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列宁资本主义观的主导倾向

2011-04-12李述森

山东社会科学 2011年10期
关键词:人民出版社资产阶级俄国

李述森

(山东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山东济南250002)

论列宁资本主义观的主导倾向

李述森

(山东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山东济南250002)

列宁资本主义观体现出两种倾向,即对资本主义的肯定和否定。两种倾向并非均衡地存在于列宁的思想体系中,而是否定的倾向从一开始就占优势,并在后来获得了绝对主导的地位。这导致了列宁的基本目标诉求不是在俄国发展资本主义,而是尽快消灭资本主义和实现社会主义。

列宁;资本主义观;主导倾向

列宁的资本主义观从一开始就存在两种倾向,即对资本主义肯定的倾向和否定的倾向。受前一种思想倾向的影响,他认为资本主义具有历史进步性,俄国面临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发展资本主义;而受后一种倾向的支配,他又将资本主义主要看做是一种剥削与奴役性的制度,并从道德上给予强烈的否定。两相比较,后一种倾向在列宁思想体系中始终占有主导性的地位。因此,列宁自登上历史舞台起,其理论工作的重心就是为尽快阻断俄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提供论据,并最终走上了通过发动革命消灭俄国业已存在的资本主义因素的道路。

一、列宁对资本主义的肯定和否定

19世纪末,关于俄国要不要走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问题,在俄国马克思主义者与民粹派之间展开了激烈的论战。列宁是以马克思主义者的身份出现在历史舞台上的,在与民粹派的论战中,曾发表过不少肯定资本主义积极作用和主张在俄国大力发展资本主义的言论。他在《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一书中就写道:“可以肯定地说,没有哪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会有这样的情况:在对拥有20000工人的将近9000个小作坊的调查中,会发现生产者如此惊人地分散和落后,共有财产的事例只有几十个,3-5个小业主联合起来购买原料和销售产品的事例还不到10个!这种分散性也许会成为可悲的、经济上和文化上停滞不前的最可靠的保证,可是我们幸而看到,资本主义在一天天地摧毁着宗法式的手艺及其自给自足的小业主的地方局限性,一天天地破坏着狭小的地方市场(它们支持着小生产),而代之以全国的和全世界的市场……。”①《列宁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319页、第322页、第322-323页。他指责民粹派“异想天开地打算阻止目前的经济发展,妨碍资本主义的进步,援助在同大生产战斗中已经疲惫不堪的小生产。他们维护那些限制土地转移自由、限制流动自由、保持农民等级制闭塞状态等等的法令和制度。试问,是否有什么合理的根据来阻止资本主义和大工业的发展呢?”②《列宁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319页、第322页、第322-323页。并强调小手工业者和农民的境况比雇工要差得多,农民变成雇佣劳动者是有益的。“实际上,大批这种‘独立’手工业者的处境往往比手工业者那里的雇佣工人还要可怜。他们的收入少得惊人,劳动条件……极其不能令人满意,生产分散,技术原始、落后。试问,是否有什么合理的根据来保持那些巩固‘同土地的联系’并禁止破坏这一使民粹派感到欣慰的联系的警察法呢?”③《列宁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319页、第322页、第322-323页。指出民粹派认为前资本主义时期比资本主义时期要好是建立在虚构的基础上的。“民粹派分子从自己浪漫主义的、小资产阶级的观点出发同资本主义作战,便把任何历史现实主义都抛弃了,总是把资本主义的现实同对前资本主义制度的虚构加以比较。”①《列宁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408页、第412页、第69页。“每个民粹派分子都在讲我国农业中的资本主义的害处和危险,因为,你们瞧,资本主义用雇农来代替独立的农民。资本主义的现实(‘雇农’)与关于‘独立’农民的虚构是对立的,因为虚构建立在前资本主义时代的农民占有生产资料这一点上,可是却谦虚地闭口不谈占有这些生产资料要付出比这些生产资料的成本多一倍的代价;这些生产资料是为工役服务的;这种‘独立’农民的生活水平极低,任何一个资本主义国家都会把他们算作赤贫者;这种‘独立’农民除了绝望的贫穷生活和智力迟钝而外,还有前资本主义经济形式所必然带来的人身依附。”②《列宁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408页、第412页、第69页。到1905年时,列宁仍然说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不是太快而是太慢了。“如果把这一发展速度与现代整个技术文化水平之下所能有的发展速度作比较,那就确实必须承认,俄国当前的资本主义发展是缓慢的。它不能不是缓慢的,因为没有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残存着这样多的旧制度,这些旧制度与资本主义不相容,阻碍资本主义发展,使生产者状况无限制地恶化,而生产者‘不仅苦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并且苦于资本主义生产的不发展’。”③《列宁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552页。因此结论是:“根据这些原理就应当得出下面的结论:除了使资本主义向前发展以外,妄想在任何其他方面替工人阶级寻找出路,都是反动的。”④《列宁全集》第11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32页。

