地促进和提升高校数字档案信息的其他服务功能。
(五)渗透教学环节,升华馆藏价值,变档案存储为档案育人
科研成果作为教科书的补充并不新鲜,但科研档案作为教科书的补充并不多见,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主要表现为教师的个体行为,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自己的科研成果作为教学的补充以对学生进行学科前沿性教育;后者则是学校的统一行为,必须在教务处的统筹下进行。[6]高校档案管理部门可以积极争取学校的支持,将科研档案的开发利用渗透到教学环节,以大幅提升馆藏价值和档案管理水平。
总之,科技素质作为大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多重因素综合而成的结果,而不应该仅仅是教师和教学院系的任务,需要高校所有相关职能部门的通力合作。本文主要从一名档案管理者的角度阐述了高校科研档案对提高大学生科技素质的作用、意义和实现途径,希望对其他部门的育人工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也对高校档案馆的其他类档案(如教学研究类、学生成长类)的管理和开发利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 宋大伟.大学生科技素质教育的缺失及其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2005,(11).
[2] 徐淑玲,叶菁荫.浅析大学生科技素质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08,(10).
[3] 耿俊茂.浅谈当代大学生科技素质的培养[J].中国科技信息,2006,(7).
[4] 周青云.论高校科技档案的价值与开发利用[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5,(4).
[5] 陈革,陈平.高校科研档案利用的创新性思考[J].兰台世界,2008,(8).
[6] 姚荣玉.高校科研成果档案管理的理性思考[J].档案天地,2010,(9).
G273
A
1672-0040(2011)06-0107-03
2011-09-19
王霞(1969—),女,山东淄博人,山东理工大学档案馆馆员,从事高校档案馆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责任编辑 杨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