此时的列宁在政治上也表达了对沙皇专制制度的否定和对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向往。“正像农奴制度下农民没有公民自由一样,俄国人民直到现在还没有政治自由。政治自由就是人民处理自己全民的、国家的事务的自由。政治自由就是人民有权选举自己的议员(代表)进国家杜马(议会)。一切法律都只应由人民自己选举的这个国家杜马(议会)来讨论和颁布,一切赋税都只应由它来决定。政治自由就是人民自己有权选举一切官吏,有权召集各种会议来讨论一切国家的事务,有权不经任何许可就可以随意印书报。”“在欧洲其他一些国家,工厂的工人和种田的雇农都能进入国家杜马(议会):他们在全体人民面前自由地讲工人的贫苦生活,号召工人团结起来为更好的生活而斗争。谁也不敢出来阻止人民代表的这种讲话,哪个警察也不敢用指头触动他们一下。”⑤《列宁全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16页、第121页。

不过,在此一时期的列宁著作中,还有大量否定资本主义的论述。对于资本主义,列宁这样评价道:掠夺和奴役“决不是偶然性,而是必然性,是在俄国占统治地位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决定的必然性。”⑥《列宁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339页、第159页、第183页、第285页。“资本主义的这种增长意味着一小撮厂主、商人和土地占有者的财富和奢侈程度大大增加,工人的贫困和受压迫的程度更加迅速地增加。大工厂在生产上的革新和采用机器既促进了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也加强了资本家对工人的统治,增加了失业人口,从而使工人处于任人宰割的境地。”⑦《列宁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408页、第412页、第69页。“资本主义的基本趋势:人民分化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贫困、压迫、奴役、屈辱、剥削的程度不断加深’。”⑧《列宁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90页。

商品交换、货币、竞争等是资本主义的自然属性,对于这些,列宁都是非常排斥的:“商品经济则必然引起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竞争,造成不平等,使一部分人破产和另一部分人发财。”⑨《列宁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339页、第159页、第183页、第285页。“由商品经济组织起来的社会劳动的产品落到私人手中,成为私人手中压迫和奴役劳动者的工具,成为剥削多数人而使个人发财的手段。”⑩《列宁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339页、第159页、第183页、第285页。“各个现代国家人民的贫困,是因为劳动者制造的一切物品都为了出卖、为了市场。厂主和手工业者,地主和富裕农民生产任何一种产品,饲养牲畜,播种和收获粮食,都是为了出卖,为了进款。现在,金钱在任何地方都成了支配力量。”⑪《列宁全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16页、第121页。

列宁也极力反对社会分化:村社中的农民在分裂为穷光蛋和富人,分裂为无产者和资本家,穷人“离乡背井,在全国流浪,大部分时间没有工作可做,今天被地主雇去干活,明天被承包人雇去修筑铁路,以后又到城市去当小工,或被富裕农民雇去做工等等;这些‘农民’在全俄各地更换老板,亲眼看见他们无论走到什么地方都受到最无耻的掠夺,看见同他们一起受到掠夺的还有像他们一样的穷光蛋,看见掠夺他们的不一定是‘老爷’,也有‘自己的农夫兄弟’(只要他有钱购买劳动力),看见政府到处都为他们的老板服务,侵害工人的权利,……看见俄国工人的劳动强度越来越大,财富和奢侈增加得越来越快,而工人的状况却越来越恶化,剥夺越来越加剧,失业已成为惯例……。”⑫《列宁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339页、第159页、第183页、第285页。“农民的分化向我们表明了资本主义在其产生和向前发展的过程中的极其深刻的矛盾。充分估计这些矛盾,就必然会承认小农的境况是毫无出路的和毫无希望的(置身于无产阶级反对整个资本主义制度的革命斗争之外,就是毫无希望的)。”①《列宁全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68页。

在列宁的话语体系中,资产阶级几乎是吸血鬼、不劳而获者的同义语。商品经济把“‘人民’和‘农民’分裂为无产阶级(破产而变成雇农)和资产阶级(吸血鬼)。”②《列宁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96页、第47页、第258页、第274页、第202页、第255-256页、第204页。资产阶级“靠别人的血汗‘吃得饱饱的,睡得香香的,过得好好的’。”③《列宁全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252页、第60页。他尤其否定富农。“富裕农民像地主一样,也是靠别人劳动过活的。他们像地主一样,之所以发财致富,是因为农民大众受穷和破产。他们像地主一样,想方设法压榨自己的雇农,要雇农尽量多干活”,④《列宁全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33页。“少数农民的经济成就对群众的影响怎样?无疑地,完全是坏的”。⑤《列宁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96页、第47页、第258页、第274页、第202页、第255-256页、第204页。与此同时,列宁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民主政治自由的价值实际上也是否定的。“政治自由首先是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它不能改善工人的状况,它……只能改善同这个资产阶级作……斗争的条件。”⑥《列宁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96页、第47页、第258页、第274页、第202页、第255-256页、第204页。

二、列宁对待资本主义的两种思想倾向的比较

仔细研究我们会发现,与否定资本主义的论述比较起来,列宁肯定资本主义的论述不仅比重很小,大多集中在其理论活动的早期即与民粹派进行论战的时期,而且这些为数不多的肯定资本主义的论述表现出一个鲜明的特点,即它们大多是从否定资本主义而非捍卫资本主义的角度出发的,更多地是出于理论上的需要而非内心真实的想法。

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只有无产阶级才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和社会主义的实现者,不发展资本主义就不能创造出无产阶级,因而也就不能够消灭资本主义,这构成了列宁肯定资本主义的出发点。“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进步的革命的作用在于它使劳动社会化,同时通过这一过程本身的机制‘把工人阶级训练、联合和组织起来’,训练他们去进行斗争,组织他们‘反抗’,把他们联合起来去‘剥夺剥夺者’,夺取政权,并把生产资料从‘少数掠夺者’手中夺来交给全社会。”⑦《列宁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96页、第47页、第258页、第274页、第202页、第255-256页、第204页。因而即使在肯定资本主义的时候,列宁也是将着眼点放在无产阶级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上。“资本主义把这些分散的小市场连成一个全国性的市场,它造就少数巨大的‘祖国栋梁’来替代无数善意的小吸血鬼,使劳动社会化并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劳动者挣脱本地吸血鬼的支配而使他们受大资本的支配。后一种支配尽管引起种种惨状,使劳动者受压迫、死亡、粗野,使妇女儿童身心受到摧残等等,但它比前一种支配却是进步的,因为它启迪工人的思想,把隐约的和模糊的不满变成自觉的反抗,把零星的无意义的小骚动变成争取全体劳动者解放的有组织的阶级斗争,这一斗争从这个大资本主义存在的条件本身中吸取力量,因而绝对有希望获得可靠的成功。”⑧《列宁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96页、第47页、第258页、第274页、第202页、第255-256页、第204页。为此他提出了一系列新理论,其中之一是提出了资产阶级革命不能由资产阶级领导的思想。“不言而喻,在这种经济基础上的俄国革命,必然是资产阶级革命。马克思主义的这一原理是颠扑不破的。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这一原理。无论什么时候都必须把它应用到俄国革命的一切经济和政治问题上去。但必须善于应用它。……有些人从关于我国革命性质的一般真理中得出结论说,‘资产阶级’在革命中起领导作用,或者说社会主义者必须支持自由主义者;对于这些人,马克思大概会……说:‘我播下的是龙种,而收获的却是跳蚤。’”⑨《列宁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2页。出于同样的理由,他还极力主张将俄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紧密地联结起来。“同激进民主派一道去反对专制制度,反对反动的等级和机构,是工人阶级的直接责任,社会民主党人必需使工人阶级明了这种责任,同时又要时时刻刻使工人阶级记住:反对这一切制度的斗争,只是作为促进反资产阶级斗争的手段才是必要的;工人需要实现一般民主主义要求,只是为了扫清道路,以便战胜劳动者的主要敌人即资本。”⑩《列宁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96页、第47页、第258页、第274页、第202页、第255-256页、第204页。

否认资本主义的合理性和长期存在的必要性,导致他反对改良而赞成革命。针对民粹派致力于巩固和改善农民经济的做法,列宁批评道:“在现代制度基础上的任何改良都无济于事,无论是信贷,是移民,是赋税改革,是全部土地归农民所有,都不能在实质上改变什么,反而会使……资本主义经济加强和发展起来。”⑪《列宁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96页、第47页、第258页、第274页、第202页、第255-256页、第204页。他强调说:“‘经济的’让步(或者假让步),对政府来说,自然是最便宜最有利的,因为它想借此博得工人群众对它的信任。但是,正因为如此,我们社会民主党人无论如何也绝对不应当使人们得出这样一种看法(或产生这样一种误解),以为经济改良对我们更有价值,以为我们正是把这种改良看得特别重要,等等。”⑫《列宁全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252页、第60页。他坚决主张进行暴力革命:“对工人阶级更有利的是要资产阶级民主方面的种种必要的改革恰恰不是经过改良的道路,而是经过革命的道路来实现,因为改良的道路是一条迁延时日的、迟迟不前的、使人民机体的腐烂部分慢慢坏死而引起万般痛苦的道路。由于这一部分的腐烂而首先感到痛苦和感到最大痛苦的是无产阶级和农民。革命的道路是迅速开刀、使无产阶级受到的痛苦最小的道路……。”①《列宁全集》第11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33页。我们在任何条件下,甚至在最坏的政治条件下,都要“向工人宣传不调和的阶级斗争,教导他们准备新的革命,——这个革命会更加摆脱资产阶级的不彻底性和脆弱性的影响,会更加接近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②《列宁全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239页。

三、列宁对待资本主义的态度由肯定转化到否定的三个节点

按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当时绝大多数马克思主义者的共识,俄国毕竟是远远不具备消灭资本主义和实现社会主义的条件的。那么,列宁是如何使消灭资本主义的目标诉求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前提相调和的呢?他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作出了努力:

第一,夸大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众所周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国整体上仍是一个前资本主义的国家,充其量只是处在由封建农奴制社会形态向资本主义初级阶段过渡的时期。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且处在村社的桎梏之中,贫富分化极其微弱。大工业数量少且极其分散,这些数量不多的大工业也多由外资和官僚资本控制,真正的私人资本主义企业寥若晨星。资产阶级远没有发展壮大和成熟起来。无产阶级的状况同样如此。真正的产业无产阶级在20世纪初只有300余万,在全国人口中微不足道,而且大多是刚刚进城不久的农民,具有村社农民的心理状态。正因为如此,19世纪末叶俄国思想界还在争论俄国是不是应该走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产物。按照这一标准,俄国根本不具备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但如果将俄国说成是一个资本主义国家③《列宁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88页、第167页、第257-258页。,那么限制条件就可以解除了。列宁正是这样做的。从很早的时候开始他就致力于抬高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水平。“资本主义现时已经是俄国经济生活的基本背景”,④《列宁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88页、第167页、第257-258页。“俄国马克思主义者是以这样一种对现实的看法为出发点的社会主义者,即他们认为现实是资本主义社会,而摆脱这个社会的唯一出路就是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进行阶级斗争……。”⑤《列宁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88页、第167页、第257-258页。针对有人说俄国还不是资本主义而是前资本主义关系占主导,列宁则以这样的理由进行反驳:“既然我们俄国劳动者遭受剥削根本不是由于资产阶级的社会经济组织,而是由于缺少土地、税款过重和受行政机关压迫,那么,向工人解释剩余价值形式、资产阶级制度的实质和无产阶级的革命作用,又有什么意思呢?既然阶级斗争理论甚至不能说明工人对厂主的关系(我国资本主义是由政府人为地培植起来的),那么,向工人(更不必说向那不属于已经形成的工厂工人阶级的‘人民大众’了)解释阶级斗争理论,又有什么意思呢?”⑥《列宁全集》第16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256页。1907年,列宁曾承认以前对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作了夸大:“我们以为资本主义农业成分在俄国已经完全形成了,既在地主经济中(盘剥性的‘割地’除外,由此提出了归还割地的要求),也在农民经济中完全形成了,以为农民经济中已经分化出了强有力的农民资产阶级,因此就没有进行‘农民土地革命’的可能。这一错误纲领的产生,并不是由于我们‘害怕’农民土地革命,而是由于我们对俄国农业中资本主义发展的程度估计过高。当时我们觉得农奴制残余不过是很小的局部现象,觉得份地和地主土地上的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十分成熟和巩固了。”⑦《列宁全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45页。但在随后的岁月中,他的这一思想倾向并没有得到纠正,并且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后,还被进一步强化。他当时称俄国已经是一个中等程度的资本主义国家,而且在一些主要的方面,已经变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了。

第二,提出平分土地的农民革命最能促进俄国资本主义自由、快速地向前发展。列宁一方面想摧毁俄国脆弱的资本主义、避免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前途,另方面又不想给人造成一种立即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不再让俄国资本主义继续发展的印象,于是便提出了反资产阶级的、平分土地的农民革命也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最能促进资本主义自由、迅速发展的思想。“土地转到农民手里一点也不会消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俄国的统治,反而会给这种生产方式的发展以更广泛的基础,会使这种发展从意大利类型转为美国类型。”⑧《列宁全集》第12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216页。“在行将来临的民主革命中也可能实行‘土地平分’,社会民主党决不害怕也决不回避这种前途。‘土地平分’并不是社会主义的措施,它会大大地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国内市场的扩大、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村社的解体、农村中阶级矛盾的发展和旧的农奴式奴役制度的俄国一切遗迹的消灭”。①《列宁全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305页、第384页。然而农民革命毕竟不是资产阶级革命,也不会促进资本主义最自由、最迅速地发展。列宁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承认这一点的。“一般说来,发展、支持、巩固,尤其是增加小经济和小私有制,根本不是社会民主党的任务。这样说是完全正确的。……一般说来,支持小私有制是反动的,因为这种支持是反对大资本主义经济的,因而阻碍社会发展,模糊和缓和阶级斗争。”②《列宁全集》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44页、第146-147页、第15页。他甚至说农民的愿望是一种空想,“农民的要求自然带有空想的形式,是实现不了的愿望,例如在保持资本统治的条件下平均使用土地”。③《列宁全集》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44页、第146-147页、第15页。但要利用农民反资本主义的革命潜力,就不能不将农民革命说成是一种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劳动派的错误还在于,它认为在保持商品经济的条件下可以‘平均’使用土地。工人政党应当坚决地揭露和反驳这种小资产阶级空想。但是,如果因为反对小业主的无谓的幻想而忘记这个阶级在当前革命中的真正革命的行动,那是愚蠢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不能这样做的。”④《列宁全集》第17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386页。为了给这种做法寻找依据,列宁多次引用恩格斯的这样一句话:“在经济学的形式上是错误的东西,在世界历史上却可以是正确的。”⑤《列宁全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305页、第384页。意思是说,农民革命不仅不能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且还会阻碍生产力的进步,但却有利于社会主义革命,因而从历史的角度看是正确的。列宁农民革命理论的着眼点也正是消灭而不是发展资本主义。“任何一个社会主义者都会向我国的社会革命党人说明,消灭土地私有制现在只能是消灭一切私有制的直接前奏,仅仅把土地交给‘劳动者使用’并不能使无产阶级满足,因为成百万、成千万的破产农民即使自己有土地,也没有能力去经营。然而要供给这成千万破产农民农具、牲畜等等,就要实行全部生产资料的社会化,就要求进行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而不是进行反对农奴制残余的农民运动。”⑥《列宁全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2页。

第三,用想象的西方革命来弥补俄国自身条件的不足。无论是抬高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还是提出农民革命会促进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这样的思想,均是从内部寻找消灭资本主义的理由,都显得牵强附会。1905年革命后,列宁开始将目光转向外部,试图用西方革命这样的外源性因素解决内源理由不充分的问题。他提出了俄国革命与西方革命互相促进的思想:“在有了欧洲的丰富经验以后,在俄国工人阶级的热情空前激发出来以后,我们一定能在愚昧闭塞的群众面前点燃前所未有的革命灯火;我们一定能……空前完满地实现一切民主改革,实现我们的全部最低纲领;我们一定能使俄国革命成为许多年的运动,而不是几个月的运动,使这个革命不是只从掌权者那里得到一小点点的让步,而是彻底推翻这些掌权者。如果能做到这一点,……那时候革命的火焰将燃遍欧洲;在资产阶级反动势力下备受折磨的欧洲工人也将奋起,并且向我们表明‘该怎么办’;那时候欧洲的革命高潮就会反过来影响俄国,使几个年头的革命时代变成几十个年头的革命时代。”⑦《列宁全集》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44页、第146-147页、第15页。“俄国革命能够取得胜利,但是没有足够的力量保持胜利的果实。俄国革命能够取得胜利,是因为无产阶级同革命的农民一起能够组成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俄国革命不能保持住胜利的果实,是因为在一个小经济十分发达的国家里,小商品生产者(包括农民在内)在无产者从争取自由走向争取社会主义的时候,必然会掉过头来反对无产者。要保持住胜利的果实,要防止复辟,俄国革命必须有非俄国的后备军,必须有外来的帮助。世界上有这样的后备军吗?有的,这就是西欧的社会主义无产阶级。”⑧《列宁全集》第27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31-32页。

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后,列宁的这一思想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他认为俄国革命已与西方革命紧密地联接为一个整体了。“帝国主义战争把俄国的革命危机,即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基础上发生的危机,同西欧日益增长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危机联系起来了。这种联系非常紧密,以致这个或那个国家的革命任务根本不可能单独解决。这也就是说,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现在已不单是西欧社会主义革命的序幕,而且是它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了。”⑨《列宁全集》第29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91页。“俄国无产阶级单靠自己的力量是不能胜利地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但它能使俄国革命具有浩大的声势,从而为社会主义革命创造极好的条件,这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意味着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这样,俄国无产阶级就会使自己主要的、最忠实的、最可靠的战友——欧洲和美洲的社会主义无产阶级易于进入决战。”⑩为了使俄国革命能够从西方借力,就需要证明西方社会主义

⑩《列宁全集》第11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65页。革命即将获得胜利。列宁对此不断作出预言:“欧洲实现社会主义的条件不是已经达到相当成熟的程度,而是已经完全成熟。”①《列宁全集》第17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60页、第215-216页。“法国工人阶级为了建立共和国和保卫共和国流过很多鲜血,而现在,在共和制度已经完全巩固的基础上,私有者和劳动者之间的决战已经日益临近了。”②《列宁全集》第17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60页、第215-216页。“现在,社会主义在英国工人阶级当中迅速传播,社会主义在英国又在成为群众运动,大不列颠的社会革命日益迫近,这一点只有瞎子才看不到。”③《列宁全集》第26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8页。“在一切先进国家,战争已把社会主义革命的口号提到日程上来。”随着1916年帝国主义论的提出,列宁的这一思想也发展到了顶点。正如列宁后来所承认的,世界革命理论更多地是出于一种信念、一种愿望,而非对现实世界的严整分析。但世界革命理论的提出却为布尔什维克党人发动消灭俄国资本主义因素的革命提供了精神动力。

A8

A

1003-4145[2011]10-0107-05

2011-08-15

李述森,山东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研究员、法学博士。

本文是200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民族化三种类型的比较研究”(08BKS010)的部分成果。

(责任编辑:周文升wszhou66@126.com)

猜你喜欢

人民出版社资产阶级俄国
我可以咬你一口吗
Alienation and Struggle of the “Happy Housemaker”
抉择
1920—1927年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产阶级的认知及影响
人民出版社
在俄国历史中理解历史俄国
俄罗斯提出俄国式的二元政治模式
《20世纪俄国史》前言
毛泽东对资产阶级军事思想的批判汲取
1874年俄国兵役制度的改革及其实施